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797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体过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许多天然、人工河流、湖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藻类滋生蔓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显现。滇池、太湖等大型天然湖泊已数次出现过因藻类过度生长而引起的严重水污染;长江、黄河中下游段藻类水华现象的频率和程度也逐渐增加。全国各大中城市的人工河流、湖泊由于水流交换差、外源污染大,有机物、氮磷、藻类及悬浮物超标严重,水体能见度低、水质差,许多住宅小区、高等院校等公共场所的人工河流、湖泊已经基本丧失了其景观功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改善与保护需求日益增加,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正式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了绿色发展的高度。因此,寻求绿色环保的方式削减河流、湖泊的藻类及悬浮物污染,提高水体能见度、改善水质,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发展的迫切需求。

目前常用的去除水体中悬浮物及藻类,提高其能见度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及生物方法。化学方法即使用除藻剂、絮凝剂,通过化学反应杀灭藻类同时形成大颗粒的絮凝团,从而有效去除水体中悬浮物及藻类, 但化学方法不仅会杀灭藻类,还会对其他植物、微生物产生影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更会造成二次化学污染。物理方法通过过滤、声波、射线等物理手段杀灭藻类,效果普遍良好,但需专门的仪器设备,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而且声波、射线等方法无法去除无生命的悬浮颗粒。生物方法即利用藻类天敌或分泌的生长抑制物质来抑制或杀灭藻类,但目前生物方法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不够成熟,各种病理真菌的杀灭范围普遍狭窄、单一性强,无法应对水体中多种多样的藻类,同时法也无法去除无生命的悬浮颗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净水效果好、效率高,构造简单的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包括密闭的压力过滤箱、设置在所述压力过滤箱内的转鼓、填装在所述转鼓内的纤维滤料层;所述压力过滤箱第一端设有供待处理原水进入的进水口,相对的第二端设有供处理后的净水排出的出水口;所述转鼓在所述压力过滤箱内靠近所述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还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转鼓相对两侧的两个扇形反冲结构;两个所述扇形反冲结构固定在所述压力过滤箱内,两个所述扇形反冲结构的内部空间通过所述转鼓相连通,形成反冲洗区;所述反冲洗区与所述转鼓外的所述压力过滤箱内部空间隔绝。

优选地,所述压力过滤箱第二端还设有连通所述反冲洗区的反冲洗进水口;所述压力过滤箱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反冲洗区的反冲洗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反冲洗进水口的 反冲洗进水管道、设置在所述反冲洗进水管道上的增压泵。

优选地,所述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还包括连接并驱动所述转鼓相对所述压力过滤箱和扇形反冲结构进行圆周转动的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压力过滤箱的内中心设有轴向延伸的中心转轴,所述转鼓穿接在所述中心转轴上;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压力过滤箱外并与所述中心转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纤维滤料层的纤维滤料为直径10-20μm的丙纶丝。

优选地,所述转鼓和所述压力过滤箱的内壁之间设有止水垫。

优选地,所述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压力过滤箱、将待处理原水抽至所述压力过滤箱内的抽水机构;和/或,所述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压力过滤箱、将处理后的净水排出的排水机构。

优选地,所述抽水机构包括水泵、连接在所述压力过滤箱进水口和水泵出口端之间的进水管道;

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连接所述压力过滤箱出水口的排水管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水质净化效果好,可去除原水中80%以上的悬浮物、藻类等杂质,有效提高水体能见度、改善原水水质;

2、绿色无污染,采用物理过滤的方法去除水体中各类悬浮物及藻类,无二次污染,有效的保护原水体的生态系统;

3、构造简单,成本低廉。

另外,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中的转鼓转速、纤维滤料层厚度、进出水水压等参数均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使得装置的针对性强、净水效率高。

此外,通过反冲洗结构的设置,使得装置带有反方向自冲洗功能,可有效清洗纤维滤料层内的杂质,使纤维滤料使用寿命长,装置可持续运转性强、净水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中压力过滤箱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包括密闭的压力过滤箱10、设置在压力过滤箱10内的转鼓20、填装在转鼓20内的纤维滤料层30。

其中,压力过滤箱10的第一端设有进水口,供待处理原水进入其中;压力过滤箱10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有出水口,供处理后的净水排出。为更好排出净水,出水口和进水口在压力过滤箱10上错开(不在同一直线上)设置。

转鼓20在压力过滤箱10内靠近出水口,通过进水口进入压力过滤箱10内的原水穿过转鼓20,转鼓20内的纤维滤料层30将原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等杂质拦截在纤维滤料层3朝向进水口的一侧;过滤后的净水则可通过出水 口排出压力过滤箱10。

