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1011发布日期:2019-01-18 23:3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中,通常由厌氧池组、生物滤池组以及氧化沟组成,且各模块之间采用预制的模式,提高了造建效率,缩短工期。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为了提供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效率,需要增加氧化沟的长度,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但是也污水处理装置的长度,从而增加了污水处理装置的建造长度和占地面积。另外,由于现有的无动力污水的各个模块采用预制模块,虽然可以提高造建效率,但是由于需要在各部件上预设吊装孔,并通过吊装孔对各个预制模块进行吊装,方便装配时吊装,提高效率。污水处理装置中的各模块部件之间通过连通管道连通。在实际造建中发现,若吊装孔和联通孔的缝隙处理不好时,容易出现污水从吊装孔或联通孔之间的缝隙中流出,污染污水处理装置附近土质,造成生态环境德污染,威胁居民身体健康。因此,如何减少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的占用空间,提高污水的净化效率,提高处理后的水质,避免污水在处理过程中渗漏,影响生态环境,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成为污水处理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用面积少、造建周期短,防渗效果好,污水净化程度高且实用性强的模块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实现:一种模块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所述的模块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为全地埋形式,所述的模块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地板上上并依次通过连接管连通的厌氧池组、生物池组以及氧化沟组,所述的厌氧池组包括多个并排排列且连通的厌氧池;所述的生物池组包括多个并排排列且连通的生物池;所述的氧化沟组包括多个并排排列且首尾依次连通的氧化沟;所述的厌氧池和生物池均由结构相同的处理池组成;所述的处理池包括池底、设置池底上且侧壁设有管道联通孔和吊装孔的池体以及设置在池体上端面的池盖组成;所述的吊装孔内设有密封件,并通过密封件密封吊装孔;所述的池体的侧壁设有一层密封层;相邻的两个氧化池之间、相邻的两个生物池之间、相邻的两个氧化沟之间、厌氧池和生物池之间、生物池和氧化沟之间均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的氧化沟内设有多个导流件;所述的导流件设置在氧化沟的两侧侧壁上,且错位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吊装孔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吊装孔均匀等间距的设置在池体的侧壁,且位于池体的侧壁的同一高度;所述的密封层为高标号聚合物水泥砂浆层。

优选地,所述的吊装孔的直径与密封件的直径相同;所述的密封件为遇水膨胀止水件。

优选地,所述的吊装孔的直径为3~5cm;所述的密封层的厚度为0.5~3cm。

优选地,所述的连通管与厌氧池或生物池的池体之间通过密封固定组件连接固定;所述的密封固定组件包括填充在厌氧池或生物池的管道联通孔和连接管之间的填充件和设置在管道联通孔两端且与厌氧池或生物池的池体侧壁连接的连接固定件,通过填充件和连接固定件联合作用将连接管固定在厌氧池或生物池的池体上,并实现管道联通孔和连接管之间的密封;所述的连接固定件的侧壁与厌氧池或生物池的池体侧壁之间呈45度角。

优选地,所述的填充件由填充在管道联通孔和连接管之间的缝隙的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制成,且填充件的长度与池体的侧壁宽度相同;所述的连接固定件由高标聚合物水泥砂浆制成的锥台结构,且与厌氧池或生物池的池体侧壁连接的连接固定件的一端的外径大于靠近远离厌氧池或生物池的池体侧壁的连接件的一端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的导流件与氧化沟为一体结构,且导流件由氧化沟侧壁延伸至氧化沟中线的另一侧;所述的导流件与氧化沟侧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优选地,所述的导流件与氧化沟侧壁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所述的每一个氧化沟上设有三个以上的导流件,且设置在同一个氧化沟内的相邻的两个导流件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的氧化沟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优选地,所述的池底和池体之间设有防漏组件;所述的防漏组件包括涂布在池底侧壁的上端面和池体侧壁的下端面之间用于固定池底和池体的固定件和设置在池底和池体之间且位于固定件内的止水件;所述的池底的侧壁上设有向下凹陷的环形凹槽;所述的止水件设置在环形凹槽内;所述的环形凹槽设置在池底的侧壁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件由高标聚合物水泥砂浆凝固而成的高标聚合物水泥砂浆固定件;所述的止水件为遇水膨胀止水条。

