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土废渣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1674发布日期:2018-11-07 21:30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稀土废渣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稀土提取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稀土废渣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又很稀少,因而得名为稀土。稀土在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合金工业、石油工业、玻璃及陶瓷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及电器工业、化学工业、农业、医学以及现代化新技术等方面有多种用途。由于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不少独特的光学、磁学、电学性能,使得它们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稀土元素原子结构相似,使得它们经常紧密结合并共生于相同矿物中,这给单一稀土元素的提取与分离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现有的稀土提取主要使用萃取法,使用萃取法后剩余的废渣中还存在不少的可利用物质,故可对其进行回收,在回收前要对废渣进行初步的处理。

但是,现有的废渣处理技术中,存在着洗涤不充分的缺陷,并且现有的废渣处理的洗涤、过滤、脱水独立进行,处理装置的一体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稀土提取废渣处理装置,以改善现有的废渣处理装置中存在的洗涤不充分的缺陷,并且集洗涤、过滤、脱水三个功能为一体,实现三个工序的连续处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稀土废渣处理装置,包括洗涤箱、过滤箱、脱水箱以及储料箱,所述洗涤箱、过滤箱以及脱水箱从左至右呈阶梯状下降并依次内部联通,所述出料箱设置在所述脱水箱下方;

所述洗涤箱包括进料口,喷水装置,旋转桨,电机箱以及齿轮箱,所述进料口开设在所述洗涤箱的左上方,所述喷水装置安装在所述所述洗涤箱顶部,并联通外界,所述旋转桨设置在所述洗涤箱内部中心,并由旋转轴固定,所述旋转轴其中一端伸出所述洗涤箱外部,并固连在所述洗涤箱外侧面的所述齿轮箱的输出端,所述电机箱安装在所述洗涤箱外侧面,位于所述齿轮箱的上方,所述电机箱中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伸入所述齿轮箱的输入端;

所述过滤箱包括第一气缸、推板、过滤板以及过滤出液口,所述过滤出液口设置在所述过滤箱底部,所述过滤板安装在所述过滤箱内部,位于所述过滤出液口上方,所述推板设置在所述过滤箱内部的左侧,其下端面贴合所述过滤板;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过滤箱外部的左边,其活塞杆伸入所述过滤箱并与所述推板相连;

所述脱水箱包括第二气缸、压板、拉伸弹簧、缓冲板、压缩弹簧、门板以及脱水出液口;所述门板作为所述脱水箱的底板设置在所述脱水箱的底部,所述缓冲板设置在所述门板上方,靠近所述脱水箱的左侧,并由压缩弹簧与所述脱水箱的左侧面连接,所述脱水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缓冲板的左下侧,并穿过所述脱水箱的左侧板通向外部,所述压板设置在所述门板上方,靠近所述脱水箱的右侧,并由所述拉伸弹簧与所述脱水箱的右侧面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所述脱水箱的外部的右边,其活塞伸入所述脱水箱并与所述压板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头与喷管,所述喷管穿过所述洗涤箱的上顶板并连接所述喷头,所述喷头的管径大于所述喷管的管径。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头的喷水面为圆弧面。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桨的桨叶末端弯折,弯折角为钝角。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板为向下凸的圆弧板。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洗涤箱与所述过滤箱之间的连接处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从洗涤箱往所述过滤箱向下倾。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箱与所述脱水箱之间的连接处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从过滤箱往所述脱水箱向下倾。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渣从进料口进入,在洗涤箱内被旋转桨带动,并由洗涤箱顶部的喷水装置进行喷水,使得废渣能在旋转中进行洗涤,提升洗涤效果,洗涤后的废渣经旋转桨送入过滤箱,并在过滤板上过滤,在经由第一气缸驱动的推板推入脱水箱,在脱水箱内,被第二气缸驱动的压板挤压,其水分被初步挤压出去,挤压完成后,打开门板使其落入出料箱。此方案改善了废渣的洗涤效果,并使洗涤、过滤、脱水连续进行,实现了废渣处理的一体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稀土废渣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稀土废渣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喷水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1-洗涤箱,2-过滤箱,3-脱水箱,4-储料箱,11-进料口,12-喷水装置,13-旋转桨,14-电机箱,15-齿轮箱,21-第一气缸,22-推板,23-过滤板,24-过滤出液口,31-第二气缸,32-压板,33-拉伸弹簧,34-缓冲板,35-压缩弹簧,36-门板,37-脱水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稀土废渣处理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洗涤箱1、过滤箱2、脱水箱3以及储料箱4,所述洗涤箱1、过滤箱2以及脱水箱3从左至右呈阶梯状下降并依次内部联通,所述出料箱4设置在所述脱水箱3下方;

