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废乳化液的处理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2349发布日期:2020-02-28 12:0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废乳化液的处理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混合废乳化液的处理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乳化液是一种高性能的半合成金属加工液,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水、基础油、表面活性剂、防锈添加剂等,特别适用于铝金属及其合金的加工,但不适用于含铅的材料,比如一些黄铜和锡类金属,该产品使用寿命很长,完全不受渗漏油、混入油的影响,乳化液采用不含氯的特制配方,专门用于解决铝金属及其合金加工时出现的种种问题,如切屑粘结、刀具磨损、工件表面精度差以及表面受到污染等问题,其不仅能够防止加工工件生锈或受到化学腐蚀,还能有效的防止细菌侵蚀感染,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一般都要用乳化液进行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处理,以便延长机械使用寿命,提高加工精度,乳化液经过多次反复使用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酸败,性能降低,要定期更换新的乳化液,所以就产生了大量废乳化液,其特点是品种繁多,codcr和含油量浓度高,处理难度大,废乳化液除具有一般含油废水的危害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械油高度分散在水中,动植物、水生生物更易吸收,而且表面活性剂本身对生物也有害,还可使一些不溶于水的有毒物质被溶解,对环境的危害性更大,严重影响了动植物的健康生长,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废乳化液通常需要使用混合废乳化液的处理回收系统进行处理和回收,现有混合废乳化液的处理回收系统包括预处理装置、破乳装置、油水分离装置、气浮处理装置、过滤装置等构成。

现有混合废乳化液的处理回收系统中的破乳装置由搅拌及搅拌釜构成,使用时首先将废乳化液注入搅拌釜,然后根据废乳化液的量向搅拌釜内加入适量的破乳剂,接着开启搅拌对混合液进行搅动,实现破乳的目的,但是废乳化液的注入量、破乳剂的加入量均是由工人进行控制的,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导致处理成本较高,而且每次破乳工序均需要按照注入废乳化液、注入破乳剂、搅拌反应破乳、放出破乳后的废乳化液的步骤进行操作,费时费力,处理效率低,处理效果差,同时废乳化液的浓度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其浓度受使用时间、乳化液类型、混合比例等因素影响而改变,然而破乳剂的加入量并不能根据废乳化液的浓度进行及时的调整,造成破乳剂加入量过多和过少的情况发生,破乳剂过多会造成浪费,破乳剂过少会导致破乳效果差,破乳时间长,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混合废乳化液的处理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混合废乳化液的处理回收系统中的破乳装置由搅拌及搅拌釜构成,使用时首先将废乳化液注入搅拌釜,然后根据废乳化液的量向搅拌釜内加入适量的破乳剂,接着开启搅拌对混合液进行搅动,实现破乳的目的,但是废乳化液的注入量、破乳剂的加入量均是由工人进行控制的,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导致处理成本较高,而且每次破乳工序均需要按照注入废乳化液、注入破乳剂、搅拌反应破乳、放出破乳后的废乳化液的步骤进行操作,费时费力,处理效率低,处理效果差,同时废乳化液的浓度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其浓度受使用时间、乳化液类型、混合比例等因素影响而改变,然而破乳剂的加入量并不能根据废乳化液的浓度进行及时的调整,造成破乳剂加入量过多和过少的情况发生,破乳剂过多会造成浪费,破乳剂过少会导致破乳效果差,破乳时间长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废乳化液的处理回收装置,它可以很好的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废乳化液的处理回收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面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配电控制箱,底板顶面的右端设有破乳装置。

优选的,所述破乳装置包括支撑腿,支撑腿的底端与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支撑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外釜,外釜的底面上设有液位控制装置,外釜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顶面连接有内釜,内釜的侧面连接有加强块,加强块的另一面与外釜的内壁固定连接,内釜的内部设有延时装置,外釜左侧面的底部固定连通有蒸汽入管,外釜右侧面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蒸汽出管,外釜的顶面螺栓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输出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的底端延伸至内釜的内部,搅拌轴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其底端的搅拌叶,搅拌轴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端部固定连接在内釜内腔的底面上,支撑腿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支撑腿的右侧面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面设有应变装置,支撑板的底面连接有加强腿,加强腿的底端与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延时装置包括预混箱,预混箱的外侧面与内釜的内壁固定连接,预混箱活动套接在搅拌轴的外部,预混箱的顶面上连通有螺旋扰流板,螺旋扰流板活动套接在搅拌轴的外部,螺旋扰流板的内部开设有流道,流道内腔的右侧面活动套接有传动杆,传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螺旋扰流板的外部并固定套接有扰流叶,传动杆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流道内部的传动叶,流道内腔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与传动叶相适配的导流板,螺旋扰流板的顶端连通有缓冲箱,缓冲箱活动套接在搅拌轴的外部,缓冲箱的顶面与内釜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缓冲箱的外侧面与内釜的内壁固定连接,缓冲箱的底面上开设有喷孔。

