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厨房灰水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9297发布日期:2019-07-17 06:03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用厨房灰水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厨房灰水预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船用厨房灰水撇油除渣的装置,属于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各港口国提出灰水处理的要求,尤其是近些年,用户对灰水进入船用生活污水处理主体装置进行处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进入生活污水处理主体装置,厨房灰水中的油脂、表面活性剂等污染物会明显抑制生物降解及絮凝过程,使得微生物降解效率降低。而且,对于现在多采用超滤MBR(Membrane Bio-Reactor)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未消解的油脂会粘附在超滤膜的表面引起膜污染,在船上膜清洗作业不易操作。所以,含油的厨房灰水应尽可能进行除油处理。

传统厨房污水预处理是通常成为“撇油器”的简单设备,其分油效率低且残渣难以清除。撇油器产品系列化程度差,无法根据载员数的变化,提供相应的产品,不能很好应对厨房灰水排放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排放瞬间流量庞大的特点,处理效果不佳。长时间使用后形同虚设,导致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负担加重,以致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除油效率高、操作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的系列化船用厨房灰水预处理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用厨房灰水预处理装置,包括箱体、电控箱和电加热器,所述箱体上设有厨房灰水进口、排放水出口和排油口,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从进水端至出水端依次分为收集舱、分离舱和出水舱,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分离舱中,并且所述电加热器与控制箱连接,在所述分离舱内位于警戒液位线处设有由控制箱连接的浮球开关。

采用上述结构,厨房灰水从厨房灰水进口进入收集舱,大部分固体残渣存于收集舱中,油和水通过隔板上部通道进入分离舱,流动过程中油脂上浮,留在分离舱上部,水再通过隔板下端进入出水舱,实现油、水、渣的三相分离。排油和排渣均通过人工操作排油口和排渣口的阀件实现,操作简单方便,定期排油、排渣能够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科学合理的系列化设计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舱与分离舱之间通过收集舱隔板组件隔开,所述分离舱与出水舱之间通过出水舱隔板隔开。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舱隔板组件由收集舱上隔板和收集舱下隔板组成,所述收集舱上隔板与收集舱下隔板之间形成有一条容许油水通过的通道。同时,出水舱隔板的下端低于收集舱至分离舱通道的最下端。所述收集舱上隔板的横截面为一字型且竖直向下布置,所述收集舱下隔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立板、斜板和第二立板;所述出水舱隔板的横截面为倒L形。所述第一立板的长度大于第二立板的长度,所述第一立板垂直安装在箱体底部,所述第二立板与收集舱上隔板之间形成有容许油水通过的通道,所述斜板设置在该通道的出口处,形成缓冲。

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器包括热电偶和电加热棒,所述热电偶、电加热棒均连接电控箱。

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棒设置在分离舱的中下部,所述热电偶设置在电加热棒的上方并与电加热棒呈直线排列。

上述结构中,热电偶感应周围环境的温度并反馈至控制箱,控制箱通过感应到的温度,来控制加热棒的启停。加热温度在电控箱上设置,一般设置为40℃~50℃,以防止低温油脂凝结,并对含洗洁精的乳化油进行热力破乳,产生微气泡携带油滴上浮,有助于提高油脂分离率。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上部设有透气口,所述透气口与透气管连接,透气管能够有效保证装置内油污水的正常流通以及排出油污水异味。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左侧设有收集舱排渣口,右侧设有泄放口。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上部一侧设有带人孔盖的人孔。

所述浮球开关的位置低于排放水出口,高于电加热棒,所述电加热棒与浮球开关连接。

这样,可以保证液面高于浮球开关时,电加热棒方能启动,且当电加热棒运行时液面低于浮球开关时自动关闭电加热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简单高效的结构形式,将装置内部分为收集舱、分离舱、出水舱,并加入电加热系统,对船舶厨房灰水中油脂、残渣和水三者进行高效分离。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安全可靠、分油效率高,灰水出水油脂去除率高达80%~90%,科学合理的系列化设计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

图中: 1.箱体,2.收集舱排渣口,3.厨房灰水进口,4.透气口,5.收集舱下隔板,6.电控箱,7.电加热棒,8.排油口,9.浮球开关,10.出水舱隔板,11.排放水出口,12.泄放口,13.收集舱上隔板,14.人孔盖,15.热电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用厨房灰水预处理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1、电控箱6、电加热器和浮球开关9,箱体1上设有厨房灰水进口3、排放水出口11和排油口8,另外在箱体1的上部设有透气口4,透气口4与透气管连接;箱体1的左侧设有收集舱排渣口2,右侧设有泄放口12;箱体1的上部一侧设有带人孔盖14的人孔。

箱体1的内部空间从进水端至出水端依次分为收集舱、分离舱和出水舱,电加热器设置在分离舱中,并且电加热器与控制箱6连接。电加热器包括热电偶15和电加热棒7,热电偶15、电加热棒7均连接电控箱6。电加热棒7设置在分离舱的中下部,所述热电偶15设置在电加热棒7的上方并与电加热棒7呈直线排列。在分离舱内位于警戒液位线处设有由控制箱6连接的浮球开关9,浮球开关9的位置低于排放水出口11,高于电加热棒7,电加热棒7与浮球开关9连接。收集舱与分离舱之间通过收集舱隔板组件隔开,分离舱与出水舱之间通过出水舱隔板10隔开。收集舱隔板组件由收集舱上隔板13和收集舱下隔板5组成,收集舱上隔板13与收集舱下隔板5之间形成有一条容许油水通过的通道。收集舱上隔板13的横截面为一字型且竖直向下布置,收集舱下隔板5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立板、斜板和第二立板,第一立板的长度大于第二立板的长度,第一立板垂直安装在箱体底部,第二立板与收集舱上隔板13之间形成有容许油水通过的通道,斜板设置在通道的出口处;出水舱隔板10的横截面为倒L形。

工作时,船舶厨房灰水通过厨房灰水进口3进入装置内部。收集舱的上、下隔板能够有效地将厨房灰水中的大部分固体残渣留存于收集舱中,固体残渣逐渐沉淀到收集舱底部。推荐每周打开一次收集舱排渣口2,通过重力方式将固体残渣排放至收集装置。油污水和少部分残渣通过收集舱上、下隔板之间的通道进入分离舱。污油在分离舱流动的过程中,油脂上浮,水通过出水舱隔板10至排放水出口11。油脂通过定期打开排油阀的方式从排油口8排出至收集装置。其中电加热棒7可有效防止低温油脂凝结,而降低流动性,同时可对乳化油进行热力破乳。分离舱的浮球开关9可有效防止液面低于电加热棒7,造成加热器干烧。透气口4中设置的透气管能有效保证装置内油污水的正常流通以及排出油污水异味。

本实施例的装置根据船舶不同人数进行系列化设计,装置设计处理量从0.5m3/h至10m3/h,每一档型号间隔为0.5m3/h,分别满足不同载员人数(例如20人、40人、60人)的船舶的需求。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