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耗能的重力自流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495发布日期:2018-11-30 19:45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耗能的重力自流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指的是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村镇污水主要由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组成。生活污水成分比较固定,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有机物,比较适合于细菌的生长,成为细菌、病毒生存繁殖的场所;但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性,且具有一定的肥效,可用来灌溉农田。农业废水的成分则多种多样,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不同发展目标的村镇,其废水需要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处理污水时,为减小污水排放量及其复杂程度,应结合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的沼气池建设,将生活用水中的冲厕用水(黑水)和其他生活用水(灰水)分开。灰水用自然净化系统处理,黑水以及人畜粪便经厌氧沼气池处理,不但可以降低污水的排放量、复杂程度和处理费用,而且对发展农村清洁新能源,保护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农村污水集中处理排放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在农村,污水主要以生活污水为主,从前这些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进小溪、河道中,严重影响了水质和环境景观。目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首先将污水集中收集到污水池中,通过沉淀、加氯等一系列程序,最后排入河道。在加氯程序中,液氯加氯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将液氯汽化后通过加氯机投入水中即可完成氧化和加氯,但现有的液氯加氯系统较为复杂,成本较高,液氯容易沉淀浓度不均匀,而且由于加氯头固定一个方向不动,加氯范围较小。现在农村所采用的污水处理系统多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缩小版,采用常规曝气措施,常需专业管理及维护,导致运行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无耗能的重力自流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耗能的重力自流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化粪池和污水处理单元,所述污水处理单元包括依次相连通的沉淀池、厌氧池、兼氧池和湿地区,所述化粪池通过进水管与所述沉淀池相连通,所述兼氧池出水管与湿地区连接,所述进水管安装在沉淀池上端侧壁,所述沉淀池通过第一进水口与所述厌氧池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开设于沉淀池的下端,所述厌氧池通过第二进水口与所述兼氧池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进水口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厌氧池、兼氧池的顶端均开设有若干配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厌氧池、兼氧池的顶端分别安装一个检修井盖。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内安装爬梯,所述爬梯的上端对应沉淀池的检修井盖。

作为优选,所述厌氧池内填充固定纤维束填料。

作为优选,所述兼氧池内填充固定纤维束填料。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厌氧池、兼氧池均为方形池,所述沉淀池与所述厌氧池之间的侧壁为第一侧壁,沉淀池与第一侧壁正对的侧壁为第二侧壁,所述厌氧池与兼氧池之间的侧壁为第三侧壁,所述兼氧池与第三侧壁正对的侧壁为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均采用砖砌造而成且在其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砂浆层。

作为优选,所述厌氧池的顶壁为预制钢砼盖板,所述兼氧池的顶壁为预制不锈钢钢格板。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的池宽等于所述厌氧池的池宽等于所述兼氧池的池宽,所述厌氧池的池长与厌氧池的池宽比为(0.8~1.05):1,所述兼氧池的池长与兼氧池的池宽比为(1.9~2.1):1。

作为优选,所述湿地区包括卵石区和种植土区,所述卵石区设于所述种植土区下端,所述出水管连接穿孔配水管,所述穿孔配水管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卵石区内,所述种植土区种植有植物。所述植物为美人蕉、矮蒲苇、芦苇、菖蒲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具体依据当地气候选择。

有益效果在于:本系统经过合理的设计改进后,不需耗能且完全自流,管理方便,无需值守;系统设置有检修孔,可做为清掏检修用;本系统还能够适用于农作物的浇灌,既可作传统的旱厕农用施肥作用,亦可处理后环保排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耗能的重力自流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耗能的重力自流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俯视平面图;

