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的管路清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1358发布日期:2019-06-06 00:19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的管路清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政清洗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的管路清洗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家庭用水和家用电器的卫生问题。目前,已有专门的清洗团队上门为家用自来水管道进行清洗,而清洗团队上门清洗时,一般需同时携带空压机等其他辅助设备,无形中增加了上门服务过程中的运输负担。

并且现有的清洗设备在清洗时,通常只能以脉冲的形式对管道内壁进行冲洗,在清洗功能上较为单一,没有更多的清洗方式可供选择,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的管路清洗设备,以克服现有清洗设备结构复杂不便于携带且功能过于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的管路清洗设备,包括有空压机,该空压机底部设置有滚轮,空压机上方固定有拉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集成控制箱,该集成控制箱固定于空压机上且位于空压机的电动机的另一侧,集成控制箱外表面还配置有倾斜的操作面板;所述集成控制箱内设置有输气管、排气管和排液管,集成控制箱外部配置有连通至排气管的输气接口和分别连通至排液管两端的进液接口与脉冲输出接口;所述排液管于进液接口和脉冲输出接口之间连接有抽液泵,所述输气管一端连通至空压机的输出端,输气管另一端连通至抽液泵和脉冲输出接口之间的排液管,并且输气管上配置有可间断性启闭的第二电磁阀;所述排气管相对气体输出接口的另一端连通至空压机输出端与第二电磁阀之间的输气管,并且排气管上往气体输出接口方向依次配置有第三电磁阀和空气加热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排液管上还配置有第一电磁阀,该第一电磁阀位于抽液泵和输气管与排液管连通的位置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有控制抽液泵、空压机和空气加热器启闭的控制系统。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有由控制系统控制的时间模块,该时间模块电连接至第二电磁阀,并且控制第二电磁阀的间断性启闭。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抽液泵输出端上安装有感应排液管管内压力的压力感应器,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压力感应器信号并控制第一电磁阀启闭。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感应排气管管内气压的气压感应器,所述控制系统接收气压感应器信号并控制第三电磁阀启闭。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具备可输出脉冲的水气混合体、高温气体和常温气体的功能,使本实用新型在清洗管路时,具有较多的清洗方式可供选择,从而可更具不同情况将管路以更为高效的方式进行清洗,且可有效的提高清洗效果。

并且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空压机和集成控制箱。用于清洗管路的各电器部件均整合于集成控制箱内,并且集成控制箱固定于空压机上,且位于空压机的电动机的另一端,此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更为更为简单、更为紧凑,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更为节省空间便于携带,并且通过空压机底部的滚轮和空压机上方的拉手可使本实用新型更便于移动搬运。此外,用于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面板设置为倾斜状态,可有效防止设备携带过程中与操作面板物体正面接触而导致面板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集成控制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示意图。

图4为控制系统与压力传感器及气压传感器的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和3所示,一种便携的管路清洗设备,包括有空压机7和集成控制箱1,所述空压机7 为现有技术中的可产生气源的空气压缩机;所述集成控制箱1内容纳有一套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可以是现有技术的PLC控制器,并且控制系统由该集成控制箱外表面配置的操作面板8进行操作控制。所述操作面板8设置为倾斜状态,此结构可有效防止设备携带过程中与操作面板8物体正面接触而导致面板损坏。所述空压机7底部一端设置有滚轮6,空压机7底部另一端固定有橡胶定位头5,空压机7上方一端为空压机7的电动机,所述集成控制箱1固定于空压机7上位于电动机的另一端,并且空压机7上还固定有可提拉的把手9,方便进行携带。

如附图2所示,所述集成控制箱1内设置有输气管2、排气管3和排液管4,集成控制箱1外部配置有连通至排气管3的输气接口和分别连通至排液管两端的进液接口与脉冲输出接口。

