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去除活塞环槽中酸液设备的加热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4287发布日期:2018-12-07 23:1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去除活塞环槽中酸液设备的加热水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铝活塞表面硬氧后去除活塞环槽中酸液设备的加热水箱。



背景技术:

在铝活塞表面硬氧后除去残留在活塞环槽中残留的酸液过程中,传统的清洗方式为人工从硬氧设备中拿出活塞,收集到一起集中投放到清洗机当中,在此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磕碰现象,造成很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去除活塞环槽中酸液设备的加热水箱,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全程自动化清洗、烘干并且为单个活塞逐次清洗。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加热水箱上方设有第一风刀支架和第二风刀支架,第一风刀支架和第二风刀支架为圆形支架,在第一风刀支架上安装有第一环形风刀,在第二风刀支架上安装有第二环形风刀,第一环形风刀和第二环形风刀往外吹压缩空气,能够吹干活塞表面的水分。加热水箱侧面顶部设有一个溢流管,溢流管口部向下,当加入过量水时多余的水通过溢流管流走,在溢流管同一侧还设有一个竖直的液位计,液位计用来观察加热水箱中水位的高度,加热水箱内部设有加热器,能够对纯净水进行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铝活塞表面硬氧后去除活塞环槽中酸液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加热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来料输送带,2.第一上料气缸,3.第一工位,4.第一底部吹干板,5.第一夹爪,6.第一活塞旋转盘,7.第一压缩空气旋转吹气部分,8.第一下料气缸,9.加热水箱,901.第一风刀支架,902.第二风刀支架,903.第一环形风刀,904.第二环形风刀,905.溢流管,906.液位计,907.加热器,10.第二上料气缸, 11.第二工位,12.第二底部吹干板,13.第二夹爪,14.第二活塞旋转盘,15.第二压缩空气旋转吹气部分,16.第二下料气缸,17.下料输送线,18.跨线运动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来料输送带1、第一上料气缸2、第一工位3、第一底部吹干板4、第一夹爪5、第一活塞旋转盘6、第一压缩空气旋转吹气部分7、第一下料气缸8、加热水箱9,第二上料气缸 10、第二工位11、第二底部吹干板12、第二夹爪13、第二活塞旋转盘14、第二压缩空气旋转吹气部分15、第二下料气缸16、下料输送线17、跨线运动部分18;来料输送带1采用铝型材做框架做的皮带机,通过平皮带旋转来运送活塞。经过硬氧的活塞,从硬氧设备中取出以后由人工放在来料输送带1上送到第一工位3,来料输送带1停止转动,第一上料气缸2推动活塞移动到第一底部吹干板4上,第一夹爪5抓取活塞,待第一底部吹干板4回位后向下运动将活塞移动到加热水箱9中浸泡,浸泡后将活塞从加热水箱9中取出,加热水箱9 将活塞表面的水份吹干,第一夹爪5将吹干后的活塞移动到第一底部吹干板4的上部、第一底部吹干板4对活塞底面及顶面进行吹干,第一夹爪5将活塞放置在第一活塞旋转盘6上进行旋转,通过第一压缩空气旋转吹气部分7对活塞旋转吹干,吹干后的活塞被第一下料气缸 8推送到下料输送线17上送走,完成整个活塞清洗过程。下料输送线17两侧的第一上料气缸2和第二上料气缸10位置对应、第一工位 3和第二工位11位置对应、第一底部吹干板4和第二底部吹干板12 位置对应、第一活塞旋转盘6和第二活塞旋转盘14位置对应、第一压缩空气旋转吹气部分7和第二压缩空气旋转吹气部分15位置对应、第一下料气缸8和第二下料气缸16位置对应,在第一工位3和第二工位11旁设有跨线运动部分18,当第二工位11上没有活塞时,跨线运动部分18能够将第一工位3上的活塞送至第二工位11。

设备中的加热水箱9用来储存加热过的纯净水,加热水箱9的结构如图2所示,上方设有第一风刀支架901和第二风刀支架902,第一风刀支架901和第二风刀支架902为圆形支架,在第一风刀支架 901上安装有第一环形风刀903,在第二风刀支架902上安装有第二环形风刀904,第一环形风刀903和第二环形风刀904往外吹压缩空气,能够吹干活塞表面的水分。加热水箱9侧面顶部设有一个溢流管905,溢流管905口部向下,当加入过量水时多余的水通过溢流管905 流走,在溢流管905同一侧还设有一个竖直的液位计906,液位计906 用来观察加热水箱9中水位的高度,加热水箱9内部设有加热器907,能够对纯净水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还在于由人工从硬氧设备中拿出活塞后放入输送带上后全程清洗不需要人工参于,可实现全程自动化清洗、烘干并且为单个活塞逐次清洗,从而大大降低了由人工集中清洗时的磕碰造成的废品率且最大成度上减轻了工人的人工作业量。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