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絮凝净化处理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7467发布日期:2019-09-25 00:29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体絮凝净化处理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体絮凝净化处理池。



背景技术:

絮凝池是指完成絮凝过程的净水池,为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粒),在净水处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有的水体絮凝净化池絮凝剂与水体有机污染物的反应不充分,导致水体净化效果不好,同时造成絮凝剂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水体絮凝净化处理池,能够先后对水体进行过滤、絮凝和沉淀,降低了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了水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池体,池体依次包括固废物过滤室、絮凝室、沉淀净化室和净水室,固废物过滤室的上端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与第一泵体连接,净水室内设置有出水口;固废物过滤室内设置有过滤装置,絮凝室设置在固废物过滤室的右上端,絮凝室内安装有絮凝装置,絮凝室底部设置有絮凝物导向斜板,絮凝物导向斜板的左侧设置有与固废物过滤室相连的第一通孔,沉淀净化室的左侧与絮凝物导向斜板右上端的第二通孔和絮凝物导向斜板右下端的第三通孔连接贯通,净水室设置在沉淀净化室的上方,且净水室与沉淀净化室之间通过过滤网间隔。

进一步的,絮凝装置包括底座、絮凝剂箱、第二泵体、液压缸和絮凝添加搅拌机构,絮凝添加搅拌机构安装在底座上端的直线导轨上,絮凝添加搅拌机构的左侧与液压缸的伸出端连接,底座上且在位于絮凝室的正上方设置有滑槽,絮凝添加搅拌机构中的进液管与波纹管连接,波纹管与第二泵体连接,第二泵体与絮凝剂箱连接。

进一步的,絮凝添加搅拌机构包括箱体,进液管设置在箱体的右上端,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絮凝搅拌体,絮凝搅拌体通过电机驱动进行同步旋转。

进一步的,絮凝搅拌体包括搅拌筒,搅拌筒的上端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的中部设置有与搅拌筒贯穿的絮凝剂流入孔,搅拌筒的筒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絮凝剂喷射孔,搅拌筒的外侧壁连接有搅拌叶片。

进一步的,传动轴的上端设置有两个从动齿轮,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其中一个搅拌筒的从动齿轮之间以及相邻搅拌筒中从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均通过链条连接。

进一步的,搅拌叶片为螺旋结构。

进一步的,过滤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网体、第二网体和第三网体,第一网体、第二网体和第三网体的网孔依次减小,第一网体、第二网体和第三网体的左侧两侧分别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连接。

进一步的,过滤装置活动放置在固废物过滤室中支撑块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体絮凝净化处理池,能够先后对水体进行过滤、絮凝和沉淀,降低了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了水质。

1、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网体、第二网体和第三网体,第一网体、第二网体和第三网体的网孔依次减小,提高了固废物的过滤效果,提高了水体净化效果,同时节约了絮凝剂。

