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8415发布日期:2020-04-10 16:2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净水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净水器因为流量过小需要内置压力罐储水以保证足够用水量,压力罐长期使用不够卫生,无法保证饮用水的新鲜洁净,且内置压力罐使得产品体积偏大,同时成本昂贵,且现有的净水器中,用户取纯净水时需要拿容器到水龙头下面接水,比较费时费力,使用不方便,产品的使用功能也较单一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水器,包括:加热储水模块,其包括水壶和壶座组件,所述水壶内形成有适于储水的容纳空间,所述壶座组件包括适于向所述容纳空间内注水的注水系统,所述水壶或所述壶座组件设有加热件,所述加热件配置为对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水进行加热;净水模块,所述净水模块与所述加热储水模块相互分开,且所述净水模块与所述注水系统之间经由管路连通。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形成有加热储水模块和净水模块,加热储水模块设置水壶和壶座组件,净水模块对水净化处理后,将水送至注水系统并经由注水系统注入水壶,以利用水壶进行储水,并供用户从水壶取水,既实现了储水目的,且使得水壶相对于净水模块以外置形式设置,相比于现有内置压力罐进行储水的结构而言,清洗更方便,避免长期使用不够清洁卫生的问题,且用户从水壶取水的方式也更省时省力,使用更加方便,且利用加热件可对水壶内的水进行加热,这样,用户可直接从水壶取用热水,使得产品的使用功能更丰富,实现一机多用,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且本设计中,净水模块与加热储水模块分开,使得两者形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可更加灵活地对两者的位置分别规划和布置,举例而言,可灵活地将加热储水模块置于厨上使用,将净水模块置于厨下使用,其中,加热储水模块置于厨上使用,使用更方便,净水模块置于厨下使用,这样,厨上空间占用量减小,且由于无需内置压力罐,净水模块的体积减小,可以实现净水模块更紧凑地布置,产品也更加经济适用。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净水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壶座组件包括控制系统和电源连接件,所述电源连接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水壶和所述净水模块中的一者或多者电连接,并向与之电连接的所述水壶或所述净水模块供电,以及对与之电连接的所述水壶或所述净水模块进行控制。

在本方案中,控制系统及电源连接件设置在壶座组件上,并使控制系统对水壶进行供电和控制,这样,水壶上的电器元件数量减少,水壶结构更简单也更轻量化,日常从水壶取水的操作更加方便和省力。

控制系统对净水模块进行供电和控制,这样,净水模块无需单独内置控制板,净水模块的部件数量减少,更利于净水模块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从而提升净水模块布置灵活性和紧凑性。

且通过使净水模块与水壶经由同一控制系统供电和控制,控制逻辑的衔接性更好,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检测、判断等中间交互性环节,提升产品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壶座组件设有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水壶设有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之间可拆装地连接。

在本方案中,水壶放回壶座组件时,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连接使得壶座组件与水壶之间电性导通,水壶离开壶座组件时,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相应分开,使得壶座组件与水壶之间断开,这样,取用水壶时,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分开可使得水壶自动断电,更利于提升产品的安全等级,且水壶也无需拖着线束走,水壶使用更加灵活方便,且也可防止线束损伤,同时防止线束进水带来安全隐患。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壶座组件还包括交互装置,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交互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交互装置包括语音装置、控制面板、显示面板中任意一者或任意多者。

在本方案中,用户通过控制面板向控制系统发送指令以控制水壶和/或净水模块的工作,实现产品手动控制,使用方式更加灵活也更具个性化,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设置显示面板,可以经由显示面板对净水模块和/或水壶的状态进行显示,例如,显示水壶内的水温、水位等,或如显示净水模块的滤芯寿命等级等,更便于用户随时掌握产品的状态。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交互装置的控制面板包括第一操作件,所述第一操作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操作件配置为触发所述控制系统,使得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加热件对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水进行加热;和/或所述交互装置的控制面板包括第二操作件,所述第二操作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操作件配置为触发所述控制系统,使得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净水模块经由所述注水系统向所述容纳空间内注水。

