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多级净化回收装置及其净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98209发布日期:2018-11-27 23:4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活污水多级净化回收装置及其净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多级净化回收装置及其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生活废水指的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泄的洗涤水。废水其实只有很少一部分经过处理,大部分都是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了河流等。小城市更严重。大便等一般不直接排入,而是有收集措施。废水中污染物成分极其复杂多样,任何一种处理方法都难以达到完全净化的目的,而常常要几种方法组成处理系统,才能达到处理的要求。

公开号为CN103351080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方法及阶梯式污水渗滤净化系统,本发明将生活污水排放到一个污水收集池中,并沿污水收集池下方的坡道上建立阶梯式污水渗滤净化系统,该阶梯式污水渗滤净化系统由按阶梯或梯田的排列方式排列的多级湿地渗滤净水系统组成,在每级湿地渗滤净水系统中都设有渗滤净水层和表土层,在表土层的土壤中种植湿地植物,当被排放的生活污水经阶梯式污水渗滤净化系统进行生物吸收和渗滤净化处理后即可实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该专利优点如下:工艺简单、基建费用低、易管护、无污染,对农村生活污水去除效果好,种植的景观植物、药用植物、食用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经济价值,很适合于山区农村净化生活污水使用。

公开号为CN106045150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超滤净化法处理生活污水的设备及其处理方法,由生活污水池,泵送设备,超滤净化箱,排污管,清水管,清水池,箱体支架,控制系统组成;所述超滤净化箱位于箱体支架上方表面,所述箱体支架下方设有生活污水池及控制系统,所述生活污水池与超滤净化箱之间通过泵送设备连接,所述排污管位于超滤净化箱下方,所述清水池位于箱体支架一侧位置,所述超滤净化箱与清水池之间通过清水管连接;所述泵送设备上的压力泵、水体流量计、电控阀,排污管上的电控阀,清水管上的电控阀分别与控制系统导线控制连接。该专利所述的一种超滤净化法处理生活污水的设备及其处理方法结构新颖合理,污水净化效率高效,适用范围广阔。

现有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一般采用生物氧化法进行处理,通过淤泥中的细菌进行降解,降解速度慢且不稳定性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多级净化回收装置及其净化方法,本发明采用催化剂球采用化学催化的方法进行处理生活污水,效率高,而且催化剂可回收循环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多级净化回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依次流体连通的栅栏池、过滤池和氧化池,所述氧化池包括投入氧化池中的催化剂球、设置于所述氧化池顶部的催化剂球回收设备和催化剂球循环设备,所述催化剂球包括铁磁性外球、位于所述铁磁性外球中的空心密闭不锈钢内球和二氧化钛催化剂颗粒,所述铁磁性外球上设置有能够通过空气的气孔,所述催化剂球回收设备包括旋转电机、可由旋转电机驱动旋转的方形板、以及设置于方形板外侧用于吸附催化剂球的可通断电磁铁,所述可通断电磁铁随方形板转动至所述氧化池液面上方吸附催化剂球时通电,并随方形板转动90°后断电以脱附催化剂球,所述催化剂球循环设备包括用于收集催化剂球回收设备所回收催化剂球的回收管道、用于向催化剂球中注入水的第一液泵、用于将水和催化剂球输送入氧化池底部的第二液泵,所述回收管道的入口设置于所述方形板的侧面以使方形板上吸附催化剂球的可通断电磁铁断电后脱附的催化剂球能够进入回收管道中。

可选的,所述氧化池的出水口设置有阻挡所述催化剂球流走的挡网。

可选的,所述催化剂球的直径为1-5厘米,堆积密度为0.7-0.9克/立方厘米。

可选的,所述过滤池中填充有活性炭颗粒,活性炭颗粒的粒径为1-5厘米,比表面积为800-1200平方厘米/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多级净化回收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生活污水注入栅栏池中除去漂浮物后送入过滤池进行过滤,所得污水送入氧化池中与来自氧化池底部的催化剂球接触并在催化剂球催化和所携带的氧气作用下进行氧化反应,将使用后的催化剂球采用催化剂球回收设备和催化剂球循环设备进行回收使用,所述催化剂球包括铁磁性外球、位于所述铁磁性外球中的空心密闭不锈钢内球和二氧化钛催化剂颗粒,所述铁磁性外球上设置有能够通过空气的气孔,所述催化剂球回收设备包括旋转电机、可由旋转电机驱动旋转的方形板、以及设置于方形板外侧用于吸附催化剂球的可通断电磁铁,所述可通断电磁铁随方形板转动至所述氧化池液面上方吸附催化剂球时通电,并随方形板转动90°后断电以脱附催化剂球,所述催化剂球循环设备包括用于收集催化剂球回收设备所回收催化剂球的回收管道、用于向催化剂球中注入水的第一液泵、用于将水和催化剂球输送入氧化池底部的第二液泵,所述回收管道的入口设置于所述方形板的侧面以使方形板上吸附催化剂球的可通断电磁铁断电后脱附的催化剂球能够进入回收管道中。