如附图1至4所示,所述排液管4于进液接口和脉冲输出接口之间连接有抽液泵,使用时,利用软管将预置的水源从进液接口接入,并且将脉冲输出接口连接至待清洗管路,通过抽液泵的抽取将预置水源从脉冲输出接口抽出至待清洗管路内进行清洗。所述排液管4上还配置有由控制系统控制的第一电磁阀,该第一电磁阀位于抽液泵和输气管3与排液管4连通的位置之间,用于阻隔或开放排液管 4内的流体的流通。排液管4于所述抽液泵输出端上安装有感应排液管4管内压力的压力感应器(示图未示),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压力感应器信号并控制第一电磁阀启闭,当抽液泵内不断有水输入至待清洗管道内时,待控制系统达到预设的压力值时,控制系统控制抽液泵和第一电磁阀关闭,停止输入水源,防止管道内部不断有水涌入导致待清洗管道内部因压力过大而爆裂。

继续参照附图1至4所示,所述输气管2一端连通至空压机7的气源输出端,输气管2另一端连通至抽液泵和脉冲输出接口之间的排液管4处,并且输气管上配置有第二电磁阀,该第二电磁阀电连接有由控制系统控制的时间模块,所述时间模块为现有技术中具有可编程和循环功能的时间控制器,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时间模块开启,使时间模块控制第二电磁阀的间断性启闭。通过空压机7输出气源,时间模块控制第二电磁阀间断性启闭,使空压机输出的气源间断性的进入排液管4内形成脉冲气体,与排液管4内的水源结合。

如附图3所示,所述排气管3相对气体输出接口的另一端连通至空压机7气源输出端与第二电磁阀之间的输气管2,并且排气管3上往气体输出接口方向依次配置有第三电磁阀和空气加热器。所述空气加热器为现有技术中对气体流进行加热的电加热设备。所述排气管3上安装有感应排气管3内气压的气压感应器(示图未示),所述控制系统接收气压感应器信号并控制第三电磁阀启闭,当不断有气体涌入待清洗管道内,并且达到控制系统预设的气压值时,控制系统控制第三电磁阀和空气加热器关闭,停止输入气体,防止管道内部不断有气体涌入导致待清洗管道内部因气压过大而爆裂。

在需对待清洗管路内部进行消毒处理时:

关闭待清洗管路各阀门,并预留相距最远的两个阀门,其中一阀门与气体输出接口连通,将气体输出接口接入待清洗管路内,通过控制系统依次开启第三电磁阀、空气加热器和空压机7,使空压机 7将气源输入从输气管输入排气管3内,经空气加热器加热后,再由气体输出接口输入待清洗管路内,从而使待清洗管路内形成高温的状态,进而有效的杀灭管路内的顽固细菌。

在需将待清洗管路内残存的水或灰尘吹出时:

关闭待清洗管路各阀门,并预留相距最远的两个阀门,其中一阀门与脉冲输出接口连通,通过控制系统依次开启第二电磁阀和空压机7,使空压机7将气源输入从输气管输入排液管4内,经脉冲输出接口灌入待清洗管路内,从而将待清洗管路内部残存的水或灰尘从另一阀门吹出。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加热器为使气体充分加热,提高热交换效率,加热器内腔大多设有多个折流板(导流板),用以延长气体在内腔的滞留时间;因此将常温气体从脉冲输出接口输出相比从气体输出接口输出,可节省气流在集成控制箱内滞留时间,从而可加快清洗的效率。

在需对待清洗管路内部进行脉冲清洗时:

首先,准备一至二桶清水和勾兑一定量的清洗液备用,关闭待清洗管路各阀门,并预留相距最远的两个阀门,依照上述方式将待清洗管路内残存的水吹出;

然后,将吹出残存水的阀门关闭,再将进液接口连接至预先勾兑好的清洗液,并同时开启抽液泵和第一电磁阀,通过抽液泵将清洗液抽至排液管4内,再通过脉冲输出接口输送至待清洗管路内,再关闭与脉冲输出接口连接的阀门,使清洗液在待清洗管路内浸泡三十分钟至六十分钟;

之后,将预留的两个阀门均开启,将进液接口连接至预备的清水中,再开启抽液泵、第一电磁阀、空压机7和第二电磁阀,使清水可与输气管2输出的脉冲气体形成气液混合体同时进入待清洗管路中,对管路内部进行冲洗,可有效提高管路的清洗效果;

最后,清洗后,关闭抽液泵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并开启第三电磁阀和空气加热器,利用上述方式对待清洗管路进行高温消毒处理。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