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合剂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3362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螯合剂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螯合剂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式水处理器是利用电子元器件产生的高频交变电磁场,让水在经过水处理器时,物理性能发生改变——原来缔合链状大分子断裂成单个水分子,水分子的偶极矩增大,带有极性的单个水分子包围在水中溶解盐的正负离子周围,使盐离子运动速度降低,静电引力下降,碰撞结合的机会大大减少,无法形成水垢,达到防垢的目的。极性水分子的偶极矩增大,与盐正负离子的吸引力增大,从而使受热面或管壁原有的水垢变得松软,龟裂,在水中力的作用下,以致自行脱落,从而达到除垢的目的,同时水中微电流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另外在水中形成的活性氧自由基能氧化微生物的细胞膜,破坏微生物的歧化酶,从而杀灭水中的微生物,达到杀菌灭藻的目的。

目前的水处理器的防垢、除垢能力较差,不能达到较好的除垢、防垢能力和杀菌灭藻能力,导致水质下降,滋生藻类多,垢锈严重,容易出现“垢下腐蚀”,腐蚀管道和用水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螯合剂水处理装置,旨在解决目前的水处理器对水的处理效果不理想,除垢、防垢能力差的问题,以在除垢、防垢和杀菌灭藻方面达到更加有效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螯合剂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外部的处理器,设于壳体外部且与处理器连接的转接器,设于壳体内部且与转接器连接的网状电极,设于壳体内部且与转接器连接的射频磁极。该水处理装置通过射频磁极起到防垢和除垢的作用,并通过电极使水中带有微电流,杀灭水中的藻类和菌类。

具体地说,所述的壳体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内部设有调水器,调水器包括主体和过水孔,主体与壳体的内壁面连接,过水孔为锥形孔,过水孔的广口端接近进水口,窄口端远离进水口,过水孔的内壁面设有螺旋状的导向叶片。

调水器的主体为圆柱形,调水器的外形与外壳的内壁面匹配,过水孔的作用在于使进水口的水经由过水孔导向后集中流向网状电极,以此可大大提高杀菌灭藻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接器包括电路板和封闭壳,封闭壳固定在壳体外部,电路板通过导线与处理器连接。封闭壳一般为方形,封闭壳安装在壳体外部且罩住电路板,封闭壳与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圈。

再进一步,所述的电极数量为二,电极通过导体棒与电路板连接。电极包括正极和负极,以水为导体介质,当处理器对电极通电,水体带微电达到灭菌除藻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射频磁极包括第一磁极、第二磁极和连接套,第一磁极为圆柱状导磁体,连接套设于第一磁极的一端,第二磁极为圆筒状且第二磁极的一端套在连接套上,第二磁极的另一端设有防水塞,防水塞内设有连接线,数量为二且一根连接线的一端连接第一磁极,另一根连接线的一端连接第二磁极,两根连接线的另一端均连接到电路板。射频磁极通过一体化的设置,集成了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之间产生高频电磁场,使经过的水分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习性变化,从而达到除垢和防垢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磁极和/或第二磁极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壳体的内部,固定支架与壳体内壁面连接。固定支架使射频磁极倾斜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便于水流冲刷射频磁极,达到清洁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上设有密封橡胶,导体棒和连接线穿过密封橡胶与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有连接法兰,连接法兰用于连接外部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的外表面涂覆有绝缘涂料,绝缘材料的作用在于防止人接触壳体后触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置调水器,将进水口处进入的水流按照叶片的方向导向至网状电极,提高了杀菌除垢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的组合,通过简单的结构和组合完成了磁极的设置,节省了空间。