在本方案中,设置有第一操作件,第一操作件被操作时,触发控制系统控制加热件加热水壶内的水,这样,用户可选择地通过第一操作件启用或不启用加热功能,使用更加个性化,方便化。

设置第二操作件,第二操作件被操作时,触发控制系统控制净水模块沿注水系统向水壶内注水,这样,用户可选择地通过第二操作件控制向水壶注水,使用更加个性化,方便化。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壶设有液位检测元件,所述液位检测元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液位检测元件配置为检测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水位信息,并将所检测的所述水位信息反馈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水壶设有温度检测元件,所述温度检测元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元件配置为检测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温度信息,并将所检测的所述温度信息反馈至所述控制系统。

在本方案中,设置液位检测元件检测水壶内的水位信息并反馈至控制系统,实现控制系统对水壶内水位的检测和自动控制,使得产品更加智能化,例如,当液位检测元件检测到水壶内的水位到达预设位置时,触发控制系统,使控制系统控制净水模块及注水系统自动停止向水壶内注水,避免水壶溢水。

设置温度检测元件检测水壶内的水温信息并反馈至控制系统,实现控制系统对水壶内水温的检测和自动控制,使得产品更加智能化,例如,当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水壶内的水温到达预设温度时,触发控制系统,使控制系统控制加热件停止加热,可节省产品功耗,且保证水质健康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连接件包括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与所述管路在所述壶座组件上的伸出位置不同。

在本方案中,设置电源线和管路在壶座组件上的引出位置不同,这样可避免管路与电源线之间相互干扰,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漏水引起的电器安全性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线与所述管路的引出方向相反或形成夹角。

在本方案中,设置电源线与管路的引出方向相反或形成大于0°小于180°的夹角,这样极大地降低了漏水引起的电器安全性问题,且可利于电源线避开净水模块,更方便于产品的插线操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净水模块经由连接线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线沿所述管路延伸,并随所述管路伸出所述壶座组件。

在本方案中,设置净水模块与壶座组件的控制系统之间的连接线沿管路延伸并随管路伸出壶座组件,这样,实现净水模块与壶座组件之间走管和走线一致,使得产品更加规整。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壶座组件包括壶座和装饰壳,所述装饰壳与所述壶座连接,所述水壶位于所述壶座上且位于所述装饰壳的侧方,所述注水系统具有出水端,所述出水端与所述装饰壳连接且位于所述水壶的上侧,所述水壶的上部设有适配所述出水端的进水结构。

在本方案中,设置注水系统的出水端位于水壶上侧,形成对水壶上侧注水,具有结构更简单、使用更加直观方便、漏水风险性小等优点。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注水系统还包括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位于所述装饰壳内并与所述出水端连通,且所述装饰壳内设有电器件及中壳,所述中壳将所述电器件与所述输送组件隔开。

在本方案中,设置输送组件位于装饰壳内并通过中壳与电器件之间隔开,通过将输送组件及电器件集成于装饰壳内,产品更美观,且部件之间紧凑性更好,且利用中壳的分隔作用,可以形成水电隔离,即使出现漏水情况,也不会导致电控盒进水,从而有效防止触电危害,提升产品的安全等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器件与所述输送组件分别与所述中壳连接,所述中壳与壶座连接。

在本方案中,电器件及输送组件分别与中壳装配形成模块,中壳与壶座装配实现锁定壶座与电器件及输送组件,这样的结构可利于产品的模块化组装,提升产品的产线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壶座上设有卡扣和卡槽中的一者以及定位柱和定位孔中的一者,所述中壳上设有所述卡扣和卡槽中的另一者以及所述定位柱和定位孔中的另一者,所述定位柱插接于所述定位孔,且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接,以锁定所述壶座与所述中壳;和/或所述壶座与所述中壳经由紧固件锁定。

