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药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8135发布日期:2019-03-27 09:4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药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医药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医药工业是我国工业体系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其“三废”治理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医药工业的健康发展, 而医药工业的废水治理是医药工业“三废”治理的重中之中。医药工业废水主要以中药废水、化学制药废水、抗生素类废水为典型,医药废水是一种比较难处理的的废水,含有糖类、甙类、有机色素类、蒽醌、鞣质体、生物碱、纤维素、木质素等多种有机,其危害性比较大,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人们和自然环境带来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药废水处理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净化能力强,方便推广。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医药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器、絮凝箱、二次过滤器、蒸馏室、储藏箱、储液箱及水质检测仪,所述过滤器与絮凝箱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器与絮凝箱之间设有水泵A,所述絮凝箱的上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连接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伸入到絮凝箱底部,所述絮凝箱与二次过滤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絮凝箱与二次过滤器之间设有水泵B,所述二次过滤器的内部设有倾斜的二次过滤层,所述二次过滤层的倾角最低端的箱体上设有出污口,所述二次过滤器的下端通过管道与蒸馏室连接,所述蒸馏室通过管道与储藏箱、储液箱分别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的形状为凸字形,所述过滤器的出口处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器通过法兰连接方式连接在管道中,所述过滤器的下端设有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水质检测仪设置在过滤器入口前端的管道上及储液箱前端的管道上。

进一步的,所述絮凝箱与二次过滤器连接的管道上、二次过滤器与蒸馏室连接的管道上及蒸馏室与储液箱连接的管道上皆设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储藏箱与储液箱上皆设有带有封盖的排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絮凝箱的上方设有絮凝剂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结构比较简单,通过多层过滤,絮凝和蒸馏的方式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纯净度高,过滤器的形状为凸字形,且下端设有出口,防止了管道的堵塞,絮凝箱内的搅拌器,能够使絮凝反应反应充分,过滤器容易更换,废液进入装置和流出装置处皆设有检测仪,水质检测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过滤器、2-絮凝箱、3-二次过滤器、4-蒸馏室、5-储藏箱、6-储液箱、7-水质检测仪、8-水泵A8、 9-电机、10-搅拌器、11-水泵B、12-二次过滤层、13-出污口、14-出口、15-阀门、16-排液口、17-絮凝剂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医药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器1、絮凝箱2、二次过滤器3、蒸馏室4、储藏箱 5、储液箱6及水质检测仪7,所述过滤器1与絮凝箱2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器1与絮凝箱2之间设有水泵A8,所述絮凝箱2的上端设有电机9,所述电机9上连接有搅拌器10,所述搅拌器10伸入到絮凝箱 2底部,所述絮凝箱2与二次过滤器3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絮凝箱2与二次过滤器3之间设有水泵B11,所述二次过滤器3的内部设有倾斜的二次过滤层12,所述二次过滤层12的倾角最低端的箱体上设有出污口13,所述二次过滤器3的下端通过管道与蒸馏室4连接,所述蒸馏室4通过管道与储藏箱5、储液箱6 分别连接。

所述过滤器1的形状为凸字形,所述过滤器1的出口处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器1通过法兰连接方式连接在管道中,所述过滤器1的下端设有出口14。

所述水质检测仪7设置在过滤器1入口前端的管道上及储液箱6前端的管道上。

所述絮凝箱2与二次过滤器3连接的管道上、二次过滤器3与蒸馏室4连接的管道上及蒸馏室4与储液箱6连接的管道上皆设有阀门15。

所述储藏箱5与储液箱6上皆设有带有封盖的排液口16。

所述絮凝箱2的上方设有絮凝剂入口17。

该装置使用过程中,废液通过管道进入过滤器1,经过过滤后进入絮凝箱2,加入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搅拌器10搅拌,充分反应,打开阀门15,废液进入二次过滤器3进行过滤后,进入到蒸馏室4,进行低温蒸馏,有机物进入储藏箱5,净化好的废液进入储液箱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凡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