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0829发布日期:2019-06-19 01:42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性炭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用水生产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涉及一种活性炭过滤器。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表面积极大的多孔性吸附物质,有很强的脱色与吸附能力,能吸附部分或完全除去产品中的杂质,提高食品,医药中间体等化合物结晶纯度,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改善外观颜色,活性炭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医药中间体等纯化领域;活性炭在水质净化领域,使用广泛,活性炭过滤器是目前常用的净化水质的装置,通常通过活性炭等过滤介质放进过滤器中,经活性炭颗粒等过滤介质吸附、过滤网过滤后排出,但是过滤介质和过滤网不宜长期使用,长时间使用易造成二次污染,目前使用的过滤设备结构单一,无法对设备进行拆卸清洗,同时,无法保证溶液与活性炭的充分接触,导致生产效率低,生产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性炭过滤器,所述的活性炭过滤器设置有四个罐体,罐体间相互连通,四个罐体内部设置有滤芯,滤芯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层,组成活性炭层的活性炭粒径由大到小设置,活性炭层中活性炭颗粒的粒径越小,活性炭层的结构越细密,吸附效果越好,因此四个罐体内的活性炭层间存在粒径差,可对进入罐体的水进行彻底吸附过滤,同时罐体的顶部及底部设置有盖体,罐体顶部连接有上水管及下水管,上水管及下水管通过连接环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与进水管、连通管、出水管连通,罐体可从盖体位置进行拆卸,从罐体内部打开滤芯盖对活性炭层进行替换,避免活性炭层反复使用,影响过滤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活性炭过滤器主要包括第一罐体、第二罐体、第三罐体、第四罐体、连通管、进水管、出水管,所述第一罐体、第二罐体、第三罐体、第四罐体间通过连通管连通,进水管设置在第一罐体左侧,出水管设置在第四罐体右侧,所述连通管设置有三根,第一根连通管连通第一罐体及第二罐体,第二根连通管连通第二罐体及第三罐体,第三根连通管连通第三罐体及第四罐体,所述第一罐体由上水管、下水管、连接环、盖体、滤芯、陶瓷层组成,所述上水管设置在第一罐体顶部,下水管设置在第一罐体底部,盖体与第一罐体连接,连接环设置在上水管上,滤芯设置在第一罐体内部,陶瓷层设置在第一罐体内壁处,所述滤芯由滤网层、活性炭层、滤芯盖组成,滤网层包裹在活性炭层外表面,滤芯盖设置在滤芯的端部,即不与管路连通的一端。

所述进水管、出水管、连通管上均设置有水泵及控制阀。

所述第一罐体与第三罐体结构相同,第二罐体与第四罐体结构相同,第一罐体下水管与连通管连通,第二罐体上水管与连通管连通,第三罐体下水管与连通管连通。

所述四个活性炭层中组成活性炭层的活性炭颗粒存在粒径差,第一罐体内的活性炭颗粒粒径大于第二罐体内的活性炭颗粒粒径,第二罐体内的活性炭颗粒粒径大于第三罐体内的活性炭颗粒粒径,第三罐体内的活性炭颗粒粒径大于第四罐体内的活性炭颗粒粒径。

