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杆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024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杆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杆清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杆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减震器杆或气弹簧活塞杆在生产中有时会需要清洗其表面的污垢,现有的减震杆并没有合适的适合其清洗的装置, CN201521063870.X公开了:“一种去油能力好的轴承清洗机,包括清洁筒体、翻盖、排水管、排水阀、传送皮带、转轴、电机、转盘、轴承摆放架、卡槽、清洁仓、电机存放仓、隔板、电机控制装置、抽水泵、软管、进水管、储水箱、加热器、温度测量装置和温度显示窗口,所述轴承摆放架包括边框、十字网格、立杆和弹簧卡。”采用诸如上述方案的清洗机对于减震杆的清洗效果并不理想,单次清洗数量有限,操作者每次要竖向拿起或放入减震杆,使用不方便,该清洗机也没有考虑自身的保温性。

因此如何实现清洗装置对减震杆的快捷高效清洗,清洗装置具有一定保温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实现高效清洗,具有一定保温性能的减震杆清洗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杆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槽, 转轴,电机,所述清洗槽为双层结构,其包括清洗内槽和清洗外槽,所述清洗内槽上端面设有盖板,所述清洗内槽和所述清洗外槽均为矩形槽,所述清洗内槽内设有所述转轴,所述转轴数量至少一个,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清洗内槽中上部,所述转轴两端与所述清洗内槽密封连接,所述清洗内槽外壁上部与所述清洗外槽内壁上部通过挡板焊接连接,挡板宽度与所述清洗内槽与所述清洗外槽之间的宽度一致,所述挡板与所述清洗内槽的外壁和所述清洗外槽的内壁形成凹槽腔,所述凹槽腔呈“凵”状,电机安装于所述凹槽腔一侧,所述转轴端部延伸至所述凹槽腔另一侧,所述转轴一端的传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电机,所述转轴上设有插杆组件。

所述清洗槽一侧面上部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贯穿清洗外槽与清洗内槽,清洗槽另一端下部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端口呈漏斗状,出水管贯穿清洗外槽与清洗内槽。

所述插杆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均为圆形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间隔设置,第一限位板上均匀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槽孔,第一限位槽孔呈圆形,第一限位板中部焊接固定于转轴上,转轴穿过第一转轴孔,第二限位板上均匀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槽孔,第二限位槽孔呈圆形,第二限位板中部焊接固定于转轴上,第二限位板位于第一限位板一侧,转轴穿过第二转轴孔,第一限位槽孔和第二限位槽孔中轴线重合。

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外侧面均设有挡盖,挡盖为圆盘状,挡盖边缘设有法兰,挡盖中部开设有挡板孔,挡板孔下部开设有转轴入口槽,转轴入口槽为矩形槽,转轴入口槽从挡板孔一端延伸至挡盖边缘,转轴入口槽宽度大于转轴宽度,转轴贯穿挡板孔,法兰边缘设有法兰螺栓孔,第二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外表面与法兰相匹配的位置处设有限位板螺栓孔,挡盖通过螺栓贯穿法兰螺栓孔和限位板螺栓孔从而将挡盖分别固定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外侧面。

所述清洗内槽和清洗外槽底部之间焊接固定设有支撑条,支撑条为矩形金属条状结构,支撑条从清洗内槽和清洗外槽底部之间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支撑条高度与清洗内槽和清洗外槽底部之间的距离相匹配设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洗槽为双层结构使得清洗装置的保温良好,转轴上的插杆组件使得减震杆清洗效率高,凹槽腔内设置电机带动转轴转动的设置方式使得装置空间利用充分,结构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B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杆组件结构示意图。

