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减排型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9207发布日期:2019-01-02 21:3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减排型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减排型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而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是保护城镇环境、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目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三级,一级处理,是指应用物理处理法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和寄生虫卵;二级处理,是指应用生物处理法将污水中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三级处理,是指应用化学沉淀法、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等,去除污水中的磷、氮、难降解的有机物、无机盐等。

公告号为CN10506063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按照顺序连接的第一厌氧池、好氧池、第一沉淀池、第二厌氧池和第二沉淀池,好氧池内设有生物转盘和曝气器,第二厌氧池内设有立体弹性材料、温控仪和加热带,第二厌氧池设有NaHCO3溶液储存罐,第二厌氧池和第二沉淀池之间设有Al2(SO4)3溶液储存罐,本发明还设有第一污泥回流支路、第二污泥回流支路和污水分流支路,第一污泥回流支路和第二污泥回流支路上分别设有污泥排出口。

上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沉淀池能够将污泥等不溶解的物质与水体分离。但是污水中部分密度较小而无法沉降的物质会漂浮在水面,无法去除甚至一起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减排型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用于过滤不溶解物质的竖流式沉淀池,清除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减排型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竖流式沉淀池,所述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上侧设置有顶盖,所述池体中部竖直设置有穿出顶盖的中央管,所述池体一侧穿设有进水管、另一侧连接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伸入中央管内且固定连接有开口朝上的弯头,所述出水管处设置有截断阀,所述池体底部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处设置有排泥阀,所述顶盖上侧设置有套接于中央管外侧的环形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进入中央管后,密度较大的污染物随水流下沉直至堆积在池体底部,当池体底部污泥较多时,打开排泥阀,将其排出即可;而密度较小的污染物上浮,无法跟随水流从出水管处排出,当浮起的污染物较多时,关闭截断阀,使得池体内部的压强增大,进而使得中央管内的水位上升,从而使得浮起的污染物能够从中央管上侧溢流到环形盒内。整个沉淀池能够起到较好的清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盖上侧设置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处设置有密封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密封装置后,池体内的空气便能从泄压孔处排出,便于污水进入池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泄压孔处的密封通道,所述密封通道上方铰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通道上侧设置有环形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与密封盖紧贴的密封圈,所述密封盖和密封通道远离铰接处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下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后,密封盖便能打开,打开快速便捷,并且密封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盒包括与中央管紧贴的内环板、位于外侧的外环板以及与顶盖紧贴的底板,所述内环板和中央管上侧齐平,所述外环板上侧高于内环板上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央管内的水位上升直至高出中央管最高侧时漂浮物便能随污水流入环形盒内,并且工作人员一时忘记打开截断阀时漂浮物也会受到外环板的限位而不会从环形盒内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环板下侧设置有回流孔,所述中央管设置有与回流孔对应的通孔,所述回流孔处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外环板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环形盒直至回流孔正对通孔时,污水便能流回中央管内,而漂浮物受到过滤网的阻挡,进而便于下一次漂浮物清除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央管下端固定连接有分流斗,所述分流斗开口处设置有锥状的阻流板,所述阻流板与分流斗之间具有供污水通过的间隙,所述阻流板与分流斗之间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流板能够对从中央管内流出的污水起到阻挡效果,降低流速,避免水流冲击池体底部的污泥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两个分别与阻流板和分流斗固定连接的固定环,两个所述固定环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流板与分流斗之间的连接强度高,阻流板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环形盒和截断阀的设置,污水中的漂浮污染物能够清除且清除效果好;

2.通过阻流板的设置,池体底部的污泥不会受到水流的冲击,避免污泥被水流带起而影响沉降效果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去除顶盖、密封装置和环形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固定件、中央管、阻流板和进水管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竖流式沉淀池;2、池体;3、顶盖;31、泄压孔;4、中央管;41、通孔;42、分流斗;5、进水管;51、弯头;6、环形盒;61、内环板;611、回流孔;62、外环板;63、底板;64、过滤网;65、转动手柄;7、密封装置;71、密封通道;711、密封槽;72、密封盖;73、密封圈;74、连接板;75、固定螺栓;76、固定螺母;8、阻流板;9、固定件;91、固定环;92、连接条;10、出水管;11、截断阀;12、排泥管;13、排泥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节能减排型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清除不溶解于水的污染物的竖流式沉淀池1,竖流式沉淀池1包括池体2。池体2下侧呈锥状,池体2上侧设置有用于将池体2上侧开口封闭的顶盖3。

