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黑生产线废水气浮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0165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炭黑生产线废水气浮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体净化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炭黑生产线废水气浮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气浮法水体净化方法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污水处理方法,使用量十分巨大,但在实际的使用中发现,当前所使用的气浮发生装置往往仅为简单的高压泵和均布若干透气孔的导气管管道,虽然这种结构相对简单,并且也可以产生用于水体净化的气泡,但所产生的气泡量相对较小,气泡产生效率相对较低,且气泡体积相对较大,因此造成对一些微小的污染物净化作业效果相对较差,而在当前炭黑生产制备中,会产生富含大量炭黑微粒等杂志的污水,由于炭黑颗粒直径相对较小,因此导致当前所使用的气浮设备不能有效的满足炭黑行业产生的污水净化作业的要求,于此同时,当前的气浮装置在运行时,也不具备根据污染物在水体中分布情况,灵活调整气泡发生位置的能力,同时还不能根据水体环境温度,对水体温度进行调节,提高气泡运动活性的能力,因此进一步制约了污水净化作业的效率,当前的气浮装置还严重缺乏自清理能力,因此极易造成污水中的污染物在气浮装置表面沉积,从而严总影响气泡的产生能力,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针对炭黑行业的新型气浮污水净化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炭黑生产线废水气浮净化装置,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气泡的产生效率和气泡对悬浮物的附着能力,同时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气泡的体积,满足不同直径悬浮污染物净化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气泡发生的位置,气泡的温度,从而有效的提高对污染物的附着净化作业效率,并可有效提高对使用环境的适应性能,除此之外,还可有效防止污染物沉积而造成的设备运行故障现象发生,有效的提高了设备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炭黑生产线废水气浮净化装置,包括空气增压泵、导气管、空气涡流管及气泡发生机构,空气增压泵通过导气管分别与空气涡流管和气泡发生机构连通,空气涡流管另通过导气管与气泡发生机构连通,且空气涡流管的低温气体出口和高温气体出口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各气泡发生机构连通,气泡发生机构若干,且各气泡发生机构间相互并联,气泡发生机构包括承载底座、升降驱动机构、悬臂及气泡发生管,承载底座下表面设定位机构,并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升降驱动机构至少两个,并以承载底座中线对称分布在承载底座上表面,悬臂末端与升降驱动机构上端面铰接,且悬臂轴线与承载底座上表面呈0°—90°夹角,且每个升降驱动机构上均设一个悬臂,各升降驱动机构上的悬臂均以承载底座中线对称分布,气泡发生管至少一个并通过转台机构分别与悬臂前端面铰接,气泡发生管轴线与承载底座上表面呈0°—90°夹角,气泡发生管包括内套管、外覆管、散气叶轮及驱动电机,其中外覆管包覆在内套管外并与内套管同轴分布,内套管、外覆管间通过连接筋板连接,内套管与外覆管间保留至少1厘米的导气间隙,内套管、外覆管两端均设密封堵头,内套管、外覆管侧壁上均布若干透气孔,其中内套管上的透气孔孔径为外覆管上透气孔孔径的1/3—2/3,内套管上的透气孔数量为外覆管上透气孔数量的1—5倍,散气叶轮至少一个,嵌于内套管内并与内套管同轴分布,驱动电嵌于内套管内,并通过连接筋板与内套管内壁连接,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与各散气叶轮连接,内套管其中一端的密封端头上设导气孔,并通过导气孔与导气管相互连通,且导气孔与散气叶轮间最大距离不大于内套管有效长度的1/4。

