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相器与回流比分配器集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0817发布日期:2019-06-19 01:42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相器与回流比分配器集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危废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相器与回流比分配器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危废即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在工业生产中,常会产生大量的危废,包括固体废物和液体废物,液体废物主要是工业排放的废液,而废液中常含有较多量的可作为溶剂使用的液体,这些溶剂仍有可利用的价值,如果直接作为废弃物处理掉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有必要对其进行回收利用。

现有技术中处理危废的工艺流程中涉及到多个化工设备,搭建危废处理装置时需要将多个设备按流程连接,设备搭建工作量大,繁琐。在危废处理工艺中多需要对从精馏塔中精馏出的组分先分相处理,将一种相组分分离后再调整回流比对精馏出的组分进行部分回流操作,这就需要在精馏塔后并联连接分相器和回流比分配器,每次搭建设备时均需要将这两设备的管路与其他设备连接,操作繁琐,尤其对于为方便拆接、移动而搭建的撬装式处理装置,每次拆下各撬移动时均需将两设备拆下然后再拼接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因此需要一种将回流比分配器和分相器集成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相器与回流比分配器集成装置,将分相器与回流比分配器集成为一个装置,大大减少了搭建、拆接、移动整个系统装置时的工作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相器与回流比分配器集成装置,包括壳体、分相器和回流比分配器,分相器和回流比分配器设于壳体中,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回流口、出料口、重相出口和轻相出口,进料口通过第一管路分别与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连接,第二管路连接回流比分配器的进口,第三管路连接分相器的进料口,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上均设有阀门,回流比分配器的回流口连接壳体的回流口,回流比分配器的采出口连接壳体的出料口,分相器的重相出口连接壳体的重相出口,分相器的轻相出口连接壳体的轻相出口。

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壳体上还设有第一液位计连接口和第二液位计连接口,分相器上设有第一液位计安装部和第二液位计安装部,壳体的外侧设有液位计,液位计的顶部连接端穿入第一液位计连接口与第一液位计安装部连接,液位计的底部连接端穿入第二液位计连接口与第二液位计安装部连接。

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壳体包括容纳腔体和门体,分相器和回流比分配器安装在容纳腔体中,门体安装在容纳腔体上敞口的一侧。

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容纳腔体包括侧板、顶板、底板和背板,分相器和回流比分配器均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侧板和背板固定。

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分相器和回流比分配器通过减震结构安装在壳体中,减震结构包括减震垫和缓冲弹簧,壳体的内部的底部设置若干个缓冲弹簧,缓冲弹簧顶部连接减震垫,分相器和回流比分配器设置在减震垫上。

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背板上设有散热百叶。

技术方案中,优选的,阀门为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分相器与回流比分配器集成装置将分相器和回流比分配器的管路在集成装置的壳体中连接固定,并在壳体上设置各物料的入口与出口,从而将分相器与回流比分配器集成在一个设备中,在搭建危废处理系统时只需将集成装置的各物料接口与相应设备连接,无需再连接分相器和回流比分配器之间的管线,大大减少了设备搭建时工作量,尤其是对于为方便整个系统装置搭建和转移而设计的撬装装置,在撬装装置中各撬块的安装和转移上工作量都大大减少;分相器和回流比分配器集成排布在一个设备中,减少了设备占用空间;该集成装置结构稳定,在运行和搬运过程中抗震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相器与回流比分配器的集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 2、分相器 3、回流比分配器

4、进料口 5、回流口 6、出料口

7、重相出口 8、轻相出口 9、管路

10、管路 11、管路 12、阀门

13、液位计连接口 14、液位计连接口 15、液位计安装部

16、液位计安装部 17、液位计 18、容纳腔体

19、门体20 20、侧板 21、顶板

22、底板 23、背板 24、连接杆

25、连接杆 26、减震结构 27、减震垫

28、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相器与回流比分配器集成装置,包括壳体1、分相器2和回流比分配器3,分相器2和回流比分配器3设于壳体1中,壳体1上设有进料口4、回流口5、出料口6、重相出口7和轻相出口8,进料口4通过管路9分别与管路10和管路11连接,管路10连接回流比分配器3的进口,管路11连接分相器2的进料口,管路10和管路11上均设有阀门12,回流比分配器3的回流口连接壳体1的回流口5,回流比分配器3的采出口连接壳体1的出料口6,分相器2的重相出口连接壳体1的重相出口7,分相器2的轻相出口连接壳体1的轻相出口8。