清洗内槽102,盖板103,凹槽腔200,转轴300,皮带302,电机400,进水管502,出水管501,第一限位板402,第二限位板401,第一限位槽孔4021,第二限位槽孔4011,挡盖700,法兰701,法兰螺栓孔702,挡板孔703,转轴入口槽704,限位板螺栓孔403,支撑条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3所示的一种减震杆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槽, 转轴300,电机400,所述清洗槽为双层结构,其包括清洗内槽102和清洗外槽101,清洗内槽102上端面设有盖板103,盖板103为常用的盖状结构,可为金属材质,尺寸与清洗内槽102上端面匹配设置,清洗内槽102和清洗外槽101均可采用不锈钢材质的材料制作,所述清洗内槽102和所述清洗外槽101均为矩形槽,所述清洗内槽102内设有所述转轴300,所述转轴300数量至少一个,所述转轴300设置于所述清洗内槽102中上部,所述转轴300两端与所述清洗内槽102密封连接,所述清洗内槽102外壁上部与所述清洗外槽101内壁上部通过挡板104焊接连接,所述挡板104宽度与所述清洗内槽102与所述清洗外槽101之间的宽度一致,挡板104与所述清洗内槽102的外壁和所述清洗外槽101的内壁形成凹槽腔200,所述凹槽腔200呈“凵”状,电机400安装于所述凹槽腔200一侧,所述转轴300端部延伸至所述凹槽腔200另一侧,所述转轴300一端的传动轮301通过皮带302连接所述电机400,所述转轴300上设有插杆组件。清洗槽为双层结构使得清洗装置的保温良好,转轴上的插杆组件使得减震杆清洗效率高,凹槽腔内设置电机带动转轴转动的设置方式使得装置空间利用充分,结构合理。清洗槽一侧面上部连通有进水管502,进水管502贯穿清洗外槽101与清洗内槽102,清洗槽另一端下部连通有出水管501,出水管501端口呈漏斗状,出水管501贯穿清洗外槽101与清洗内槽102。插杆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板402和第二限位板401,第一限位板402和第二限位板401均为圆形板,可选择金圆板,第一限位板402和第二限位板401间隔设置,第一限位板402上均匀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槽孔4021,第一限位槽孔4021呈圆形,第一限位板402中部焊接固定于转轴300上,转轴300穿过第一转轴孔4022,第二限位板400上均匀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槽孔4011,第二限位槽孔4011呈圆形,第二限位板400中部焊接固定于转轴300上,第二限位板400位于第一限位板402一侧,转轴300穿过第二转轴孔4013,限位板和转轴均为金属材质,第一限位槽孔4021和第二限位槽孔4011中轴线(图中未示)重合。减震杆同时贯穿第一限位槽孔4021和第二限位槽孔4011从而实现减震杆的固定,限位槽孔直径根据减震杆尺寸设计,限位板圆形设置配合其上的限位槽孔可以增加减震杆的数量,增加清洗效率,减震杆位于限位板之间,限位板只设置于两端且数量为两个,在起到了很好的固定支撑作用的同时,在清洗过程中减震杆大部分未被遮挡也可以很好的接触清洗液。

第一限位板402和第二限位板401外侧面均设有挡盖700,挡盖700为圆盘状,挡盖700内部高度10-15cm,挡盖700边缘设有法兰701,挡盖700中部开设有挡板孔703,挡板孔703下部开设有转轴入口槽704,转轴入口槽704为矩形槽,用于将转轴300从上部穿插进入挡盖700,转轴入口槽704从挡板孔703一端延伸至挡盖700边缘,转轴入口槽704宽度大于转轴300宽度,转轴300贯穿挡板孔703,法兰701边缘设有法兰螺栓孔702,第二限位板401和第二限位板402外表面与法兰701相匹配的位置处设有限位板螺栓孔403,挡盖700通过螺栓(图中未示)贯穿法兰螺栓孔702和限位板螺栓孔403从而将挡盖700分别固定于第一限位板402和第二限位板401外侧面,防止在转动清洗过程中减震杆左右移位。清洗内槽102和清洗外槽101底部之间焊接固定设有支撑条800,支撑条800为矩形金属条状结构,支撑条800从清洗内槽102和清洗外槽103底部之间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支撑条800高度与清洗内槽102和清洗外槽101底部之间的距离相匹配设置。支撑条800增加了清洗槽的受力性能,防止清洗槽受外力而损坏。

使用时,减震杆沿转轴端部横向平放对准限位孔,后将减震杆依次插入限位孔内(减震杆同时贯穿第一限位槽孔4021和第二限位槽孔4011从而实现减震杆的固定),通过进水管502将具有温热的清洁水(加入清洗剂的温水)注入清洗槽内,清洁水的用量根据实际清洗效果调节,因清洗槽的双层结构,使得其保温性能良好,清洁水处于温热状态从而保证了清洗效果,启动电机,带动转轴上的插杆组件转动,从而实现对减震杆的清洗。

本实用新型未指出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应当知晓的常用结构,本实用新型未指出的连接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应当知晓的常用连接方式。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