优选的,所述液位控制装置包括锥形管,锥形管的底端与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锥形管的顶端固定连通有直筒,直筒的顶面与外釜的底面固定连接,直筒的顶面上固定穿插有排液管,排液管的顶端延伸至内釜的内部,底板的顶面上设有位于锥形管内部的调节装置,锥形管的右侧面固定穿插有放液管,放液管的管线上设有位于锥形管外部的闸阀。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固定管,固定管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底板的顶面上,固定管内腔的右侧面活动套接有正向螺纹杆,正向螺纹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反向螺纹杆,反向螺纹杆的左端延伸至锥形管的外部并固定套接有旋转盘,反向螺纹杆的外部活动套接有位于锥形管和固定管之间的密封套筒,密封套筒的一端与锥形管的内壁固定连接,密封套筒的另一端与固定管的侧面固定连接,正向螺纹杆和反向螺纹杆的外部均螺纹套接有位移块,固定管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弹性管,弹性管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升降罩,升降罩的顶面设有封堵装置,升降罩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杆,滑杆的外部滑动套接有两个滑块,滑块与位移块之间设有剪式升降架,剪式升降架顶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活动连接,剪式升降架底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位移块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封堵装置包括波纹管,波纹管的底端与升降罩的顶面固定连接,波纹管的顶端固定套接有封堵头,封堵头的顶端滑动插接在直筒的内部,封堵头的顶面连接有定位块,定位块的顶端与直筒内腔的顶面接触连接,封堵头的外表面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内部嵌装有密封环,密封环与直筒的内壁滑动连接,封堵头底面的中部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内腔的顶面连接有封堵弹簧,封堵弹簧的底端与升降罩的顶面固定连接,封堵头的底面开设有轨道孔,轨道孔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导向杆,导向杆的底端依次贯穿波纹管、升降罩、弹性管、固定管并与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应变装置包括应变箱,应变箱的表面与外釜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应变箱的底面与支撑板的顶面固定连接,应变箱内腔的底面设有断流装置,应变箱顶面的左端设有弧型顶,弧型顶内腔的顶面设有调控装置,弧型顶的顶面上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端通过中心轴活动连接有杠杆,杠杆的右端连接有应变线,应变箱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与应变线相适配的导向对轮,应变线的另一端穿过导向对轮并延伸至应变箱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应变球,应变球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插接杆,插接杆的外部固定套接有限位环,应变线的外部活动套接有位于应变箱内部的橡胶管,橡胶管的顶端与应变箱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橡胶管的底端固定套接在应变线的外部,应变箱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上开设有轨道槽,插接杆的端部活动插接在轨道槽的内部,应变箱内腔的底面连接有格挡块,格挡块的左侧面开设有导向孔,格挡块的底面上固定嵌装有扁管,扁管的底面与应变箱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扁管的顶面与限位板的底端固定连接,应变箱的正面固定穿插有废乳化液注入管。

优选的,所述断流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底端与应变箱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外壳内腔的底面开设有第一锥形孔,外壳的左侧面固定穿插有转接管,转接管的一端与第一锥形孔连通,转接管的另一端与预混箱连通,外壳的右侧面固定插接有输液管,输液管的一端与第一锥形孔连通,输液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导向孔的内部,外壳内腔的顶面通过压缩弹簧传动连接有第一滑板,第一滑板与外壳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滑板的底面连接有第一锥形密封头,第一锥形密封头的表面与第一锥形孔的内壁接触连接,第一滑板的顶面连接有牵拉线,牵拉线的另一端延伸至外壳的外部并连接有浮子。