所述上水管及下水管上均设置有连接环,管路间通过连接环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

所述盖体设置有两个,一个设置在罐体顶部,一个设置在罐体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所述的活性炭过滤器设置有四个罐体,罐体间相互连通,四个罐体内部设置有滤芯,滤芯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层,组成活性炭层的活性炭粒径由大到小设置,活性炭层中活性炭颗粒的粒径越小,活性炭层的结构越细密,吸附效果越好,因此四个罐体内的活性炭层间存在粒径差,可对进入罐体的水进行彻底吸附过滤,同时罐体的顶部及底部设置有盖体,罐体顶部连接有上水管及下水管,上水管及下水管通过连接环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与进水管、连通管、出水管连通,罐体可从盖体位置进行拆卸,从罐体内部打开滤芯盖对活性炭层进行替换,避免活性炭层反复使用,影响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罐体、2-第二罐体、3-第三罐体、4-第四罐体、5-连通管、6-进水管、7-出水管、8-上水管、9-下水管、10-连接环、11-盖体、12-滤芯、13-陶瓷层、14-滤网层、15-活性炭层、16-滤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如图1-4所示,所述活性炭过滤器主要包括第一罐体1、第二罐体2、第三罐体3、第四罐体4、连通管5、进水管6、出水管7,所述第一罐体1、第二罐体2、第三罐体3、第四罐体4间通过连通管5连通,进水管6设置在第一罐体1左侧,出水管7设置在第四罐体4右侧,进水管6、出水管7、连通管5上均设置有水泵及控制阀,所述连通管5设置有三根,第一根连通管连通第一罐体1及第二罐体2,第二根连通管连通第二罐体2及第三罐体3,第三根连通管连通第三罐体3及第四罐体4,第一罐体1与第三罐体3结构相同,第二罐体2与第四罐体4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罐体由上水管8、下水管9、连接环10、盖体11、滤芯12、陶瓷层13组成,所述上水管8设置在第一罐体1顶部,下水管9设置在第一罐体1底部,上水管8及下水管9上均设置有连接环10,管路间通过连接环10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一罐体1的下水管9与连通管5连通,第二罐体2的上水管8与连通管5连通,第三罐体的下水管9与连通管5连通,第四罐体4的上水管8与连通管5连通,盖体11与第一罐体1连接,盖体11设置有两个,一个设置在罐体顶部,一个设置在罐体底部,连接环10设置在上水管8上,滤芯12设置在第一罐体1内部,陶瓷层13设置在第一罐体1内壁处,所述滤芯12由滤网层14、活性炭层15、滤芯盖16组成,滤网层14包裹在活性炭层15外表面,滤芯盖16设置在滤芯12的端部,即不与管路连通的一端,四个活性炭层15中组成活性炭层15的活性炭颗粒存在粒径差,第一罐体1内的活性炭颗粒粒径大于第二罐体2内的活性炭颗粒粒径,第二罐体2内的活性炭颗粒粒径大于第三罐体3内的活性炭颗粒粒径,第三罐体3内的活性炭颗粒粒径大于第四罐体4内的活性炭颗粒粒径。

所述的活性炭过滤器设置有四个罐体,罐体间通过进水管6、出水管7及连通管5连通,进水管6、出水管7、连通管5上均设置有水泵及控制阀,四个罐体内部设置有滤芯12,滤芯12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层15,组成活性炭层15的活性炭粒径由小到大设置,活性炭层15中活性炭颗粒的粒径越小,活性炭层15的结构越细密,吸附效果越好,因此四个罐体内的活性层15间存在粒径差,可对进入罐体的水流进行彻底吸附过滤,第一罐体1内的滤芯12与进水管6连通,通过滤芯12的水从连通管5进入到第二罐体2的滤芯12内,第二罐体2内的水从连通管5进入到第三罐体3的滤芯12内,水从第三罐体3进入到第四罐体4的滤芯12内,水从滤芯12内流出进入罐体后从出水管7流出,罐体的顶部及底部设置有盖体11,罐体顶部及底部连接有上水管8及下水管9,上水管8及下水管9通过连接环10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与进水管6、连通管5、出水管7连通,可从盖体11位置进行拆卸,从而打开滤芯盖16对活性炭层15进行替换,避免活性炭层15反复使用,影响过滤效果。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饮用水处理操作时,待处理原水从进水管6进入第一罐体1内,水从滤芯12流出后进入罐体,从连通管5例如第二罐体2内,通过滤芯12过滤从连通管5进入到第三罐体3内,从连通管5流出进入到第四罐体4内,从滤芯12内流出后,从出水管7处进行回收,完成饮用水处理。

所述的活性炭过滤器设置有四个罐体,罐体间相互连通,四个罐体内部设置有滤芯,滤芯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层,组成活性炭层的活性炭粒径由大到小设置,活性炭层中活性炭颗粒的粒径越小,活性炭层的结构越细密,吸附效果越好,因此四个罐体内的活性炭层间存在粒径差,可对进入罐体的水进行彻底吸附过滤,同时罐体的顶部及底部设置有盖体,罐体顶部连接有上水管及下水管,上水管及下水管通过连接环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与进水管、连通管、出水管连通,罐体可从盖体位置进行拆卸,从罐体内部打开滤芯盖对活性炭层进行替换,避免活性炭层反复使用,影响过滤效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