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5679发布日期:2019-03-15 20:35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散热器通常包括内腔、散热鳍片和光源安装面,其中,光源安装面与内腔的筒壁的侧面接触放置,所述光源安装面的表面用于安装LED光源;所述散热鳍片为多片,以内腔的筒壁为中心,自该光源安装面的两侧在内腔的筒壁外侧间隔排列,其中,每片散热鳍片两侧的波纹方向相反,且相邻的两片散热鳍片相对的波纹方向相反。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模具加工制造完成所述散热器后,由人工手持风枪去清除所述散热器表面的油污、水渍及加工废渣,清洁时通常会出现风枪吹这一面,油污水渍等往另一面流转沾粘的现象,因而散热器表面清洁效果差。因此,如何开发一种清洁效果好的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洁效果好的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其包括总管、气压控制开关、三叉管、第一分管、第二分管、第三分管、第四分管、若干第一喷气管、若干第二喷气管、若干第三喷气管及若干第四喷气管;所述总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气压控制开关相连,所述总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三叉管的第一端导通连接;所述第一分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三叉管的第二端导通连接,所述第一分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分管的第一端导通连接;所述第二分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三叉管的第三端导通连接,所述第二分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分管的第一端导通连接;

所述第一喷气管与所述第一分管导通连接,所述第二喷气管与所述第二分管导通连接,所述第三喷气管与所述第三分管导通连接,所述第四喷气管与所述第四分管导通连接;所述第一喷气管、所述第二喷气管、所述第三喷气管与所述第四喷气管形成有用于容纳散热器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喷气管、所述第二喷气管、所述第三喷气管及所述第四喷气管均为弹性管并均设置有喷气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喷气管的外周面设置有若干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位于所述第一喷气管轴向的不同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环形槽之间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喷气管与所述第一分管相垂直,所述第一分管的外周面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插设在所述第一喷气管内,所述第一喷气管外套设有固定螺母,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固定螺母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喷气管的所述喷气孔位于所述第一喷气管的背向所述第一分管的一端端面处。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分管、所述第二分管、所述第三分管及所述第四分管形成的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分管、所述第二分管、所述第三分管及所述第四分管相连。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连接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分管、第二分管、第三分管及第四分管相连;所述连接块包括卡块及连接柱,所述卡块设置有弧形的卡槽,所述第一分管、所述第二分管、所述第三分管及所述第四分管分别插设在对应的所述卡块的所述卡槽内,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支撑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为空心板。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转接管,所述第一转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分管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转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分管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分管通过所述第一转接管与所述第三分管实现导通连接。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转接管,所述第二转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分管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转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分管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分管通过所述第二转接管与所述第四分管实现导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总管、气压控制开关、三叉管、第一分管、第二分管、第三分管、第四分管、若干第一喷气管、若干第二喷气管、若干第三喷气管及若干第四喷气管之间的配合,所述第一喷气管、所述第二喷气管、所述第三喷气管与所述第四喷气管形成有用于容纳散热器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喷气管、所述第二喷气管、所述第三喷气管及所述第四喷气管均为弹性管并均设置有喷气孔。当对所述散热器的表面进行清洁处理时,所述第一喷气管、所述第二喷气管、所述第三喷气管及所述第四喷气管分别对准所述散热器需要清洁的表面或点,集中同时吹气,保证各个面及点的油污、水渍及加工废渣等同时清除干净,且在比较难清理的夹角,深孔处可通过所述第一喷气管、所述第二喷气管、所述第三喷气管、所述第四喷气管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清理,可保证无遗漏。因此,清洁效果好,清洁效率高,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去掉支撑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的第一喷气管与固定螺母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的A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其包括总管1、气压控制开关2、三叉管3、第一分管4、第二分管5、第三分管6、第四分管7、若干第一喷气管8、若干第二喷气管9、若干第三喷气管10及若干第四喷气管11。所述总管1的第一端与所述气压控制开关2相连,所述总管1的第二端与所述三叉管3的第一端导通连接。所述第一分管4的第一端与所述三叉管3的第二端导通连接,所述第一分管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分管6的第一端导通连接。所述第二分管5的第一端与所述三叉管3的第三端导通连接,所述第二分管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分管7的第一端导通连接。所述第二分管5与所述第一分管4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第一喷气管8与所述第一分管4导通连接,所述第二喷气管9与所述第二分管5导通连接,所述第三喷气管10与所述第三分管6导通连接,所述第四喷气管11与所述第四分管7导通连接。所述第一喷气管8、所述第二喷气管9、所述第三喷气管10与所述第四喷气管11形成有用于容纳散热器的容纳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空间呈方向,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容纳空间的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当需要对所述散热器进行清洁时,将散热器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将所述气压控制开关2与高压气源相连。所述第一喷气管8、所述第二喷气管9、所述第三喷气管10及所述第四喷气管11均为弹性管并均设置有喷气孔a,即所述第一喷气管8、所述第二喷气管9、所述第三喷气管10及所述第四喷气管11均为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管体,因而便于管体弯至清洁部位进行清洁。所述弹性管可以为胶管或者内置有金属环或者弹簧的胶管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管为胶管。

