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刺工艺用水的杀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7451发布日期:2019-09-25 00:29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刺工艺用水的杀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刺工艺用水杀菌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水刺工艺用水的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刺非织造技术是利用通过喷水板上微孔的高压水针,对托网帘或转鼓上运动的纤网进行连续喷射,在水针直接冲击和反射水的双重作用下,纤网中的纤维发生穿插、纠缠、抱合,从而使纤网得到加固;水刺工艺用水质量要求高,且需循环利用,因此水的杀菌工艺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对水刺用水的杀菌工艺是通过在水循环过程中设置一蓄水池,蓄水池中放入一根可以容纳若干杀菌片的、管壁设有通孔的杀菌管,通过杀菌片浸泡在水中溶解从而起到对循环水杀菌的作用;使用此种方式,通常会出现如下问题:

(1)由于杀菌管管壁的通孔大小已固定,使得杀菌片消耗的速度不可控,通孔设置过大,会导致杀菌片消耗过快,杀菌成本升高;通孔设置过小,会导致对循环水的杀菌效果不佳,影响后续的水刺工艺,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2)由于杀菌管管壁的上部设有投放杀菌片的开放的入口,当杀菌管沉入水中后,常常会在因浮力在入口处飘出杀菌管中,由此导致杀菌片的消耗速度加快,甚至会导致杀菌片随循环水流入后续的设备中,造成设备故障;

(3)杀菌管中无分割空间的隔板,使得杀菌片在杀菌管中常聚集在一起,导致蓄水池中杀菌药物的浓度不一,从而导致对局部循环水杀菌的效果有差异,影响水刺工艺质量的稳定性。

(4)杀菌管的两端常为封闭式的密封盖,杀菌片无法快速在杀菌管的两端溶解扩散至循环水中,导致杀菌管两端的循环水杀菌效果较差,从而导致对循环水杀菌效果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刺工艺用水的杀菌装置,包括蓄水池,还包括杀菌管,所述的杀菌管包括管主体,所述管主体为一管状结构,管主体的两端设有堵头,管主体的前后两面管壁上设有横向开口,所述横向开口中设有横向滤网,管主体的上侧设有若干杀菌片入口,所述杀菌管设置在蓄水池内,通过在管主体上设置横向开口,实现杀菌片在水中的溶解扩散,横向开口上设置横向滤网,有效的避免了残余的杀菌片颗粒飘出管主体外的循环水中,提高了循环水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刺工艺用水的杀菌装置,包括蓄水池,还包括杀菌管,所述的杀菌管包括管主体,所述管主体为一管状结构,管主体的两端设有堵头,管主体的前后两面管壁上设有横向开口,所述横向开口中设有横向滤网,管主体的上侧设有若干杀菌片入口,所述杀菌管设置在蓄水池内。

优选的,所述横向开口的四周设有调节板安装槽,所述调节板安装槽位于管主体的管壁内,所述横向开口左右两侧还设有滑槽,所述调节板安装槽中安装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两端设有滑柱,滑柱安装在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横向滤网安装在横向开口处管主体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杀菌片入口的一侧管壁上设有单向板档头,另一侧管壁上设有铰接头,铰接头上铰接有单向板,铰接头下方设有弹簧安装板,单向板与弹簧安装板通过弹簧连接。

优选的,所述管主体内腔中每两个杀菌片入口的中央设有一个网状隔板,所述网状隔板包括隔板框和隔板滤网,隔板框与管主体内壁配合安装,隔板框内设有隔板滤网。

优选的,所述堵头的内壁与管主体外壁配合安装,堵头的一端设有堵头滤网,堵头外壁的中央设有升降绳安装槽,升降绳安装在升降绳安装槽中,升降绳另一端连接有提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管主体上设置横向开口,实现杀菌片在水中的溶解扩散,横向开口上设置横向滤网,有效的避免了残余的杀菌片颗粒飘出管主体外的循环水中,提高了循环水的质量。

2、横向开口处设有调节板,调节板在调节板安装槽内可实现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水流可穿过横向滤网的有效面积,进而实现杀菌管内杀菌片溶解速度的调节,需加快杀菌片消耗速度时,可将调节板下移,需放慢杀菌片消耗速度时,可将调节板上移,工作人员可根据循环水的水质情况对调节板高度进行调整,保证杀菌片的合理利用,提高循环水杀菌效率,增强循环水杀菌效果,从而提高水刺工艺的质量及产品质量。

3、单向板铰接在杀菌片入口处,当投放杀菌片时,施力用杀菌片下压单向板,连接单向板与弹簧安装板的弹簧收缩,杀菌片入口打开,杀菌片被投入管主体内;投放结束后,弹簧舒张,单向板因弹力反向旋转,通过单向板档头的设置,防止单向板的过旋转,使杀菌片入口保持关闭状态,从而防止杀菌管沉入水中时杀菌片因浮力在杀菌片入口飘出杀菌管。

4、网状隔板保证每个杀菌片存在于独立的空腔内,同时与外界循环水保持的畅通接触,杀菌片均匀分布在杀菌管内,防止多个杀菌片堆积,保证杀菌药物在蓄水池中浓度的均衡。

5、两端的堵头上设有堵头滤网,使杀菌片在杀菌管两端也可溶解扩散至循环水中,增加两端杀菌片溶解的速度,提高杀菌效率,同时保证蓄水池四周杀菌药物的浓度,保证循环水杀菌效果的均衡性。

