滤芯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3667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过滤滤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滤芯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滤芯,其结构和款式多样,但是,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受传统滤芯结构单一影响,水流一般由一端流入,经另一端流出,即:水流几乎是直向流动,水流流速较快,过滤效果较差,而且,由于水流经一端方向进入,相对的另一端方向流出,滤芯的入水和出水连接,方向各异,既造成整体体积过大,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滤芯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结构紧凑,体积小,有利于提高过滤效果,而且适用范围广的滤芯改进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滤芯改进结构,包括滤芯壳体,滤芯壳体按位置高低分别包括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相互连通,其特征是,所述上部区域设置有前置滤芯,下部区域设置有核心滤芯,所述前置滤芯包括至少两种过滤材料、且按内外位置设置的内层芯和外层芯;此款滤芯改进结构,通过在滤芯壳体上设置有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并分别在这两个区域上设置前置滤芯和核心滤芯,由于前置滤芯包括内层芯和外层芯,水由外层芯进入内层芯,再流落至下方的核心滤芯,水流流向有改变,在同一单位体积内,流速减慢,有利于提高水流过滤效果,而且,这种内外层芯配合上下芯的位置结构,使整个滤芯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更有的是,由于水流流向改变,其滤芯的总入口和总出口的位置可不受限制,既可以在同一侧也可以在不同一侧,使滤芯的安装更多样、灵活,适用范围更广,且结构简单、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芯是PP折叠滤芯,内层芯为中空的碳棒复合滤芯,PP折叠滤芯包裹在碳棒复合滤芯的外壁,以构成内外层结构,其实施容易,结构简单,也方便清拆。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芯和外层芯以竖直方式设置在上部区域,方便流入内层芯的水往下流入核心滤芯。

进一步地,所述核心滤芯可以为超滤UF,超滤UF以竖直方式设置在下部区域,以便更好的对水的过滤,而且配合上方竖直的前置滤芯,形成上下位置关系,结构更紧凑、合理。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中心出水管,中心出水管包括上端入口和下端出口,其上端入口连通中空的碳棒复合滤芯,下端出口连通超滤UF入口;中心出水管作为前置滤芯的总出口,将经过前置滤芯过滤的水引入下方的超滤UF。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出水管包括管道上段、延伸承台和接口下段,延伸承台设置在管道上段与接口下段的连接处外壁上,管道上段与接口下段相互连通,管道上段插入中空的碳棒复合滤芯内腔,接口下段插入超滤UF的上部入口,使前置滤芯的碳棒复合滤芯内腔的水,快速通过中心出水管的管道上段流下,保证出水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芯和外层芯构成中空的圆柱状前置滤芯,圆柱状前置滤芯通过其内层芯碳棒复合滤芯内腔下部套置在中心出水管的管道上段外,且圆柱状前置滤芯底部承置在所述中心出水管的延伸承台上,延伸承台可作为前置滤芯的承台,使产品结构更合理。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状前置滤芯的顶部设置有前置滤芯顶盖,前置滤芯顶盖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延伸部,向下延伸部插入前置滤芯的内层芯碳棒复合滤芯内腔上部,以盖住内层芯碳棒复合滤芯内腔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出水管设置在滤芯壳体内,中心出水管的延伸承台上方的滤芯壳体内腔部分为上部区域,延伸承台下方的滤芯壳体内腔部分为下部区域,下部区域的高度小于上部区域的高度,这样,由于上部区域高度较度,前置滤芯的高度也相对较高,水由底部的下部区域进入上部区域,由于前置滤芯高度较高,水从前置滤芯外壁(周围)进入,其进水面更大,既提交水流速度,又保证前置滤芯过滤面积均匀,提高过滤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连通所述核心滤芯,进水口通过核心滤芯周边与上部区域连通;也就是说,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从滤芯壳体的底部进入和排出,其外部连接更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滤芯改进结构,通过在滤芯壳体上设置有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并分别在这两个区域上设置前置滤芯和核心滤芯, 由于前置滤芯包括内层芯和外层芯,水由外层芯进入内层芯,再流落至下方的核心滤芯,水流流向有改变,在同一单位体积内,流速减慢,有利于提高水流过滤效果,而且,这种内外层芯配合上下芯的位置结构,使整个滤芯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更有的是,由于水流流向改变,其滤芯的总入口和总出口的位置可不受限制,既可以在同一侧也可以在不同一侧,使滤芯的安装更多样、灵活,适用范围更广,且结构简单、合理。

(2)再有,由于外层芯是PP折叠滤芯,内层芯为中空的碳棒复合滤芯,PP折叠滤芯包裹在碳棒复合滤芯的外壁,以构成内外层结构,其实施容易,结构简单,也方便清拆。

(3)还通过增设中心出水管,中心出水管作为前置滤芯的总出口,将经过前置滤芯过滤的水引入下方的超滤UF,前置滤芯的碳棒复合滤芯内腔的水,快速通过中心出水管的管道上段流下,保证出水速度;延伸承台可作为前置滤芯的承台,使产品结构更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滤芯改进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所示,一种滤芯改进结构,包括滤芯壳体1,滤芯壳体1按位置高低分别包括上部区域11和下部区域12,上部区域11和下部区域12相互连通,其特征是,所述上部区域11设置有前置滤芯2,下部区域12设置有核心滤芯3,所述前置滤芯2包括至少两种过滤材料、且按内外位置设置的内层芯21和外层芯22;其中,所述外层芯22是PP折叠滤芯,内层芯21为中空的碳棒复合滤芯,PP折叠滤芯包裹在碳棒复合滤芯的外壁。

所述内层芯21和外层芯22以竖直方式设置在上部区域11,所述核心滤芯3为超滤UF,超滤UF以竖直方式设置在下部区域12。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还可以包括有中心出水管4,中心出水管4包括上端入口41和下端出口42,其上端入口41连通中空的碳棒复合滤芯,下端出口42连通超滤UF入口。

所述中心出水管4包括管道上段43、延伸承台44和接口下段45,延伸承台44设置在管道上段43与接口下段45的连接处外壁上,管道上段43与接口下段45相互连通,管道上段43插入中空的碳棒复合滤芯内腔,接口下段45插入超滤UF的上部入口。

其中,所述内层芯21和外层芯22构成中空的圆柱状前置滤芯2,圆柱状前置滤芯2通过其内层芯21碳棒复合滤芯内腔下部套置在中心出水管4的管道上段43外,且圆柱状前置滤芯2底部承置在所述中心出水管4的延伸承台44上。

所述圆柱状前置滤芯2的顶部设置有前置滤芯顶盖23,前置滤芯顶盖23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延伸部231,向下延伸部231插入前置滤芯2的内层芯21碳棒复合滤芯内腔上部;中心出水管4设置在滤芯壳体1内,中心出水管4的延伸承台44上方的滤芯壳体1内腔部分为上部区域11,延伸承台44下方的滤芯壳体1内腔部分为下部区域12,下部区域12的高度小于上部区域11的高度。

所述滤芯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5和出水口6,出水口6连通所述核心滤芯3,进水口5通过核心滤芯3周边与上部区域11连通。

工作原理:水由滤芯壳体1底部的进水口5进入,沿核心滤芯3周边的下部区域12往上冲,进入前置滤芯2周边的上部区域11,水经前置滤芯2的外层芯22侧壁进入内层芯21内,经初次过滤后,再由中心出水管4往下流入核心滤芯3进行二次过滤,最后经出水口6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