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BAF一体化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8208发布日期:2019-08-16 22:40阅读:8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臭氧-BAF一体化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臭氧-BAF一体化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废水处理行业,曝气生物滤池(BAF,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及臭氧工艺多用于尾端深度处理,但经过A-A-O(Anaerobic-Anoxic-Oxic,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处理后的废水其可生化性低,因此多数情况下A-A-O与BAF工艺两者的配合已不能将废水处理至达标水准。若单纯使用臭氧工艺进行尾端深度处理,其消耗的臭氧量将使运营成本增加,因此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在曝气生物滤池的上游添加臭氧氧化的预处理装置或机构,利用臭氧的氧化性将废水中有机大分子氧化成有机小分子,进而提高其可生化性,最后通过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使废水达标排放。然而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废水处理,如每天处理20立方,在曝气生物滤池的上游添加臭氧氧化的预处理装置或机构,容易导致初期投资成本增加,同时设备占用空间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臭氧-BAF一体化反应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臭氧-BAF一体化反应装置,包括BAF滤池本体,及设于BAF滤池本体内的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所述第一水箱通过第一连通管与第二水箱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内设有与臭氧发生器相连通的臭氧释放器,所述BAF滤池本体内设有进水区、填料区和出水区,所述进水区与填料区间设有用于承托填料的承托板,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一端贯穿承托板并伸入进水区,相对端与第一水箱相连通,且所述第二连通管内设有与气源相连通的气提机构,所述第三连通管的一端与第二水箱相连通,相对端与出水区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通管除底部外的中下部装设所述臭氧释放器。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通管伸入进水区的部分装设所述气提机构。

优选地,所述气提机构包括相连通的出气管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出气管的外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承托板具有内边缘和外边缘,所述内边缘与第二水箱的外侧壁相贴合,所述外边缘与BAF滤池本体的内侧壁相贴合。

优选地,还包括装设在进水区内的反洗风机构,所述BAF滤池本体上设有与反洗风机构相连通的反洗风入口。

优选地,所述反洗风机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相连通的第一反洗风环管、第二反洗风环管和第三反洗风环管,且所述第三反洗风环管与反洗风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反洗风环管、第二反洗风环管和第三反洗风环管均设有复数个通孔。

优选地,还包括装设在进水区内的反洗水机构,所述BAF滤池本体上设有与反洗水机构相连通的反洗水入口。

优选地,所述反洗水机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相连通的第一反洗水环管、第二反洗水环管和第三反洗水环管,且第三反洗水环管与反洗水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反洗水环管、第二反洗水环管和第三反洗水环管均设有复数个通孔。

优选地,所述BAF滤池本体上设有与进水区相连通的进水口和与出水区相连通的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臭氧氧化工艺与BAF工艺集成在一体化反应装置中,能够有效减少初期的投资成本,并节约装置占用的空间,同时通过气提机构实现废水内循环并在内循环过程中通过臭氧释放器添加臭氧,能够减少臭氧的投加量,进一步减少后期运营成本。

(2)所述臭氧-BAF一体化反应装置具有适用性强,操作灵活,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可确保废水稳定可靠地处理,适用于各种小型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反洗风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反洗水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0、BAF滤池本体,11、进水区,12、填料区,13、出水区,14、进水口,15、出水口,16、反洗风入口,17、反洗水入口,20、第一水箱,30、第二水箱,40、第一连通管,41、臭氧释放器,50、第二连通管,51、气体机构,511、进气管,512、出气管,60、第三连通管,70、承托板,80、反洗风机构,81、第一反洗风环管,82、第二反洗风环管,83、第三反洗风环管,90、反洗水机构,91、第一反洗水环管,92、第二反洗水环管,93、第三反洗水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臭氧-BAF一体化反应装置,实现了臭氧高级氧化工艺和BAF(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融合,可适用于小型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臭氧-BAF一体化反应装置,包括BAF滤池本体10、第一水箱20、第二水箱30、第一连通管40、第二连通管50和第三连通管60。其中,BAF滤池本体10为一圆柱体结构,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BAF滤池本体10的结构,如立方体结构,其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进水区11、填料区12和出水区13,其中,填料区12内填充有直径为但不限于50mm的卵石,所述卵石上设有粒径为3~6mm的填料。为了防止卵石及填料掉落至进水区11,进水区11与填料区12相接处设有承托板70。承托板70为一圆环形结构,其具有内边缘和外边缘,并且实施时以承托板70的内边缘与第二水箱30的外侧壁无缝贴合,及承托板70的外边缘与BAF滤池本体10的内侧壁无缝贴合为最佳,当然,承托板70的内边缘与第二水箱30的外侧壁,及承托板70的外边缘与BAF滤池本体10的外侧壁也可以存在缝隙,并且缝隙的宽度小于卵石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承托板70上设有复数供废水通过的通孔(图未示),并且通孔的直径尺寸不大于填料的粒径尺寸。