在本方案中,利用定位柱与定位孔配合,可以实现卡扣与卡槽之间快速对位,使得产品组装更加方便高效,且可避免错装、反装等问题,提升产品良品率,且壶座与中壳之间经由卡扣和卡槽卡接,可实现壶座与中壳之间快速装配,提升装配效率。

设置壶座与中壳之间经由紧固件锁定,可以提升壶座与中壳的连接强度,防止中壳松脱或倾倒变形等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壳上形成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电器件包括电控盒和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控盒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经由卡接结构锁定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和/或经由紧固件锁定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电源适配器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经由卡接结构锁定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和/或经由紧固件锁定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在本方案中,在中壳上设置第一凹槽容纳电控盒,并使电控盒经由卡接结构和/或紧固件进一步锁紧于第一凹槽内,可以实现电控盒在中壳上可靠、稳定地装配,且该结构形式的集成性更好,使得中壳与电控盒的模块化程度更高、更稳定,从而提升产线组装效率和产品的良品率。

在中壳上设置第二凹槽容纳电源适配器,并使电源适配器经由卡接结构和/或紧固件进一步锁紧于第二凹槽内,可以实现电源适配器在中壳上可靠、稳定地装配,且该结构形式的集成性好,使得中壳与电源适配器的模块化程度更高、更稳定,从而提升产线组装效率和产品的良品率。

且在中壳上分别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以对应容纳和装配电控盒及电源适配器,通过将电控盒与电源适配器分开装固,更利于保证整个电器件在中壳上的装配牢固性,且也利于缩减产品的体积尺寸。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出水管和出水阀,所述中壳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出水管配合并对所述出水管限位,所述中壳上设有卡位,所述出水阀卡接于所述卡位并与所述出水管相连。

在本方案中,将出水阀卡接于中壳的卡位实现出水阀固定,出水阀与出水管相连,中壳上设置限位结构对出水管进行限位,这样可以实现对输送组件稳定、牢靠地装固,且装配具有简单、便捷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装饰壳的顶壁设有通孔,所述输送组件沿所述通孔伸出与所述出水端相连,所述中壳的上表面设有挡水筋,且所述挡水筋绕所述通孔分布。

在本方案中,在中壳的上表面设置挡水筋,经由通孔进入到装饰壳内的水被限定在挡水筋合围出的区域内,而避免进入的水沿中壳上表面的周边流下,这样可以避免水进入到电器件所在的位置,提升产品的安全等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壳上形成有容纳槽,所述输送组件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并沿所述容纳槽延伸,其中,所述容纳槽延伸至所述中壳的上表面,并在所述中壳的上表面上形成贯穿口,所述中壳的上表面与所述挡水筋合围限定出集水槽,所述贯穿口位于所述挡水筋合围限定出的区域内并与所述集水槽连通。

在本方案中,设置贯穿口位于挡水筋合围限定出的区域内并与集水槽连通,这样,水沿通孔进入集水槽后,可进一步经由贯穿口进入容纳槽内,并沿容纳槽流下,防止集水槽溢水,且避免了水进入电控盒,提升产品的电气安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壶座组件包括壶座,所述注水系统具有出水端,所述出水端设置在所述壶座上,所述水壶位于所述壶座上,且所述水壶的下部设有适配所述出水端的进水结构。

在本方案中,将注水系统的出水端设置在壶座上,水壶置于壶座上时,进水结构与出水端配合导通,注水系统从水壶底部向水壶内注水,不仅更利于水壶密封,且也利于壶座组件的小型化和简约化,同时,该结构使得出水端的出水位置降低,可以减少出水阀做功量,实现产品节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壶座组件包括电器件,所述电器件设置在所述壶座内。