所述第一喷气管8的外周面设置有若干环形槽81,所述环形槽81位于所述第一喷气管8轴向的不同位置处,所述环形槽81之间等间距设置,因而所述第一喷气管8的厚度可较厚,不仅提高了可靠性,而且在使用时可任意弯折所述第一喷气管8,从而较便于使用。所述第一喷气管8的所述喷气孔位于所述第一喷气管8的背向所述第一分管4的一端端面处,因而喷出的气体的力度较大。较佳地,所述喷气孔的横截面呈梯形,因而不仅力度好,而且面积也较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气管8、所述第二喷气管9、所述第三喷气管10及所述第四喷气管11结构相同,因此,所述第二喷气管9、所述第三喷气管10及所述第四喷气管11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喷气管8、所述第二喷气管9、所述第三喷气管10及所述第四喷气管11结构可以不相同,其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第一喷气管8与所述第一分管4相垂直,所述第一分管4的外周面设置有连接柱(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柱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柱插设在所述第一喷气管4内,所述第一喷气管8外套设有固定螺母12,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固定螺母12内,因而不仅便于连接,而且连接较稳固,较好地避免漏气。

所述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位于所述第一分管4、所述第二分管5、所述第三分管6及所述第四分管7形成的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分管4、所述第二分管5、所述第三分管6及所述第四分管7相连。优选地,所述支撑板13为空心板,因而重量轻,便于搬运。

所述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连接块14,所述连接块14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连接块14分别与所述第一分管4、第二分管5、第三分管6及第四分管7相连;所述连接块14包括卡块141及连接柱142,所述卡块141设置有弧形的卡槽143,所述第一分管4、所述第二分管5、所述第三分管6及所述第四分管7分别插设在对应的所述卡块141的所述卡槽143内,所述连接柱142与所述支撑板13相连,即所述支撑板13通过所述连接块14与所述第一分管4、第二分管5、第三分管6及第四分管7相连,因而不仅便于装配,而且连接较稳固。

所述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转接管15,所述第一转接管1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分管4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转接管1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分管6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因而便于制造,所述第一分管4通过所述第一转接管15与所述第三分管6实现导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管4所在的直线与所述第三分管6所在的直线相互垂直。

所述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转接管16,所述第二转接管1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分管5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转接管1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分管7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分管5通过所述第二转接管16与所述第四分管7实现导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管4所在的直线与所述第三分管6所在的直线相互垂直。

所述第三分管6在背向所述第一分管4的一端套设有第一密封盖17,所述第一密封盖17与所述第三分管6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盖17背向所述第三分管6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延伸柱171,所述第一延伸柱171的横截面呈六边形,因而便于通过扳手装卸所述第一密封盖17,从而便于制造及维护。所述第四分管7在背向所述第二分管5的一端套设有第二密封盖18,所述第二密封盖18与所述第四分管7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盖18背向所述第四分管7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延伸柱181,所述第二延伸柱181的横截面呈六边形,因而便于通过扳手装卸所述第二密封盖18,从而便于制造及维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总管1、气压控制开关2、三叉管3、第一分管4、第二分管5、第三分管6、第四分管7、若干第一喷气管8、若干第二喷气管9、若干第三喷气管10及若干第四喷气管11之间的配合,所述第一喷气管8、所述第二喷气管9、所述第三喷气管10与所述第四喷气管11形成有用于容纳散热器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喷气管8、所述第二喷气管9、所述第三喷气管10及所述第四喷气管11均为弹性管并均设置有喷气孔。当对所述散热器的表面进行清洁处理时,所述第一喷气管8、所述第二喷气管9、所述第三喷气管10及所述第四喷气管11分别对准所述散热器需要清洁的表面或点,集中同时吹气,保证各个面及点的油污、水渍及加工废渣等同时清除干净,且在比较难清理的夹角,深孔处可通过所述第一喷气管8、所述第二喷气管9、所述第三喷气管10、所述第四喷气管11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清理,可保证无遗漏。因此,清洁效果好,清洁效率高,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热器表面处理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