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9820发布日期:2019-05-07 22:0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对交通便利的需要,隧道建设相应急剧增多。隧道工程大多位于山区丘陵地带,有些甚至处于饮用水源地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施工废水,若不进行处理,任其排放,将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隧道废水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隧道穿越不良地质单元时,产生的涌水;施工设备产生的废水;隧道爆破后及扒渣时用于降尘的水;喷射混凝土和注浆产生的废水以及基岩裂隙水等。隧道施工排水中,大量岩石粉尘等悬浮杂质进入水中,在排出过程中,部分水中溶解性杂质被氧化,有的物质被析出,化学性质有所改变,隧道施工时的渗出水本质上属地下水,另外由于受到钻机、喷射混凝土和注浆及其它人为产生的污染,又具有地表水的特点;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石油类及硝基苯类等构成的有机物。

目前的主要处理方式以沉淀为主,通过沉淀池、污泥干化场等设施进行自然沉降。但现有工艺设备过于简单且均为敞开式露天布置,很多地方需人工操作,从而导致出水不稳定,甚至不合格;且安全隐患较大;因施工现场场地狭小,大型成套设备难以进场、安放,且安全隐患较大。随着污水排放提标政策出台,现有技术不能满足提标后的排放要求。主要原因是:a、废水水质水量波动范围大;b、由于场地限制,设备占地大,原设计污水总停留时间偏短,很难保证出水达标排放;c、污水排放提标后各类指标排放要求提高。d、隧道施工的废水温度在不同海拔的施工地差别较大,常规的处理方式经常失效。

隧道废水的直接排放对生态产生较大影响,而隧道施工过程中对水量的要求较大,经常取水困难。同时施工用水对水质的要求不是太高,对废水的简单处理就能很好的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施工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斜管沉淀单元、一级电絮凝单元、一级过滤单元、中水回用池、二级电絮凝单元、二级过滤单元、电化学消毒单元及第三过滤单元;所述调节池依次经过所述斜管沉淀单元、所述一级电絮凝单元、所述一级过滤单元、所述中水回用池、所述二级电絮凝单元、所述二级过滤单元、所述电化学消毒单元及所述第三过滤单元与生活用水池连通。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调节池通过第一提升泵与斜管沉淀单元连通。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中水回用池通过第二提升泵与二级电絮凝单元连通。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一级过滤单元和/或所述二级过滤单元均为三层滤料过滤器。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三过滤单元为活性炭过滤器。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二级电絮凝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阳极板和至少一个阴极板。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均为多个,多个所述阳极板与多个所述阴极板交错排布。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均为惰性极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排泥排水收集池,所述排泥排水收集池分别与调节池、斜管沉淀单元和一级过滤单元连通。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调节池设置有入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排泥排水收集池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斜管沉淀单元、一级电絮凝单元、一级过滤单元、中水回用池、二级电絮凝单元、二级过滤单元、电化学消毒单元及第三过滤单元;所述调节池依次经过所述斜管沉淀单元、所述一级电絮凝单元、所述一级过滤单元、所述中水回用池、所述二级电絮凝单元、所述二级过滤单元、所述电化学消毒单元及所述第三过滤单元与生活用水池连通。污水先后经过调节池、斜管沉淀单元、一级电絮凝单元、一级过滤单元、中水回用池、二级电絮凝单元、二级过滤单元、电化学消毒单元及第三过滤单元的净化处理,得到可以直接饮用的洁净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无需投加化学药物,整个工艺流程的适应性强,对于不同水质水量和温度的废水都能很好的适应;

(2)装置兼顾了中水回用和生活用水两个部分,适用范围广泛;

(3)整体工艺都可以实现模块化,占地少,安装及移动方便;

(4)工艺控制系统简单,只需按照需求操作相应按钮即可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级电絮凝装置和二级电絮凝装置内的极板布置情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斜管沉淀单元、一级电絮凝单元、一级过滤单元、中水回用池、二级电絮凝单元、二级过滤单元、电化学消毒单元及第三过滤单元;调节池依次经过斜管沉淀单元、一级电絮凝单元、一级过滤单元、中水回用池、二级电絮凝单元、二级过滤单元、电化学消毒单元及第三过滤单元与生活用水池连通。

进一步地,其中调节池通过第一提升泵与斜管沉淀单元连通。

进一步地,其中中水回用池通过第二提升泵与二级电絮凝单元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上述实施例具有无需投药、模块化、适应力强、操作维护简单和可重复转场使用等特点。实现过程是:废水首先进入调节池进行初步沉淀,然后由水泵泵入斜管沉淀单元;经过沉淀的污水流入一级电絮凝单元,经行絮凝,同时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油脂等污染物;经过絮凝后,废水进入第一过滤单元进行过滤,出水进入中水回用池,基本可以满足施工用水的要求;对于生活用水也需要由废水处理获得,将处理好的中水经过二级电絮凝单元,进一步深度处理水体中的细小颗粒和其他可降解杂质,然后经过第二过滤单元过滤,使水体的浊度达到饮用水要求,接着将水通入电化学消毒器内进行消毒处理,最后经过第三过滤单元过滤处理,保证最终的出水水质。

