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城市河道水体净化的立体多功能漂浮人工湿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5790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水体净化的立体多功能漂浮人工湿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生态修复处理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城市河道水体净化的立体多功能漂浮人工湿地。

技术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成本较高,容易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并造成二次污染,利用人工湿地来净化水质是较为经济、实用的新型污水处理方式之一,通过构建由基质、微生物、植物构成人工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加强该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及其协同作用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并使水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目前已有专利使用的漂浮人工湿地多为平面型结构,对下层污染水体处理效率低,占地面积较大,易导致河道水体光照条件长期不足,沉水植物难以存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城市河道水体净化的立体多功能漂浮人工湿地,解决人工漂浮湿地占地面积大,对下层污染水体处理效率低,易导致水体光照条件不足,沉水植物难以存活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城市河道水体净化的立体多功能漂浮人工湿地,包括湿地植物种植装置和沉水植物种植装置;所述湿地植物种植装置,包括连接孔和种植槽,所述种植槽用于搭配种植湿地植物,所述沉水植物种植装置包括种植网、种植孔和填充基质,所述种植网通过尼龙绳索连接于所述连接孔上,所述填充基质用于搭配种植沉水植物;

所述湿地植物种植装置的材质是由天然植物纤维与聚酯纤维构成的复合纤维;所述湿地植物种植装置的承重能力大于50kg/m2;所述湿地植物种植装置的横截面为环形,内环直径为200cm,外环直径为300cm;

所述内环上设有2个连接孔;

所述湿地植物种植装置上设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密度为21槽/m2,直径为9cm;

所述种植网通过尼龙绳索连接在浮岛载体的连接孔上,所述种植网上凿有多个种植孔,其内填充有填充基质;

述填充基质包括碎石和湖泥,用于搭配种植沉水植物;

所述种植网尺寸为:长200cm,宽200cm,包括11根平行排列的空心不锈以及2根连接钢管;

所述空心不锈钢管直径为8cm,所述空心不锈钢管上每隔10cm凿有种植孔;

所述种植孔直径为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湿地植物种植装置和沉水植物种植装置成上下两层错开排列,解决了已有人工漂浮湿地占地面积大的缺点;

2、同时,利用沉水植物对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吸收,有效地提高了下层污染水体的处理效率;

3、另外,沉水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得下层污染水体含氧量提高,有效避免由底泥上浮造成的二次污染;

4、由于湿地植物种植装置湿地采用环形结构,使得水体光照条件得以保证,并且提高了沉水植物存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湿地植物种植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沉水植物种植装置俯视图。

图中:湿地植物种植装置1,沉水植物种植装置2、连接孔3、种植槽4、湿地植物5,种植网6、种植孔7、填充基质8、尼龙绳索9、沉水植物10、空心不锈钢管11、连接钢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城市河道水体净化的立体多功能漂浮人工湿地包括湿地植物种植装置1、沉水植物种植装置2、湿地植物5、尼龙绳索9、沉水植物10。

如图2所示,湿地植物种植装置1包括:连接孔3、种植槽4。

如图3所示,沉水植物种植装置2包括:种植网6、种植孔7、填充基质8。

所述湿地植物种植装置1的材质是由天然植物纤维与聚酯纤维构成的复合纤维;所述湿地植物种植装置1横截面为环形,内环直径为200cm,外环直径为300cm,所述湿地植物种植装置上设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密度为21槽/m2,直径为9cm,所述内环上设有若干连接孔3,通过尼龙绳索9与种植网6相连,所述尼龙绳索9的长度视实际水体深度而定。

所述种植网6由11根直径为8cm、长度为200cm的空心不锈钢管11与2根直径为8cm、长度为200cm的空心不锈钢管11组成,空心不锈钢管11平行排列间距为20cm,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连接锈钢管12相连。

所述空心不锈钢管11上凿有直径为2cm的种植孔7,种植孔7间距为10cm并且每个种植孔7的孔眼均朝上,种植孔7内填充有适合沉水植物生长的填充基质8,填充基质8由砂石与湖泥构成,8用于搭配种植沉水植物10。

本实用新型安装过程如下:首先将空心不锈钢管11与连接钢管12焊接完成,其次在填充基质8中植入沉水植物10、在种植槽4中植入湿地植物5,并将种植网6通过尼龙绳索9与连接孔3相连,将沉水植物种植装置2水平放入设计位置,利用其自重沉入水底,最后将湿地植物种植装置1放入水面设计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