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垃圾渗滤液MBR出水的电化学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0915发布日期:2019-07-13 09:19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用于垃圾渗滤液MBR出水的电化学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化学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MBR出水的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MBR出水,为难以继续进行生化出水的废水。为使垃圾渗滤液实现达要求排放,现阶段往往采用膜法进行垃圾渗滤液MBR出水的处理,但膜法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产生难以处理的膜浓缩液。电化学氧化技术为高级氧化处理的一种方式,通过电解过程的强氧化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及CO2,去除垃圾渗滤液MBR出水内 COD,实现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MBR出水的电化学处理装置,阴阳极可转换进行电解的电化学处理,分阶段对垃圾渗滤液MBR出水进行处理,使垃圾渗滤液MBR出水实现达标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MBR出水的电化学处理装置,包括电解槽和外循环槽,其中:电解槽具有第一进液口、第一排液口和电极,第一进液口位于电解槽的底部,第一排液口位于电解槽的上部,电极包括竖向交替排列的DSA电极和碳钢电极,且DSA电极和碳钢电极分别连接第一金属导体和第二金属导体;外循环槽具有第二进液口、第二排液口、排渣口、循环液入口、循环液出口,第二进液口、第二排液口、循环液入口和循环液出口位于外循环槽的下部,排渣口位于外循环槽的上部,电解槽的第一进液口通过管道和水泵与外循环槽的循环液出口连通,电解槽的第一排液口通过管道与外循环槽的循环液入口连通。

优选的,DSA电极和碳钢电极的极间距为2cm。

优选的,第一金属导体和第二金属导体为铜。

优选的,外循环槽还包括布置在其底部的曝气装置。

优选的,曝气装置包括伸入外循环槽底部的气浮曝气管,与气浮曝气管连接的空气泵,以及用于控制进气量的气体流量计。

优选的,该电化学处理装置还包括具有定时倒极功能的电源,所述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金属导体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二金属导体连接。

优选的,该电化学处理装置还包括一三通,外循环槽的第二排液口和循环液入口位于同一位置,三通的第一端连接循环液入口,第二端连接第一排液口,第三端作为排液端,并通过阀门控制三端的通断。

有益效果:

(1)通过电源提供正反向电流,使碳钢电极和DSA电极在自动条件下频繁的进行阴阳极切换,实现具有不同功能的电解过程。碳钢电极作为阳极使用,产生Fe2+离子,可与垃圾渗滤液MBR出水内的胶体物质结合,形成絮体后从垃圾渗滤液内排出,可显著去除垃圾渗滤液MBR出水内有机物;DSA电极作为阳极使用,可利用其表面的氧化能力,达到降解垃圾渗滤液MBR出水内氨氮及部分有机物,进一步去除垃圾渗滤液MBR出水内COD的目的。

(2)这种电化学处理垃圾渗滤液MBR出水的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可有效去除垃圾渗滤液MBR出水内COD及氨氮,将垃圾渗滤液MBR出水内COD及氨氮含量降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排放标准要求,以实现垃圾渗滤液MBR出水的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垃圾渗滤液MBR出水的电化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碳钢电极为阳极、DSA电极为阴极时的电解示意图;

图3为DSA电极为阳极、碳钢电极为阴极时的电解示意图;

图中:1-电解槽,11-DSA电极,12-碳钢电极,13-进液口,14-出液口,15-水泵; 2-外循环槽,21-进液口,22-排液口,23-排渣口,24-气浮曝气管,25-气体流量计,26- 空气泵,27-循环液出口,28-循环液入口,29-三通、291-阀门、292-阀门、293-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公开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MBR出水的电化学处理装置,其主要由电源和电解设备构成。

电源具有定时倒极功能,可输出正反向电流。当电源连通DSA电极11为阳极,连接碳钢电极12为阴极;定时倒极后,电源连通DSA电极11为阴极,连接碳钢电极12 为阳极。

电解设备包括电解槽1和外循环槽2。

电解槽1包括设置在其底部的进液口13和设置在其上部的出液口14,内置DSA电极11和碳钢电极。DSA电极和碳钢电极竖向交替排布,极间距为2cm。在具体应用时,可通过电缆线将每片碳钢电极连接至一块铜排上,然后将铜排连接至具有定时倒极功能的电源的输出端;同样的,通过电缆线将每片DSA电极连接至另一块铜排上,然后将铜排连接至具有定时倒极功能的电源的另一输出端。

