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8518发布日期:2020-05-08 13:4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净水装置仅包括一个用于盛放水的容器(该容器上具有如水龙头之类的出水部件)。

现有技术中的上述净水装置存在如下缺陷:

1、用水时,需将水杯放置于水龙头的下方接水,接水的过程耗费了时间。

2、若将净水装置上的容器的容积设置的较大,则不容易移动,而若将该容器的容积设置的较小,则不能容纳足够多的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净水装置,包括:

第一容器;

第二容器,其用于收纳从所述第一容器流出的水;

连接机构,所述第二容器借由连接机构与所述第一容器形成可分离的连接,并在所述第二容器与所述第一容器连接时,所述连接机构使得所述第一容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容器的进水口导通,且当所述第二容器与所述第一容器分离时,所述连接机构使得所述第一容器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容器的进水口均封闭。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基座,其内开设有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容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一容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导流通道的进水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容器可分离地放置于所述基座上;

阀机构,其构造成:当所述第二容器放置于所述基座上时,所述阀机构用于使所述导流通道的出水端口与所述第二容器的进水口连通;且当所述第二容器与所述基座分离时,所述阀机构用于使所述出水端口以及所述第二容器的进水口均关闭。

优选地,所述阀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阀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容器上的第二阀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阀组件包括:

阀套,其设置于所述基座内所开设的导向腔中并能够沿所述导向腔移动,所述阀套内形成有第一阀腔,所述第一阀腔与所述出水端口连通,所述阀套的上端凸出于所述基座,所述阀套的上端形成有阀口;

阀杆,其设置于所述阀套中,所述阀杆的上端设置有封堵芯以用于关闭所述阀口;

第一弹簧,其用于向上推抵所述阀套以使得所述阀套在向下压力解除后能够复位;其中:

在所述阀套下移后,所述封堵芯解除对所述阀口封堵以使所述阀口打开。

所述第二阀组件包括:

第二阀腔,其自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形成,所述第二容器的进水口贯通至所述第二阀腔;

阀芯,其设置于所述第二阀腔内并能够沿所述第二阀腔滑动;

第二弹簧,其用于推抵所述阀芯;其中:

在所述第二容器放置于所述基座上后,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压迫所述阀套下移以使所述阀口打开;所述封堵芯推抵所述阀芯上移而使所述进水口打开;

在所述第二容器从所述基座取下后,所述第一弹簧复位使得所述阀套上移以使得所述封堵芯封堵所述阀口,所述第二弹簧复位以使所述阀芯下移以封堵所述进水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形成插孔,所述插孔的底部形成有锥孔,所述阀套的上端形成有锥面;当所述第二容器放置于所述基座时,所述阀套的上端的锥面与所述锥孔的孔壁贴附密合。

优选地,使所述锥面与所述锥孔密合先于所述封堵芯推抵所述阀芯打开。

优选地,所述导向腔的内腔壁与所述阀套之间设置有弹簧顶珠机构;其中:

当所述阀套所受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所述弹簧顶珠机构使得所述阀套保持在所在位置;而当所述阀套所受到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所述弹簧顶珠机构避让所述阀套,所述阀套下移。

优选地,所述导向腔为上小、下大的柱状阶梯腔;所述阀套为柱状阶梯套,以通过导向腔限定所述阀套的移动行程以阻止所述阀套从所述导向腔中脱出。

优选地,所述阀杆的底部设置有止挡盘,所述阀杆上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于所述止挡盘和所述阀套以用于向下推抵所述阀杆以使所述封堵芯关闭所述阀口。

优选地,所述止挡盘的下方的所述导向腔的底部设置有凸柱,以择机地推抵所述止挡盘。

优选地,所述阀套内的第一阀腔的上部周向布置有多个梳流板,相邻所述梳流板之间形成过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插孔的孔壁上装设有第一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导向腔的阶梯处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阀套的阶梯面上开设有通孔以使所述阶梯面上方的部分所述导向腔与所述阀套内的第一阀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阀套的下部的壁上开设有导水口以使所述出水端口与所述第一阀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阀腔与所述进水口的连接处设置有分流板。

优选地,自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处的进水口开设有第一注液通道,所述第一注液通道沿所述第二容器的容器壁延伸至所述第二容器的中部或中部以下。

优选地,所述第二容器具有容器柄,自所述第二容器底部处的进水口开设第二注液通道,以使得所述第二注液通道沿所述容器柄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容器的上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净水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可允许第一容器的容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净水装置中的容器的容积设置的小一些,如此,在需要移动净水装置时,可预先将第二容器取下而仅移动包括第一容器在内的相关部件,如此,因第一容器容积小,方便移动(虽然第一容器的容积相对较小,然而,因第二容器具有一定容积,使得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的和容积至少不会小于现有技术中的容器的容积,因而,不会因第一容器中的容积变小而减少水的存储总量)。