优选地,所述的环形凹槽为v字形结构,且环形凹槽的上端开口宽度为2cm,深度为1.5cm;所述的遇水膨胀止水条的直径为2.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占用面积少、造建周期短,防渗效果好,污水净化程度高、实用性强等优点,能够有效的提高装配效率,降低建造成本,缩短了氧化沟的长度;吊装孔通过密封件密封,并在池体外部设置一层密封层,管道联通孔和连接管之间的缝隙使用填充件进行填充,并在连接管的池体外侧设有廉洁固定件,以及在池底和池体之间设有防漏组件进行密封,有效的提高了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的密封效果,有效的避免污水渗出污水处理装置,将厌氧池组设有多个并排排列且连通的厌氧池,并在厌氧池的侧壁上设有导流件,可以有效的减少氧化沟的长度,增加污水在氧化沟内的循环流动时间,污水中的有机物能够充分的别处理,有效的提高了氧化沟的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使得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出水质量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2的未固定密封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处理池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的池底的机构示意图。

图8为图5的c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池体的吊装孔的位部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氧化沟组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其中:底板1;连接管2;密封固定组件21;填充件211;连接固定件212;厌氧池组3;厌氧池31;生物池组4;生物池41;氧化沟组5;氧化沟51;导流件511;处理池6;池底61;环形凹槽611;池体62;管道联通孔621;吊装孔622;池盖63;密封件7;密封层8;防漏组件9;固定件91;止水件9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模块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所述的模块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为全地埋形式,且采用预制模块进行装配。所述的模块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平铺设置在基坑底部的底板1、设置在底板1上并依次通过连接管2连通的厌氧池组3、生物池组4以及氧化沟组5,通过连接管2实现厌氧池组3、生物池组4以及氧化沟组5之间的连通。所述的厌氧池组包括设置在底板1上的多个厌氧池31,所述的多个厌氧池并排排列,且多个厌氧池通过连接管2依次连通。所述的生物池组4包括设置在底板1上的多个生物池41,所述的多个生物池41并排排列,且多个生物池41通过连接管2依次连通。所述的氧化沟组5包括设置在底板1上且多个并排排列设置的氧化沟51,所述的多个并排设置的氧化沟首尾依次连通。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厌氧池和生物池均由结构相同的处理池6组成;所述的处理池6包括池底61、设置池底上且侧壁设有管道联通孔621和吊装孔622的池体62以及设置在池体上端面的池盖63组成。所述的池底61、池体62以及池盖63均为预制的混泥土制成。所述的池底为上端开口且内部为圆形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的池体62为空心的圆柱体结构,且池体的内径和外径均与池底的内径和外径相同;所述的池盖为中部设有开口的圆形结构。设在池体侧壁上的吊装孔62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吊装孔622均匀等间距的设置在池体62的侧壁。且三个吊装孔位于池体62的侧壁的同一高度。优点的吊装孔的高度为池体的侧壁的上部,位于池体的侧壁的高度的3/4高度的位置处。其中,所述的吊装孔为联通池体内部和外部的圆形联通孔。所述的吊装孔622直径为3~5cm中的任一值。

为了更好的提高池底与池体之间的密封效果,对池体和池底之间的连接位置进行了特殊的处理。其中,在所述的池底的侧壁上设有向下凹陷的环形凹槽11,如图7所示,所述的环形凹槽11设置在池底的侧壁的中间位置。在所述的池底61和池体62之间设有防漏组件9,如图4至图6所示,实现池底侧壁和池体侧壁之间的固定和密封效果,从而有效的避免污水从池底和池体之间的缝隙渗出。所述的防漏组件9包括涂布在池底61侧壁的上端面和池体62侧壁的下端面之间用于固定池底61和池体62的固定件91和设置在池底61和池体62之间且位于固定件91内的止水件92。

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的池底61和池体62之间通过固定件91实现池底61和池体62的牢固固定。其中,固定件91为环形结构,其中,固定件91的内径与池体62的内径相同,固定件91的外径与池体62的外径相同。所述的固定件由高标聚合物水泥砂浆凝固而成的高标聚合物水泥砂浆固定件。所述的止水件92为遇水膨胀止水条。其中,遇水膨胀止水条设置在环形凹槽11内,且位于池底61和池体62之间的固定件91内。