进一步的,所述的空气增压泵另通过导气管与外部气源连通,所述的外部气源包括储气罐及自然空气。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覆管内壁上另均布若干超声波雾化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透气孔轴向截面为三角形、等腰体形、矩形、沙漏形及双曲线形状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套管、外覆管外表面另设超声波震荡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覆管外表面上另均布若干导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套管、外覆管横截面为矩形、圆形及正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气泡的产生效率和气泡对悬浮物的附着能力,同时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气泡的体积,满足不同直径悬浮污染物净化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气泡发生的位置,气泡的温度,从而有效的提高对污染物的附着净化作业效率,并可有效提高对使用环境的适应性能,除此之外,还可有效防止污染物沉积而造成的设备运行故障现象发生,有效的提高了设备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泡发生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2所述一种炭黑生产线废水气浮净化装置,包括空气增压泵1、导气管2、空气涡流管3及气泡发生机构,空气增压泵1通过导气管2分别与空气涡流管3和气泡发生机构连通,空气涡流管3另通过导气管2与气泡发生机构连通,且空气涡流管3的低温气体出口和高温气体出口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各气泡发生机构连通,气泡发生机构若干,且各气泡发生机构间相互并联。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气泡发生机构包括承载底座4、升降驱动机构5、悬臂6及气泡发生管7,承载底座4下表面设定位机构8,并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升降驱动机构5至少两个,并以承载底座4中线对称分布在承载底座4上表面,悬臂6末端与升降驱动机构5上端面铰接,且悬臂6轴线与承载底座4上表面呈0°—90°夹角,且每个升降驱动机构5上均设一个悬臂6,各升降驱动机构5上的悬臂均以承载底座4中线对称分布,气泡发生管7至少一个并通过转台机构分别与悬臂6前端面铰接,气泡发生管7轴线与承载底座4上表面呈0°—90°夹角,气泡发生管包7括内套管71、外覆管72、散气叶轮73及驱动电机74,其中外覆管72包覆在内套管71外并与内套管71同轴分布,内套管71、外覆管72间通过连接筋板75连接,内套管71与外覆管72间保留至少1厘米的导气间隙76,内套管71、外覆管72两端均设密封堵头77,内套管71、外覆管72侧壁上均布若干透气孔78,其中内套管71上的透气孔78孔径为外覆管71上透气孔78孔径的1/3—2/3,内套管71上的透气孔78数量为外覆管71上透气孔数量的1—5倍,散气叶轮73至少一个,嵌于内套管71内并与内套管71同轴分布,驱动电74嵌于内套管71内,并通过连接筋板75与内套管71内壁连接,驱动电机74通过传动轴与各散气叶轮73连接,内套管71其中一端的密封端头77上设导气孔9,并通过导气孔9与导气管2相互连通,且导气孔9与散气叶轮74间最大距离不大于内套管71有效长度的1/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气增压泵1另通过导气管2与外部气源连通,所述的外部气源包括储气罐及自然空气。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覆管72内壁上另均布若干超声波雾化装置10。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透气孔78轴向截面为三角形、等腰体形、矩形、沙漏形及双曲线形状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套管71、外覆管72外表面另设超声波震荡装置11。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覆管72外表面上另均布若干导流板1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套管71、外覆管72横截面为矩形、圆形及正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将气泡发生机构排布在水体净化池内,然后将气泡发生机构与空气增压泵及空气涡流管连通,并将空气涡流管与空气增压泵相互连通,即可完成设备连接准备,

在进行污水处理时,首先直接由空气增压泵将气体增压,然后直径输送至气泡发生机构内,或将经过压缩的气体通过空气涡流管处理后,产生的高温气体及低温气体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同时输送至泡发生机构内,高压气体在泡发生机构中,根据使用需要,一方面直接通过泡发生机构中的内套管、外覆管上的透气孔直接扩散到待净化的水体中,由于透气孔孔径较下,且气流速度及压力较大,因此当气体通过透气孔进入到水体中后便会生成众多大小各异的气包,另一方面高压气体在泡发生机构中的内套管内后,散气叶轮在驱动电机作用下,高速旋转,在水体中形成一个小范围的真空环境,同时对高压气体流进行切割,从而使高压气流生成数量众多的微小气泡,然后这些气包在浮力作用下从水体底部上升到顶部时,与水体中的悬浮污染物间相互粘连附着,从而这些悬浮的污染物在气泡的带动下漂浮到水体表层,然后从水体净化池中排除,达到对水体净化的目的,在进行净化时,另可通过超声波雾化装置和超声波震荡装置对气泡发生管表面进行清洁,表面沉积物造成气泡发生管上透气孔堵塞现象发生。

在水体净化时,可根据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分布特点,通过升降驱动机构、悬臂调整气泡发生管在水体中的位置,从而达到提高净化作业效率的目的,于此同时,还可通过空气涡流管产生的高温或低温气体,对水体的环境温度进行调节,提高气泡产生效率及悬浮物在水体中运动活性的,便于对水体进行净化作业。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气泡的产生效率和气泡对悬浮物的附着能力,同时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气泡的体积,满足不同直径悬浮污染物净化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气泡发生的位置,气泡的温度,从而有效的提高对污染物的附着净化作业效率,并可有效提高对使用环境的适应性能,除此之外,还可有效防止污染物沉积而造成的设备运行故障现象发生,有效的提高了设备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