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培养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9430发布日期:2019-04-16 23:48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培养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培养反应器,属于废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是指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以亚硝氮为电子受体将氨氮氧化为氮气的过程。与传统硝化/反硝化过程相比,厌氧氨氧化反应可减少了100%的曝气能耗、100%的有机碳源、80%~90%的污泥产率,因此厌氧氨氧化反应被称为一种高效低耗的生物脱氮技术。然而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缓慢(μmax=0.065d-1),世代时间长(11d),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活性容易受到抑制且恢复周期长,成为制约厌氧氨氧化工艺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颗粒污泥自身结构紧凑,单位体积生物量高,沉降性能好,抗冲击能力强,能够承受较高的有机负荷。然而,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培养较为困难,且颗粒污泥粒径难以均一,严重制约了厌氧氨氧化的应用,因此,如何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培养反应器,该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培养反应器实现厌氧氨氧化污泥颗粒化,不仅可以提高污泥的沉降性,防止自养菌的流失,还有利于提高厌氧氨氧化菌对环境的适应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培养反应器,包括底座、排泥管、内腔体、固定于底座上的外壳体、进水桶和出水桶,所述内腔体位于外壳体内,所述排泥管一端连接到内腔体的底部,所述排泥管另一端延伸出外壳体的外侧壁,所述进水桶通过一安装有进水泵的进水管与位于内腔体的底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桶通过一出水管与位于内腔体的顶部的出水口连接,一水浴桶通过2根水浴管分别连接到外壳体的水浴出水口和水浴进水口;

所述内腔体进一步包括主体区和扩径区,此主体区与扩径区之间具有一向外侧扩口的锥形板,一循环管两端分别连接到内腔体的底部和顶部,所述循环管上安装有一循环泵。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腔体底部形状为圆锥体。

2.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腔体的高径比1:5~1:10之间。

3. 上述方案中,所述水浴出水口和水浴进水口分别位于外壳体上部和下部。

4. 上述方案中,所述扩径区直径与主体区直径的直径比为10: 4~6。

5. 上述方案中,所述循环泵位于靠近内腔体底部的一侧。

6. 上述方案中,所述水浴桶的温度为28~35℃。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 本实用新型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培养反应器局部,其装置结构简单,容积效能较大,便于操作控制,造价低廉,培养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实现厌氧氨氧化污泥颗粒化,不仅可以提高污泥的沉降性,防止自养菌的流失,还有利于提高厌氧氨氧化菌对环境的适应性,是维持厌氧氨氧化菌浓度的手段之一;其次,其一水浴桶通过2根水浴管分别连接到外壳体的水浴出水口和水浴进水口,有利保持内腔体恒温,且受热均匀,维持污泥的高活性。

2. 本实用新型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培养反应器局部,其一循环管两端分别连接到内腔体的底部和顶部,所述循环管上安装有一循环泵,提高了上升流速,保证了污泥颗粒与絮状污泥有效分离,提高了絮状污泥排出率,污泥颗粒化率超过了90%,并改善了污泥颗粒的均匀性;其次,其内腔体进一步包括主体区和扩径区,此主体区与扩径区之间具有一向外侧扩口的锥形板,有利于污泥颗粒与絮状污泥在内腔体上部分离,使得污泥颗粒更容易沉淀下来,提高了产出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培养反应器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培养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底座;2、排泥管;3、内腔体;31、主体区;32、扩径区;4、外壳体;5、进水桶;51、进水管;52、进水口;6、出水桶;61、出水管;62、出水口;7、进水泵;9、水浴桶;91、水浴管;92、水浴出水口;93、水浴进水口;10、锥形板;11、循环管;12、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培养反应器,包括底座1、排泥管2、内腔体3、固定于底座1上的外壳体4、进水桶5和出水桶6,所述内腔体3位于外壳体4内,所述排泥管2一端连接到内腔体3的底部,所述排泥管2另一端延伸出外壳体4的外侧壁,所述进水桶5通过一安装有进水泵7的进水管51与位于内腔体3的底部的进水口52连接,所述出水桶6通过一出水管61与位于内腔体3的顶部的出水口62连接,一水浴桶9通过2根水浴管91分别连接到外壳体4的水浴出水口92和水浴进水口93,2根水浴管91中1根水浴管91上安装有水浴泵8;

所述内腔体3进一步包括主体区31和扩径区32,此主体区31与扩径区32之间具有一向外侧扩口的锥形板10,一循环管11两端分别连接到内腔体3的底部和顶部,所述循环管11上安装有一循环泵12。

上述内腔体3底部形状为圆锥体,上述水浴出水口92和水浴进水口93分别位于外壳体4上部和下部。

上述内腔体3的高径比1:8之间。

上述扩径区32直径与主体区31直径的直径比为10:4.5。

上述循环泵12位于靠近内腔体3底部的一侧,上述水浴桶9的温度为28℃。

实施例2: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培养反应器,包括底座1、排泥管2、内腔体3、固定于底座1上的外壳体4、进水桶5和出水桶6,所述内腔体3位于外壳体4内,所述排泥管2一端连接到内腔体3的底部,所述排泥管2另一端延伸出外壳体4的外侧壁,所述进水桶5通过一安装有进水泵7的进水管51与位于内腔体3的底部的进水口52连接,所述出水桶6通过一出水管61与位于内腔体3的顶部的出水口62连接,一水浴桶9通过2根水浴管91分别连接到外壳体4的水浴出水口92和水浴进水口93,2根水浴管91中1根水浴管91上安装有水浴泵8;

所述内腔体3进一步包括主体区31和扩径区32,此主体区31与扩径区32之间具有一向外侧扩口的锥形板10,一循环管11两端分别连接到内腔体3的底部和顶部,所述循环管11上安装有一循环泵12。

上述内腔体3底部形状为圆锥体,上述水浴出水口92和水浴进水口93分别位于外壳体4上部和下部。

上述内腔体3的高径比1:6之间。

上述扩径区32直径与主体区31直径的直径比为10:5。

上述循环泵12位于靠近内腔体3底部的一侧,上述水浴桶9的温度为30℃。

采用上述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培养反应器时,其装置结构简单,容积效能较大,便于操作控制,造价低廉,培养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实现厌氧氨氧化污泥颗粒化,不仅可以提高污泥的沉降性,防止自养菌的流失,还有利于提高厌氧氨氧化菌对环境的适应性,是维持厌氧氨氧化菌浓度的手段之一;其次,有利保持内腔体恒温,且受热均匀,安全性高;再次,提高了上升流速,保证了污泥颗粒与絮状污泥有效分离,提高了絮状污泥排出率,污泥颗粒化率超过了90%,,并改善了污泥颗粒的均匀性;再次,其内腔体进一步包括主体区和扩径区,此主体区与扩径区之间具有一向外侧扩口的锥形板,有利于污泥颗粒与絮状污泥在内腔体上部分离,使得污泥颗粒更容易沉淀下来,提高了产出率。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