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分解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6193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有机物分解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处理污物等有机物的有机物分解处理装置。

[

背景技术:
]

该种处理装置公开于专利文献1~3中。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分解消化槽的中心部具有利用马达旋转的搅拌棒,并且搅拌棒上设置有喷嘴孔。进而,通过搅拌棒的旋转来搅拌有机物,并且将空气从喷嘴孔送入有机物内,以处理有机物。

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在利用马达旋转的生物处理槽内的固定位置上设置有搅拌叶片(paddle),通过生物处理槽的旋转,由搅拌叶片对生物处理槽内的有机物进行处理。

在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在由马达旋转的污物分解槽内的固定位置设置有搅拌板,通过污物分解槽的旋转,由搅拌板对污物分解槽内的有机物进行处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574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523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10707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从沿着上下延伸的轴呈直角横向突出有搅拌棒。为此,容易在轴与搅拌棒之间的直角拐角结有有机物块,难以将其除去。

在专利文献2中,从处理槽的顶部框架向下方突出有朝下的搅拌叶片,为此,难以对该搅拌叶片进行清洗等使其清洗化。在专利文献3中,悬架框的下端以倾斜状态固定有多片的搅拌板,特别容易在悬架框与搅拌板之间的锐角部分积存有机物,其难以除去。

因此,在将专利文献1~3的装置用作厕所的情况下,其使用次数和频度受到了限制,有可能无法使用厕纸。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物分解处理装置,其能够对用于适当搅拌有机物的搅拌构件进行有效清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具有:截面圆形的处理槽,其被支承于支承框架上,用于容纳菌床以及由污物构成的被处理物;棒状搅拌构件,其被支承于所述支承框架上,能够分别配置于所述处理槽内的所述被处理物内的作用位置与从其作用位置退避至上方的退避位置上;以及驱动机构,其用于使所述处理槽和搅拌构件以穿过处理槽的上下方向的轴线为中心进行相对旋转,且利用所述搅拌构件对所述被处理物进行搅拌动作;通过使搅拌构件弯曲,而使其位于所述处理槽内的被处理物的容纳区域的底部和比其底部更靠上部侧。

在以上的结构中,利用搅拌构件与处理槽之间的相对旋转,搅拌构件对处理槽内的被处理物上下部位进行搅拌。由此,利用好气性细菌来分解被处理物内的有机物。进而,搅拌构件形成为棒状且弯曲地形成,因此,该搅拌构件不形成有尖锐的拐角,而难以附上被处理物结块。由此,容易清洗搅拌构件等而使其清洗化。另外,使搅拌构件弯曲形成,这样容易加工。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发挥搅拌构件容易清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有机物分解处理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2是有机物处理装置的正剖视图。

图3是拉出处理槽的状态下的有机物处理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4是有机物处理装置部分断裂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搅拌状态的局部截断立体图。

图6是有机物处理装置的构成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变更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壳体,23-旋转体,28-处理槽,30-马达,43-便座,48-便座盖,49-开闭器,52-搅拌构件,57-气泵,60-防溅盖,100-被处理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用于使本实用新型具体化的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具体解析为适于用作厕所的排泄物的分解处理装置。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用于形成有机物分解处理装置外侧的壳体11的底板111下表面四角部安装有轮12。壳体11的前板111能够在其下端利用合页等轴(未图示)而竖立的闭锁位置与倒伏于地面或地板面上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并且其由配件(未图示)保持于闭锁位置上。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壳体11的两侧板113的内侧面固定有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滑动基座13。在其滑动基座13上,支承有能够在其两侧的滑动轨条15上前后滑动的支承板14,当所述前板112打开时中,能够从壳体11的前侧开口进出。

在所述支承板14的中央部安装有轴21,在其轴21上,由中央部的轴承体22支承着使其能够在水平面内旋转的旋转体23。在旋转体23上隔开等间隔的多个部位立设有支柱24,在各支柱24上,利用杆25安装有供箝位器26把持动作的夹具配件27。

如图1以及图5所示,在所述支柱24的内部区域中,旋转体23的上表面的保持孔231上载置有由不锈钢构成的碗状处理槽28。该处理槽28的外周缘载置有呈环状且形成为圆锥状的压板29。进而,由所述夹具配件27的箝位器26借助压板29将处理槽28推压到旋转体23上。在处理槽28内,容纳有由含有好气性细菌的锯末构成的菌床。进而,如后述那样,将污物等有机物投入菌床内,该有机物由好气性细菌分解,再进行堆肥腐化。在此,将所述菌床与有机物的混合物作为被处理物100。

如图1所示,所述支承板14的上表面上装载有作为驱动构件的带有减速机的马达30,该马达30的马达轴上固定有链轮31。所述旋转体23的外周卷绕有链条、齿轮等从动体(以下称为统称为链条)32,所述链轮31与该链条32相啮合。进而,利用马达30的旋转,使链轮31旋转,使旋转体23借助与其链轮31相啮合的链条32而在轴21上旋转。与该旋转体23旋转的同时,所述处理槽28在水平面内沿着图5中的箭头方向旋转。

