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用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4071发布日期:2019-02-15 20:02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回用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回用水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品生产的染整厂,为节约用水,工厂均会将污水排放至指定的污水处理装置,经过水处理后再循环利用。经初步沉淀处理后的污水仍会残留一些悬浮物以及微粒杂质,使得水的浊度不能降低到较低水平,需要再经过回用水过滤装置重新过滤。

现有的回用水过滤装置主要包括进水管、吸附件、排污口以及出水管,吸附件主要包括滤网以及活性炭,回用水通过进水口进入装置,经滤网初步过滤,被过滤出来的大颗粒污物以及悬浮物沉淀于底部,过滤完成后再统一通过排污口排出,经初步过滤的回用水继续通过活性炭,与活性炭充分接触,回用水中的剩余悬浮物以及微粒杂质被活性炭吸附,并通过出水口排出。

这种回用水过滤装置虽然能过滤回用水中的悬浮物以及微粒杂质,但活性炭具有一定的吸附容量,当活性炭的吸附容量耗尽后,无法再继续吸附杂质,失去过滤吸附功能,需要更换活性炭,操作麻烦,仍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用水过滤装置,具有清洗活性炭,从而使活性炭再生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回用水过滤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顶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筒体底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筒体内固定连接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以及吸附件,所述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的周边均与筒体内壁处处连接,所述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之间留有间隙以形成夹层空间,所述吸附件置于夹层空间内,所述上固定板设有连通出水管与夹层空间的出水孔,所述下固定板设有连通进水管与夹层空间的进水孔,所述筒体上设有通闭出水孔的第一开关组件以及通闭进水孔的第二开关组件,所述筒体侧壁设有连通夹层空间与外界的输液孔,所述筒体还设有通闭输液孔的开关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开关件关闭输液孔,同时通过第一开关组件打开出水孔,通过第二开关组件打开进水孔,回用水通过进水管通入筒体,依次经过进水孔、吸附件、出水孔,最后从出水管排出。当吸附件的吸附容量被耗尽后,通过开关件打开输液孔,同时通过第一开关组件关闭出水孔,通过第二开关组件关闭进水孔,通过输液孔往夹层空间里通入用于清洗吸附件的清洗剂,使清洗剂通过吸附件,与吸附件接触,将吸附件吸附的悬浮物以及微粒杂质脱附出来,最后将已反应的清洗剂通过输液孔排出。回用水过滤装置同时具有过滤功能以及清洗吸附件、使吸附件再生的功能,延长了吸附件的使用寿命,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另外,通过形成比筒体空间小的夹层空间以进行吸附件的脱附反应,有利于吸附件与清洗剂充分接触,充分脱附,提高了再生效率,同时减少了清洗剂的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优选的,所述吸附件包括第一滤网层、活性炭层以及第二滤网层,所述第一滤网层、活性炭层以及第二滤网层均处处与筒体连接,所述第一滤网层、活性炭层以及第二滤网层均平行,所述上固定板靠近第一滤网层,所述上固定板与第一滤网层平行,所述下固定板靠近第二滤网层,所述下固定板与第二滤网层平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固定靠近第一滤网层且与第一滤网层平行,下固定板靠近第二滤网层且与第二滤网层平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缩小夹层空间的体积,从而使得吸附件脱附的反应空间最大限度地缩小,有利于清洗剂与吸附件充分接触,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清洗剂的用量,提高了吸附件的再生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包括上移动板,所述上移动板设有与出水孔交错的排水孔,所述上移动板连接有第一驱动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上移动板运动以实现上移动板与上固定板的抵接与分离,因上移动板设有与出水孔交错的排水孔,当上移动板与上固定板抵接时,排水孔与出水孔均封闭,当上移动板与上固定板分离时,排水孔与出水孔均打开,实现了出水孔通闭状态的切换,从而达到过滤状态与清洗状态互相切换的效果,同时排水孔的设置保证了回用水通过上移动板,进而从出水管排出。