更进一步地,BAF滤池本体10上设有与进水区11相连通的进水口14和与出水区13相连通的出水口15,未经处理的废水通过进水口14进入进水区11等待处理,经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出水区13,并通过出水口15排出。

如图1所示,第一水箱20和第二水箱30均设于BAF滤池本体10内,并且第一水箱20靠近BAF滤池本体10的顶部设置,第二水箱30设于BAF滤池本体10的底部,两者通过第一连通管40相连通,使得第一水箱20内的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进入第二水箱30中。第二连通管50用于使进水区11的废水进入第一水箱20中,其一端穿过承托板70并伸入进水区11中,相对端与第一水箱20相连通。第三连通管60用于使第二水箱30中的废水进入出水去中,其一端与第二水箱30相连通,相对端与出水区13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水箱20采用顶部开口的水箱,并且第一水箱20的底面位于出水区13的液面之上,确保第一水箱20中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进入第二水箱30之中。

进一步地,第一连通管40内设有通过管道与臭氧发生器相连通的臭氧释放器41,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在臭氧释放器41的作用下产生臭氧微气泡,臭氧微气泡在密度差的作用下上浮,与第一水箱20流向第二水箱30的废水流向相反,因此,臭氧微气泡可以与废水充分混合,将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具体实施时,臭氧释放器41优选钛板曝气盘,并且以臭氧释放器41设置在第一连通管40除底部外的中下部为最佳,可有效防止臭氧微气泡进入第三连通管60内与生物膜相接触,导致生物膜活性变差。

更进一步地,第二连通管50内设有通过管道与气源相连通的气提机构51,在气提机构51的作用下,进水区11内的废水通过第二连通管50进入第一水箱20中,废水的提升速度可通过控制气源的气量及气压实现。具体地,如图2所示,气提机构51包括相连通的进气管511和出气管512,其中,进气管511的一端连接在出气管512的外侧壁上,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气源相连接,并且进气管511整体呈L形。具体实施时,以气体机构51装设在第二连通管50伸入进水区的部分为最佳;气源优选空气压缩机或者鼓风机,并且在气源的作用下,被提升至第一水箱20中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氧,因此,无需单独设置曝气机构,节约了生产成本。

实施时,进水区11内的废水在提升机构的作用下,通过第二连通管50进入第一水箱20中。第一水箱20中的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第二水箱30中,同时臭氧释放器41释放臭氧,将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第二水箱30中经处理后的废水通过第三连通管60进入出水区13中。由于进水区11的废水最终被输出至出水区13中,进水区11内形成负压,因此,出水区13的废水经过填料区12进入进水区11,实现内循环,有效去除废水中SS、COD、BOD等。

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臭氧-BAF一体化反应装置还包括装设于进水区11内的反洗风机构80和反洗水机构90。BAF滤池本体10上设有与反洗风机构80相连通的反洗风入口16和与反洗水机构90相连通的反洗水入口17。

具体地,反洗风机构80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反洗风环管81、第二反洗风环管82和第三反洗风环管83,其中,第一反洗风环管81与第二反洗风环管82相连通,第二反洗风环管82与第三反洗风环管83相连通,并且第三反洗风环管83还与反洗风入口16相连通。进一步地,第一反洗风环管81、第二反洗风环管82和第三反洗风环管83上还设有复数通孔。当然,实施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反洗风环管的数量,如2个或4个。

反洗水机构90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反洗水环管91、第二反洗水环管92和第三反洗水环管93,其中,第一反洗水环管91与第二反洗水环管92相连通,第二反洗水环管92与第三反洗水环管93相连通,并且第三反洗水环管93还与反洗风水口17相连通。进一步地,第一反洗水环管91、第二反洗水环管92和第三反洗水环管93上还设有复数通孔。

具体实施时,当装置内生物膜过多影响内循环时,首先开启反洗风机构80进行气冲洗、再同时开启反洗风机构80和反洗水机构90进行混合冲洗,最后开启反洗水机构90进行水冲洗,将多余的泥从出水口15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