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移部件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5398发布日期:2019-10-19 03:5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吸移部件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外诊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吸移部件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体外诊断领域,吸移样本或试剂的吸移部件是常用的零件。为了防止携带污染,每次吸取并排放目标液后,需要对吸移部件进行清洗。因此,通常在分析仪上设置专门用于清洗吸移部件的池类装置。

吸移部件的内壁一般通过吸移部件排出清洗液清洗,吸移部件的外壁通常需要借助外部喷淋器件对吸移部件的外壁进行喷洒清洗液进行清洗,这里所述的外部喷淋器件通常设置在用于清洗吸移部件的池类装置上。

如果由喷淋器件喷出的清洗液压强过大,会出现溢流的情况。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防止清洗液溢流的吸移部件清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防止清洗液溢流的吸移部件清洗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吸移部件清洗装置,包括内部具有清洗通道的本体,所述清洗通道贯穿所述本体,所述清洗通道具有供吸移部件插入清洗的吸移部件清洗段,所述吸移部件清洗段沿着吸移部件插入的方向依次包括防溢流段和清洗液喷淋段,所述防溢流段沿着吸移部件插入的方向内径逐渐或间断变小,所述清洗液喷淋段的通道壁具有可向通道内喷出清洗液的出液口。

进一步的是,所述吸移部件清洗段还包括位于吸移部件插入端的防溢流盖配合段,所述防溢流盖配合段包括盖配合部和引流部,所述盖配合部位于所述防溢流段在吸移部件插入方向上的投影之内,所述引流部位于所述防溢流段在吸移部件插入方向上的投影之外,所述引流部的底部具有通往本体之外的第一引流通道。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引流管,所述清洗通道还包括与所述清洗液喷淋段连通的排液段,所述排液段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引流通道,所述第二引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液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引流通道的通往本体之外的一端连通。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防溢流盖,所述防溢流盖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盖配合部内,所述防溢流盖的盖面上设置有供吸移部件进入的插入孔,所述防溢流盖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引流部配合的溢流缺口。

进一步的是,所述清洗液喷淋段的通道壁具有可向通道内喷出正压气体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相对于所述出液口更靠近吸移部件插入端。

进一步的是,所述出气口的数目为至少两个,且在所述清洗液喷淋段的周向均匀布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出液口的数目为至少两个,且在所述清洗液喷淋段的周向均匀布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液段包括连接段和主体段,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清洗液喷淋段与所述主体段,所述主体段的直径比所述清洗液喷淋段的直径大。

进一步的是,所述清洗液喷淋段的直径为4-6mm。

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段为锥体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清洗过程中,由于清洗池排液管内部流通不畅(气泡聚集),或者冲针水压过大,清洗液会沿着吸移部件与清洗液喷淋段内壁间隙上涌,清洗液具有竖直向上的涌出速度,由于设置了内径逐渐或间断变小的漏斗形结构的防溢流段,当清洗液涌入防溢流段时,清洗液在重力作用下,速度逐渐减小至零从而向下落回,大截面的防溢流段不易使落回的清洗液飞落到外面,同时下落的清洗液会聚集在防溢流段,抑制下一时刻上涌的清洗液,避免了溢流情况的发生。

由于设置了防溢流盖和防溢流盖配合段,在防溢流段没有完全阻止清洗液溢流时,一方面,可以通过防溢流盖阻止这部分清洗液继续向上涌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防防溢流盖配合段的引流部将清洗液向本体外引流,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吸移部件清洗装置的防溢流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移部件清洗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移部件清洗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移部件清洗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移部件清洗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C-C向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移部件清洗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为图6的Q-Q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吸移部件清洗装置,包括本体100,本体100外形可以为圆柱形,也可以为方柱形;本体100内部具有由上至下贯穿本体100的清洗通道1,清洗通道1的上端为吸移部件插入端,清洗通道1的下端为排液端;清洗通道1具有供吸移部件200(例如试剂针、样本针)插入清洗的吸移部件清洗段11,吸移部件200插入后,保持在吸移部件清洗段11内;吸移部件清洗段11沿着吸移部件200插入的方向依次包括防溢流段111和清洗液喷淋段112,清洗液喷淋段112的通道壁具有可向通道内喷出清洗液的出液口1121;为了防止清洗液因压强过大而溢流,防溢流段111沿着吸移部件200插入的方向内径逐渐或间断变小。如图5所示,防溢流段111可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结构,这种结构的防溢流段111使清洗液向上溢出的流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在清洗过程中,由于清洗池排液管内部流通不畅(气泡聚集),或者冲针水压过大,清洗液会沿着吸移部件与清洗液喷淋段内壁间隙上涌,清洗液具有竖直向上的涌出速度,当清洗液涌入防溢流段时,清洗液在重力作用下,速度逐渐减小至零从而向下落回,大截面的防溢流段不易使落回的清洗液飞落到外面,同时下落的清洗液会聚集在防溢流段,抑制下一时刻上涌的清洗液,避免了溢流情况的发生。