2、连接机构使保持其上的第二容器与第一容器始终导通,使得第二容器在被取用前,其内始终具有一定量的水,进而可对第二容器随取随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净水装置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容器处于放置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净水装置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容器取下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净水装置中阀套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净水装置中阀套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净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第一阀组件;11-阀套;111-第一阀腔;112-阀口;113-锥面;114-导水口;115-梳流板;116-通孔;12-阀杆;121-封堵芯;13-第一弹簧;14-第三弹簧;15-止挡盘;20-第二阀组件;21-阀芯;22-第二阀腔;23-导流板;24-第二弹簧;40-第二容器;41-底部;411-进水口;412-注水通道;50-基座;51-导流通道;52-出水端口;53-凸柱;61-弹簧;62-顶珠;63-环形凹陷;71-第一密封件;72-第二密封件;80-第一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包括第一容器80、第二容器40以及连接机构。

第一容器80可仅用于盛放水,也可构造成能够对水进行净化,例如,可通过在第一容器80内设置过滤机构实施对如自来水之类的水的净化。

第二容器40用于从第一容器80中取水。

容易理解地:第一容器80上具有出水口,第二容器40具有进水口411,第一容器80中的水通过从出水口流出,并通过进水口411流入才能够使第二容器40取到水。

在一些优选方案中,使水的流动借助于水的重力,在另一些优选方案中,使水的流动借助于外部动力。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促使水流动的方式。

连接机构配置成如下功能:

第二容器40借由连接机构与第一容器80形成可分离的连接,并在第二容器40与第一容器80连接时,连接机构使得第一容器80的出水口与第二容器40的进水口411导通,且当第二容器40与第一容器80分离时,连接机构使得第一容器80的出水口和第二容器40的进水口411均封闭。

上述净水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当不需要使用水时,如图1所示,使第二容器40保持在连接机构上,此时,连接机构因第二容器40保持在其上,使得第一容器80的出水口与第二容器40的进水口411处于导通状态,使得第二容器40内水始终保持一定量。

当需要使用水时,将第二容器40直接从连接机构上取下以进行使用,在整个过程中,连接机构使得第一容器80的出水口和第二容器40的进水口411均关闭,使得第一容器80的水不会泄漏,第二容器40的水也不会泄漏。

上述实施例的优势在于:

1、可允许第一容器80的容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净水装置中的容器的容积设置的小一些,如此,在需要移动净水装置时,可预先将第二容器40取下而仅移动包括第一容器80在内的相关部件,如此,因第一容器80容积小,方便移动(虽然第一容器80的容积相对较小,然而,因第二容器40具有一定容积,使得第一容器80和第二容器40的和容积至少不会小于现有技术中的容器的容积,因而,不会因第一容器80中的容积变小而减少水的存储总量)。

2、连接机构使保持其上的第二容器40与第一容器80始终导通,使得第二容器40在被取用前,其内始终具有一定量的水,进而可对第二容器40随取随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机构由基座50和阀机构构成。第一容器80设置在基座50上,第二容器40与基座50可分离的设置于该基座50上,这使得第二容器40借助于重力而保持在连接机构上。

具体而言,基座50内开设有导流通道51,该导流通道51的进水端口贯通至第一容器80的出水口;阀机构构造成:当第二容器40放置于基座50上时,阀机构用于使导流通道51的出水端口52与第二容器40的进水口411连通,进而使得第一容器80中的水经过导流通道51而进入第二容器40中;且当第二容器40与基座50分离时,阀机构用于使出水端口52以及第二容器40的进水口411均关闭,进而阻止第二容器40的水从出水端口52流出,以及阻止第二容器40内的水从进水口411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类型的阀机构。该阀机构包括第一阀组件10和第二阀组件20,第一阀组件10和第二阀组件20分别对应装设于基座50和第二容器40上。

具体而言,第一阀组件10包括:阀套11、阀杆12以及第一弹簧13。在基座50中开设一导向腔,阀套11设置于导向腔中并能够沿导向腔滑动,阀套11内形成有第一阀腔111,该第一阀腔111通过开设在阀套11的底部的壁上导水口114与导流通道51的出水口端连通,阀套11的上端能够凸出于基座50,阀套11的上端形成阀口112;阀杆12设置于第一阀腔111中,并能够在阀腔中移动,阀杆12的上端设置有封堵芯121,该封堵芯121可以由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该封堵芯121用于封堵阀口112并通过与阀套11的相对运动能够使阀口112打开。第一弹簧13设置于导向腔中以用于向上推抵阀套11使得阀套11凸出于基座50,当阀套11未受到压力时,封堵芯121封堵阀口112。

