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双层滤料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1353阅读:7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双层滤料滤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滤池,涉及给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双层滤料滤池。



背景技术:

过滤一般是指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运行过程中,单层滤料滤池经反冲洗后,表层滤料的粒径小,截留悬浮颗粒量多,而下层粒径较大滤料往往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尤其过滤一段时间后,表层滤料之间的孔隙逐渐被堵塞,甚至形成了泥膜,使过滤阻力剧增,出水浊度升高,过滤过程被迫停止,导致了下层滤料截留悬浮颗粒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滤床整体利用率低。另外,由于现有过滤中间排水渠的存在,仅在反冲洗出水时发挥作用,却使滤池整体表面利用率不高。并且现有滤池在突发恶劣水质情况下,往往需通过增加臭氧投加量或大幅度提高絮凝剂投加量降低浊度,但导致副产物溴酸盐的生成,或浪费了大量化学药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双层滤料滤池,通过煤砂双层滤料,提高了滤池的纳污能力,同时,将现有滤池中间排水渠去掉,整个滤池均能覆盖滤料,在相同的占地面积内,增加了过滤面积。还可在进水水质恶劣或前段沉淀池出水浊度高时,为保证滤池出水达标,增设微絮凝加药结构,通过预先投加絮凝剂,将水中细小颗粒再次絮凝,再通过滤池过滤去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双层滤料滤池,能够提高滤池的过滤面积和纳污能力,并能在进水水质恶化时保证出水水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效双层滤料滤池,包括矩形池体、进水井、配水渠、集水井,在进水井中增设加药管及搅拌装置,

进水井连通配水渠,配水渠通过气动插板闸门连通矩形池体的进水水槽,矩形池体再通过出水阀门与集水井连接,其中矩形池体内紧靠进水水槽下方覆盖两层滤料,从上向下第一层覆盖粒径为1.1-1.5 mm的煤质滤料,第二层覆盖粒径为0.4-0.8 mm的砂质滤料,第一层煤质滤料与第二层砂质滤料的厚度比为6-8:2;第二层滤料下设有承托层,承托层下设有滤板。煤质滤料可为一种煤制成的滤料,比如无烟煤滤料,也可以为多种混合煤制成的滤料,理化性质应接近无烟煤滤料,砂质滤料可为一种砂制成的滤料,比如石英砂滤料,也可为多种砂制成的滤料,理化性质应接近石英砂滤料。

所述池体在滤板下方还设有集水管,集水管连通出水阀门。

所述池体底部还设有反冲洗进水管和反冲洗进气管,通过管道与集水管连接。进行反冲洗进气时,反冲洗进气管利用连接风机给气。

所述的滤池中滤板分布的安装滤头。可以是反冲洗滤头,可为塔形、半球面形、碟片形等。

所述的滤池中集水井中安装水质在线监测器,监测出水水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滤池池体内覆盖煤砂双层滤料,上层粒径大于下层粒径,过滤时粒径较大的颗粒在上层得到截留,粒径较小的颗粒在下层滤料层去除,提高了滤池的纳污能力;并且对双层滤料的厚度做了规定,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同时,提高了过滤周期,进一步可降低反冲洗频率;

同时,池型方面,将现有V型池滤池的中间排水渠去掉,整个滤池均能覆盖滤料,在相同的占地面积内,增加了过滤面积;

而且在进水水质恶劣或前段沉淀池出水浊度高时,为保证滤池出水达标,在进水井处增设加药管和搅拌装置,通过二次投加絮凝剂,将水中细小颗粒再次絮凝,再通过过滤去除。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以上设计,使滤池利用率大幅提高,并可选用二次微絮凝工艺,通过投加絮凝剂,将细小颗粒再次絮凝成絮状物,通过滤料的过滤作用去除,使出水水质进一步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池体结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3气动插板闸门结构示意图;

图4进水井处纵向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5滤板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进水井,2.配水渠,3.进水水槽,4.煤质滤料,5.砂质滤料,6.承托层,7.滤板,8.集水管,9.出水阀门,10.水质在线监测器,11.集水井,12.反冲洗进水管,13.风机,14.反冲洗进气管,15.气动插板闸门,16.气动操作杆,17.门框,18.门板,19.加药管,20.搅拌机电机,21.搅拌桨叶,22.滤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高效双层滤料滤池,包括矩形池体、进水井1、配水渠2、集水井11,在进水井1中安装加药管19及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机电机20、框式搅拌桨叶21,框式搅拌桨叶21通过搅拌轴与搅拌机电机20连接;集水井11中安装水质在线监测器10,监测出水水质;

