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粉尘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5594发布日期:2019-10-19 03:59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工业粉尘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间、工厂等大型工业场所工业粉尘收集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工业粉尘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粉尘收集装置仅仅是在车间已经安装好的粉尘收集管道末端的地面上安放一个普通不锈钢桶,粉尘收集管道插入不锈钢桶中约50mm距离。该不锈钢桶为上部不带端盖敞开结构,工业粉尘收集管道系统收集工业粉尘后直接收集在不锈钢桶内,然后再根据车间工业粉尘的产生量,定期运走集中处理粉尘收集桶中的工业粉尘。

现有的工业粉尘收集装置存在有下列几个缺点:

①由于工业粉尘收集系统工作时,粉尘收集管道中存有一定的气压,工业粉尘输送至不锈钢桶中会扬起一定量的工业粉尘,使得不锈钢桶所处的环境中弥漫大量粉尘,工业粉尘产生二次污染。

②由于不锈钢桶直接放置在地面,当桶内工业粉尘收集到一定量需要运送至处理中心集中处理时,不锈钢桶质量过大,难以移动运输。

③鉴于粉尘收集桶中存放工业粉尘超过一定量时不锈钢桶难以移动运输,工厂、车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能在不锈钢桶内工业粉尘量还未达到额定量时(一般在1/2左右),就进行移动运输集中处理,工业粉尘收集末端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粉尘收集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工业粉尘收集装置存在的容易产生二次污染、难以移动运输和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工业粉尘收集装置,设置在工业粉尘收集管道的末端以用于收集工业粉尘,

包括用于装载工业粉尘的收集桶、用于封盖收集桶的桶盖、用于密封式连接桶盖和工业粉尘收集管道的伸缩套管,

桶盖盖设在收集桶上,桶盖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伸缩套管连通以供工业粉尘收集管道将收集的工业粉尘通入到收集桶内,收集桶的底部设置有便于叉车运输的叉运支脚。

进一步地,工业粉尘收集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桶盖扣紧在收集桶上的快速夹钳,快速夹钳的支座安装在收集桶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桶盖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封盖收集桶,伸缩套管套设在第二连接部上,伸缩套管为伸缩胶管,第二连接部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缺口;

工业粉尘收集装置还包括卡箍,卡箍卡设在缺口处以将伸缩套管卡紧在第二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桶盖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封盖收集桶;

第二连接部的外壁面上设置有螺纹,伸缩套管一端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螺纹,伸缩套管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螺纹配合;

或者,第二连接部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螺纹,伸缩套管一端的外壁面上设置有螺纹,伸缩套管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桶盖上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地,工业粉尘收集装置还包括便于移动运输的车架,收集桶设置在车架上,

车架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定向轮和两个自带刹车的万向轮。

进一步地,车架上设置有限位卡槽,叉运支脚收容且限位在限位卡槽内。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伸缩套管与工业粉尘收集管道连通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收集桶包括筒体和底板,底板的一侧与筒体铰接,另一侧通过插销与筒体紧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测具,设置了桶盖盖设在收集桶上,而且通过伸缩套管配合桶盖实现了收集桶与工业粉尘收集管道的密封式连接,防止工业粉尘收集末端出现粉尘弥漫而导致二次污染的问题,在收集桶的底部设置有叉运支脚,可以待收集桶内装满工业粉尘之后,利用叉车运输工业粉尘收集装置,提升了工业粉尘的收集效率,便于移动运输,而且便于更换收集桶。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工业粉尘收集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图1中的桶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例说明:

11、收集桶;12、桶盖;13、伸缩套管;14、卡箍;15、快速夹钳;16、车架;111、叉运支脚;121、通孔;122、第一连接部;123、第二连接部;1231、缺口;161、定向轮;162、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业粉尘收集装置,设置在已经安装好的工业粉尘收集管道的末端以用于集中性地收集工业粉尘,所述工业粉尘收集装置包括用于装载工业粉尘的收集桶11、用于封盖收集桶11的桶盖12、用于密封式连接桶盖12和工业粉尘收集管道的伸缩套管13,所述桶盖12盖设在收集桶11上,所述桶盖12上开设有通孔121且通孔121与伸缩套管13连通,工业粉尘收集管道将收集的工业粉尘依次经过伸缩套管13和桶盖12上的通孔121通入到收集桶11内进行存储,所述收集桶11的底部设置有便于叉车运输的叉运支脚111。可以理解,所述伸缩套管13的长度可以自行调整,当一个收集桶11内的工业粉尘达到既定量需要更换新的收集桶11时,伸缩套管13可以将桶盖12悬吊于空中,待新的收集桶11更换完毕之后再将桶盖12盖好。

