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药的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2846发布日期:2018-12-25 20:1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基于中药的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中药的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很多中草药的疗效不但经受住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而且也已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有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分子结构等也已经全部或部分地研究清楚。例如麻黄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常山治疟的有效成分常山碱、延胡索止痛的主要成分四氢掌叶防己碱(延胡索乙素)、黄连和黄柏止痢的主要成分小蘖碱(黄连素)、黄芩抗菌的主要成分黄芩素、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番泻甙等等。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于药物的栽培、采收、加工、炮制、贮藏保管等方面,也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大量事实证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所积累起来的医药遗产是极为丰富、极为宝贵的。我们应当珍视这个祖国医药学的伟大宝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然而现有的中药在使用时,需要进行清洗,清洗后将废水倒出,操作麻烦,使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中药清洗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将清洗后的废水倒出,使用效率较低,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中药的清洗装置,解决中药清洗时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中药的清洗装置,包括用于放置中药的清洗桶,所述清洗桶内部还包括放置腔,所述清洗桶和放置腔之间存在间隙,中药放置在放置腔中;清洗桶和放置腔在同一方向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位于第二开口的上方,并且第一开口的开口直径小于第二开口的开口直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上均连接有合页板,所述合页板沿其连接处向清洗桶内部旋转180度;本装置还包括流出管,所述流出管内套装有沿流出管内壁滑动的滑动杆,滑动杆的两端在流出管外,流出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和第二连接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管的直径与第一开口的开口直径相同,第二连接的直径与第二开口的开口直径相同;排出废水时,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在清洗桶和放置腔之间第一开口的侧面处,第二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管的连接处在清洗桶的外侧面第二开口的侧面处,所述滑动杆在外力作用下,沿流出管内壁滑动,带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上的合页板旋转,废水从流出管中流出。第二开口的下端与清洗桶下端的距离为0.5cm,第二开口的下端与第一开口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2cm,第一连接管与第一开口接触的一端设置有防止中药流出的过滤网。过滤网连接在第一连接管与滑动杆之间,因此不妨碍滑动杆的滑动。

进一步的,本装置在使用时,将待清洗的中药放置在放置腔中,在水流的作用下,由于合页板只能向内旋转,因此水不会从放置腔中流出,在清洗完毕需要将清洗后的废水倒出时,使用流出管,将流出管的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插入第二开口中,由于第二开口的直径大于第一开口,第一连接管的直径有第一开口的直径相同,因此,第一连接管插入第二开口,将第二开口上的合页板旋转翻开,然后抵在第一开口处,然后将流出管内的滑动杆向内伸入,滑动杆将第一开口上的合页板旋转翻开,进而废水从第一连接管内流出,本装置这样设置能在不倾倒清洗桶的情况下将废水排出,更便于使用,并且使用效率更高。

同时,第二开口的下端与清洗桶下端的距离为0.5cm,第二开口的下端与第一开口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2cm。第二开口与清洗桶下端之间的距离更短,能将更多的废水排出,更有利于提高使用效率,并且在排出废水时,流出管倾斜较多,能更加快速的将废水排出,更便于使用。

具体的,基于中药的清洗装置,所述滑动杆上设置有凹槽,流出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对应的凸块,滑动杆在流出管内滑动时,凸块卡在凹槽内滑动。滑动杆通过凸块和凹槽进行滑动固定,更便于使用。

优选的,基于中药的清洗装置,所述滑动杆的直径为第一连接管的直径的五分之四,并且滑动杆的内部为空腔。滑动杆内部为空腔,滑动杆内设置有防止中药流出的过滤网,因此,废水也可同时从滑动杆中流出,使用效率更高。

优选的,基于中药的清洗装置,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与放置腔和清洗桶接触的一端上套装有橡胶套,并且橡胶套上连接有一圈橡胶裙边,所述橡胶裙边与放置腔和清洗桶的侧面相接触连接。通过橡胶套进一步密封连接,防止废水从缝隙处流出。

优选的,基于中药的清洗装置,所述合页板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连接处的下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分别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与放置腔和清洗桶的缝隙处连接。通过密封圈进一步进行密封固定,防止废水流出,更便于使用。

优选的,基于中药的清洗装置,排出废水时,流出管插入第二开口后,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上。第一连接管的长度刚好位于清洗桶和放置腔之间,更有利于废水的排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基于中药的清洗装置,本装置能快速便捷的将清洗后的废水排出,并且使用效率较高,更便于使用;

2、本发明基于中药的清洗装置,本装置便于操作,能有效的提高排出废水的效率,更便于长期使用;

3、本发明基于中药的清洗装置,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流出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清洗桶,2-放置腔,3-第一开口,4-第二开口,5-合页板,6-流出管,7-滑动杆,8-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0-橡胶套,11-橡胶裙边,12-凹槽,13-凸块,1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基于中药的清洗装置,包括用于放置中药的清洗桶1,所述清洗桶1内部还包括放置腔2,所述清洗桶1和放置腔2之间存在间隙,中药放置在放置腔2中;清洗桶1和放置腔2在同一方向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第一开口3位于第二开口4的上方,并且第一开口3的开口直径小于第二开口3的开口直径,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上均连接有合页板5,所述合页板5沿其连接处向清洗桶1内部旋转180度;本装置还包括流出管6,所述流出管6内套装有沿流出管6内壁滑动的滑动杆7,滑动杆7的两端在流出管6外,流出管6包括第一连接管8和第二连接管9,第一连接管8的一端和第二连接9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管8的直径与第一开口3的开口直径相同,第二连接9的直径与第二开口3的开口直径相同;排出废水时,第一连接管8的一端在清洗桶1和放置腔2之间第一开口3的侧面处,第二连接管9与第一连接管8的连接处在清洗桶1的外侧面第二开口4的侧面处,所述滑动杆7在外力作用下,沿流出管6内壁滑动,带动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上的合页板5旋转,废水从流出管6中流出,第二开口4的下端与清洗桶1下端的距离为0.5cm,第二开口4的下端与第一开口3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2cm,第一连接管8与第一开口3接触的一端设置有防止中药流出的过滤网。

实施例2

基于中药的清洗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滑动杆7上设置有凹槽12,流出管6的内壁上设置有对应的凸块13,滑动杆7在流出管6内滑动时,凸块13卡在凹槽12内滑动。滑动杆7的直径为第一连接管8的直径的五分之四,并且滑动杆7的内部为空腔,滑动杆7内设置有防止中药流出的过滤网。第一连接管8和第二连接管9分别与放置腔2和清洗桶1接触的一端上套装有橡胶套10,并且橡胶套10上连接有一圈橡胶裙边11,所述橡胶裙边11与放置腔2和清洗桶1的侧面相接触连接。

实施例3

基于中药的清洗装置,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合页板5与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的连接处的下端设置有密封圈14,所述密封圈14分别与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与放置腔2和清洗桶1的缝隙处连接。排出废水时,流出管6插入第二开口4后,第一连接管8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