安装时,先将遇水膨胀止水条设置在池底的环形凹槽11内,然后在池底的侧壁上涂布高标聚合物水泥砂浆,并将遇水膨胀止水条包裹在高标聚合物水泥砂浆的中间位置处,再将池体吊装固定在高标聚合物水泥砂浆上,待高标聚合物水泥砂浆凝固固定后在池底侧壁和池体侧壁之间形成固定件91实现池底侧壁和池体侧壁的固定。所述的遇水膨胀止水条位于池底侧壁和池体侧壁之间的固定件91内,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池底侧壁和池体侧壁之间的连接处的防渗效果。其中,所述的遇水膨胀止水条为现有的市场上销售的遇水膨胀橡胶。当污水从池底侧壁和池体侧壁之间的连接处渗入固定件91内的遇水膨胀止水条时,遇水膨胀止水条遇水后产生2-3倍的膨胀变形,并充满接缝的所有不规则表面、空穴及间隙,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彻底防止渗漏。当接缝或施工缝发生位移,遇水膨胀止水条还可以通过吸水膨胀来止水。使用遇水膨胀橡胶作为堵漏密封止水材料,不仅用量节省,而且还可以消除一般弹性材料因过大压缩而引起弹性疲劳的特点,使防水效果更为可靠。

为了更好的将遇水膨胀止水条固定在池底和池体之间,如图7所示,所述的池底侧壁上的环形凹槽11采用v字形结构,且环形凹槽11的上端宽度为2cm,深度为1.5cm。所述的遇水膨胀止水条采用直径为2.5cm的遇水膨胀橡胶。安装时,先将遇水膨胀橡胶预安装在v字形结构的环形凹槽11内,然后涂布高标聚合物水泥砂浆,再固定装配池体,从而使得遇水膨胀橡胶牢固的固定再v字形结构的环形凹槽11,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从池底侧壁和池体侧壁之间的连接处的防渗效果,避免污水从池底侧壁和池体侧壁之间的连接处渗出。

为了更好的密封吊装孔,提高池体的防渗效果,在所述的吊装孔622内设有密封件7,如图9所示,并通过密封件7密封吊装孔622;所述的池体的侧壁设有一层密封层8,如图8所示,从而进一步的对吊装孔进行密封和保护。所述的密封件7的形状和大小均与吊装孔相匹配。其中,所述的密封件7为圆形结构,且密封件的直径与吊装孔622的直径相同。所述的密封件的长度与池体的侧壁的厚度相同。所述的密封件为遇水膨胀止水件。所述的遇水膨胀止水件由现有的市场上销售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加工制成。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的密封件7设置在池体62的侧壁的吊装孔622内,即密封件7填充在池体62的侧壁的吊装孔622内。将密封件填充在吊装孔后,由于密封件7的长度与池体的侧壁的宽度相同,从而使得池体成为密封的环形结构。

如图9所示,所述的密封层8设置在池体的内部侧壁和池体的外部的侧壁上,且将池体的内部侧壁和池体的外部的侧壁完全包裹密封。其中,所述的密封层8为高标号聚合物水泥砂浆层,其中,所述的密封层8的厚度为0.5~3cm中的任一值。

装配时,吊装设备的吊钩固定在吊装孔内,然后通过吊装设备进行状态,装配完后,将吊钩从吊装孔内去除,然后用于直径于吊装孔相同的密封件填充在吊装孔内,从而将吊装孔进行密封固定。再用高标号的聚合物水泥砂浆均有涂布在池体的内部的侧壁上和池体的外部的侧壁上,使得池体的侧壁完全被高标号的聚合物水泥砂浆包裹,从而在池体的内部的侧壁上和池体的外部的侧壁上均形成一层高标号聚合物水泥砂浆层。其中,位于池体的内部的侧壁上的高标号聚合物水泥砂浆层和位于池体的外部的侧壁上的高标号聚合物水泥砂浆层的厚度相同,从而实现吊装孔的密封和保护作用。其中,所述的吊装孔622的直径为3~5cm中的任一值均可实现。所述的密封层8的厚度为0.5~3cm中的任一值均可实现。

当吊装孔的直径为3cm,密封层8的厚度为1cm时,其密封效果、防吊装孔渗水效果等综合性能最佳,且成本最低。

所述的更好的实现相邻的两个氧化池之间、相邻的两个生物池之间、相邻的两个氧化沟之间、厌氧池和生物池之间、生物池和氧化沟之间的串联连通,相邻的两个氧化池之间、相邻的两个生物池之间、相邻的两个氧化沟之间、厌氧池和生物池之间、生物池和氧化沟之间均通过连接管2连通,实现污水处理装置内的污水流通。

为了更好的将连接管固定在处理池的池体侧壁上,同时还能避免污水处理装置内的污水从厌氧池组3和生物池组4组成侧壁上的管道联通孔和连接管之间的缝隙渗出,在管道联通孔621和连接管2之间设有一密封固定组件21,并通过密封固定组件实现管道联通孔621和连接管2之间连接固定。