转鼓20为滚桶结构,其外壁可呈镂空状或网格状,方便原水进入其中至纤维滤料层30,并经过滤净化后流出转鼓20。

纤维滤料层30对应转鼓20的内周形状呈圆形。纤维滤料层30由纤维滤料形成。为获得较好的过滤效果,纤维滤料优选为直径10-20μm的丙纶丝。

转鼓20的转速、纤维滤料层30的厚度等参数均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此外,转鼓20和压力过滤箱10的内壁之间设有止水垫21,防止未处理的原水从两者之间的缝隙通过,混合在处理后的净水中。

进一步地,该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还包括相对设置在转鼓20相对两侧的两个扇形反冲结构40;两个扇形反冲结构40固定在压力过滤箱10内。两个扇形反冲结构40的内部空间通过转鼓20相连通,形成反冲洗区;反冲洗区与转鼓20外的压力过滤箱10内部空间隔绝。

反冲洗区的设置,用于引入净水,对转鼓20内的纤维滤料层30进行反向冲洗,将附着在纤维滤料层30上的悬浮物、藻类等杂质冲出并外排,延长纤维滤料的使用寿命,有效解决因滤料堵塞导致装置失效的问题,使得该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可持续运转且净水效率高。

扇形反冲结构40可通过多个平板焊接形成,一侧开口朝向在转鼓20上。开口外的其他侧面的平板即可将扇形反冲结构40的内部空间和压力过滤箱10内部空间隔绝。

对应反冲洗区,压力过滤箱10的第二端还设有连通反冲洗区的反冲洗进水口,压力过滤箱10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反冲洗区的反冲洗出水口。反冲洗进水口连通朝向压力过滤箱10出水口的扇形反冲结构40,反冲洗出水口优选连通朝向压力过滤箱10进水口的扇形反冲结构40,从而反向冲洗纤维滤料层30后的冲洗水在转鼓20朝向进水口的一侧并通过反冲洗出水口排出压力过滤箱10。

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还可包括连接反冲洗进水口的反冲洗进水管道41、设置在反冲洗进水管道41上的增压泵42。增压泵42对反冲洗进水管道41内的水进行加压,以足够的水压冲向纤维滤料层30,保证冲洗效果。反冲洗水压可根据原水水质和目标水质需求确定。

反冲洗出水口也可连接有反冲洗出水管道43,将反冲洗后的水引出。反冲洗进水管道41、反冲洗出水管道43上分别可设有阀门控制其通断。

反冲洗区呈扇形,在对纤维滤料层30进行反向冲洗同时不影响原水进入转鼓20通过纤维滤料层30的路径。

进一步,为了对纤维滤料层30各个部分进行反向冲洗,转鼓20以可圆周转动设置在压力过滤箱10。通过转鼓20相对压力过滤箱10和扇形反冲结构40进行圆周转动,可带动纤维滤料层30各个部分依次通过反冲洗区,达到对整个纤维滤料层30冲洗的目的。

因此,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还包括连接并驱动转鼓20相对压力过滤箱10和扇形反冲结构40进行圆周转动的驱动机构50。驱动机构50可包括电机。

压力过滤箱10的内中心设有轴向延伸的中心转轴11,中心转轴11相对压力过滤箱10可圆周转动。转鼓20与压力过滤箱10同轴,穿接在中心转轴11上。电机位于压力过滤箱10外并与中心转轴11连接,电机启动后带动中心转轴11转动,从而带动转鼓20转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还包括连接压力过滤箱10的抽水机构60,用于将待处理原水抽至压力过滤箱10内。

抽水机构60包括水泵61、连接在压力过滤箱10进水口和水泵61出口端之间的进水管道62。水泵61的进水端将待处理原水(如含藻类原水)抽进,并通过进水管道62泵入压力过滤箱10。压力过滤箱10的进水水压可通过水泵61控制调节,并可根据原水水质和目标水质需求确定。

抽水机构60还可包括设置在进水管道62上的阀门63和/或流量计64;阀门63用于控制进水管道62的通断及流量,流量计64用于监控压力过滤箱10的进水流量。

本实施例中,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还包括连接压力过滤箱10的排水机构70,用于将处理后的净水排出。

排水机构70包括连接压力过滤箱10出水口的排水管道71。

排水机构70还包括设置在排水管道71上的阀门72和/或流量计73。阀门72用于控制排水管道71的通断及流量,流量计73用于监控压力过滤箱10的出水流量。

另外,为进一步优化压力过滤式水体净化装置,连接反冲洗进水口的反冲洗进水管道41还可连接排水管道71,将排水管道71内的净水引进反冲洗区,利用排水管道71内的净水对纤维滤料层30进行反向冲洗,不需再另外引入其他水源。连接反冲洗出水口的反冲洗出水管道43还可连接至进水管道62,将反冲洗后的水引回至待处理原水中,以进行再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