该分相器与回流比分配器集成装置将分相器和回流比分配器集成在一个设备中,二者的连接管线全部安装在壳体1中,集成装置的壳体上只有各物料的进口与出口,搭建危废处理系统时将整个集成装置上的各物料接口与其他设备连接即可,例如将精馏塔出料口与该集成装置的进料口4连接,精馏塔的回流口与集成装置的回流口5连接,采出物料收集装置与集成装置的出料口6连接,分相后的物料收集装置分别与集成装置的重相出口7和轻相出口8连接即可,无需再将分相器和回流比分配器之间的管线连接,大大减少设备搭建工作量,尤其是对于为方便整个系统装置搭建和转移而设计的撬装装置,在撬装装置中各撬块的安装和转移上工作量都大大减少;分相器和回流比分配器集成排布在一个设备中,减少了设备占用空间。工作过程中,通过调节管路10和管路11上的阀门12的开关控制进料进入分相器或回流比分配器。

其中,壳体1可以制成长方体状,也可以做成圆柱体状等其他形状,壳体可使用不锈钢等材质制成,阀门12可以使用手动阀门,手动阀门安装在管路10、11上,并且阀门旋钮穿出壳体1,旋钮设于壳体1外部,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阀门12也可以使用电磁阀,电磁阀通过电路连接控制开关,或连接控制器,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开关或者设置控制器中的程序控制电磁阀的开闭,电磁阀与控制开关或控制器的连接方式、原理、操作方法属于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或者通过查询电磁阀产品说明书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清楚其如何连接及控制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壳体1上侧壁面上下还分别设有液位计连接口13和液位计连接口14,分相器2上设有液位计安装部15和液位计安装部16,壳体1的外侧设有液位计17,液位计17包括顶部连接端和底部连接端,液位计的顶部连接端穿入壳体1上的液位计连接口13与液位计安装部15连接,液位计的底部连接端穿入液位计连接口14与液位计安装部16连接,液位计17与分相器2罐体中的顶部和底部连通,形成连通器,在液位计上显示分相器2中液位的高度,通过在壳体1的外侧设置液位计17,可在不打开壳体1的情况下即可清楚的了解该集成装置中分相器2中液位的高度,方便工作人员时刻了解设备工作状况。

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壳体1包括容纳腔体18和门体19,分相器2和回流比分配器3安装在容纳腔体18中,门体19安装在容纳腔体18上敞口的一侧,集成装置中设备产生问题或故障时,可打开门体19对其中设备进行维修。

更优选的,容纳腔体18包括侧板20、顶板21、底板22和背板23,分相器2和回流比分配器3均分别通过连接杆24、25与侧板20和背板23固定,连接杆24、25将分相器2和回流比分配器3与壳体1的侧板和背板固定,可提高集成装置中各设备安装的稳定性,防止工作过程中、移动设备或搭建设备中的晃动使集成装置中的分相器和回流比分配器在壳体中发生移动或松动。

更优选的,分相器2和回流比分配器3通过减震结构26安装在壳体1中,减震结构26包括减震垫27和缓冲弹簧28,壳体1的内部的底部设置若干个缓冲弹簧28,缓冲弹簧28顶部连接减震垫27,分相器2和回流比分配器3设置在减震垫27上,当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振动时或移动或安装该集成装置时,由于减震垫27下缓冲弹簧28的缓冲作用,吸收部分震动,使放置在其上的分相器2和回流比分配器3不会产生较大的震动,保证集成装置内部各装置的安全与稳定性,防止集成装置内部装置碰撞损坏。

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背板23上还设有散热百叶,由于该集成装置与危废处理系统中其他设备连接后,运行时,回流比分配器上的气缸运行会产热,使集成装置内部设备温度升高,在背板上设置散热百叶可方便集成装置内部热量的扩散,防止设备内部温度过高使物料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或使装置中部件损坏。

其中分相器2和回流比分配器3均为现有技术中公知的常用化工设备,现有技术中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分相器和回流比分配器在此处均可使用,因此对其结构和原理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相器与回流比分配器集成装置将分相器和回流比分配器的管路在集成装置的壳体中连接固定,并在壳体上设置各物料的入口与出口,从而将分相器与回流比分配器集成在一个设备中,在搭建危废处理系统时只需将集成装置的各物料接口与相应设备连接,无需再连接分相器和回流比分配器之间的管线,大大减少了设备搭建时工作量,尤其是对于为方便整个系统装置搭建和转移而设计的撬装装置,在撬装装置中各撬块的安装和转移上工作量都大大减少;分相器和回流比分配器集成排布在一个设备中,减少了设备占用空间;该集成装置结构稳定,在运行和搬运过程中抗震性能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