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治理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6487发布日期:2019-01-13 17:4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治理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污染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治理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河道水污染治理大多采用栽种水生绿色植物和清理漂浮垃圾等比较简单的方式进行处理,因为河道大多比较长,故而此种处理方式耗时长、工作量大,而且成效慢、生态系统恢复慢,同时还需要人工不定时进行检测,投入成本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治理监测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道治理监测系统,包括全自动投加装置、曝气装置、监测装置和电控箱,所述的全自动投加装置、曝气装置和监测装置均与电控箱电联接,所述的全自动投加装置内的投料含有微生物群,所述的全自动投加装置通过药剂投加管向河道投药,所述的监测装置包括水质传感器和防止传感器受损的防护箱,所述的曝气装置包括鼓风机、曝气管和曝气器,所述的曝气器为膜片管式微孔曝气器,且曝气器沿河道走向布置,所述的水质传感器与防护箱固定装配,所述的电控箱内设有无线发射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

所述的防护箱内部设有容纳水质传感器的腔室,所述的腔室沿相对横向形成供水流入的主腔道,且腔室沿相对纵向延伸形成减缓水流冲击力的副腔道,所述的主腔道和副腔道的开口处设有网格栅。

所述的腔室内壁上设有卡扣部,所述的卡扣部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的水质传感器扣接在卡扣部上固定。

所述的防护箱顶部设有翻盖,所述的翻盖与防护箱之间铰接连接。

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竹竿和扎带,所述的防护箱外侧壁上设有连接环,所述的扎带穿过连接环固定在竹竿上,且防护箱通过竹竿的竹节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河道治理监测系统具备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有利于远程监控管理,同时对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长效和深远的影响,设备使用寿命长,降低人力和物力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监测装置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监测装置和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河道治理监测系统,包括全自动投加装置1、曝气装置2、监测装置3和电控箱4,所述的全自动投加装置1、曝气装置2和监测装置3均与电控箱4电联接,通过曝气装置2增加河道内水流的含氧量,全自动投加系统恢复生态的基础环境,监测装置3实时监控,并通过电控箱4对其它装置进行调控。全自动投加装置1为成熟的技术产品,在此不作过多阐述的限制。

所述的全自动投加装置1内的投料含有微生物群,所述的全自动投加装置1通过药剂投加管向河道投药,全自动投加装置1传统是自动投药的设备,将药稀释后自动投入,现作为土著微生物群的培养环境,将微生物群与药共同稀释后投入河道,有利于河道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

所述的监测装置3包括水质传感器5和防止传感器受损的防护箱6,水质传感器5亦为成熟的技术产品。水质传感器5在水流中亦受冲击和磨损,同时水流的不稳定性,对于监测数据有较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矫枉过正的现象,不利于河道治理。故设置防护箱6,一来保护水质传感器5提高使用寿命,其次固定水质传感器5提供相对稳定的监测环境。

所述的曝气装置2包括鼓风机7、曝气管8和曝气器9,所述的曝气器9为膜片管式微孔曝气器9,且曝气器9沿河道走向布置,所述的水质传感器5与防护箱6固定装配,所述的电控箱4内设有无线发射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通过鼓风机7向曝气管8以及曝气器9注入空气,提高水流的含氧量。膜片管式微孔曝气器9增氧面积广,增氧过程持续,降低鼓风机7运行功率,有效提高水流的含氧量。曝气器9走向设置使得含氧量均匀,同时曝气器9位置稳定,避免了直面水流流动的冲击。通过无线发射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实施远程调控,无需人工频繁地实地监测。

所述的防护箱6内部设有容纳水质传感器5的腔室10,所述的腔室10沿相对横向形成供水流入的主腔道11,且腔室10沿相对纵向延伸形成减缓水流冲击力的副腔道12,所述的主腔道11和副腔道12的开口处设有网格栅13。主腔道11开口与水流流向相对,水从主腔道11流入腔室10,同时也有水从副腔道12流入,避免将防护箱6放入水中或者水流流速较大时,防护箱6单向进水时会发生不稳定的现象,同时也有利于水的更新换代,防护箱6完全沉入河道内,水可从主腔道11进,从副腔道12出。网格栅13避免鱼类或大块的杂质进入腔室10。

所述的腔室10内壁上设有卡扣部14,所述的卡扣部14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的水质传感器5扣接在卡扣部14上固定。水质传感器5通常为柱体形状,将其扣在卡扣部14上,结构和位置比较稳定,同时水质传感器5的探头不对准主腔道11或副腔道12的入水口。

所述的防护箱6顶部设有翻盖15,所述的翻盖15与防护箱6之间铰接连接。翻盖15方便水质传感器5的安装,而铰链连接为常见的连接方式,实际生产中可为合页式的连接,在此不作过多阐述和限制。

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竹竿16和扎带17,所述的防护箱6外侧壁上设有连接环18,所述的扎带17穿过连接环18固定在竹竿16上,且防护箱6通过竹竿16的竹节限位。竹竿16韧性强、结构稳定,深插入河床后稳定,同时连接环18可设置两个通过扎带17绑在竹竿16上,两根竹竿16插入扎带17撑开固定,同时竹竿16上的竹节之间具有天然的凸起,可用来卡位防止上下滑动。

对治理后水体的水质进行实时测量(测量周期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对测量参数进行上下限设定(设定值可自由设置,默认为水质达标要求的80%和50%)当测量数值超过达标值的80%立即启动曝气和投药设施,当测量数值低于达标值的50%则停止曝气和投药设施,根据水体水质情况对设备运行进行控制,可以有效节省整体治理设备的运行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同时,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河道治理监测系统具备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有利于远程监控管理,同时对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长效和深远的影响,设备使用寿命长,降低人力和物力的消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