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机机头运载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9882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清洗机机头运载小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集热器清洗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清洗机机头运载小车。



背景技术:

太阳能蓄热器的聚光镜多通过清洗机往复移动进行清洗。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聚光镜架体上设置导轨2,导轨2的上平面上设置有齿条4,在清洗机机头上的减速机轴上安装有与齿条4相啮合的齿轮,通过齿轮转动从而来带动整个清洗机机头沿齿条4移动。为了保证清洗机机头的稳定性,多在清洗机机头下部直接安装同心滚轮1和偏心滚轮2,导轨卡在同心滚轮1和偏心滚轮3之间,并通过调整偏心滚轮3的偏心量来调整同心滚轮1、偏心滚轮3与导轨2之间的间隙,这种结构所存在的问题是,因为滚轮直接设置在清洗机机头上,清洗机机头比较笨重且不便于对正安装,所以安装时需要预留较大的安装间隙,待卡到导轨上后再对偏心滚轮3进行调整,来达到合适的间隙,但因偏心滚轮3靠近聚光镜表面,调整难度较大,经常因操作不当划伤聚光镜面,另外,因为通过偏心量来控制同心滚轮1、偏心滚轮3与导轨2之间的间隙所以当运行过程中偏心轮3松动时很容易造成清洗机机头脱轨,从而会造成整个聚光镜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洗机机头运载小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清洗机机头安装困难,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洗机机头运载小车,包括架体和至少两个滚轮,所述架体上设置有可与清洗机机头相连接的连接部和将齿轮齿条啮合区域露出的通孔,所述至少两个滚轮排成两排安装在所述架体的下部,且两排所述滚轮之间形成一个能卡装在清洗机导轨上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架体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设置有两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上板体和第一下板体,所述第二架体设置有两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平行的第二上板体和第二下板体,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接,所述滚轮的转轴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下板体或第二下板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板体或第二上板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一端为与所述滚轮的内孔过渡配合的光轴,另一端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转轴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扳手相匹配的内六角孔。

优选地,所述滚轮数量为偶数个,且对称安装所述卡槽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多个可与清洗机接头连接的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滚轮的圆周上设置有沿径向朝向所述滚轮中心的凹面,所述凹面能与所述导轨的凸起面相配合。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制作时可以直接将滚轮之间的卡槽间距设定好,然后将卡槽对准导轨的一端推入即可实现卡槽与导轨的连接,不需要再额外进行调整,最后将清洗机机头放置在运载小车上,调整齿轮与齿条的啮合,调整完成后直接与连接部连接,即完成了整个清洗机机头的安装,本实用新型方便快捷,不会划伤聚光镜表面,大大降低了清洗机机头的安装难度。同时因为可以预先设置好卡槽间距,所以滚轮装轴可以与架体固定安装,不必再设置成可调节的偏心滚轮,使运行更加可靠,能更有效的防止振动导致的偏心量变大从而造成的清洗机机头脱轨。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清洗机机头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3为转轴结构图;

图4为滚轮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同心滚轮 2、导轨

3、偏心滚轮 4、齿条

51、第一上板体 52、第一下板体

53、通孔 54、连接孔

55、连接板 56、第二上板体

57、第二下板体 6、转轴

7、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清洗机机头运载小车,包括架体和至少两个滚轮7,架体上设置有可与清洗机机头相连接的连接部和将齿轮齿条啮合区域露出的通孔53,至少两个滚轮7排成两排安装在架体的下部,且两排滚轮7之间形成一个能卡装在清洗机导轨2上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在制作时可以直接将滚轮7之间的卡槽间距设定好,然后将卡槽对准导轨2的一端推入即可实现卡槽与导轨2的连接,不需要再额外进行调整,最后将清洗机机头放置在运载小车上,调整齿轮与齿条的啮合,调整完成后直接与连接部连接,即完成了整个清洗机机头的安装,本实用新型方便快捷,不会划伤聚光镜表面,大大降低了清洗机机头的安装难度。同时因为可以预先设置好卡槽间距,所以滚轮7装轴可以与架体固定安装,不必再设置成可调节的偏心滚轮7,使运行更加可靠,能更有效的防止振动导致的偏心量变大从而造成的清洗机机头脱轨。

本实施例中的架体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设置有两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上板体51和第一下板体52,第二架体设置有两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平行的第二上板体56和第二下板体57,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通过连接板55相连接,滚轮7的转轴6一端安装在第一下板体52或第二下板体57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上板体51或第二上板体56上。这种结构能使转轴6的两端都得到有效支撑,可以防止因受力不均衡所导致的转轴6变形,并使整个架体形成一个框架,大大加强了架体的强度。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转轴6的一端为与滚轮7的内孔过渡配合的光轴,另一端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外螺纹,转轴6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扳手相匹配的内六角孔。安装时转轴6可以旋拧在第一下板体52和第二下板体57上的螺纹孔内,并通过螺纹胶紧固,转轴6一端的光轴穿过滚轮7的内孔插装在第一上板体51和第二上板体56上的孔内。这种可拆卸结构,在滚轮7磨损后可以很方便的更换。

本实施例中的滚轮7数量为六个,且对称安装卡槽的两侧。这样滚轮7和导轨2之间可以多点支撑,稳定性更高。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多种结构,但优选为多个可与清洗机接头连接的连接孔54,这样可以通过螺栓直连,不会再增加清洗机机头的重心高度。

本实施例中的滚轮7的圆周上设置有沿径向朝向滚轮7中心的凹面,凹面能与导轨2的凸起面相配合,这样滚轮7与导轨2之间能沿滚轮7轴向的相互止挡,能更有效的防止滚轮7与导轨2脱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安装便捷,滚轮和导轨之间的稳定性好。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