6、升降绳、升降绳安装槽与提升装置配合,实现杀菌管在蓄水池中高度的自由调节,工作人可根据循环水的蓄水量调节杀菌管在蓄水池中的高度,进一步保证杀菌药物在循环水中的均匀扩散,保证杀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管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杀菌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杀菌管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网状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A-A处的剖面图;

图7为管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调节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蓄水池,2、杀菌管,3、升降绳,4、水刺装置,21、管主体,22、单向板,23、网状隔板,24、调节板,25、堵头,211、杀菌片入口,212、横向开口,213、滑槽,214、弹簧安装板,215、单向板档头,216、铰接头, 217、调节板安装槽,218、横向滤网,221、弹簧,231、隔板框,232、隔板滤网,241、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一种水刺工艺用水的杀菌装置,包括蓄水池1,还包括杀菌管2,所述的杀菌管2包括管主体21,所述管主体21为一圆形管状结构,管主体21的两端设有堵头25,管主体21的前后两面管壁上设有横向开口212,所述横向开口212中设有横向滤网218管主体21的上侧设有若干杀菌片入口211,所述杀菌管2设置在蓄水池1内。

通过在管主体21上设置横向开口212,实现杀菌片在水中的溶解扩散,横向开口212上设置横向滤网218,有效的避免了残余的杀菌片颗粒飘出管主体外21的循环水中,提高了循环水的质量。

如图2-8所示,所述横向开口212的四周设有调节板安装槽217,所述调节板安装槽217位于管主体21的管壁内,所述横向开口212左右两侧还设有滑槽213,所述调节板安装槽217中安装有调节板24,所述调节板24的两端设有滑柱241,滑柱241安装在滑槽213内。

所述横向滤网218安装在横向开口212处管主体21的内壁上。

横向开口212处设有调节板24,调节板24在调节板安装槽217内可实现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水流可穿过横向滤网218的有效面积,进而实现杀菌管2 内杀菌片溶解速度的调节,需加快杀菌片消耗速度时,可将调节板24下移,需放慢杀菌片消耗速度时,可将调节板24上移,工作人员可根据循环水的水质情况对调节板24高度进行调整,保证杀菌片的合理利用,提高循环水杀菌效率,增强循环水杀菌效果,从而提高水刺工艺的质量及产品质量。

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杀菌片入口211的一侧管壁上设有单向板档头215,另一侧管壁上设有铰接头216,铰接头216上铰接有单向板22,铰接头216下方设有弹簧安装板214,单向板22与弹簧安装板214通过弹簧221连接,单向板22铰接在杀菌片入口211处,当投放杀菌片时,施力用杀菌片下压单向板 22,连接单向板22与弹簧安装板214的弹簧221收缩,杀菌片入口211打开,杀菌片被投入管主体21内;投放结束后,弹簧221舒张,单向板22因弹力反向旋转,通过单向板档头215的设置,防止单向板22的过旋转,使杀菌片入口 211保持关闭状态,从而防止杀菌管2沉入水中时杀菌片因浮力在杀菌片入口 211飘出杀菌管2。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管主体21内腔中每两个杀菌片入口211的中央设有一个网状隔板23,所述网状隔板23包括隔板框231和隔板滤网232,隔板框231与管主体21内壁配合安装,隔板框231内设有隔板滤网232,网状隔板231 保证每个杀菌片存在于独立的空腔内,同时与外界循环水保持的畅通接触,杀菌片均匀分布在杀菌管2内,防止多个杀菌片堆积,保证杀菌药物在蓄水池1 中浓度的均衡。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堵头25内壁与管主体21外壁配合安装,堵头25 的一端设有堵头滤网252,堵头外壁的中央设有升降绳安装槽251,升降绳3 安装在升降绳安装槽251中,升降绳3另一端连接有提升装置;升降绳3、升降绳安装槽251与提升装置配合,实现杀菌管2在蓄水池1中高度的自由调节,工作人可根据循环水的蓄水量调节杀菌管2在蓄水池1中的高度,进一步保证杀菌药物在循环水中的均匀扩散,保证杀菌效果。

两端的堵头25上设有堵头滤网252,使杀菌片在杀菌管2两端也可溶解扩散至循环水中,增加两端杀菌片溶解的速度,提高杀菌效率,同时保证蓄水池 1四周杀菌药物的浓度,保证循环水杀菌效果的均衡性。

如图1所示,该装置在使用时,先将杀菌药片通过杀菌片入口211投入杀菌管2中,然后将杀菌管2通过升降绳3设置在蓄水池1中的合适高度,循环水进入蓄水池1中,通过杀菌管2一侧的横向滤网218流入杀菌管2内,杀菌药片受水浸泡溶解,杀菌药物扩散,并从横向滤网218、堵头滤网252处流出杀菌管2,进入循环水中进行杀菌;已杀菌的循环水经循环管路流入水刺设备被使用;使用后的循环水通过循环管路再一次进入蓄水池1中,经杀菌管2再次进行杀菌,实现水刺工艺用水的循环杀菌功能。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