优选的,所述调控装置包括调控主体,调控主体的侧面与应变箱的内壁固定连接,调控主体的顶面与弧型顶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调控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固定腔,固定腔内腔的顶面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底端与固定腔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限位杆的外部活动套接有升降板和施压弹簧,升降板的底面连接有密封板,升降板的顶面连接有传动线,传动线的另一端延伸至弧型顶的外部并与杠杆的左端连接,施压弹簧的顶端与固定腔内腔的顶面连接,施压弹簧的底端与升降板的顶面连接,固定腔内腔的底面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的的内壁连接有密封垫,密封垫与密封板滑动连接,密封槽内腔的左右两侧面上均开设有梯形孔,调控主体的左侧面固定插接有加料管,加料管的一端与一个梯形孔连通,加料管的另一端与预混箱连通,调控主体的内部开设有与另一个梯形孔连通的通道,调控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腔的底面开设有第二锥形孔,第二锥形孔与通道连通,安装腔内腔的顶面通过拉伸弹簧传动连接有第二滑板,第二滑板与安装腔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滑板的底面连接有第二锥形密封头,第二锥形密封头的表面与第二锥形孔的内壁接触连接,第二锥形密封头的底端连接有提升线,提升线的底端延伸至调控主体的外部并与浮子的顶面固定连接,调控主体的右侧面插接有破乳剂注入管,破乳剂注入管的一端与第二锥形孔连通,破乳剂注入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应变箱的外部。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通过断流装置和调控装置的配合来实现自动注入废乳化液和破乳剂的目的,不需要人为控制废乳化液的注入量和破乳剂的加入量,自动化程度高,人工成本低,降低了处理成本,通过破乳装置和延时装置的配合,延长了混合液在该混合废乳化液的处理回收装置内运动的距离,进而延长了混合液在该混合废乳化液的处理回收装置内运动的时间,为废乳化液和破乳剂反应争取了足够的时间,同时破乳装置和延时装置均能够对混合液进行搅动,使得废乳化液和破乳剂能够充分反应,确保废乳化液能够完全破乳化,处理效果好,通过液位控制装置,使破乳后的混合液能够自动排出,从而使得破乳工序能够在线连续的进行,省时省力,处理效率高,通过应变装置和调控装置的配合,使该混合废乳化液的处理回收装置能够根据废乳化液的浓度进行及时的调整,不会发生破乳剂加入量过多和过少的情况发生,不会浪费破乳剂,破乳剂利用率高,处理效果好,破乳时间短,提高了该混合废乳化液的处理回收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破乳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螺旋扰流板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a处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图2中缓冲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2中液位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中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6中封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图2中应变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图9的右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图10中断流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图9中调控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图10中调控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底板;11、配电控制箱;1、破乳装置;101、支撑腿;102、外釜;103、支撑块;104、内釜;105、加强块;106、蒸汽入管;107、蒸汽出管;108、搅拌电机;109、搅拌轴;110、搅拌叶;111、支撑架;112、支撑板;113、加强腿;2、延时装置;21、预混箱;22、螺旋扰流板;23、流道;24、传动杆;25、扰流叶;26、传动叶;27、导流板;28、缓冲箱;29、喷孔;3、液位控制装置;31、锥形管;32、直筒;33、排液管;34、放液管;4、调节装置;40、固定管;41、正向螺纹杆;42、反向螺纹杆;43、密封套筒;44、位移块;45、弹性管;46、升降罩;47、滑杆;48、滑块;49、剪式升降架;5、封堵装置;51、波纹管;52、封堵头;53、定位块;54、固定槽;55、密封环;56、定位槽;57、封堵弹簧;58、轨道孔;59、导向杆;6、应变装置;601、应变箱;602、弧型顶;603、固定板;604、中心轴;605、杠杆;606、应变线;607、导向对轮;608、应变球;609、插接杆;610、限位环;611、橡胶管;612、限位板;613、轨道槽;614、格挡块;615、扁管;616、导向孔;617、废乳化液注入管;7、断流装置;71、外壳;72、第一锥形孔;73、转接管;74、输液管;75、压缩弹簧;76、第一滑板;77、第一锥形密封头;78、牵拉线;79、浮子;8、调控装置;801、调控主体;802、固定腔;803、限位杆;804、升降板;805、密封板;806、传动线;807、施压弹簧;808、密封槽;809、密封垫;810、梯形孔;811、加料管;812、通道;813、安装腔;814、第二锥形孔;815、拉伸弹簧;816、第二滑板;817、第二锥形密封头;818、提升线;819、破乳剂注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3,一种混合废乳化液的处理回收装置,包括底板10,底板10顶面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配电控制箱11,底板10顶面的右端设有破乳装置1。