3.本实用新型通过倾斜设置射频磁极,利用水流对射频磁极进行冲刷清洁,降低了射频磁极的结垢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表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视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调水器侧视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射频磁极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壳体,2-处理器,301-封闭壳,302-电路板,4-电极,5-射频磁极,501-第一磁极,502-连接套,503-第二磁极,504-连接线,505-防水塞,6-调水器,601-主体,602-过水孔,7-法兰,8-进水口,9-出水口,10-固定支架,11-导体棒,12-密封橡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螯合剂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外部的处理器2,设于壳体1外部且与处理器2连接的转接器,设于壳体1内部且与转接器连接的网状电极4,设于壳体1内部且与转接器连接的射频磁极5。

处理器2为内部设有集成电路,用于控制电机和射频磁极5的工作状态,处理器2的外部设有控制按钮、保险开关和指示灯,控制按钮包括开关按钮,开关按钮和保险开关分别对应有电源指示灯和工作指示灯,开关按钮是集成电路的电源总开关,保险开关为电流保险开关,连接在电极4的供电电路中,当电极4供电电路中的电流超过0.1A,则电流保险开关切断电极4的供电电路。

壳体1为金属材料制成的圆柱形过水管体,包括进水口8和出水口9,进水口8内部设有调水器6,调水器6包括主体601和过水孔602,主体601与壳体1的内壁面连接,过水孔602为锥形孔,过水孔602的广口端接近进水口8,窄口端远离进水口8,过水孔602的内壁面设有螺旋状的导向叶片。

调水器6由金属材料制成,主体601为圆柱形,调水器6的外形与外壳的内壁面匹配,主体601采用螺纹连接或者卡嵌连接固定在壳体1的内部;过水孔602的作用在于使进水口8的水经由过水孔602导向后集中流向网状电极4,以此可大大提高杀菌灭藻的效果。

为了便于电路的转接,本实施例设置转接器,转接器包括电路板302和封闭壳301,封闭壳301固定在壳体1外部,电路板302通过导线与处理器2连接。封闭壳301为方形,封闭壳301安装在壳体1外部且罩住电路板302,封闭壳301与壳体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圈。电路板302上设置有电极4的供电电路和射频磁极5的传输线路。

为了便于电路板302的检修维护,封闭壳301上设置有可开启的翻板,翻板与封闭壳301采用采用螺栓紧固,连接面处还设置有防水垫圈。

本实施例中,电极4数量为二,电极4通过导体棒11与电路板302连接,电极4和导体棒11均由金属铜制成。电极4包括正极和负极,以水为导体介质,当处理器2对电极4通电,水体带微电达到灭菌除藻的效果。

射频磁极5包括第一磁极501、第二磁极503和连接套502,第一磁极501和第二磁极503均采用金属铜制成,连接套502采用防水橡胶制成;第一磁极501为圆柱状导磁体,连接套502设于第一磁极501的一端,第二磁极503为圆筒状且第二磁极503的一端套在连接套502上,第二磁极503的另一端设有防水塞505,防水塞505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防水塞505内设有连接线504,防水塞505中部设置有连接孔,连接线504穿过连接孔。连接线504数量为二且一根连接线504的一端连接第一磁极501,另一根连接线504的一端连接第二磁极503,两根连接线504的另一端均连接到电路板302。连接线504连接到电路板302上的射频磁极5传输线路,连接线504向射频磁极5传送射频信号,保证射频磁极5的磁场稳定。

第一磁极501和第二磁极503通过固定支架10固定在壳体1的内部,固定支架10与壳体1内壁面连接。固定支架10使射频磁极5倾斜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射频磁极5与壳体1的轴线呈30°夹角,且射频磁极5位于两个网状电极4之间,倾斜设置射频磁极5便于水流对其进行冲刷清洁,有效保证射频磁极5的工作效果和使用寿命。

壳体1上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密封橡胶12,密封橡胶12为柱状密封塞,导体棒11和连接线504穿过密封橡胶12与电路板302连接。

壳体1的进水口8和出水口9均设置有连接法兰7,连接法兰7用于连接外部水管。

壳体1的外表面涂覆有绝缘涂料,绝缘涂料为绝缘漆,绝缘材料的作用在于防止人接触壳体1后触电。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设计原理,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结构基础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实质仍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