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臭水体处理剂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04578发布日期:2018-07-10 21:3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湖泊、黑臭河道底泥-水体修复,微生物载体构建、原位治理等,具体地说是一种实现高效黑臭水体氧化还原电位提升、底泥体积减量,黑臭水体、污泥治理综合的一种处理剂以及水体,利用微生物(物理)载体构建实现黑臭水体、污泥处理的天然矿物质(物理)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黑臭水体治理应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外源减排和内源清淤是基础与前提,水质净化是阶段性手段,水动力改善技术和生态恢复是长效保障措施。

一是外源阻断技术。包括城市截污纳管和面源控制两种情况。

二是内源控制技术。即清淤疏浚技术,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抽干湖/河水后清淤;另一种是用挖泥船直接从水中清除淤泥。后者的应用范围较广。清淤疏浚能相对快速地改善水质,但清淤过程因扰动易导致污染物大量进入水体,影响到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三是水质净化,城市黑臭水体的水质净化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曝气充氧、絮凝沉淀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生态浮岛、稳定塘等。

四是水动力改善技术。对于纳污负荷高、水动力不足、环境容量低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该技术效果明显。但调用清洁水来改善河水水质应尽量采用非常规水源,同时在调水的过程中要防止引入新的污染源。

五是生态恢复。包括城市河道富营养化的控制(关键在于磷的控制)技术、藻类生长人工控制技术,以及水生态修复技术。

在我国景观水体修复中应用最广泛和有效的是人工复氧技术。针对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型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人工复氧技术。物理型技术主要包括截污、调水、清淤等水利工程。这三种物理型技术都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是,三种技术都受相关条件的限制,从而影响治污效果。如“截污”需要具备完善的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调水”需要有充沛的水资源,“清淤”需要实现外来污染源的有效控制避免后续淤积。

上述污水治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案,特别是在水质净化阶段,但碍于技术,目前黑臭底泥-水体处理采用先调节黑臭水体ph值,然后加入fe2+,最后加入双氧水进行反应,反应条件ph值为3-3.5,最后进行ph回调以达到国标排放要求。使用过程中表现出工艺流程长,控制点多,控制难度大,酸、双氧水、亚铁及碱消耗量大等缺点,同时存在因ph短时间大幅度变化,水中所残留fe3+无法完全沉除致水体返色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一是提供一种能够缩短工艺流程、降低成本的黑臭水体处理剂,二是提供这种试剂(天然矿物)的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前期反应试剂所含化学成分是氧化钙、铁粉、硅石,充分混合形成试剂,其中氧化钙质量配比是25-35份、铁粉的质量配比是15-25份、硅石的质量配比是10-20份;

所述后期助凝剂所含化学成分为成分是二氧化硅,碳酸钙、聚丙烯酰胺,,充分混合形成试剂,其中,它们二氧化硅的质量配比是10-20份,碳酸钙的质量配比是20-30份,聚丙烯酰胺的质量配比是1-2份。

黑臭水体处理试剂的使用方法;

将前期反应试剂所需化学成分添加至试剂调配罐中进行调配,(根据黑臭水体特征)至其成分符合所需比例;

待处理的黑臭水体中污水、污泥经空气搅拌或机械搅拌,处理污水、污泥(根据黑臭水体的水质特征和污泥特征如味、色等级,在空气或机械搅拌10分钟后加入混配试剂,反应后的黑臭水体5分钟后,经自然沉降,处理后的水体泥水自然分离,沉淀后的污泥两周后,恢复原有底泥颜色并出现青苔,水体清澈。

前期反应试剂的使用量为500-900mg/l黑臭水体。

后期絮凝剂的使用量为300-500mg/l黑臭水体。

与现有处理方法相比,加入本发明所公开的试剂后,使处理前ph调节与发明试剂同时进行,具有缩短流程、便于操作,减低消耗等特点,能够适应不同黑臭水体的处理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试剂,包括前期反应试剂和后期助凝剂。前期反应试剂所含化学成分为氧化钙,和铁粉(矿物质)+硅石的质量份分别为30、20、15;所述的助凝剂所含化学成分为成分二氧化硅sio2,碳酸钙caco3、pam聚丙烯酰胺,它们的质量份数为15、25、1.5。

其中fe粉+氧化钙,根据待处理水的ph值和cod浓度而定。所述的后期使用的助凝剂所含化学成分为成分二氧化硅sio2,碳酸钙caco3、聚丙烯酰胺pam,它们的质量份数为15、25、1.5。

这种黑臭水体处理试剂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前期反应试剂所需化学成分添加至试剂调配罐中进行调配,至其成分符合所需比例;根据待处理黑臭水体根据黑臭水体的水质特征和污泥特征如味、色等级。

配置一定浓度的前期反应试剂;前期反应试剂的使用量为500-900mg/l黑臭水体。

经空气或机械搅拌10分钟后加入混配试剂,反应后的黑臭水体5分钟后,经自然沉降,处理后的水体泥水自然分离,沉淀后的污泥两周后,恢复原有底泥颜色并出现青苔,水体清澈。

本方法处理后水ph可达6.5-7.5,通过后期加入所发明助凝剂沉淀,水质可达gb18918-2002一级a国标的要求。

黑臭水体处理前期,ph调节剂与前期反应试剂同时加入,充分保证初期反应物的浓度,降低消耗。黑臭水体处理后期,通过加入助凝剂,调节ph,助凝沉淀、悬浮物吸附三者同时进行,提高水体b/c比。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实施前,施加前期反应试剂后以及后期助凝剂后的各项数据的值,在施加后期助凝剂后的2周,水体清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城市河道、人工湖、水体景观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臭水体处理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期反应试剂和后期助凝剂,其中:所述前期反应试剂所含化学成分是氧化钙、铁粉、硅石,其中氧化钙质量配比是30份、铁粉的质量配比是20份、硅石的质量配比是15份;所述后期助凝剂所含化学成分为成分是二氧化硅,碳酸钙、聚丙烯酰胺,其中,它们二氧化硅的质量配比是15份,碳酸钙的质量配比是25份,PAM的质量配比是1.5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黑臭河道、湖泊治理过程,利用“浸出”原理,将水体、底泥中的污染物浸出,人工或机械分离,避免大量清淤裹挟污染物迁移,导致二次污染;能够提高氧化还原电位,有利于生化反应;能够缩短水质净化的工艺流程、降低黑臭水体处理费用的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静佩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静佩臣
技术研发日:2018.02.08
技术公布日:2018.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