可选的,所述氧化池的出水口设置有阻挡所述催化剂球流走的挡网。

可选的,所述催化剂球的直径为1-5厘米,堆积密度为0.7-0.9克/立方厘米。

可选的,所述过滤池中填充有活性炭颗粒,活性炭颗粒的粒径为1-5厘米,比表面积为800-1200平方厘米/克。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将生活污水注入栅栏池中除去漂浮物后送入过滤池进行过滤,所得污水送入氧化池中与来自氧化池底部的催化剂球接触并在催化剂球催化和所携带的氧气作用下进行氧化反应,并将催化剂球回收使用,提高了污水净化效果,且催化剂回收简单,容易操作,开创了污水净化回收的新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催化剂球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外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催化剂球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剖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多级净化回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依次流体连通的栅栏池1、过滤池2和氧化池3,所述氧化池3包括投入氧化池3中的催化剂球4、设置于所述氧化池3顶部的催化剂球回收设备5和催化剂球循环设备6,所述催化剂球4包括铁磁性外球41、位于所述铁磁性外球41中的空心密闭不锈钢内球42和二氧化钛催化剂颗粒43,所述铁磁性外球41上设置有能够通过空气的气孔44,所述催化剂球回收设备5包括旋转电机、可由旋转电机驱动旋转的方形板51、以及设置于方形板51外侧用于吸附催化剂球4的可通断电磁铁52,所述可通断电磁铁52随方形板51转动至所述氧化池3液面上方吸附催化剂球4时通电,并随方形板51转动90°后断电以脱附催化剂球4,所述催化剂球循环设备6包括用于收集催化剂球回收设备5所回收催化剂球4的回收管道61、用于向催化剂球4中注入水的第一液泵62、用于将水和催化剂球4输送入氧化池3底部的第二液泵63,所述回收管道61的入口设置于所述方形板51的侧面以使方形板51上吸附催化剂球4的可通断电磁铁52断电后脱附的催化剂球4能够进入回收管道61中。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将生活污水注入栅栏池中除去漂浮物后送入过滤池进行过滤,所得污水送入氧化池中与来自氧化池底部的催化剂球接触并在催化剂球催化和所携带的氧气作用下进行氧化反应,并将催化剂球回收使用,提高了污水净化效果,且催化剂回收简单,容易操作,开创了污水净化回收的新方法。

为了防止催化剂球被带走,如图1所示,所述氧化池3的出水口可以设置有阻挡所述催化剂球4流走的挡网7,挡网的网孔小于催化剂球的尺寸即可。

催化剂球一方面可以进行催化氧化,另一方面还具有携带氧气的作用,所述催化剂球4的直径可以为1-5厘米,堆积密度可以为0.7-0.9克/立方厘米,通过催化剂球回收设备一方面可以将催化剂球进行回收,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催化剂球中的水甩出并更换为空气,以便于从下而上的催化剂球与污水进行氧化反应。经过使用后的催化剂球可以收集采用高温例如350℃有氧焙烧的形式除去上面吸附的有机物。

本发明中,所述过滤池2中可以填充有活性炭颗粒,活性炭颗粒的粒径可以为1-5厘米,比表面积可以为800-1200平方厘米/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多级净化回收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生活污水注入栅栏池1中除去漂浮物后送入过滤池2进行过滤,所得污水送入氧化池3中与来自氧化池3底部的催化剂球4接触并在催化剂球4催化和所携带的氧气作用下进行氧化反应,将使用后的催化剂球4采用催化剂球回收设备5和催化剂球循环设备6进行回收使用,所述催化剂球4包括铁磁性外球41、位于所述铁磁性外球41中的空心密闭不锈钢内球42和二氧化钛催化剂颗粒43,所述铁磁性外球41上设置有能够通过空气的气孔44,所述催化剂球回收设备5包括旋转电机、可由旋转电机驱动旋转的方形板51、以及设置于方形板51外侧用于吸附催化剂球4的可通断电磁铁52,所述可通断电磁铁52随方形板51转动至所述氧化池3液面上方吸附催化剂球4时通电,并随方形板51转动90°后断电以脱附催化剂球4,所述催化剂球循环设备6包括用于收集催化剂球回收设备5所回收催化剂球4的回收管道61、用于向催化剂球4中注入水的第一液泵62、用于将水和催化剂球4输送入氧化池3底部的第二液泵63,所述回收管道61的入口设置于所述方形板51的侧面以使方形板51上吸附催化剂球4的可通断电磁铁52断电后脱附的催化剂球4能够进入回收管道61中。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将生活污水注入栅栏池中除去漂浮物后送入过滤池进行过滤,所得污水送入氧化池中与来自氧化池底部的催化剂球接触并在催化剂球催化和所携带的氧气作用下进行氧化反应,并将催化剂球回收使用,提高了污水净化效果,且催化剂回收简单,容易操作,开创了污水净化回收的新方法。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