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关组件包括下移动板,所述下移动板设有与进水孔交错的通水孔,所述下移动板连接有第二驱动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下移动板运动以实现下移动板与下固定板的抵接与分离,因下移动板设有与进水孔交错的通水孔,当下移动板与下固定板抵接时,进水孔与通水孔均封闭,当下移动板与下固定板分离时,进水孔与通水孔均打开,实现了进水孔通闭状态的切换,从而达到过滤状态与清洗状态互相切换的效果,同时通水孔的设置保证了回用水通过进水管通入筒体,进而依次通过通水孔、进水孔到达吸附件,完成过滤吸附。

优选的,所述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均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均倾斜设置,所以夹层空间倾斜,因此用于清洗吸附件的清洗剂通过水泵通入夹层空间后,清洗剂会从倾斜的反应空间水平高度较低一端往水平高度较高一端填充,至清洗剂填充至夹层空间的最高处时,通过开关件关闭输液孔,保证了吸附件均浸泡在清洗剂中,有利于清洗剂与吸附件充分接触,从而使吸附件充分脱附,有利于提高吸附件的再生效率。另外,因为夹层空间倾斜设置,清洗剂在自然状态下会往水平高度较低一端流动,所以在脱附完全后,打开输液孔,清洗剂会自动从输液孔排出,无需其他动力,节省了能源,提高了经济效益。

优选的,所述输液孔的底部与下固定板的最低水平高度平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液孔的底部与下固定板的最低水平高度平齐,避免了清洗剂残留在夹层空间的夹角位置里,有利于清洗剂在自然状态下自动完全流出输液孔,降低了有残留的清洗剂在吸附件里从而影响过滤效率的风险,提高了除杂效率。

优选的,所述筒体侧壁设有连通夹层空间与外界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管口向上,所述排气管为透明管,所述排气管置于夹层空间的最高水平高度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排气管为透明管,通过观察排气管的液面高度可得知已通入清洗剂的量,有利于准确把握清洗剂的用量,操作简便,同时减少了清洗剂的浪费,提高了经济效益。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远离筒体一端管口的水平高度高于上固定板的最高点的水平高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通入的清洗剂能完全充满夹层空间,保证吸附件完全浸泡在清洗剂中,从而提高了吸附件的再生效率,同时防止清洗剂从排气管溢出,造成浪费。

优选的,所述进水孔处设有与进水孔的孔径大小一致的第一过滤网,所述通水孔处设有与通水孔的孔径大小一致的第二过滤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装置处于过滤的工作状态时,回用水通过进水管通入筒体,依次经过通水孔、进水孔,再到达吸附件,因通水孔设有第二过滤网,进水孔设有第一过滤网,回用水会先通过第二过滤网,然后通过第一过滤网,最后再通过吸附件,进行了多次过滤,提高了过滤效率以及过滤质量,有利于提高过滤后得到的水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远离筒体一端的管口设有鼓风机,所述排气管靠近鼓风机处设有电热丝。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于清洗吸附件的清洗剂排出筒体后,通过鼓风机往夹层空间通风,同时通过电热丝给鼓风机吹出的风加热,使得进入夹层空间的风温度升高,有利于加快清洗剂的挥发速度,进而保证清洗剂完全挥发,降低了有残留清洗剂从而影响了过滤效率的风险,提高了除杂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过滤装置同时具有过滤以及清洗吸附件的功能,且过滤状态以及清洗状态方便切换,实现了在过滤装置内直接清洗吸附件,从而使吸附件再生的功能,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2.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用于清洗吸附件的清洗剂的用量,吸附件以及用于清洗吸附件的清洗剂均可循环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3.保证了用于清洗吸附件的清洗剂与吸附件充分接触,从而使吸附件充分脱附,提高了吸附件的再生效率;

4.有利于提高清洗剂的挥发速度,避免有残留的清洗剂从而影响过滤效果,提高了除杂效率,进而提高了过滤效果;