如图1以及图4所示,所述壳体11的上盖板115上形成有透孔114。在其透孔114的附近,上盖板115上载置有外框构件42。在该外框构件4上2将便座43支承为能够起伏,其便座孔44与所述透孔114相对应。在外框构件42上将便座盖48支承为能够起伏,便座盖48能够覆盖便座43的上表面。便座43和便座盖48构成了便器。

如图1所示,在上盖板115的下表面悬吊设有烘干机45,该烘干机45朝向所述透孔114部分喷吹出暖风。壳体11的底板111的上表面上分别装载有水罐46和泵47。进而,通过打开开关(未图示),使清洗喷淋头(未图示)从后退位置前进到与便座孔44相对应的位置。在该前进位置中,将水罐46内的水由泵47吸上来,并向上方喷出。此外,在壳体11的一部分设置有用于将水补给至所述水罐46内的带盖(未图示)补给口(未图示)。

如图1、图3以及图6所示,在所述透孔114设置有开闭器49。该开闭器49由二块开闭器板491、492构成,并且与所述便座盖48相关联,当便座盖48竖立时打开开闭器49,当便座盖48倒伏时关闭开闭器49。

如图3以及图5所示,在壳体11的上盖板115的两侧支承有轴承51。在这些轴承51上,将由不锈钢制的管材构成的棒状的搅拌构件52支承于其两端部上,且能够使其旋转。在一侧板113的上部上杆把手53支承为能够旋转操作,该杆把手53的旋转中心侧的轴部531与所述搅拌构件52的一端部相连结。进而,通过杆把手53的旋转操作,而将搅拌构件52配置到上方的退避位置以及所述处理槽28内的被处理物100容纳区域内位置(以下称为作用位置)这二个2位置上。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侧板113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保持杆把手53的保持部54、55。进而,当杆把手53保持于一个保持部54上时,搅拌构件52配置于所述退避位置;当搅拌构件52保持于另一个保持部55上时,搅拌构件52配置于所述作用位置。

如图3以及图5所示,搅拌构件52在多个部位弯曲。进而,通过所述弯曲,使搅拌构件52在所述作用位置具有:从被支承于所述轴承51上的两端部部分延伸至处理槽28内的第一纵向部分521和第二纵向部分522;从第一纵向部分521向横向延伸,且位于处理槽28底部的第一横向部分523;以及与其第一横向部分523连续,且位于从处理槽28的旋转中心101平移的部位上的第三纵向部分524。另外,搅拌构件52具有位于所述容纳区域上方且与第三纵向部分524连续延伸的第二横向部分525。进而,搅拌构件52具有与第二横向部分525连续延伸的短的第四纵向部分527,而且在其第四纵向部分527与所述第二纵向部分522之间还具有第三横向部分526。该第三横向部分526位于所述第一横向部分523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容纳区域的上部。此外,第三横向部分526的一端部形成为倾斜状。

如图3所示,在搅拌构件52的第一横向部分523的管壁上并列设有指向下方的多个(实施方式中一对)小孔56。搅拌构件52其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由此,将自搅拌构件52开放部供给至同搅拌构件52内部的空气从所述小孔56喷出至处理槽28内。在壳体11的上盖板115上装载有作为空气供给机构的气泵57,在其空气喷出口58与搅拌构件52的打开端部之间连接有送气管59。

在壳体11的上盖板115的下表面上安装有面对处理槽28上端开口内侧的防溅盖60,以防止来自处理槽28内的被处理物飞散出外部。该防溅盖60包括形成为伸缩状的上盖体601和下盖体602,下部侧的盖体602能够上下运动。在下部侧的盖体602上设置有用于使其上下运动的把手603。上部侧的盖体601上形成有用于使所述搅拌构件52穿通的孔604,在下部侧的盖体602上,形成有当该盖体602上升时用于避免与搅拌构件52发生干涉的槽605。

接着,对如上所述构成的有机物分解处理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在有机物分解处理装置使用前的状态下,在处理槽28内容纳有由菌床构成的被处理物100,并且将杆把手53保持于保持部54上,搅拌构件52配置于被处理物100上方的待机位置上。如果在该状态下将便座盖48向竖立方向转动,则打开壳体11的上盖板115的透孔114开闭器。使便座43处于竖立状态或者倒伏状态,能够将有机物分解处理装置用作厕所。由此,污物作为的排泄物,处理槽28内的菌床上积存。

在该状态下,操作杆把手53,使搅拌构件52位于下方的被处理物100内,由保持部55保持于其位置上。进而,如果使马达30旋转,则处理槽28与旋转体23一起发生旋转,由搅拌构件52搅拌着被处理物100。与此同时,使气泵57致动,以将空气从搅拌构件52的小孔56供给至被处理物100内。由此,激活了被处理物100内好气性细菌的活动,以分解有机物,而使被处理物100堆肥处理。进而,利用好气性细菌的发酵热量,将被处理物100内的过剩水分蒸发释放至大气中。