外循环槽2包括进液口21、排液口22、排渣口23、循环液出口27、循环液入口 28,以及曝气装置。其中,排渣口23位于外循环槽2的上部,进液口21、排液口22、循环液出口27和循环液入口28均设置于外循环槽2的下部。实施例中,将排液口22 和循环液入口28共用一个出口,并通过一个三通29配合三个阀门控制液体的流向。具体的,电解设备运行过程中,打开阀门291和阀门292,关闭阀门293,使电解槽1内的液体进入外循环槽2;垃圾渗滤液MBR出水检测达标时或者电解设备停用时,打开阀门292和阀门293,关闭阀门291,使外循环槽2的液体排出。检测可在外循环槽2内取样检测,也可以在三通处设置一在线检测仪进行实时检测。曝气装置包括气浮曝气管 24、气体流量计25和空气泵26。气浮曝气管24从侧壁伸入外循环槽2的底部,通过进气管与空气泵26连接,气体流量计25设置在进气管上,用于实时监控进气大小,进而控制曝气量。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曝气装置,只要能实现气浮作用,使絮体浮于水体表面即可。当碳钢为阳极、DSA电极为阴极时,进行电解,形成电絮凝过程,Fe2+溶出,与垃圾渗滤液MBR出水中的部分胶体有机物形成絮体,通过曝气装置产生的气浮作用,使絮体浮于水体表面,通过循环槽上的排渣口23排出,从而实现将携带有机物的絮体从垃圾渗滤液内排除。

外循环槽2通过管道与电解槽1相连,通过水泵15将外循环槽2内废水送至电解槽1进行电化学处理,然后再从电解槽1流出进入外循环槽2,从而实现垃圾渗滤液 MBR在电解槽1内的循环处理。当处理后的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后,通过排放口排放。

该装置可通过对电源提供的电流方向进行切换,阴阳电极可转换进行电解,同时实现电絮凝和电氧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垃圾渗滤液MBR出水内COD及氨氮降解率。结合图2所示,碳钢电极在充当阳极使用时,碳钢电极表面可均匀溶解,释放Fe2+至废水内,充当阴极时,有益于水在电极表面放电产生氢气和氢氧根离子。结合图3所示,DSA电极在充当阴极时,水可在电极表面放电产生氢气和氢氧根离子,在充当阳极时,有机物可在电极表面放电得以降解,无机阴离子在电解表面放电,产生氧化剂。

该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垃圾渗滤液MBR出水进入电解设备内,此时,设置碳钢电极12为阳极,DSA电极 11为阴极,进行电絮凝处理操作,此时,碳钢电极12作为阳极使用,产生Fe2+离子, Fe2+离子可与垃圾渗滤液MBR出水内的胶体物质结合形成絮体,电絮凝出水通过溢流方式经电解设备1上部的出液口14排出,并通过管道进入外置循环槽2。开启外置循环槽 2内的气浮曝气管24,微小气泡携带着絮体浮于外循环槽2内垃圾渗滤液表面,打开排渣口23阀门,通过溢流的方式,将垃圾渗滤液表面的絮体悬浮物排出外置循环槽2,垃圾渗滤液MBR出水中的有机物随絮体被排出,大大降低了垃圾渗滤液MBR出水中的有机物含量。电絮凝过程完成后,絮体从垃圾渗滤液内排出,留下絮凝后垃圾渗滤液MBR 出水可再通过水泵15泵入到电解槽1进行电氧化处理,此时,将电源进行倒极操作, DSA电极11为阳极,碳钢电极12为阴极,DSA电极11作为阳极使用,有机物可在DSA 电极11表面放电,被氧化为CO2或其它小分子有机物,无机阴离子在DSA电极11表面放电,可产生活性氯,可降解垃圾渗滤液MBR出水内氨氮及部分有机物,进一步去除垃圾渗滤液MBR出水内COD,以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表2排放标准要求。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应用领域,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仅仅是示意性的、指导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种的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