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跌水充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1567发布日期:2018-10-09 22:11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跌水充氧-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污水生态处理 工艺,该工艺具有投资费用低、维护管理简单、运行费用少、生态景 观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农业径流的处理和湖泊 污染防治等领域。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植物传输氧气有限,限 制了好氧微生物对氨氮的硝化作用,人工湿地工艺一直存在着脱氮效 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跌水充氧-水平潜 流人工湿地,提高人工湿地的脱氮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跌 水充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包括跌水台与水平潜流人工湿 地,所述跌水台包括若干呈阶梯状排布的台阶,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 地对应于最下方的所述台阶设置,最上方的所述台阶连接有进水管, 用于向跌水台提供水,最下方的所述台阶向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方 向伸出有集水管,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内设置有布水管,所述集水 管与所述布水管连通,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内还向外伸出有出水管, 用于排出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内多余的水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台阶上铺设有碎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包括由 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半黏土层、细砂层、碎石层,所述布水管设置于所 述碎石层上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管设置于所述碎石层 的底端,且所述出水管设置于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远离于所述跌水 台的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管出水一端连通有溢 水管,所述溢水管自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底端向顶端设置,且所 述溢水管的出水一端与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表面相持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布水管下侧开设有若干布 水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管上侧开设有若干出 水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台阶两侧设置有挡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半黏土层厚度为5cm,所 述细砂层厚度为5~10cm,所述碎石层厚度为40~6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跌水充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利用跌水台 的地势差进行复氧,其独立于人工湿地之外,既保证了好氧微生物对 氧的需求,也可以维持部分缺氧空间进行反硝化作用,提高了系统的 脱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跌水充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的纵向 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布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布水管A-A截面布水孔的角度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水管B-B截面出水管的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 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 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 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 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 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 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结合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跌水充氧-水平潜流 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包括跌水台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跌水台包括若 干呈阶梯排布的台阶10,每个台阶10的两侧设置有挡墙11,水从跌 水台的台阶10向下流动时,挡墙11防止水从台阶10的两侧溢出, 水平人工湿地对应于最下方的台阶10设置,具体的,最下方的台阶 10向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方向伸出有集水管12,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内 设置有布水管13,布水管13与集水管12连通,集水管12收集自跌 水台流下的水分,通过布水管13将水分输入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内还设置有出水管14,用于排出水平潜流人工湿 地内多余的水分,保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内的水平衡,跌水台最上端 的台阶上还连接有进水管15,用于向跌水台提供水分。

本实施例中,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半黏土 层20、细砂层21以及碎石层22,在半黏土层20上种植有挺水植物 23,其中,半黏土层20的厚度为5cm,细砂层21的厚度为5~10cm, 碎石层的厚度为40~60cm,碎石层22中的碎石粒径为10~20mm,细 砂层21的细砂粒径为0.1~2mm。

布水管13设置于碎石层22的上端,优选的,布水管13设置于碎 石层22与细砂层21的交汇位置处,出水管14设置于碎石层22的底 端。

优选的,布水管13靠近于跌水台设置,出水管14设置于水平潜 流人工湿地远离于跌水台的一端,从而保证水分能够全面覆盖整个水 平潜流人工湿地内。

如图2、图3(a)、图3(b)、图4(a)、图4(b)所示,布水管 13平行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左端设置,在布水管13的下侧开设有 两排布水孔130,布水管13内的水分通过布水孔130均匀流入水平 潜流人工湿地内,两排布水孔130以布水管13的中间纵截面为对称 面对称设置,且每排布水孔130均与水平面呈45度设置;出水管14 也平行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右端设置,在出水管14的上侧开设有 两排出水孔140,两排出水孔140以出水管14的中间中截面为对称 面对称设置,且每排出水孔140均与水平面呈45度设置。

为了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内的水分含量进行控制,在出水管14的 出水端还连通有溢流管16,溢流管16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底端向 顶端伸出设置,本实施例中,溢流管16的出水一端与水平潜流人工 湿地的顶端,即半黏土层20的表面高度持平,利用溢流管16与水平 潜流人工湿地内的流体的压力差,控制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内的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跌水充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在跌水台 中,每个台阶10上均铺设有碎石100,碎石100的粒径选择为 30~50mm,碎石100铺设与台阶10表面,不仅具有景观作用,还在 台阶表面形成了一层生物膜,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初步降解,进一步地 提高了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 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 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 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