更换被处理物100或清洗处理槽28时,打开前板112,使用把手603,使防溅盖60的下部侧盖体602从面对处理槽28的位置退避至上方。接着,只要使支承板14在滑动基座13滑动轨条15与之间滑动,再将其向外部拉出即可。这样一来,能够将处理槽28在旋转体23上进行装卸,从而能够进行被处理物100的更换以及处理槽28的清洗。

另外,在该状态下,能够清洗、擦拭或清洁搅拌构件5。在该情况下,搅拌构件52其多个部位发生弯曲,但弯曲后并未形成有尖锐的拐角,因此,能够更容易且适当地进行所述的清洗清洁。

由于壳体11具有脚轮12,能够更容易使有机物分解处理装置移动至使用位置及保管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以下的效果。

(1)处理槽28旋转,处理槽28内的被处理物100搅拌构件52搅拌,被处理物100内的有机物好气性细菌分解,堆肥处理。在该情况下,搅拌构件52其第一、第二纵向部分521、522位于被处理物100的外周部,第三纵向部分524位于自旋转中心101平移的中心部,第四纵向部分527位于第三纵向部分524与第二纵向部分522之间。另外,第一横向部分523位于被处理物100的底部,第三横向部分526位于其上部。由此,使用分别位于外周部、中央部、外周部与中央部之间的部分、底部以及上部各部分的搅拌构件52部分,充分而无遗漏地搅拌处理槽28内的被处理物100,使其与周围的空气发生接触,而适当进行有机物的分解。

(2)搅拌构件52通过将由不锈钢构成的一条管材弯曲而形成,因此,不会形成有尖锐的直角拐角。由此,能够减少被处理物100结块于直角拐角的内侧等,容易进行清洗等清洁化。另外,如上所述那样,通过由一条管材构成搅拌构件52,能够减少构件件数,使结构简化。

(3)当使用搅拌构件52进行搅拌时,将空气积极地从搅拌构件52的小孔56供给至被处理物100内的,这样能够快速进行有机物的分解,短时间使被处理物100进行堆肥处理。并且,小孔56在处理槽28的底部朝向下方,因此,使自小孔56喷出的空气从小孔56向上方移动。由此,将空气无遗漏地遍布整个被处理物100内,这样能够在整个被处理物100内进行有效分解。

(4)在该情况下,搅拌构件52的小孔56指向下方,由此,即使处理槽28发生旋转,被处理物100也几乎不会堵塞于小孔56内。反而是,当搅拌构件52停止搅拌时,在空气的喷出压力作用下将堵塞于小孔56内的被处理物100从小孔56内吹飞。由此,将小孔56维持于打开状态,能够将充分量的空气供给至被处理物100内。

(5)通过操作杆把手53,将搅拌构件52配置到处理槽28外的待机位置上,由此,容易出入于处理槽28中。因此,能够更容易进行处理槽28的清洗及菌床的更换等。

(6)处理槽28和搅拌构件52均为不锈钢制,难以生锈,并且难以产生污垢,这样方便保管及清扫。

(7)由于能够将处理槽28拉出到壳体11的外部,因此能够更容易进行处理槽28的清洗或菌床更换等。

(8)由于壳体11的透孔114上设置有开闭器49,因而,在壳体11内发生异味或恶臭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这些异味泄漏漂到外部。

(9)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用于防止处理槽28内的被处理物100飞散到处理槽28外部的防溅盖60,因此能够抑制壳体11内部被弄污。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也能够采用如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态使其具体化:

·构成为使处理槽28以倾斜的旋转轴为中心而旋转。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处理槽28相对于搅拌构件52而旋转,以对被处理物100进行搅拌,但反之,也可构成为使处理槽28固定,而使搅拌构件52在处理槽28内水平旋转。

·分解处理作为有机物的食物残渣、杂草等。

·如图7所示,处理槽28的底面紧固有底板71,并且在旋转体23的两侧部和后部这三个部位设置有卡扣件72、73,所述底板71与该卡扣件72、73相抵接。进而,在两侧部的卡扣件73其中的一者设置有紧固螺丝74,能够由该止螺丝74固定住底板71。由此,由卡扣件72、73来定位处理槽28,如果以该状态紧固紧固螺丝74,能够将处理槽28固定到旋转体23上,并容纳至壳体11内的透孔114下方位置。如果松开紧固螺丝74,使底板71向图7中的箭头方向滑动,使处理槽28从旋转体23上脱离开,这样能够进行该处理槽28的清洗等。通过这样构成,则不需要旋转体23上的支柱24或夹具配件27等。

·省去了便座43或便座盖48。在该情况下,优选设置有可手动开闭的开闭器49或可开闭透孔114的盖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