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修复自动取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0979发布日期:2019-04-20 04:0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壤修复自动取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土壤修复自动取土装。



背景技术:

取土器用来提起下层试验土壤原状土作为式样以了解其性质,为使更多的了解基层性质,有时要在较深处取原样土,为此在取土器中部加一节接杆,称之为取土器。取土器的种类很多,可按下述原则分类:(1) 按取土器下部封闭形式分:敝口式和封闭式;(2) 按取土器上部封闭形式分:球阀封闭式,活阀封闭式和活塞封闭式;(3) 按取土器壁厚分:薄壁取土器,中壁取土器和厚壁取土器;(4) 按地层分:土层、砂砾石层、砂层和淤泥层取样器。

目前,在常用的取土器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一些结构较为简单的取土器的使用过程中,取土并不方便,主要体现在取土时容易落土,并且取土土后并不容易将土从取土器中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修复自动取土装置,以解现有技术示出的方案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一种土壤修复自动取土装置,所述自动取土装置包括:螺旋取土装置,收纳腔,导轨,进料口,修复腔,加热装置,传送带,混合液入口,鼓风机,出料口,土壤回收装置,电机;

所述收纳腔的顶端与所述导轨滑动式连接;

所述收纳腔的底端设置有所述螺旋取土装置;

所述螺旋取土装置的中心轴与所述电机的转动端相连接;

所述螺旋取土装置的叶片的直径与所述螺旋取土装置的内径相适配;

所述修复腔设置于所述导轨的下方;

所述修复腔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进料口;

所述修复腔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混合液入口;

所述修复腔底端设置有所述加热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的顶端设置有所述传送带;

所述修复腔底端的一侧与所述鼓风机的出口相连接。

可选择的,所述自动取土装置还包括:光滑台;

所述光滑台设置于所述修复腔内;

所述光滑台的斜面的顶端设置于所述进料口的下方;

所述光滑台的底端的长度为所述修复腔底边长度的三分之二。

可选择的,所述自动取土装置还包括:淋洒装置;

所述淋洒装置设置于所述混合液入口的底端;

所述淋洒装置底端的直径为修复腔底边长度的三分之一。

可选择的,所述自动取土装置还包括:加料斗;

所述加料斗设置于所述进料口的顶端。

可选择的,所述自动取土装置还包括:定位桩;

所述定位桩固定于所述导轨的底面;

所述定位桩设置于所述加料斗的上方;

所述定位桩的中心轴与所述加料斗的中心轴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一种土壤修复自动取土装置,所述自动取土装置包括:螺旋取土装置,收纳腔,导轨,进料口,修复腔,加热装置,传送带,混合液入口,鼓风机,出料口,土壤回收装置,电机;所述收纳腔的顶端与所述导轨滑动式连接;所述收纳腔的底端设置有所述螺旋取土装置;所述螺旋取土装置的中心轴与所述电机的转动端相连接;所述螺旋取土装置的叶片的直径与所述螺旋取土装置的内径相适配;所述修复腔设置于所述导轨的下方;所述修复腔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进料口;所述修复腔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混合液入口;所述修复腔底端设置有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顶端设置有所述传送带;所述修复腔底端的一侧与所述鼓风机的出口相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土壤修复自动取土装置在收纳腔下方设置有螺旋取土装置,使用时,转动所述螺旋取土装置的叶片,土壤随着叶片被转入收纳腔中,同时,所述叶片对收纳腔中的土壤起到一个阻隔的作用,有效的防止土壤掉落;当所述收纳腔达到所述进料口的顶端反向旋转所述螺旋取土装置,所述土壤随着所述叶片掉落所述修复腔中;在所述修复腔中,由所述混合液入口加入土壤修复液修复土壤,加热装置岁土壤进行加热,同时鼓风机产生的风将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带入土壤中对土壤进行修复,最终由传送带经修复后的土壤运输至出料口,回收在土壤回收装置。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技术方案可有效的避免现有技术示出的取土装置落土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一优选实施例示出一种土壤修复自动取土装置。

图中:1-螺旋取土装置,2-收纳腔,3-导轨,4-定位桩,5-进料口,6-修复腔,7-加热装置,8-传送带,9-混合液入口,10-鼓风机,11-出料口,12-土壤回收装置,13-光滑台,14-加料斗,15-淋洒装置,16-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参阅图1;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一种土壤修复自动取土装置,所述自动取土装置包括:螺旋取土装置1,收纳腔2,导轨3,进料口5,修复腔6,加热装置7,传送带8,混合液入口9,鼓风机10,出料口11,土壤回收装置12,电机16;