本实用新型的工业粉尘收集装置,设置了桶盖12盖设在收集桶11上,而且通过伸缩套管13配合桶盖12实现了收集桶11与工业粉尘收集管道的密封式连接,防止工业粉尘收集末端出现粉尘弥漫而导致二次污染的问题,在收集桶11的底部设置有叉运支脚111,可以待收集桶11内装满工业粉尘之后,利用叉车运输本实用新型的工业粉尘收集装置,提升了工业粉尘的收集效率,便于移动运输,而且便于更换收集桶11。

可以理解,所述工业粉尘收集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桶盖12扣紧在收集桶11上的快速夹钳15,所述快速夹钳15的支座安装在收集桶11的外壁上。由于带工业粉尘的气流经过工业粉尘收集管道进入收集桶11时,会产生一定的冲击气流,桶盖12有可能会被气压冲开,工业粉尘有可能从开口处泄露;另外,由于气压的变化,桶盖12会间歇性开启或关闭,桶盖12与收集桶11会发生撞击而产生噪音。快速夹钳15可以将桶盖12扣紧在收集桶11上,有效地防止以上两种情况的发生。并且,快速夹钳15的支座不仅用于快速夹钳15的支撑,也可作为倾倒收集桶11内工业粉尘的把手。

如图2所示,可以理解,所述桶盖12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二连接部123,所述第一连接部122用于封盖收集桶11,所述伸缩套管13套设在第二连接部123上,所述伸缩套管13为软质材料,作为优选的,所述伸缩套管13为伸缩胶管,所述第二连接部123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缺口1231。所述工业粉尘收集装置还包括卡箍14,所述卡箍14卡设在该缺口1231处以将伸缩套管13卡紧在第二连接部123上。可以理解,所述通孔121位于第一连接部122的中间位置处且贯穿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二连接部123。同样的,工业粉尘收集管道的末端也设置有缺口,同样可以利用卡箍14将伸缩套管13卡紧在工业粉尘收集管道的末端上。作为一种变形,所述第二连接部123的外壁面上可以设置螺纹,所述伸缩套管13一端的内壁面上也设置有螺纹,两者通过螺纹配合实现密封式连接;或者第二连接部123的内壁面上设置螺纹,伸缩套管13一端的外壁面上也设置有螺纹,两者通过螺纹配合实现密封式连接。同样的,所述工业粉尘收集管道的末端的外壁面上设置螺纹,所述伸缩套管13的另一端的内壁面上设置螺纹,两者通过螺纹配合实现密封式连接;或者所述工业粉尘收集管道的末端的内壁面上设置螺纹,所述伸缩套管13的另一端的外壁面上设置螺纹,两者通过螺纹配合实现密封式连接。还可以理解,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2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从而实现桶盖12与收集桶11两者之间相对密封,防止工业粉尘从两者之间的空隙处跑出。

可以理解,作为优选的,所述桶盖12上设置有把手,便于工作人员提拉桶盖12,以完成新旧收集桶11的更换。

可以理解,作为优选的,所述工业粉尘收集装置还包括便于移动运输的车架16,所述收集桶11设置在车架16上,所述车架16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定向轮161和两个自带刹车的万向轮162。车架16用于承载收集桶11,可以利用车架16将本实用新型的工业粉尘收集装置移动运输至指定位置,当需要承载收集桶11进行工业粉尘收集时,万向轮162的刹车启动,将车架16固定在指定位置,当需要移动运输时,万向轮162的刹车关闭。作为优选的,为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收集桶11在车架16上发生晃动甚至倾倒,所述车架16上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收集桶11底部的叉运支脚111收容且限位在该限位凹槽中。

可以理解,作为优选的,所述伸缩套管13与工业粉尘收集管道连通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网,可以防止一些大尺寸的杂物进入到收集桶11中,避免大尺寸杂物给后续的工业粉尘处理造成影响。所述过滤网的网孔径向尺寸为2mm~8mm,优选为2mm~6mm。

可以理解,作为优选的,所述收集桶11包括筒体和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与筒体铰接,另一侧通过插销与筒体紧固连接。当将收集桶11运输至工业粉尘处理地需要倒出收集桶11内的工业粉尘时,仅需将插销拔出,底板会在收集桶11内的工业粉尘的重力作用下打开,从而从收集桶11的底部将工业粉尘排出,操作十分方便。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吊钩,便于在排放收集桶11内的工业粉尘时通过吊钩吊住筒体,然后再将插销拔出即可实现工业粉尘的排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