如果因空间限制,防溢流段111不宜过长或者横截面不宜过大,那么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可以在吸移部件插入端设置防溢流盖配合段113,即吸移部件清洗段11沿着吸移部件200插入的方向依次包括防溢流盖配合段113、防溢流段111和清洗液喷淋段112;防溢流盖配合段113包括盖配合部1131和引流部1132,盖配合部1131主要用于安装下述的防溢流盖400,因此盖配合部1131位于防溢流段111在吸移部件插入方向上的投影之内,或者说盖配合部1131与防溢流段111的较大端相对接;引流部1132的作用是将从防溢流段111涌出的清洗液向本体100外引流,因此引流部1132位于防溢流段111在吸移部件插入方向上的投影之外,具有底壁和半封闭的侧壁,侧壁的开放部分与盖配合部1131贯通,引流部1132的底部具有通往本体100之外的第一引流通道21。被引流至本体100之外的清洗液可以通过其他管道继续引流至废液排出口。也可以采用如下所述的方案将清洗液引流至清洗通道1的排液段12。当然,盖配合部1131也可以不用于安装下述的防溢流盖400,而仅仅是起到增加清洗液向上涌的通道长度的作用。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吸移部件清洗装置还包括引流管300,清洗通道1的上段为吸移部件清洗段11,清洗通道1的下段为排液段12,排液段1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引流通道22,引流管300用于连通第一引流通道21和第二引流通道22,即第二引流通道22的一端与排液段12连通,另一端与引流管300的一端连通,引流管300的另一端与第一引流通道21的通往本体100之外的一端连通。从防溢流段111溢出的清洗液先经过引流部1132被引流至第一引流通道21内,再通过引流管300被引流至第二引流通道22内,最后通过第二引流通道22被引流至排液段12,从而被排出吸移部件清洗装置。将引流管300设置在本体100之外,可以不破坏本体100的结构稳定性,且仅仅加工第一引流通道21和第二引流通道22也比较容易。

当盖配合部1131的作用是用于安装防溢流盖400时,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之上,本实施例还包括防溢流盖400,防溢流盖400可拆卸地设置在盖配合部1131内,例如,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盖配合部1131;为了使吸移部件200能够插入吸移部件清洗段11内,防溢流盖400的盖面上设置有供吸移部件200进入的插入孔410;为了将从防溢流段111内涌出的清洗液引流至引流部1132内,防溢流盖400的侧壁设置有与引流部1132配合的溢流缺口420。清洗液向上溢流的过程中,会被防溢流盖400的盖面阻挡,使得溢流的清洗液可以从溢流缺口420向引流部1132涌出,并且溢流缺口420还具有平衡清洗通道1内外气压的作用。防溢流盖400的整体形状可以为圆柱形,也可以为圆锥形或者其他柱状体,需要将盖配合部1131设置成相应的形状。

具体,为了防止吸移部件200清洗完成后有挂液的情况发生,如图5和图7所示,可以在清洗液喷淋段112的通道壁设置可向通道内喷出正压气体的出气口1122,出气口1122外接正压气源(图中未示出);出气口1122相对于出液口1121更靠近吸移部件插入端,吸移部件200清洗完毕之后,向上退出吸移部件清洗段11,退出的过程中经过出气口1122吹出气体的刮擦作用,可以将吸移部件200上残留的清洗液刮掉。出气口1122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两个、三个、四个等;出气口1122在清洗液喷淋段112的周向均匀布置,可以在吸移部件200的周向均匀地吹出正压气体,从而将吸移部件200尖部的清洗液全部刮掉。优选的,从出气口1122吹出的正压气体向下倾斜,可以提高正压气体的刮擦效果。

具体,为了增强对吸移部件200的清洗效果,可在清洗液喷淋段112的周向均匀布置数个出液口1121;如图5所示,在清洗液喷淋段112的周向均匀布置了两个出液口1121。当然,出液口1121的数目也可以为3个。为了保证能够360°清洗吸移部件200,可以结合出液口的数目1121对清洗液喷淋段112的直径进行优化设计。例如,在出液口1121数目较少的情况下,清洗液喷淋段112的内径不宜过大;以吸移部件200外径为2mm、出液口1121数目为两个为例,清洗液喷淋段112的内径优选为4-6mm;这种尺寸的清洗液喷淋段112能够保证清洗液冲击到清洗液喷淋段112的通道壁上时可以强有力的反弹,从而改变清洗液的冲刷方向,实现对吸移部件200的多角度清洗。

具体,为了使清洗通道1排液顺畅,如图5所示,排液段12包括连接段121和主体段122,主体段122通过连接段121与清洗液喷淋段112连接,并且主体段122的直径比清洗液喷淋段112的直径大;连接段121为锥体形。直径较大的主体段122可以使清洗液流速降低,使清洗液能够顺利地向下流出;锥体形的连接段121可以对清洗液起到导流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清洗液排出的顺畅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