进水井1连通配水渠2,配水渠2通过气动插板闸门15连通矩形池体的进水水槽3,紧靠进水水槽3下方覆盖两层滤料,从上向下第一层覆盖粒径为1.5 mm的无烟煤煤质滤料4,第二层覆盖粒径为0.8 mm的石英砂砂质滤料5,第一层滤料与第二层滤料的厚度比为7:2,即如滤料总厚度为1.8 m,则第一层滤料厚度为1.4 m,第二层滤料厚度为0.4 m;第二层滤料下设有0.2 m砾石承托层6,承托层6下还设有滤板7,滤板7上分布安装的碟片形滤头22,矩形池体在滤板7下方还设有集水管8,集水管8连通出水阀门9,出水阀门9与集水井11连接,。

实施例2

一种高效双层滤料滤池,包括矩形池体、进水井1、配水渠2、集水井11,在进水井1中安装加药管19及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机电机20、扇叶搅拌桨叶21,扇叶搅拌桨叶21通过搅拌轴与搅拌机电机20连接;集水井11中安装水质在线监测器10,监测出水水质;

进水井1连通配水渠2,配水渠2通过气动插板闸门15连通矩形池体的进水水槽3,紧靠进水水槽3下方覆盖两层滤料,从上向下第一层覆盖粒径为1.1 mm的无烟煤煤质滤料4,第二层覆盖粒径为0.4 mm的石英砂砂质滤料5,第一层滤料与第二层滤料的厚度比为8:2,即如滤料总厚度为2.0 m,则第一层滤料厚度为1.6 m,第二层滤料厚度为0.4 m;第二层滤料下设有0.15m砾石承托层6,承托层6下还设有滤板7,滤板7上分布安装的半球面形滤头22,矩形池体在滤板7下方还设有集水管8,集水管8通过管道与矩形池体底部的反冲洗进水管12和反冲洗进气管14连接,集水管8连通出水阀门9,出水阀门9与集水井11连接。

上述实用新型运行时,从沉淀池的出水,即滤池的进水,由进水井1进入配水渠2,在配水渠2均匀配水后,从进水水槽3进入池体,然后自上而下经过滤料,下层是砾石承托层6。经滤料过滤后,水质得到净化,滤后水经滤板7上的滤头22进入集水管8,此时出水阀门9处于开启状态,滤后水进入到集水井11中,完成过滤过程。出水水质由水质在线监测器10实时监测。

以实施例2为例,进行反冲洗时,反冲洗水洗过程中,出水阀门9处于关闭状态,反冲洗水从反冲洗进水管12进入到集水管8中;反冲洗气洗过程中,开启与反冲洗进气管14连接的风机13,空气从反冲洗进气管14进入到集水管8中,此时集水管8作为反冲洗配水配气管;水和空气自下而上通过砾石承托层6、石英砂砂质滤料5、无烟煤煤质滤料4,由于与进水方向相反,因此颗粒物随水流和气体带出。通过启闭气动插板闸门15,利用过滤过程中的进水水槽3作为反冲洗排水水槽,反冲洗水进入到配水渠2中,此时配水渠2作为反冲洗排水渠,然后排至滤池,完成反冲洗过程。

上述实施例运行时,进水过程中,气动插板闸门15的气动操作杆16向上滑动,田字形门板18沿门框17上移,气动插板闸门15的进水方向阀门打开,此时气动插板闸门15的反冲洗排水方向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反冲洗过程中,进水阀门气动操作杆16向下滑动,田字形门板18沿门框17下移,气动插板闸门15的进水方向阀门关闭,同时反冲洗排水方向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在进水水质突变或前端工艺效果差时,絮凝剂通过加药管19投加到进水井1中,药剂投加量根据进水水质确定,一般投加量为1-3 mg/L或为混凝段的1/20、1/10等等;同时开启搅拌机电机20,带动搅拌桨叶21转动,达到充分混合的目的,待滤水中形成粒径相近的微絮粒后,自上而下流经滤料,通过微絮粒与滤料的充分碰撞接触和粘附,被滤料截留下来,从而达到进一步净化水质的目的。当进水水质较好时,关闭加药管19和搅拌机电机20,直接进入滤池过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