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填料的曝气接触氧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2727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承载填料的曝气接触氧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于废水处理的废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承载填料的曝气接触氧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废水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一般有活性污泥法和接触氧化法两种方式。在大水量、低浓度的应用条件下,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在相对小水量、中高浓度的条件下,接触氧化法应用较为广泛,这主要是因为接触氧化属于生物膜形式,生物膜有其独特的特点,如微生物菌群丰富,食物链长,产泥量少,能耐受高冲击负荷、能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等。接触氧化方法被广泛用于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

毫无疑问,好氧池需使用曝气系统,相比活性污泥法的曝气系统形式而言,接触氧化的曝气系统形式相对较少,主要有曝气软盘和曝气软管两种方式。在实际工程中,无论是活性污泥法还是接触氧化法,无论是曝气软盘还是曝气软管,均是固定在好氧池池底。无论采用何种软盘或软管曝气,曝气设备长时间在污水中运行必定存在老化和破损的情况。以曝气软盘为例,当开始曝气时,曝气盘表面的微孔塑料处于膨胀状态,长时间在这种状态下运行,曝气盘的塑料老化和破损不可避免。一旦出现破损,大量空气从破损处进入水中,形成局部“鼓大泡”的现象,导致曝气池其他区域曝气量锐减,严重影响充氧效率和出水水质。现有的悬挂链曝气可解决轻松更换曝气盘的问题,一旦底部软盘破损,通过曝气支管提起曝气盘,更换即可。但是,悬挂链曝气系统却无法在接触氧化池中使用,因为悬挂的曝气软盘在填料支架和填料的阻挡下,无法下沉到池子底部;即使能下层到曝气池底部,需要更换时,也不一定能顺利提出曝气盘。

现有接触氧化法主要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池体、曝气系统和填料系统。曝气系统是曝气管按设计要求进行排列且固定在池体底部,曝气软盘固定在曝气支管上,曝气管和曝气盘整体被固定在池底,一起形成接触氧化的曝气系统。填料系统一般是根据池体尺寸,先制作填料支架,在填料支架上固定软性填料,然后将固定了填料的填料支架整体安装至接触氧化池中,形成接触氧化的填料区。可以理解为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在池体中,曝气系统和填料系统是两套完全分离的系统。这样务必导致处于填料区下方的曝气设备一旦出现破损,将很难更换,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现有的接触氧化法将曝气系统和填料系统完全分离,且填料系统处于曝气系统上方,现有接触氧化法的技术方案缺点分别如下:

(1)曝气软盘或者曝气软管一旦老化或损坏,不易更换。由于曝气系统位于池子底部,填料系统位于曝气系统之上,一旦曝气头或曝气管老化破损,只能将池子排净,人工下到池底和填料支架底部的空隙进行更换,工作量大,环境恶劣,且影响接触氧化池的正常运行。

(2)除曝气系统不易更换外,填料系统也不易更换。填料支架上固定了很多软性填料,在安装过程中如由于某些填料未能很好的固定,将出现漂浮、缠绕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将整个填料支架提出池体进行维修和更换,维修和更换的工作量大、代价大。

因此,在接触氧化池中,一旦曝气系统出现破损后,如何维修和更换是个很大的问题,现有的设备均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承载填料的曝气接触氧化装置,解决在接触氧化池中的曝气软盘软管出现破损需要更换的情况下,能快速,不影响接触氧化池运行,无需排空的情况下更换曝气设备或填料,其很好的更换接触氧化池中曝气设备方便更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一种承载填料的曝气接触氧化装置,它包括水平设置在池体表面的曝气主管,所述曝气主管下方竖直设置有硬质曝气支管,所述硬质曝气支管顶部设置有固定环,所述硬质曝气支管底部水平设置有曝气盘,所述硬质曝气支管外壁由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组合填料圆盘,所述固定环上竖直设置有多根尼龙绳,所述尼龙绳由上至下与每个组合填料圆盘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填料圆盘中央开设有圆形中心孔,所述硬质曝气支管穿过所有组合填料圆盘的圆形中心孔,并与圆形中心孔固定,且圆形中心孔直径比硬质曝气支管大。

再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填料圆盘在0°、90°、180°和270°方向的外壁上设置有尼龙绳固定点,所述尼龙绳的数量为4个,其分别固定在尼龙绳固定点上。尼龙绳在尼龙绳固定点固定后向上提拉,另一端固定在曝气主管上,用于增强填料的强度。

再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填料圆盘包括塑料支撑结构和固定设置在塑料支撑结构上的组合填料丝。

再进一步地,所述曝气盘为圆锥体,其直径为150~300mm。

再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填料圆盘的直径为200~300mm,组合填料圆盘之间的垂直间距为50~1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接触氧化池中,一旦出现一个或几个曝气软盘破损,出现“鼓大泡”影响出水水质的情况下,在无需排净、不影响运行的情况,能轻松更换曝气软盘,便于恢复和维修;

(2)一旦出现软性填料出现漂浮、缠绕或脱落的情况,在无需排空、不影响运行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能轻松更换或维修填料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硬质曝气支管细节图;

图3为组合填料圆盘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细节图;

图中,曝气主管1、硬质曝气支管2、固定环2.1、组合填料圆盘3、塑料支撑结构3.a、组合填料丝3.b、圆形中心孔3.1、尼龙绳固定点3.2、曝气盘4、尼龙绳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4所示:一种承载填料的曝气接触氧化装置,它包括水平设置在池体表面的曝气主管1,所述曝气主管1下方竖直设置有硬质曝气支管2,硬质曝气支管2采用镀锌管或其他硬质材质管。

硬质曝气支管2顶部设置有固定环2.1,硬质曝气支管2外壁由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组合填料圆盘3,

组合填料圆盘3包括塑料支撑结构3.a和固定设置在塑料支撑结构3.a上的组合填料丝3.b;组合填料圆盘3包括外部的塑料支撑结构3.a和内部的组合填料层3.b,组合填料圆盘3的直径为200~300mm,组合填料圆盘3之间的垂直间距为50~150mm。组合填料圆盘3中央开设有圆形中心孔3.1,硬质曝气支管2闯过所有组合填料圆盘3的圆形中心孔3.1,并与圆形中心孔3.1固定,

固定环2.1上竖直设置有4根尼龙绳5,组合填料圆盘3在0°、90°、180°和270°方向的外壁上设置有尼龙绳固定点3.2,4根尼龙绳5分别固定在尼龙绳固定点3.2上,且圆形中心孔3.1直径比硬质曝气支管2直径大。

硬质曝气支管2底部活接水平固定呈圆锥体的曝气盘4,曝气盘4直径为150~300mm,其与固定在硬质曝气支管2上的组合填料圆盘3形成整体的曝气-填料结构。

使用时,承载填料的曝气接触氧化装置与预留的曝气主管活接口对接,实现从主管向支管,支管向曝气盘曝气。如在长期运行条件下,发现局部区域出现“鼓大泡”的现象,拧开曝气支管与主管相连的活接,提出支管及填料系统,更换底部的曝气盘即可。

其它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