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水体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4615阅读:17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然水体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表水环境治理中的曝气增氧工艺设备,具体公开了一种自然水体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河流、湖泊与水库等地表水污染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问题和治理难题。城市河流、景观水体、湖泊及水库等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水体,具有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加上外源污染,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以及黑臭现象。通过曝气增氧技术提高水体溶解氧来恢复水体环境并处理水中污染物是水环境治理中最常见的方式。

目前在地表水环境治理曝气增氧技术中,多数采用喷水式、叶轮式、水车式等增氧设备技术,这些技术多具有对表层或浅层水体进行曝气,且属于表面曝气设备类型,氧转移效率较低,无法高效满足对深水或特定区域氧匮乏的弥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然水体增氧装置,可对受损水体溶解氧补充,并提高河流或湖泊、水库深层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根据不同水体或水体不同位置对氧需求量的不同,可通过曝气模块的合理布置或气量调节达到最佳效果,使水体恢复其自然净化功能及正常的生态。

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自然水体增氧装置,包括供氧单元以及至少一个曝气模块,所述供氧单元为集成供氧风机和气量调节器于一体的电控柜,所述气量调节器的进气口与供氧风机连通;所述曝气模块包括空心的箱体,以及固定于箱体上方的微孔曝气器;所述箱体上设有带盖的砂石填充口和覆盖有格网的排气口,并于箱体上连接有坐标浮球;所述微孔曝气器的气管接头通过供气管路与气量调节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供气管路上设有用于防止水回流至气量调节器的止回阀。

进一步,所述微孔曝气器为盘式微孔曝气器或管式微孔曝气器。

进一步,所述微孔曝气器与箱体上表面的倾角为45°或90°。

进一步,所述微孔曝气器为两组以上微孔曝气器的组合。

进一步,所述供气管路采用橡胶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成供氧风机和气量调节器的电控柜,控制一组以上的曝气模块对水体溶解氧的匮乏进行补充,曝气模块上搭载高氧转移效率的微孔曝气器,微孔曝气器随填砂的箱体沉入水体各处,通过坐标浮球定位,基于各曝气模块的曝气在水体中形成循环流场的作用,便于水体表面和底部的水流的循环与更新,加快水体溶氧的恢复。特别适合提高湖泊、水库深层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根据不同水体或水体不同位置对氧需求量的不同,可通过曝气模块的合理布置或气量调节达到最佳效果,使水体恢复其自然净化功能及正常的生态,具备节能、便捷的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盘式微孔曝气器90°倾角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盘式微孔曝气器45°倾角示意图;

图4是两组盘式微孔曝气器组合示意图;

图5是四组盘式微孔曝气器组合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曝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中管式微孔曝气器90°倾角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2中管式微孔曝气器45°倾角示意图;

图9是两组管式微孔曝气器组合示意图;

图10是四组管式微孔曝气器组合示意图;

其中:1-混凝土底座;2-电控柜;3-供氧风机;4-气量调节器;5-箱体;6-砂石;7-砂石填充口;8-排气口;9-浮球固定件;10-坐标浮球;11A-盘式曝气器;11B-管式曝气器;12-止回阀;13-供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自然水体增氧装置,包括供氧单元以及曝气模块,所述供氧单元为集成供氧风机3和气量调节器4于一体的电控柜2。

气量调节器4参照现有设计,是由若干个阀块组成,阀块的进气口通过主气源管与供氧风机3连通,阀块的出气口设置节流阀,每一个节流阀出口对应连接一个曝气模块。

所述曝气模块包括空心的箱体5,以及固定于箱体5上方的盘式微孔曝气器11A;所述箱体5上设有带盖的砂石填充口7和覆盖有格网的排气口8,并于箱体5上通过浮球固定件9连接有坐标浮球10。

所述盘式微孔曝气器11A的气管接头通过供气管路13与气量调节器4的节流阀出口连接,供气管路13采用橡胶软管,供气管路13上设有用于防止水回流至气量调节器4的止回阀12。

参照图2和图3所示,盘式微孔曝气器11A的与箱体5上平面的倾角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优选为90°或45°。

参照图4和图5所示,每个曝气模块的微孔盘式曝气器11A可以是一组或多组的组合,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优选为二组或四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电控柜2安置于湖泊岸边混凝土底座1上,通过箱体5上的砂石填充口7投加足量的砂石6后拧紧其盖,根据实际水体所需曝气位置距离将各个曝气模块的供气管路13连接于气量调节器4对应的节流阀出口端。

通过绳索将一组曝气模块置于所需曝气位置的水面处,首先将箱体5完全浸入水中,箱体5内部气体将由排气口8的格网处排出,再将曝气模块缓慢沉于水体,待曝气模块完全沉淀与水体底部时,将绳索收回,坐标浮球10将浮于水面指示曝气位置。

重复上述操作,将其余几组曝气模块分别置于各自所需曝气位置,接通电源,并开启电柜箱2开关,启动供氧风机3,将气量调节器4的各节流阀开启,调整各组节流阀开启度,使其连接的曝气模块曝气处于均匀状态。

实施例2

参照图6-图10所示的一种自然水体增氧装置,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盘式微孔曝气器11A替换为管式微孔曝气器11B,同样可以较好的完成自然水体的增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