所述收纳腔2的顶端与所述导轨3滑动式连接;

所述收纳腔2的底端设置有所述螺旋取土装置1;

所述螺旋取土装置1的中心轴与所述电机16的转动端相连接;

所述螺旋取土装置1的叶片的直径与所述螺旋取土装置1的内径相适配;

所述修复腔6设置于所述导轨3的下方;

所述修复腔6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进料口5;

所述修复腔6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混合液入口9;

所述修复腔6底端设置有所述加热装置7;

所述加热装置7的顶端设置有所述传送带8;

所述修复腔6底端的一侧与所述鼓风机10的出口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土壤修复自动取土装置在收纳腔2下方设置有螺旋取土装置1,使用时,转动所述螺旋取土装置1的叶片,土壤随着叶片被转入收纳腔2中,同时,所述叶片对收纳腔2中的土壤起到一个阻隔的作用,有效的防止土壤掉落;当所述收纳腔2达到所述进料口5的顶端反向旋转所述螺旋取土装置1,所述土壤随着所述叶片掉落所述修复腔6中;在所述修复腔6中,由所述混合液入口9加入土壤修复液修复土壤,加热装置7岁土壤进行加热,同时鼓风机10产生的风将加热装置7产生的热量带入土壤中对土壤进行修复,最终由传送带8经修复后的土壤运输至出料口11,回收在土壤回收装置12。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技术方案可有效的避免现有技术示出的取土装置落土的技术问题。

可选择的,所述自动取土装置还包括:光滑台13;

所述光滑台13设置于所述修复腔6内;

所述光滑台13的斜面的顶端设置于所述进料口5的下方;

所述光滑台13的底端的长度为所述修 复腔底边长度的三分之二。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自动取土装置还包括:光滑台13;所述土壤经由光滑台13滑落至修复腔6的一侧,所述修复腔6的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混合液入口9;修复液经由混合液入口9掉落至待修复土壤上,对土壤进行修复;修复后的土壤经由传送带8输出。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技术方案可有效的将待修复土壤和修复后的土壤分离开,保证修复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可选择的,所述自动取土装置还包括:淋洒装置15;

所述淋洒装置15设置于所述混合液入口9的底端;

所述淋洒装置15底端的直径为修复腔6底边长度的三分之一。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自动取土装置,设置有所述淋洒装置15,所述淋洒装置15可保证修复液均匀的淋洒在待修复土壤上。

可选择的,所述自动取土装置还包括:加料斗14;

所述加料斗14设置于所述进料口5的顶端。

所述加料斗14可有效的避免待修复土壤在传递过程中遗落。

可选择的,所述自动取土装置还包括:定位桩4;

所述定位桩4固定于所述导轨3的底面;

所述定位桩4设置于所述加料斗14的上方;

所述定位桩4的中心轴与所述加料斗14的中心轴重合

本申请实施示出的自动取土装置设置有定位桩4,所述定位桩4可保证收纳腔2中的土壤准确的掉落与所述加料斗14中。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一种土壤修复自动取土装置,所述自动取土装置包括:螺旋取土装置1,收纳腔2,导轨3,进料口5,修复腔6,加热装置7,传送带8,混合液入口9,鼓风机10,出料口11,土壤回收装置12,电机16;所述收纳腔2的顶端与所述导轨3滑动式连接;所述收纳腔2的底端设置有所述螺旋取土装置1;所述螺旋取土装置1的中心轴与所述电机16的转动端相连接;所述螺旋取土装置1的叶片的直径与所述螺旋取土装置1的内径相适配;所述修复腔6设置于所述导轨3的下方;所述修复腔6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进料口5;所述修复腔6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混合液入口9;所述修复腔6底端设置有所述加热装置7;所述加热装置7的顶端设置有所述传送带8;所述修复腔6底端的一侧与所述鼓风机10的出口相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土壤修复自动取土装置在收纳腔2下方设置有螺旋取土装置1,使用时,转动所述螺旋取土装置1的叶片,土壤随着叶片被转入收纳腔2中,同时,所述叶片对收纳腔2中的土壤起到一个阻隔的作用,有效的防止土壤掉落;当所述收纳腔2达到所述进料口5的顶端反向旋转所述螺旋取土装置1,所述土壤随着所述叶片掉落所述修复腔6中;在所述修复腔6中,由所述混合液入口9加入土壤修复液修复土壤,加热装置7岁土壤进行加热,同时鼓风机10产生的风将加热装置7产生的热量带入土壤中对土壤进行修复,最终由传送带8经修复后的土壤运输至出料口11,回收在土壤回收装置12。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技术方案可有效的避免现有技术示出的取土装置落土的技术问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