图中,1为化粪池,2为沉淀池,3为厌氧池,4为兼氧池,5为湿地区,5-1为卵石区,5-2为种植土区,5-3为植物,6为进水管,7为出水管,9为第一进水口,10为第二进水口,11为第固定纤维束填料,12为配水孔,13为检修井盖,14为爬梯,15为第一侧壁,16为第二侧壁,17为第三侧壁,18为第四侧壁,19为预制钢砼盖板,20为不锈钢钢格板,21为穿孔配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无耗能的重力自流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化粪池1和污水处理单元,所述污水处理单元包括依次相连通的沉淀池2、厌氧池3、兼氧池4和湿地区5,所述化粪池1通过进水管6与所述沉淀池2相连通,所述兼氧池4通过出水管7与湿地区5连接,所述进水管6安装在沉淀池2上端侧壁,所述沉淀池2通过第一进水口9与所述厌氧池3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9开设于沉淀池2的下端,所述厌氧池3通过第二进水口10与所述兼氧池4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10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进水口9高度。本实施例当中,化粪池是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设备。其原理是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上层的水化物体,通过进水管6进入到沉淀池2中,如图1所示的,图中箭头表示水流动方向,当水进入到沉淀池2中,当水的高度逐渐累积慢慢高于第一进水口9的高度时,水进入到厌氧池3中,同理当厌氧池3中的水高度高于第二进水口10时,水流入兼氧池4中,当兼氧池4中的水高于出水管与兼氧池4的连接口时,水沿着出水管流入到湿地区5当中去,整个过程主要应用水的重力,降低了能源损耗。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沉淀池2、厌氧池3、兼氧池4的顶端均开设有若干配水孔12。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系统的检修,如图2所示,所述沉淀池2、厌氧池3、兼氧池4的顶端分别安装一个检修井盖13。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2内安装爬梯14,所述爬梯14的上端对应沉淀池的检修井盖13,有利于检修人员的检修工作。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污水处理效果,如图1所示所述厌氧池2内填充固定纤维束填料11。所述兼氧池3内填充固定纤维束填料11。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沉淀池2、厌氧池3、兼氧池4均为方形池,所述沉淀池2与所述厌氧池3之间的侧壁为第一侧壁15,沉淀池2与第一侧壁15正对的侧壁为第二侧壁16,所述厌氧池3与兼氧池4之间的侧壁为第三侧壁17,所述兼氧池4与第三侧壁17正对的侧壁为第四侧壁18,所述第一侧壁15、第二侧壁16、第三侧壁17、第四侧壁18均采用砖砌造而成且在其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砂浆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厌氧池2的顶壁为预制钢砼盖板19,所述兼氧池3的顶壁为预制不锈钢钢格板20。

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的池宽等于所述厌氧池的池宽等于所述兼氧池的池宽,所述厌氧池的池长与厌氧池的池宽比为1:1,所述兼氧池的池长与兼氧池的池宽比为2:1。在本实施例当中,如图2所示的,各池的池宽均相等,为B,沉淀池池长为1500,厌氧池池长为2B,兼氧池池长为3B。

作为优选,所述湿地区5包括卵石区5-1和种植土区5-2,所述卵石区5-1设于所述种植土区5-2下端,所述出水管7连接穿孔配水管21,所述穿孔配水管21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卵石区5-1内,所述种植土区5-2种植有植物5-3。所述植物5-3为美人蕉、矮蒲苇、芦苇、菖蒲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具体依据当地气候选择。

在结合上述结构后,本系统中的各组成部件的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1、设计停留时间(HRT)T=12-24h;

2、出水管的水头损失h1=200mm;

3、主体生物处理工艺共设置3格,分别为沉砂池、厌氧池、兼氧池;

4、底板采用现浇C25防渗混凝土,侧墙采用M10砂浆砖砌,内墙采用防渗砂浆抹面,顶板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及预制不锈钢格栅板;

5、检修孔盖板采用预制高分子盖板,爬梯采用圆钢(需做防腐处理),间距360mm;

6、厌氧区及兼氧区均采用纤维束填料,固定于顶板上;

7、厌氧区及兼氧区的有效水深h≥1.0m;

8、主体工艺池宽为B,其中沉砂池长L1=1.5m,L2=B,L3=2B;

9、各参数之间的计算V=Q×T,V=(L2+L3)×B×h;

10、兼氧池出口配水采用穿孔配水管PE管DN315,孔径间距200mm;

11、生物池后采用潜流式湿地,植物可根据当地气候选择美人蕉、矮蒲苇、芦苇、菖蒲等。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