5.回用水经过多重滤网的过滤,提高了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回用水过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回用水过滤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上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上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下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过滤组件;21、上固定板;211、出水孔;22、下固定板;221、进水孔;222、第一过滤网;23、吸附件;231、第一滤网层;232、活性炭层;233、第二滤网层;3、固定架;4、排污口;5、旋塞;6、进水管;7、第一水泵;8、出水管;9、第一开关组件;91、上移动板;92、排水孔;93、第一凸块;94、第一驱动组件;941、第一电机;942、第一齿轮;943、第一齿条;10、第二开关组件;101、下移动板;102、通水孔;103、第二凸块;104、第二过滤网;105、第二驱动组件;1051、第二电机;1052、第二齿轮;1053、第二齿条;11、开关件;12、第二阀门;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输液孔;16、输液管;17、排气管;171、鼓风机;172、电热丝;18、导管;19、第二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回用水过滤装置,参见图1,包括筒体1、固定连接于筒体1内的过滤组件2以及用于支撑筒体1的固定架3。

筒体1底部中轴线位置设有排污口4,排污口4可拆卸连接有通闭排污口4的旋塞5;筒体1的底部侧壁连通有进水管6,进水管6上设有第一水泵7,筒体1顶部侧壁连通有出水管8。

参见图2,过滤组件2包括互相平行的上固定板21、下固定板22以及吸附件23,上固定板21与下固定板22的周边均与筒体1内壁处处连接,上固定板21与下固定板22之间留有间隙,形成有夹层空间,吸附件23置于夹层空间内。

吸附件23包括第一滤网层231、活性炭层232以及第二滤网层233,活性炭层232固定于第一滤网层231以及第二滤网层233之间,第一滤网层231、活性炭层232以及第二滤网层233逐层平行设置,且均倾斜向下固定于筒体1中;第一滤网层231靠近上固定板21,第二滤网层233靠近下固定板22。

参见图2以及图4,上固定板21设有若干连通出水管8与夹层空间的出水孔211。

参见图2以及图5,下固定板22设有若干连通进水管6与夹层空间的进水孔221,进水孔221的孔口覆盖有与进水孔221的孔径大小一致的第一过滤网222。

参见图2以及图3,筒体1内设有通闭出水孔211的第一开关组件9以及通闭进水孔221的第二开关组件10。

第一开关组件9包括与上固定板21平行的上移动板91,上移动板91的两端凸起有第一凸块93,筒体1内壁对应第一凸块93凹陷有第一凹槽13,第一凸块93插入第一凹槽13中并沿第一凹槽13移动;上移动板91上开设有若干与出水孔211错位的排水孔92。

参见图1、图2以及图3,上移动板91连接有第一驱动组件94,第一驱动组件94包括第一电机941、第一齿轮942以及与第一齿轮942啮合的第一齿条943,第一电机941固定于筒体1外侧壁,上移动板91与第一齿条943固定连接,第一电机941与第一齿轮942转动连接。

参见图2以及图6,第二开关组件10包括与下固定板22平行的下移动板101,下移动板101的两端凸起有第二凸块103,筒体1内壁对应凹陷第二凸块103有第二凹槽14,第二凸块103插入第二凹槽14中并沿第二凹槽14移动;下移动板101上设有若干与进水孔221错位的通水孔102,通水孔102的孔口覆盖有与通水孔102的孔径大小一致的第二过滤网104。

参见图1以及图2,下移动板101连接有第二驱动组件105,第二驱动组件105包括第二电机1051、第二齿轮1052以及与第二齿轮啮1052合的第二齿条1053,第二电机1051固定于筒体1外侧壁,下移动板101与第二齿条1053固定连接,第二电机1051与第二齿轮1052转动连接。

参见图1以及图2,筒体1侧壁设有连通夹层空间与外界的输液孔15,输液孔15的孔径与上固定板21以及下固定板22之间的竖直距离相同,输液孔15的底部与下固定板22的最低水平高度平齐。

输液孔15连通有输液管16,输液管16靠近筒体1一端设有通闭输液孔15的开关件11,在本实施例中,开关件11为第一阀门。输液管16远离筒体1一端的管口向下。输液管16远离筒体1一端的管口可拆卸连接有导管18,导管18另一端连通第二水泵19。