第二阀组件20包括:第二阀腔22、阀芯21以及第二弹簧24。第二阀腔22自第二容器40的底部41形成,第二容器40的进水口411贯通至第二阀腔22;阀芯21设置于第二阀腔22内并能够沿第二阀腔22滑动;第二弹簧24用于推抵阀芯21以使阀芯21封堵第二容器40的进水口411。如此,如图1所示,在第二容器40放置于基座50上后,第二容器40的底部41压迫阀套11下移以使阀口112打开;封堵芯121推抵阀芯21上移而使进水口411打开,第一容器80中的水经过导流通道51、第一阀腔111以及第二阀腔22借由第二容器40的进水口411进入第二容器40中;在第二容器40从基座50取下后,如图2所示,第一弹簧13复位使得阀套11上移以使得封堵芯121封堵阀口112,第二弹簧24复位以使阀芯21下移以封堵进水口411,如此,第一容器80和第二容器40均被隔断,均不漏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容器40的底部形成插孔,插孔的底部形成有锥孔,阀套11的上端形成有锥面113;当第二容器40放置于基座50时,阀套11的上端的锥面113与锥孔的孔壁贴附密合。在本实施例中,使锥孔与锥面113密合一方面对第二容器40的放置位置的定位有利,另一方面,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使锥面113与锥孔密合先于封堵芯121推抵阀芯21打开。使锥面113与锥孔密合先于封堵芯121推抵阀芯21打开的优势在于:在第一容器80与第二容器40导通前,先将使第一阀组件10与第二阀组件20实现密封连接,进而能够有效避免在第二容器40放置于基座50的瞬间,第一阀组件10因先打开而导致水从基座50与第一容器80之间的连接处(如锥面113与锥孔之间的缝隙处)泄漏。

使锥面113与锥孔密合先于封堵芯121推抵阀芯21打开的构造方式有多种。例如,使第一弹簧13的弹性系数设置的足够大,使得锥面113与锥孔接触并密合前,第一弹簧13的收缩量不至于使阀套11的阀口112打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导向腔的内腔壁与阀套11之间设置弹簧顶珠,具体地,可在导向腔的内壁上开设有收纳孔,弹簧顶珠中的弹簧61和顶珠62均设置在收纳孔中,使阀套11的对应位置设置环形凹陷63。当阀套11所受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顶珠部分的位于环形凹陷63中以限制阀套11移动;如图1所示,仅当当阀套11所受到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弹簧屈服,顶珠从环形凹陷63中退出,阀套11才能够下移而使阀口112打开。

应该说明,预设压力由第二容器40的重力给予,具体由锥孔的孔壁对阀套11的锥面113的压迫获得,此时,当阀套11受到大于预设压力的压力时,与该压力对应的锥孔与锥面113的接触力会使得锥孔与锥面113实现密封。如此,实现使锥面113与锥孔密合先于封堵芯121推抵阀芯21打开的目的。

应该说明:可通过在阀套11上开设收纳孔,弹簧顶珠设置该阀套11的收纳孔,导向腔的腔壁上开设环形凹陷63而实现上述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导向腔为上小、下大的柱状阶梯腔;如图4和图5所示,阀套11为柱状阶梯套,以通过导向腔限定阀套11的移动行程以阻止阀套11从导向腔中脱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结构的阀套11和导向腔使得阀套11自身在一定行程下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阀杆12的底部设置有止挡盘15,阀杆12上套设有第三弹簧14,第三弹簧14的两端分别抵靠于止挡盘15和阀套11以用于向下推抵阀杆12以使封堵芯121关闭阀口112;并且,止挡盘15的下方的导向腔的底部设置有凸柱53,以择机地推抵止挡盘15。当阀套11受到第二容器40的压力而开始下移时,在第三弹簧14的作用下,阀杆12随阀套11同步下移;当阀套11的锥孔与锥面113密合后,阀套11继续下移后,阀杆12的下端触碰到凸柱53,凸柱53推抵阀杆12上移而使封堵芯121打开阀口112,进而使第一容器80和第二容器40导通。

上述实施例的优势在于:

1、第三弹簧14使得封堵芯121能够以一定预紧力封堵阀口112,使得封堵芯121对阀口112的密封效果更好。

2、第三弹簧14使得阀口112被封堵芯121延缓打开,使得“锥面113与锥孔密合先于封堵芯121推抵阀芯21打开”更容易实现。

3、当第二容器40被取下的过程中,第三弹簧14配合第一弹簧13复位,使得封堵芯121能够更快的关闭阀口112,这能够有效避免第二容器40在被取下瞬间而出现第一阀组件10的泄漏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阀套11内的第一阀腔111的上部周向布置有多个梳流板115,相邻梳流板115之间形成过流通道。在本实施例中,阀杆12穿设该多个导流板23共同限定的穿孔,进而能够有效限制阀杆12出现径向窜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插孔的孔壁上装设有第一密封件71;导向腔的阶梯处设置有第二密封件72,以实现对对应位置的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阀套11的阶梯面上开设有通孔116以使阶梯面上方的部分导向腔与阀套11内的第一阀腔111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在阀套11下移过程中,第一阀腔111内的水通过通孔116进入阶梯面上方的部分导向腔,这有利减少第一阀腔111内的水的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阀腔22与进水口411的连接处设置有分流板。在本实施例中,分流板对水的流量具有一定减缓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进水口411与第二容器40的上部内借由注水通道412连通,使得经过进水口411的水再经过注水通道412进入第二容器40中。具体地,自第二容器40的底部处的进水口411开设有第一注液通道,第一注液通道沿第二容器40的容器壁延伸至第二容器40的中部或中部以下;优选地,第二容器40具有容器柄,自第二容器40底部处的进水口411开设第二注液通道,以使得第二注液通道沿容器柄并延伸至第二容器40的上部。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