如图1、图2所示,池体2中部竖直设置有穿出顶盖3的中央管4,池体2一侧穿设有进水管5、另一侧连接有出水管10,进水管5伸入中央管4内且固定连接有开口朝上的弯头51。污水从进水管5处进入中央管4后,密度较大的污染物随水流下沉直至堆积在池体2底部。池体2底部连接有排泥管12,排泥管12连接有排泥阀13。当池体2底部污泥较多时,打开排泥阀13,池体2底部的污泥受压而自然从排泥管12处排出。密度较小的污染物于中央管4内上浮,无法跟随水流从出水管10处排出,进而保证污染物清除效果。

如图2、图3所示,中央管4下端固定连接有分流斗42,分流斗42背离中央管4的开口大于朝向中央管4的开口,使得污水通径增大,进而使得污水流速下降。分流斗42开口处设置有锥状的阻流板8,阻流板8尖端朝向分流斗42且轴心线与分流斗42轴心线重合,阻流板8与分流斗42之间具有供污水通过的间隙。污水从中央管4内流出后受到阻流板8的阻挡,进而再次降低流速,避免水流冲击池体2底部的污泥的麻烦。

如图3所示,阻流板8与分流斗42之间通过固定件9固定连接,固定件9包括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阻流板8上侧以及分流斗42内侧的固定环91,两个固定环91之间固定连接有四个绕分流斗42轴心线等距设置的连接条92。阻流板8与分流斗42之间的连接强度高,阻流板8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

如图1、图2所示,出水管10连接有截断阀11,顶盖3上侧设置有套接于中央管4外侧的环形盒6。当中央管4内浮起的污染物较多时,关闭截断阀11,使得池体2内部的压强增大,进而使得中央管4内的水位上升,从而使得浮起的污染物能够从中央管4上侧溢流到环形盒6内。当漂浮物大部分流入环形盒6后打开截断阀11,使得中央管4内的水位下降,漂浮物从而能够被去除。

如图4所示,环形盒6包括与中央管4紧贴的内环板61、位于外侧的外环板62,内环板61和外环板62下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与顶盖3紧贴的底板63。内环板61和中央管4上侧齐平,外环板62上侧高于内环板61上侧。中央管4内的水位上升直至高出中央管4最高侧时漂浮物便能随污水流入环形盒6内,并且工作人员一时忘记打开截断阀11时漂浮物也会受到外环板62的限位而不会从环形盒6内流出。

如图4、图5所示,内环板61下侧设置有回流孔611,中央管4设置有与回流孔611对应的通孔41(如图2所示),回流孔611处设置有过滤网64,外环板62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手柄65。转动环形盒6直至回流孔611正对通孔41时,污水便能流回中央管4内,而漂浮物受到过滤网64的阻挡,进而便于下一次漂浮物清除的进行。因此工作人员无需频繁对环形盒6内的漂浮物进行清除,省时省力。

如图4、图6所示,顶盖3上侧设置有泄压孔31,泄压孔31处设置有密封装置7。密封装置7包括固定连接于泄压孔31处的密封通道71,密封通道71上方一侧铰接有密封盖72,密封通道71上侧设置有环形的密封槽711,密封槽711内设置有与密封盖72紧贴的密封圈73,密封盖72和密封通道71远离两者铰接处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4,两个连接板74之间通过固定螺栓75和固定螺母76连接。拧下固定螺栓75和固定螺母76后,密封盖72便能打开,打开快速便捷,并且密封效果好。打开密封装置7后,池体2内的空气能够从泄压孔31处排出,进而便于污水进入池体2。

工作过程:

污水进入中央管4后,密度较大的污染物随水流下沉直至堆积在池体2底部,而密度较小的污染物上浮,无法跟随水流从出水管10处排出。当池体2底部污泥较多时,打开排泥阀13,将其排出即可。当浮起的污染物较多时,关闭截断阀11,使得中央管4内的水位上升,进而使得浮起的污染物溢流到环形盒6内,当漂浮物大部分流入环形盒6后打开截断阀11,最后转动环形盒6直至回流孔611正对通孔41,使得环形盒6内的污水流回中央管4内。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