所述洗涤箱1包括进料口11,喷水装置12,旋转桨13,电机箱14以及齿轮箱15,所述进料口11开设在所述洗涤箱1的左上方,所述喷水装置12安装在所述所述洗涤箱1顶部,并联通外界,所述旋转桨13设置在所述洗涤箱1内部中心,并由旋转轴固定,所述旋转轴其中一端伸出所述洗涤箱1外部,并固连在所述洗涤箱1外侧面的所述齿轮箱15的输出端,所述电机箱14安装在所述洗涤箱1外侧面,位于所述齿轮箱15的上方,所述电机箱14中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伸入所述齿轮箱15的输入端;

所述过滤箱2包括第一气缸21、推板22、过滤板23以及过滤出液口24,所述过滤出液口24设置在所述过滤箱2底部,所述过滤板23安装在所述过滤箱2内部,位于所述过滤出液口24上方,所述推板22设置在所述过滤箱2内部的左侧,其下端面贴合所述过滤板23;所述第一气缸21设置在所述过滤箱2外部的左边,其活塞杆伸入所述过滤箱2并与所述推板22相连;

所述脱水箱3包括第二气缸31、压板32、拉伸弹簧33、缓冲板34、压缩弹簧35、门板36以及脱水出液口37;所述门板36作为所述脱水箱3的底板设置在所述脱水箱3的底部,所述缓冲板34设置在所述门板36上方,靠近所述脱水箱3的左侧,并由压缩弹簧35与所述脱水箱3的左侧面连接,所述脱水出液口37设置在所述缓冲板34的左下侧,并穿过所述脱水箱3的左侧板通向外部,所述压板32设置在所述门板36上方,靠近所述脱水箱3的右侧,并由所述拉伸弹簧33与所述脱水箱3的右侧面连接,所述第二气缸32安装在所述脱水箱3的外部的右边,其活塞伸入所述脱水箱3并与所述压板32连接。

工作时,废渣从进料口11进入,在洗涤箱1内被旋转桨13带动,并由洗涤箱1顶部的喷水装置12进行喷水,使得废渣能在旋转中进行洗涤,提升洗涤效果,洗涤后的废渣经旋转桨13送入过滤箱2,并在过滤板23上过滤,在经由第一气缸21驱动的推板22推入脱水箱3,在脱水箱3内,被由第二气缸31驱动的压板32挤压,其水分被初步挤压出去,挤压完成后,打开门板32使其落入出料箱4。此方案改善了废渣的洗涤效果,并使洗涤、过滤、脱水连续进行,实现了废渣处理的一体化。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喷淋装置12包括喷头16与喷管17,所述喷管17穿过所述洗涤箱1的上顶板并连接所述喷头16,所述喷头16的管径大于所述喷管17的管径。

清洁用水从外部经由喷管17进入并通过喷头16喷向洗涤箱1内部,喷头16的管径大于喷管17的管径,能令喷淋面积更大。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16的喷水面为圆弧面。

喷水面为元湖面,进一步扩大喷水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桨13的桨叶末端弯折,弯折角为钝角。

设置旋转桨13的末端弯折一部分,能令旋转桨13的带动旋转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23为向下凸的圆弧板。

废渣在过滤板23上过滤,圆弧的面板使得滤液更好地析出。

进一步地所述洗涤箱1与所述过滤箱2之间的连接处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从洗涤箱1往所述过滤箱2向下倾。

连接处倾斜设置,能令废渣更容易从洗涤箱1转移到过滤箱2中。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箱2与所述脱水箱3之间的连接处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从过滤箱2往所述脱水箱3向下倾。

连接处倾斜设置,能令废渣更容易从过滤箱2转移到脱水箱3中。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