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8148发布日期:2019-03-27 09:4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学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化学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用水量和排水量都在不断增加,加剧了用水的紧张和水质的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污水处理事业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技术落后,长期以来,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都是沿袭了欧美国家近百年来的路线和处理技术,就是现在推广之中的AB法、A/O法、A/A/O法、CASS法、SBR法、氧化沟法等,也都是活性污泥法及生化法的改进,污泥是现有污水处理的必然伴生产物,且水量巨大,污泥集聚了污水处理掉的所欲有害物质,污泥成分复杂,含有病源微生物、寄生虫卵、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及大量的难降解物质,如处理不当,非常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例如,染料生产的基本原料为苯系、菜系、惠眼、苯肢及联苯肢类化合物,且在生产过程中多与金属、盐类等物质整合,造成了染料废水多为含盐、含氧化物或澳化物、微酸或微碱、含金属离子、含硫的高化学雷氧量、高色度,"三致"毒性的难降解有机废水。染料废水根据染料的不同分类,又分为如下几种:分散染料废水、活性染料废水、酸性染料废水、硫化染料废水、还原染料废水、荧光增白剂等。因各种染料废水中污染物质的不同及污染因子的亲水、疏水性差异,采取的处理方法也有相应地区别。分散染料不含有亲水基团,仅微溶于水。按结构分类,分为偶氮型染料和惠酿型染料等。分散染料废水中有机物主要为:亚硝酸纳、硫酸纳、硝基苯肢有机物、有机物等。化学雷氧量(COD)在2000-6000mg/L左右,色度在10000-100000左右。常规生产工艺每生产1吨染料约产生20-40吨废水。污泥已成为污水治理过程中造成环境二次污染不争的事实,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污染较大,如不妥善处理,将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在污水治理的同时消除污泥的产生才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亟需一种高效环保的化学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化学污水处置装置,所述化学污水处理装置至少包括预处理室、预热单元、蒸汽发生塔、反应室和臭氧发生器,所述预处理室经预热单元与所述蒸汽发生塔相连;所述臭氧发生器经管体与所述反应室相连,所述反应室经蒸汽输送管与所述蒸汽发生塔相连,所述反应室经输料管与所述预热单元相连。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预热单元至少包括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和三级换热器,所述反应室经输料管与所述三级换热器相连;所述三级换热器经第一物料输送管与二级换热器相连,并经第二物料输送管与所述一级换热器相连。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预处理室与蒸汽发生塔间连接的输水管依次通过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和三级换热器。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输水管位于所述预处理室的进口处设有滤网结构。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一级换热器设有排气口;所述二级换热器设有第一排液口。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预处理室为立式结构设计,所述预处理室顶部设有电机并经连轴器与预处理室腔体内转轴相连,所述转轴上设有叶片;所述预处理室设有锥形底部,并在椎体底部设有排渣口。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预处理室还设有支撑架。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蒸汽发生塔底部设有加热部。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化学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沉淀塔,所述沉淀塔顶部设有加药箱,所述沉淀塔底部连接有污泥收集室。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沉淀塔底部侧壁上还设有第二排液口,所述第二排液口进口处设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装置中预处理室中的搅拌叶设置,能够带动预处理室中的水体旋转,从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污水中沙粒或其它固定物质的快速沉淀,避免了传统预处理室中需要靠大量时间才能实现水体沉淀的处理过程。同时,通过预热单元的多级加热,减少了蒸汽发生塔将污水蒸汽化的时间,提升了污水处理效率,并且预热单元的热源为蒸汽发生塔污水蒸汽的预热,通过预热利用也大大降低了装置能耗,提升了本装置的环保度。即本装置提供了一种高效环保的化学污水处理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预处理室,102-进水口,103-电机,104-转轴,105-排渣口,106-支撑架,107-输水管,108-一级换热器,109-排气口,110-二级换热器,111-第一排液口,112-三级换热器,113-第一物料输送管,114-第二物料输送管,115-蒸汽发生塔,116-加热部,117-蒸汽输送管,118-反应室,119-臭氧发生器,120-输料管,121-泵体,122-沉淀塔,123-加药箱,124-第二排液口,125-污泥收集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