参见图1以及图2,筒体1侧壁设有连通夹层空间与外界的排气管17,排气管17置于夹层空间的最高水平高度处,排气管17连通筒体1一端的管径与上固定板21以及下固定板22之间的距离相等。

排气管17靠近筒体1一端设有通闭排气管17的第二阀门12,排气管17远离筒体1一端的管口向上,排气管17远离筒体1一端的管口高度高于上固定板21的最高水平高度,排气管17为透明管。

参见图1,第二通管17远离主体1一端的管口固定有与管口大小一致的鼓风机171,第二通管17内卡接有电热丝172,电热丝172靠近鼓风机171,电热丝172的高度高于第一固定板9的最高水平高度。

本实施例的工况及原理如下:

当回用水过滤装置处于过滤的工作状态时,关闭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12,使得输液孔15以及排气管17连通筒体1一端的管口均处于关闭状态。启动第一电机941驱动第一齿轮942转动以带动第一齿条943运动,从而使上移动板91向上移动,启动第二电机1051驱动第二齿轮1052转动以带动第二齿条1053运动,从而使下移动板101向下移动,使得出水孔211、排水孔92、进水孔221以及通水孔102均处于打开状态。

回用水通过第一水泵7从进水管6泵入筒体1,回用水会经过第二过滤网104、第一过滤网222,再经过第二滤网层233、活性炭层232以及第一滤网层231,最后经出水管8排出。

通过多重过滤,保证了最后得到的水达到回用水标准,提高了回用水的过滤质量,提高了过滤效果。

当回用水过滤装置处于清洗吸附件23的状态时,打开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12,使得输液孔15以及排气管17连通筒体1一端的管口均处于打开状态。启动第一电机941驱动第一齿轮942转动以带动第一齿条943运动,从而使上移动板91向下移动,并使上移动板91与上固定板21抵接;启动第二电机1051驱动第二齿轮1052转动以带动第二齿条1053运动,从而使下移动板101向上移动至下移动板101与下固定板22抵接,由于出水孔211与排水孔92错位,进水孔221与通水孔102错位,则出水孔211、排水孔92、进水孔221以及通水孔102均处于关闭状态。

之后,将用于清洗吸附件23的清洗剂通过第二水泵19从输液孔15通入夹层空间中,清洗剂会由夹层空间水平高度较低一端往水平高度较高一端填充,至清洗剂高度到达上固定板21的最高水平高度时,关闭第一阀门,使得输液孔15处于关闭状态。清洗剂留在夹层空间内与吸附件23充分接触,有利于吸附件23的充分脱附,提高了吸附件23的再生效率。

当清洗剂进入到透明的排气管17时,可通过排气管17观察清洗剂的高度,有利于准确判断清洗剂已到达的高度,从而准确把握清洗剂的用量。

同时排气管17的高度高于上固定板21的最高水平高度,保证清洗剂会充满筒体1内的空间,保证清洗剂与吸附件23充分接触,提高吸附件23的再生效率,同时防止清洗剂从排气管17溢出,提高经济效益。

当清洗剂浸泡吸附件23一段时间后,吸附件23已脱附完全后,打开第一阀门,并通过导管18拆卸第二水泵19,因上固定板21与下固定板22均倾斜设置,输液孔15的孔径与上固定板21以及下固定板22之间的竖直距离相同,输液孔15的底部与下固定板22的最低水平高度平齐,清洗剂会自动沿输液管16流出,不需外加其他动力排出清洗剂,节省了能源;同时,也避免夹层空间夹角位置的清洗剂无法排出,有利于提高除杂效率。

另外,倾斜有利于脱附过程中清洗剂与吸附件23充分接触,提高吸附件23的再生效率。

当清洗剂排出筒体1后,打开鼓风机171,鼓风机171吹出的风经电热丝172加热形成热风并通进筒体1内,有利于清洗剂的挥发,保证清洗剂挥发完全,降低了有残留的清洗剂从而影响过滤效果的风险,提高了除杂效率。

上固定板21、下固定板22与吸附件23均平行,最大限度地缩小了清洗剂与吸附件23的脱附反应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清洗剂的用量,节省溶剂,提高了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