如图2至4所示,所述的密封固定组件21包括填充在管道联通孔621和连接管2之间的填充件211和设置在管道联通孔两端且与处理池的池体62侧壁连接的连接固定件212,通过填充件和连接固定件将连接管2固定在池体上,并实现管道联通孔621和连接管2之间的密封。其中,所述的填充件211由填充在管道联通孔621和连接管2之间的缝隙的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制成。且填充件的长度与处理池的池体的侧壁宽度相同;即填充在管道联通孔621和连接管2之间的缝隙上的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长度与处理池的池体的侧壁宽度相同。其中,所述的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可以采用现有的市场上销售的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均可。所述的连接固定件212的一端固定在污水处理池的侧壁上,并向处理池的侧壁外侧延伸。其中,所述的连接固定件212为锥台结构,连接管2位于连接固定件的中心位置处,且连接固定件212的外径大于管道联通孔621的直径,使得填充件位于两个连接固定件212内。且与处理池的池体侧壁连接的连接固定件的一端的外径大于靠近远离处理池的池体侧壁的连接件的一端的外径。所述的连接固定件由高标聚合物水泥砂浆制成,且连接固定件的侧壁与处理池的池体侧壁之间呈45度角。其中,连接固定件212的内径比管道联通孔621的直径大,且连接固定件212的内径与管道联通孔621之差大于3cm,从而有效的起到固定作用。

施工时,先将连接管2初步设置在处理池的池体62侧壁的管道联通孔621内,然在往管道联通孔621和连接管2之间的缝隙内注入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待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凝固后在管道联通孔621和连接管2之间的缝隙内形成填充件211。同时将填充件211的两端进行修补,使其与池体内外两侧的侧壁的平齐,即修补为填充件的长度与池体的侧壁宽度相同,从而实现填充在管道联通孔621和连接管2之间的缝隙上的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长度与池体的侧壁宽度相同。再在填充件211的两侧用高标聚合物水泥砂浆制成连接固定件212,对填充件211进行保护。所述的连接固定件为由池体的侧壁向外缩小的锥台结构,且连接管2位于连接固定件的中心位置处。即与处理池的池体侧壁连接的连接固定件的一端的外径大于靠近远离池体侧壁的连接件的一端的外径。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固定连接管,与池体侧壁连接的连接固定件212的一端的外径大于管道联通孔的直径,一方面可以保护填充件,另一方面采用高标聚合物水泥砂浆制成的连接固定件与池体侧壁进行固定,提高了连接管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了池体的性能,增加产品的实用性,同时有效的提高了管道联通孔621和连接管2之间的缝隙的密封性,避免污水从管道联通孔621和连接管2之间的缝隙渗透,污染环境。

为了提高氧化沟的处理效力,减少氧化沟的长度;所述的氧化沟组5由多个预制多沟道氧化沟模块装配而成的多沟道氧化沟组。所述的多沟道氧化沟组5包括多个并排排列的氧化沟51组成,且多个氧化沟51首尾联通,如图1和图10所示。

为了增加氧化沟内污水的停留时间,使得污水中的有机物等污染物能够充分被处理,提供了污水的净化能力,在所述的氧化沟51内设有多个导流件511。所述的导流件511设置在氧化沟的两侧侧壁上,且错位设置。其中,所述的导流件511与氧化沟51为一体结构。

为了提高污水在氧化沟内的流动时间,提高污水的净化能力,所述的导流件由氧化沟侧壁延伸至氧化沟中线的另一侧。即导流件511由氧化沟一侧的侧壁向氧化沟的另一侧侧壁延伸,且导流件延伸至氧化沟中线的另一侧。其中导流件的长度为l。氧化沟的宽度为w,如图10所示。所述的导流件由氧化沟的一侧侧壁向氧化沟的另一侧侧壁倾斜,且导流件与氧化沟侧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a。其中,(1/2)w<l*sina<w,0<a<90。当导流件511与氧化沟侧壁之间的夹角a的角度至为30~60度时,其效果最佳。

如图10所示,所述的每一个氧化沟上设有三个以上的导流件511。设置在同一个氧化沟内的相邻的两个导流件511之间的间距相同。

所述的氧化沟5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可以有效的减少了氧化沟造建长度,减少使用空间和占用面积,提高了氧化沟的净化能力。

如图10所示,当污水进入从氧化沟进水口进入氧化沟时,遇到导流件的阻挡形成污水循环窝流,改变污水的流动方向,增加污水在单位氧化沟内的流动时间,使得污水中的有机物等污染物能够在氧化沟内充分分解,提高了污水的净化能力和污水处理效率。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