一种化学污水处置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化学污水处理装置至少包括预处理室101、预热单元、蒸汽发生塔115、反应室118、臭氧发生器119和沉淀塔122。

所述预处理室101用于完成待处理污水的高速过滤实现其中沙粒等固体颗粒的快速沉淀。预热单元用于实现对预处理室101流出污水进行多级预热以利于在后期蒸发处理时能够快速实现水体蒸汽化,同时实现对蒸汽发生塔115中蒸汽预热的利用。所述蒸汽发生塔115用于完成对预热结束后的水体进行蒸汽化处理。所述反应室118用于实现气状污水的氧化处理。所述臭氧发生器119用于产生臭氧。所述沉淀塔122用于实现对蒸汽发生塔115内输送至沉淀塔122中的浓溶液进行沉淀过滤处理。

优选地,预处理室101为立式结构设计。所述预处理室101顶部设有电机103并经连轴器与预处理室101腔体内转轴104相连,所述转轴104上设有叶片,所述预处理室101设有锥形底部,并在椎体底部设有排渣口105。通过预处理室101中的搅拌叶设置,能够带动预处理室101中的水体旋转,从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污水中沙粒或其它固定物质的快速沉淀,避免了传统预处理室中需要靠大量时间才能实现水体沉淀的处理过程。

优选地,预处理室101还设有支撑架106。用于完成预处理室101的固定及支撑。

优选地,预处理室101经预热单元与所述蒸汽发生塔115相连,用于完成污水逐级预热。臭氧发生器119经管体与所述反应室118相连,用于将臭氧发生器119产生的臭氧通入反应室118中。

反应室118经蒸汽输送管117与所述蒸汽发生塔115相连,用于实现将蒸汽化的污水通入反应室118中与其中的臭氧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现污水处理。污水中的水、氨气、甲烷和醇类等有机物在蒸汽发生器115的高温作用下变成蒸汽形态进入反应器118与反应器118中的臭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氨气成为氮气,有机气体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完成对污水中碳源和氮源污染物的净化处理。

反应室118经输料管120与所述预热单元相连,从而实现将反应后的蒸汽以及气体通入预热单元,从而实现对反应产物以及原蒸汽的预热利用。

优选地,预热单元至少包括一级换热器108、二级换热器110和三级换热器112。反应室118经输料管120与所述三级换热器112相连。三级换热器112经输料管120接受反应室118输送的高温物料,完成对输水管107中污水的三级预热。

优选地,三级换热器112经第一物料输送管113与二级换热器110相连。三级换热器112将接受物料中的液态物料输送至二级换热器110中,实现液态物料中余热的进一步利用。进一步地,所述二级换热器110设有第一排液口111,从而实现污水经臭氧处理后的产水进行外排。

优选地,三级换热器11经第二物料输送管114与所述一级换热器108相连。三级换热器112将接受物料中的气态物料输送至一级换热器108中,以实现气体物料中余热的进一步利用。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换热器108设有排气口109,从而实现污水经臭氧处理后产生的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外排。

优选地,预处理室101与蒸汽发生塔115间连接的输水管107依次通过一级换热器108、二级换热器110和三级换热器112。从而实现对预处理室101输出污水的逐级加热。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换热器108、二级换热器110和三级换热器112为板式换热器。

优选地,输水管107位于所述预处理室101的进口处设有滤网结构,用于滤除污水中大颗粒状物质。

优选地,蒸汽发生塔115底部设有加热部116,用于实现对经预热单元处理后污水的加热蒸发。

优选地,所述沉淀塔122经管体与所述蒸汽发生塔115相连。所述沉淀塔122顶部设有加药箱123,所述沉淀塔122底部连接有污泥收集室125。进一步地,所述加药箱123中储放有絮凝剂等药剂。实现对蒸汽发生塔115内输送至沉淀塔122中的浓溶液进行沉淀过滤处理。

优选地,沉淀塔122底部侧壁上还设有第二排液口124,所述第二排液口124进口处设有滤网。通过所述第二排液口124排出处理后浓溶液。进一步,将排出的浓溶液经管道输送至进水口102完成液体再次处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