破乳装置1包括支撑腿101,支撑腿101的底端与底板10的顶面固定连接,支撑腿1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外釜102,外釜102的正面设有与内釜104连通的透视窗,用于观察液位高度,外釜102的底面上设有液位控制装置3,外釜102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03,支撑块103的顶面连接有内釜104,内釜104的侧面连接有加强块105,加强块105的另一面与外釜102的内壁固定连接,内釜104的内部设有延时装置2,外釜102左侧面的底部固定连通有蒸汽入管106,外釜102右侧面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蒸汽出管107,外釜102的顶面螺栓安装有搅拌电机108,搅拌电机108输出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109,搅拌轴109的底端延伸至内釜104的内部,搅拌轴109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其底端的搅拌叶110,搅拌轴109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架111,支撑架111的端部固定连接在内釜104内腔的底面上,支撑腿101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支撑腿101的右侧面连接有支撑板112,支撑板112的顶面设有应变装置6,支撑板112的底面连接有加强腿113,加强腿113的底端与底板10的顶面固定连接。

延时装置2包括预混箱21,预混箱21的外侧面与内釜104的内壁固定连接,预混箱21活动套接在搅拌轴109的外部,预混箱21的顶面上连通有螺旋扰流板22,螺旋扰流板22活动套接在搅拌轴109的外部,螺旋扰流板22的内部开设有流道23,流道23内腔的右侧面活动套接有传动杆24,传动杆24的另一端延伸至螺旋扰流板22的外部并固定套接有扰流叶25,传动杆24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流道23内部的传动叶26,流道23内腔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与传动叶26相适配的导流板27,螺旋扰流板22的顶端连通有缓冲箱28,缓冲箱28活动套接在搅拌轴109的外部,缓冲箱28的顶面与内釜104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缓冲箱28的外侧面与内釜104的内壁固定连接,缓冲箱28的底面上开设有喷孔29。

液位控制装置3包括锥形管31,锥形管31的底端与底板10的顶面固定连接,锥形管31的顶端固定连通有直筒32,直筒32的顶面与外釜102的底面固定连接,直筒32的顶面上固定穿插有排液管33,排液管33的顶端延伸至内釜104的内部,底板10的顶面上设有位于锥形管31内部的调节装置4,锥形管31的右侧面固定穿插有放液管34,放液管34的管线上设有位于锥形管31外部的闸阀。

调节装置4包括固定管40,固定管40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底板10的顶面上,固定管40内腔的右侧面活动套接有正向螺纹杆41,正向螺纹杆4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反向螺纹杆42,反向螺纹杆42的左端延伸至锥形管31的外部并固定套接有旋转盘,反向螺纹杆42的外部活动套接有位于锥形管31和固定管40之间的密封套筒43,密封套筒43的一端与锥形管31的内壁固定连接,密封套筒43的另一端与固定管40的侧面固定连接,正向螺纹杆41和反向螺纹杆42的外部均螺纹套接有位移块44,固定管40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弹性管45,弹性管45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升降罩46,升降罩46的顶面设有封堵装置5,升降罩4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杆47,滑杆47的外部滑动套接有两个滑块48,滑块48与位移块44之间设有剪式升降架49,剪式升降架49顶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48活动连接,剪式升降架49底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位移块44活动连接。

封堵装置5包括波纹管51,波纹管51的底端与升降罩46的顶面固定连接,波纹管51的顶端固定套接有封堵头52,封堵头52的顶端滑动插接在直筒32的内部,封堵头52的顶面连接有定位块53,定位块53的顶端与直筒32内腔的顶面接触连接,封堵头52的外表面开设有固定槽54,固定槽54的内部嵌装有密封环55,密封环55与直筒32的内壁滑动连接,封堵头52底面的中部开设有定位槽56,定位槽56内腔的顶面连接有封堵弹簧57,封堵弹簧57的底端与升降罩46的顶面固定连接,封堵头52的底面开设有轨道孔58,轨道孔58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导向杆59,导向杆59的底端依次贯穿波纹管51、升降罩46、弹性管45、固定管40并与底板10的顶面固定连接。