2、本实用新型中的絮凝添加搅拌机构具有絮凝剂添加功能同时具备絮凝剂搅拌功能,絮凝剂在添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搅拌,使得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能够与絮凝剂发生充分反应,提高了水体净化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的絮凝搅拌体在旋转过程中同时能够进行来回移动,提高了水体的流动性,同时增加了絮凝剂的反应面积,加快了水体净化的进度,降低了絮凝剂的流失,提高了水体净化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中的搅拌叶片为螺旋结构,搅拌时能够使水体进行螺旋流动,提高了絮凝剂与水体有机污染物的反应效率,同时旋转时降低了絮凝颗粒被打破的情况,提高了水体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絮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絮凝添加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絮凝搅拌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池体;2、过滤网;3、沉淀净化室;4、第三通孔;5、第二通孔;6、絮凝物导向斜板;7、第一通孔;8、固废物过滤室;9、进水管;10、第一泵体;11、支撑块;12、过滤装置;13、絮凝装置;14、絮凝室;15、净水室;16、出水口;1201、第二支撑板;1202、第一支撑板;1203、第一网体;1204、第二网体;1205、第三网体;1301、絮凝剂箱;1302、第二泵体;1303、波纹管;1304、进液管;1305、电机;1306、箱体;1307、絮凝搅拌体;1308、滑槽;1309、直线导轨;1310、底座;1311、液压缸;1312、主动齿轮;1313、链条;13071、从动齿轮;13072、传动轴;13073、搅拌筒;13074、絮凝剂喷射孔;13075、搅拌叶片;13076、絮凝剂流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池体1,池体1依次包括固废物过滤室8、絮凝室14、沉淀净化室3和净水室15,固废物过滤室8的上端设置有进水管9,进水管9与第一泵体10连接,净水室15内设置有出水口16;固废物过滤室8内设置有过滤装置12,絮凝室14设置在固废物过滤室8的右上端,絮凝室14内安装有絮凝装置13,絮凝室14底部设置有絮凝物导向斜板6,絮凝物导向斜板6的左侧设置有与固废物过滤室8相连的第一通孔7,沉淀净化室3的左侧与絮凝物导向斜板6右上端的第二通孔5和絮凝物导向斜板6右下端的第三通孔4连接贯通,净水室15设置在沉淀净化室3的上方,且净水室15与沉淀净化室3之间通过过滤网2间隔。

优选的,絮凝装置13包括底座1310、絮凝剂箱1301、第二泵体1302、液压缸1311和絮凝添加搅拌机构,絮凝添加搅拌机构安装在底座1310上端的直线导轨1309上,絮凝添加搅拌机构的左侧与液压缸1311的伸出端连接,底座1310上且在位于絮凝室14的正上方设置有滑槽1308,絮凝添加搅拌机构中的进液管1304与波纹管1303连接,波纹管1303与第二泵体1302连接,第二泵体1302与絮凝剂箱1301连接。

优选的,絮凝添加搅拌机构包括箱体1306,进液管1304设置在箱体1306的右上端,箱体1306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絮凝搅拌体1307,絮凝搅拌体1307通过电机1305驱动进行同步旋转。

优选的,絮凝搅拌体1307包括搅拌筒13073,搅拌筒13073的上端与传动轴13072连接,传动轴13072的中部设置有与搅拌筒13073贯穿的絮凝剂流入孔13076,搅拌筒13073的筒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絮凝剂喷射孔13074,搅拌筒13073的外侧壁连接有搅拌叶片13075。

优选的,传动轴13072的上端设置有两个从动齿轮13071,电机1305的输出轴连接主动齿轮1312,主动齿轮1312与其中一个搅拌筒的从动齿轮13071之间以及相邻搅拌筒中从动齿轮13071与从动齿轮之间均通过链条1313连接。

优选的,搅拌叶片13075为螺旋结构。

优选的,过滤装置1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网体1203、第二网体1204和第三网体1205,第一网体1203、第二网体1204和第三网体1205的网孔依次减小,第一网体1203、第二网体1204和第三网体1205的左侧两侧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202和第二支撑板1201连接。

优选的,过滤装置12活动放置在固废物过滤室8中支撑块11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能够先后对水体进行过滤、絮凝和沉淀,降低了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了水质。

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网体、第二网体和第三网体,第一网体、第二网体和第三网体的网孔依次减小,提高了固废物的过滤效果,提高了水体净化效果,同时节约了絮凝剂。

本实用新型中的絮凝添加搅拌机构具有絮凝剂添加功能同时具备絮凝剂搅拌功能,絮凝剂在添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搅拌,使得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能够与絮凝剂发生充分反应,提高了水体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絮凝搅拌体在旋转过程中同时能够进行来回移动,提高了水体的流动性,同时增加了絮凝剂的反应面积,加快了水体净化的进度,降低了絮凝剂的流失,提高了水体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搅拌叶片为螺旋结构,搅拌时能够使水体进行螺旋流动,提高了絮凝剂与水体有机污染物的反应效率,同时旋转时降低了絮凝颗粒被打破的情况,提高了水体净化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