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复合内循环集成处理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0390发布日期:2018-09-14 23:5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复合内循环集成处理罐,属于污水集成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很不完善,建设与运行管理也相对落后。农村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混合污水,基本上不含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含有氮磷,可生化性比较好。另一方面农村居住相对比较分散,经济文化发展滞后,大部分农村没有排水收集管网,收集率比较低且集中处理难度比较大。鉴于以上特点,设计一种适合农村污水处理设备是亟需而有意义的。而目前农村污水处理方法仍旧存在建设成本投入高,运行管理技术要求高,占地面积大等弊端,不能高效处理农村污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复合内循环集成处理罐。本实用新型罐体外形规则,易于安放,使用时埋于地下预制基础当中;内部工艺采用无动力生物处理方式,仅在个别部件运动及曝气时采用电力驱动;运行简单无需专业管理。

一种生活污水复合内循环集成处理罐,罐体的内腔分为上层、中层及下层,底部筛板以上为上层,上层由污水收集室、循环水室和好氧区组成,曝气区填料层的位置为好氧区,底部筛板至布水装置为中层,由厌氧填料区填料层和布水装置组成,布水装置以下泥斗为下层,上层好氧区填料层下面安装带有孔洞的筛板,筛板下面是中层厌氧区填料层,再下面是盛装厌氧区填料底部镂空的可旋转填料,填料架下面是下层泥斗;上层中层下层联通。

循环水室占据罐体内腔的一个扇形区域,罐体的内腔连接布水装置,布水装置连接中心轴,竖管的底端连接布水装置,竖管在厌氧填料区填料层中分为两路,第一路竖管中连接电控阀门,第一路竖管的另一端连接污水收集室,第二路竖管的另一端通向循环水室,布水装置的下方连接泥斗,布水装置的上方连接厌氧填料区填料层,厌氧填料区填料层的上方连接底部筛板,底部筛板的上方一侧为曝气装置,曝气装置的上方为曝气区填料层,曝气区填料层外的罐体连接出水阀门,刮渣板连接在罐体的内腔上部,浮渣收集槽在两仓体污水收集室的中部,污水收集室分为两仓体,两仓体中间有隔墙,隔墙连接在浮渣收集槽处,浮渣收集槽处的罐体纵深连接堵墙,将污水收集室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在底部通过流道相连,刮渣板为扇形板,刮渣板将浮渣刮至浮渣收集槽外排,罐体的内腔下部连接填料架,填料架连接厌氧填料区填料层,底部筛板连接导流缝,竖管连接在填料架中,填料架能够以绕中心轴转动。

填料架底部镂空。循环水室底部与竖管联通,预留竖管孔有两个,一个在污水收集室第二隔里,一个在循环水室里,预留竖管孔的两个孔与两根竖管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具外形结构方面的优点,其内部结构满足了来水水量与水质不稳定的问题,其外部结构解决了安装放置和运输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工艺安全稳定,对生活污水处理彻底,一次处理达到一级标准,避免了排放水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3)本实用新型对剩余污泥采取了再次利用达到了污泥减量化、稳定化的目的,可以连续使用较长时间不用排泥。

4)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水量水质要求需求灵活改变大小尺寸,投资小,见效快,不需要的人工管理。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小城镇、农村等污水管网尚未涉及的地区生活污水的处理,是一种单体集成式的水处理设备。污水流经污水收集室—厌氧区—好氧区——外排,使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一级标准。本实用新型将复杂的工艺简化集成在单体设备内,减少了设备体积,解决了生活污水乱排污染地表水源的问题,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案。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筛板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厌氧填料区填料处截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显然,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称元件、组件被“连接”到另一元件、组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元件或者组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者组件。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

为便于对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一种生活污水复合内循环集成处理罐,如图2所示,罐体18的内腔分为上层、中层及下层,底部筛板5以上为上层,上层由污水收集室14、循环水室13和好氧区等组成,曝气区填料层8的位置为好氧区的位置,曝气区即为好氧区,底部筛板5至布水装置2为中层,由厌氧填料区填料层4和布水装置2组成,布水装置2以下泥斗1为下层,循环水室13占据罐体18内腔的一个扇形区域,

罐体18的内腔连接布水装置2,布水装置2连接中心轴3,竖管11的底端连接布水装置2,竖管11在厌氧填料区填料层4中分为两路,第一路竖管中连接电控阀门10,第一路竖管的另一端连接污水收集室14,第二路竖管的另一端通向循环水室13,