本实用新型包含相应的配套装置,如水泵、气泵、电絮凝控制装置等,所有装置之间的连接都采用管道连接,并在相应位置配有阀门和放空口;系统中包含的各种装置的规模尺寸都根据实际水量和水质情况确定;相应的运行过程中的运行参数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污水先后经过调节池、斜管沉淀单元、一级电絮凝单元、一级过滤单元、中水回用池、二级电絮凝单元、二级过滤单元、电化学消毒单元及第三过滤单元的净化处理,得到可以直接饮用的洁净水。该系统无需投加化学药物,整个工艺流程的适应性强,对于不同水质水量和温度的废水都能很好的适应;系统兼顾了中水回用和生活用水两个部分,适用范围广泛;整体工艺都可以实现模块化,占地少,安装及移动方便;工艺控制系统简单,只需按照需求操作相应按钮即可实现。

进一步地,其中一级过滤单元和/或二级过滤单元均为三层滤料过滤器。

进一步地,其中第三过滤单元为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可以去除水中小分子杂质,经过活性炭过滤器处理的水可以直接被饮用。

进一步地,其中二级电絮凝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阳极板和至少一个阴极板。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级电絮凝装置和二级电絮凝装置内的极板布置情况图。

如图2所示,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其中阳极板和阴极板均为多个,多个阳极板与多个阴极板交错排布。

进一步地,其中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均为惰性极板。

进一步地,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排泥排水收集池,排泥排水收集池分别与调节池、斜管沉淀单元和一级过滤单元连通。

进一步地,其中调节池设置有入水口和排水口;排出口与排泥排水收集池连通。排泥排水收集池设置位置要低于调节池、斜管沉淀单元和一级过滤单元。以便于清理排出池底污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本发明的一种隧道废水处理系统,具有无需投药、模块化、适应力强、操作维护简单和可重复转场使用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过程是:废水首先进入调节池进行初步沉淀,然后由水泵泵入斜管沉淀器;经过沉淀的污水流入一级电絮凝装置,经行絮凝,同时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油脂等污染物;经过絮凝后,废水进入三层滤料过滤器进行过滤,出水进入中水回用池,基本可以满足施工用水的要求;对于生活用水也需要由废水处理获得,将处理好的中水经过二级电絮凝气浮,进一步深度处理水体中的细小颗粒和其他可降解杂质,然后经过二级三层滤料过滤,使水体的浊度达到饮用水要求,接着将水通入电化学消毒器内进行消毒处理,最后经过活性炭过滤处理,保证最终的出水水质。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中包含的各种装置的规模尺寸都根据实际水量和水质情况确定;相应的运行过程中的运行参数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新型包含相应的配套装置,如水泵、气泵、电絮凝控制装置等,所有装置之间的连接都采用管道连接,并在相应位置配有阀门和放空口。

进一步的,所述新型中的电絮凝装置内部极板同时起水流导流作用。

本实用新型相比传统隧道废水处理工艺的优点是:无需投加药物,整个工艺流程的适应性强,对于不同水质水量和温度的废水都能很好的适应;装置兼顾了中水回用和生活用水两个部分,适用范围广泛;整体工艺都可以实现模块化,占地少,安装及移动方便;工艺控制系统简单,只需按照需求操作相应按钮即可实现。

本实用新型旨在保护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斜管沉淀单元、一级电絮凝单元、一级过滤单元、中水回用池、二级电絮凝单元、二级过滤单元、电化学消毒单元及第三过滤单元;所述调节池依次经过所述斜管沉淀单元、所述一级电絮凝单元、所述一级过滤单元、所述中水回用池、所述二级电絮凝单元、所述二级过滤单元、所述电化学消毒单元及所述第三过滤单元与生活用水池连通。污水先后经过调节池、斜管沉淀单元、一级电絮凝单元、一级过滤单元、中水回用池、二级电絮凝单元、二级过滤单元、电化学消毒单元及第三过滤单元的净化处理,得到可以直接饮用的洁净水。该系统无需投加化学药物,整个工艺流程的适应性强,对于不同水质水量和温度的废水都能很好的适应;系统兼顾了中水回用和生活用水两个部分,适用范围广泛;整体工艺都可以实现模块化,占地少,安装及移动方便;工艺控制系统简单,只需按照需求操作相应按钮即可实现。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