应变装置6包括应变箱601,应变箱601的表面与外釜10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应变箱601的底面与支撑板112的顶面固定连接,应变箱601内腔的底面设有断流装置7,应变箱601顶面的左端设有弧型顶602,弧型顶602内腔的顶面设有调控装置8,弧型顶602的顶面上连接有固定板603,固定板603的顶端通过中心轴604活动连接有杠杆605,杠杆605的右端连接有应变线606,应变箱601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与应变线606相适配的导向对轮607,应变线606的另一端穿过导向对轮607并延伸至应变箱601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应变球608,应变球608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插接杆609,插接杆609的外部固定套接有限位环610,应变线606的外部活动套接有位于应变箱601内部的橡胶管611,橡胶管611的顶端与应变箱601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橡胶管611的底端固定套接在应变线606的外部,应变箱601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12,限位板612上开设有轨道槽613,插接杆609的端部活动插接在轨道槽613的内部,应变箱601内腔的底面连接有格挡块614,格挡块614的左侧面开设有导向孔616,格挡块614的底面上固定嵌装有扁管615,扁管615的底面与应变箱601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扁管615的顶面与限位板612的底端固定连接,应变箱601的正面固定穿插有废乳化液注入管617。

断流装置7包括外壳71,外壳71的底端与应变箱601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外壳71内腔的底面开设有第一锥形孔72,外壳71的左侧面固定穿插有转接管73,转接管73的一端与第一锥形孔72连通,转接管73的另一端与预混箱21连通,外壳71的右侧面固定插接有输液管74,输液管74的一端与第一锥形孔72连通,输液管74的另一端延伸至导向孔616的内部,外壳71内腔的顶面通过压缩弹簧75传动连接有第一滑板76,第一滑板76与外壳71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滑板76的底面连接有第一锥形密封头77,第一锥形密封头77的表面与第一锥形孔72的内壁接触连接,第一滑板76的顶面连接有牵拉线78,牵拉线78的另一端延伸至外壳71的外部并连接有浮子79。

调控装置8包括调控主体801,调控主体801的侧面与应变箱601的内壁固定连接,调控主体801的顶面与弧型顶602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调控主体801的内部开设有固定腔802,固定腔802内腔的顶面连接有限位杆803,限位杆803的底端与固定腔802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限位杆803的外部活动套接有升降板804和施压弹簧807,升降板804的底面连接有密封板805,升降板804的顶面连接有传动线806,传动线806的另一端延伸至弧型顶602的外部并与杠杆605的左端连接,施压弹簧807的顶端与固定腔802内腔的顶面连接,施压弹簧807的底端与升降板804的顶面连接,固定腔802内腔的底面开设有密封槽808,密封槽808的的内壁连接有密封垫809,密封垫809与密封板805滑动连接,密封槽808内腔的左右两侧面上均开设有梯形孔810,调控主体801的左侧面固定插接有加料管811,加料管811的一端与一个梯形孔810连通,加料管811的另一端与预混箱21连通,调控主体801的内部开设有与另一个梯形孔810连通的通道812,调控主体80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813,安装腔813内腔的底面开设有第二锥形孔814,第二锥形孔814与通道812连通,安装腔813内腔的顶面通过拉伸弹簧815传动连接有第二滑板816,第二滑板816与安装腔813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滑板816的底面连接有第二锥形密封头817,第二锥形密封头817的表面与第二锥形孔814的内壁接触连接,第二锥形密封头817的底端连接有提升线818,提升线818的底端延伸至调控主体801的外部并与浮子79的顶面固定连接,调控主体801的右侧面插接有破乳剂注入管819,破乳剂注入管819的一端与第二锥形孔814连通,破乳剂注入管819的另一端延伸至应变箱601的外部,用于控制内釜104内部液面的高度,操作时,通过旋转盘转动反向螺纹杆42,反向螺纹杆42带着正向螺纹杆41转动,然后两个位移块44在螺纹配合的作用下相互靠近,接着剪式升降架49的纵向高度增加并通过滑块48、滑杆47推动升降罩46向上移动,对封堵弹簧57施加向上的推力,封堵弹簧57的弹性势能更大,使得内釜104内部的液压和气压之和更大才能推动封堵头52向下移动,从而控制内釜104内部的液面高度。

工作原理:

首先将废乳化液注入管617与外部的恒压废乳化液管道连通,破乳剂注入管819与外部的恒压破乳剂管道接通,然后废乳化液通过废乳化液注入管617进入应变箱601,应变箱601内的液面逐渐升高,接着液面将应变球608完全浸没,之后应变球608受到来自废乳化液的浮力,然后应变球608对应变线606的牵拉力减小,应变线606对杠杆605右端的向下的牵拉力减小,接着升降板804在施压弹簧807弹力的作用下通过传动线806向下牵拉杠杆605的左端,之后杠杆605以中心轴604为中心逆时针转动,同时升降板804在施压弹簧807弹力的作用下带着密封板805向下移动,缩小密封槽808的开口,使密封槽808开口的大小与废乳化液的浓度相适配,当废乳化液的浓度增加时,其密度减小,使得应变球608受到的浮力减小,然后应变球608对应变线606的拉力增加,应变线606对杠杆605右端的拉力增加,杠杆605以中心轴604为中心顺时针转动,在杠杆的原理下,杠杆605的左端通过传动线806、升降板804牵拉密封板805向上移动,增大密封槽808的开口,使密封槽808的开口再次与废乳化液的浓度相适配,当废乳化液的浓度降低时,其密度增大,使得应变球608受到的浮力增大,然后应变球608对应变线606的拉力减小,应变线606对杠杆605右端的拉力减小,杠杆605以中心轴604为中心逆时针转动,在杠杆的原理下,杠杆605的左端向下移动,升降板804在施压弹簧807弹力的作用下带着密封板805向下移动,缩小密封槽808的开口,使密封槽808开口的大小再次与废乳化液的浓度相适配,然后应变箱601内的液面继续上升,使应变箱601内部的气压增加,接着浮子79浸入废乳化液中并受到向上的浮力,之后浮子79在浮力的作用下通过牵拉线78向上牵拉第一滑板76,第一滑板76带着第一锥形密封头77向上移动,然后第一锥形密封头77与第一锥形孔72的内壁分开,使转接管73与输液管74连通,之后应变箱601内的废乳化液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输液管74、转接管73进入预混箱21,与此同时浮子79对提升线818的牵拉力减小,第二滑板816在拉伸弹簧815弹性力的作用下带着第二锥形密封头817向上移动,第二锥形密封头817与第二锥形孔814的内壁分开,使破乳剂注入管819通过第二锥形孔814、通道812、梯形孔810、密封槽808与加料管811连通,且第一锥形密封头77与第一锥形孔72的内壁分开的距离和第二锥形密封头817与第二锥形孔814的内壁分开的距离相同,然后破乳剂通过破乳剂注入管819、第二锥形孔814、通道812、梯形孔810、密封槽808、加料管811进入预混箱21,接着废乳化液与破乳剂在预混箱21内初步混合反应,之后混合液进入流道23并在导流板27导向的作用下冲向传动叶26,然后传动叶26在混合液的冲击下转动,接着传动叶26通过传动杆24带着扰流叶25转动,同时混合液内部在传动杆24、传动叶26、导流板27的拦截下形成扰流,有助于促进废乳化液与破乳剂进一步混合均匀并反应,之后混合液进入缓冲箱28并从喷孔29喷淋向内釜104的内部,然后混合液在内釜104的内部逐渐积累,内釜104内部的液面逐渐升高,接着预混箱21、螺旋扰流板22浸入混合液中,转动的扰流叶25对混合液进行搅拌,促进废乳化液与破乳剂进一步混合均匀并反应,之后通过配电控制箱11开启搅拌电机108,搅拌电机108通过搅拌轴109带着搅拌叶110转动,搅拌叶110对混合液进行搅拌,又一次促进废乳化液与破乳剂进一步混合均匀并反应,然后搅动起来的混合液内在预混箱21、螺旋扰流板22、扰流叶25的拦截作用下形成扰流,再一次促进废乳化液与破乳剂进一步混合均匀并反应,使得废乳化液与破乳剂能够充分接触并反应,破乳效果更好,接着内釜104内部的液面高度持续上升,使内釜104内部的气压随之升高,之后封堵头52在气压和液压的双重作用下向下移动并从直筒32的内部移动出来,将直筒32打开,然后内釜104内部底层的混合液穿过排液管33、直筒32、锥形管31并从放液管34排出,即可。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