布水装置2的下方连接泥斗1,布水装置2的上方连接厌氧填料区填料层4,厌氧填料区填料层4的上方连接底部筛板5,底部筛板5的上方一侧为曝气装置6,曝气装置6的上方为曝气区填料层8,曝气区填料层8外的罐体18连接出水阀门7,刮渣板9连接在罐体18的内腔上部,浮渣收集槽12在两仓体污水收集室14的中部,污水收集室14分为两仓体,两仓体中间有隔墙19,隔墙19连接在浮渣收集槽12处,浮渣收集槽12处的罐体18纵深连接堵墙19,将污水收集室14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在底部通过流道20相连,刮渣板9为扇形板,刮渣板9将浮渣刮至浮渣收集槽12外排,罐体18的内腔下部连接填料架17,填料架17底部镂空,填料架17连接厌氧填料区填料层4,底部筛板5连接导流缝15,竖管11连接在填料架17中,填料架17能够以绕中心轴3转动,

循环水室13底部与竖管11联通,当好氧区曝气时,由好氧区至循环水室13,循环水室13至厌氧区,形成汽提内循环结构,使好氧区与厌氧区水混合进行反硝化除氮。

开启竖管11中电控阀门10,污水经污水收集室14向下流过竖管11由布水装置2在厌氧填料区填料层4均布,通过厌氧填料区微涡旋填料的凝聚作用污水被微生物水解酸化,厌氧出水通过底部筛板5向上流进好氧区,好氧区处理完毕后开启出水阀门7出水。

预留竖管孔16有两个,一个在污水收集室14第二隔里,一个在循环水室13里,都在地底板上,预留竖管孔16的两个孔与两根竖管11对应。

实施例2: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一种生活污水复合内循环集成处理罐,通过隔墙18的底部流道20相连,使来水的浮渣停留在第一格液面上用刮渣板9刮至浮渣收集槽12外排,第二格底部安装竖管11,竖管11内部设置电控阀门10;竖管11底部与下层厌氧室底部布水装置2连接,厌氧室中设置微涡旋均质厌氧填料区填料层4,厌氧填料区填料层4放置在可绕中心轴转动的填料架17里,填料架17底部镂空;厌氧区上层是循环水室13和好氧区,水流从底部筛板5由厌氧区流至好氧区;好氧区设置弹性填料,并采用进水—曝气(汽提循环)—静置—出水的流程。

好氧区剩余污泥从弹性填料上脱落,在静置的步骤中沉降到底部筛板5上由筛孔处落到厌氧区,厌氧填料架17可以绕中心轴3转动,保证了好氧剩余污泥在厌氧填料区填料层4上的均匀分布,厌氧区的剩余污泥脱落后沉降到下层泥斗1,保证所有污泥在一处储存外排。

底部筛板5设置导流缝,曝气装置6布置在曝气区填料下方,可以认为它与曝气区填料是集成的有填料的地方,下方就有曝气系统。

预留竖管孔16有两个,一个在污水收集室第二隔里,一个在循环水室里,都在地底板上,预留竖管孔16的两个孔对应着两根竖管11。

实施例3: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一种生活污水复合内循环集成处理罐,污水经污水收集室14通过电控阀门10控制向下流经厌氧区布水装置2后均布,厌氧出水通过底部筛板5导流缝向上流进好氧区,待好氧区处理完毕后打开出水阀门7外排。

污水收集室14分为两仓体,两个仓体中间有隔墙19,通过隔墙19底部与流道20相连,使来水的浮渣停留在第一仓体液面上用刮渣板9刮至浮渣收集槽12外排,第二仓体底部安装竖管11,竖管11内部设置电控阀门10;竖管11底部与下层厌氧室底部布水装置2连接,厌氧室中设置微涡旋均质填料,填料放置在可绕中心轴3转动的填料架17里,填料架17底部镂空;厌氧区上层是循环水室13和好氧区,水流从底部筛板5由厌氧区流至好氧区;好氧区设置弹性填料,并采用进水—曝气(汽提循环)—静置—出水的流程。

上中下三层的处理结构将储存和处理功能集于一体。

污水收集室14底部有竖管11。

厌氧区与好氧区的垂直连接,在结构上节省了空间;工艺上为曝气循环提供了可能;好氧污泥回落至厌氧区补充了厌氧区污泥量,同时经水解酸化作用使污泥破壁溶胞释放体内有机物,随水流进入好氧区作为化学需氧量COD被去除,而污泥最终降解成不可降解有机物与无机物沉降到泥斗1外排。

厌氧填料区填料层4的颗粒均匀,有均匀孔隙水流经过产生微涡旋增加了悬浮物在填料上的积累,增强水解酸化的效率。

底部筛板5设置导流缝。有可旋转的中心轴3,使连接在中心轴3的刮渣板9和填料架17可以绕中心轴3转动。

循环水室13底部与竖管11联通,当好氧区曝气时,由好氧区—循环水室13—厌氧区形成汽提内循环结构使好氧区与厌氧区水混合进行反硝化除氮。

如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