在本方案中,电器件设置在壶座上,如控制面板、显示面板或电控盒等设置在壶座内,实现电子部分及出水端在壶座集成,更进一步精简了产品的部件数量和组成,实现产品简约化。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壶座组件还包括:显示操作模块,所述显示操作模块与所述壶座相连并位于所述水壶的侧方,所述壶座组件包括电器件,所述电器件设置在所述显示操作模块内。

在本方案中,电器件设置在显示操作模块内,如控制面板、显示面板、电控盒等设置在显示操作模块内,显示操作模块位于壶座的侧方,这样更方便于用户进行操作或读取显示信息,且可以减少水壶向电器件传热,实现产品防烫。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净水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储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壶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壶座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示中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所示中壳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器件与中壳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9-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输送组件与中壳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9-2是图9-1中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9-3是图9-2中所示结构去除输送组件后的示意图;

图9-4是图9-3中所示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壶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所示壶座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壶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壶座组件的部分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装饰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水龙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壶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所示壶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壶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所示壶座组件的部分结构与上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所示底盖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壶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所示壶座组件去除底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水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所示水壶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壶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水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8中所示水壶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储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30中所示壶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0中所示加热储水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储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33中所示壶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图33中所示加热储水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净水器,100加热储水模块,110水壶,111容纳空间,112第一电路结构,1121液位检测元件,1122温度检测元件,1123第二电连接器,1124加热件,113进水结构,120壶座组件,121注水系统,1212输送组件,12121出水管,12122出水阀,12123管接头,1213出水端,12131上盖,12132卡槽b,12133下盖,12134卡扣b,12135螺钉孔c,12136螺钉,12137弯管,122控制系统,12211电控盒,12212电源适配器,1222显示面板,1223控制面板,12231第一操作件,12232第二操作件,123电源连接件,1231电源线扣,124第一电连接器,1241电连接器卡扣,125壶座,12511卡槽a,12512定位孔,1252底座,12521螺钉孔d,12522螺钉孔e,12523舌槽,12524卡槽c,1253底盖,12531卡扣c,12532插舌,1254开口,1255连接器孔,1256插孔,1257螺钉柱,126装饰壳,1261通孔,127中壳,1271第一凹槽,12711卡接结构,1272第二凹槽,12721连接柱,12722安装孔,1273容纳槽,1274卡位,1275电源线扣安装槽,1277上表面,12771挡水筋,12772贯穿口,12773集水槽,12774连接筋,12775螺钉孔a,12781卡扣a,12782定位柱,12783螺钉孔b,128显示操作模块,221管路,222连接线,300净水模块,310第二电路结构,311增压泵,312进水阀,313废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10,包括加热储水模块100和净水模块300,净水模块300配置为对净化处理,加热储水模块100配置为对水存储和加热。

具体地,加热储水模块100包括水壶110和壶座组件120,水壶110内形成有适于储水的容纳空间111,壶座组件120包括适于向容纳空间111内注水的注水系统121,且净水模块300与注水系统121之间经由管路221连通,这样,实现水壶110相对于净水模块300以外置形式设置,并作为外置式的储水部件,以当净水模块300对水净化处理后,净水模块300将水送至注水系统121并经由注水系统121注入水壶110,以利用水壶110进行储水,实现了储水目的,且相比于现有内置压力罐进行储水的结构而言,外置式的设计清洗更方便,避免长期使用不够清洁卫生的问题,且用户从水壶110取水的方式也更省时省力,无需用户端着容器在水龙头下接水,使用更加方便。

且其中,水壶110或壶座组件120设有加热件1124,加热件1124配置为对容纳空间111内的水进行加热,这样,用户可直接从水壶110取用热水,使得产品的使用功能更丰富,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且其中,净水模块300与加热储水模块100相互分开,使得净水模块300与加热储水模块100这两者形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可更加灵活地对两者的位置分别规划和布置,具体例如,可将加热储水模块100置于厨上(例如灶台上方)使用,将净水模块300置于厨下(例如灶台下方)使用,其中,加热储水模块100置于厨上使用,使用更方便,净水模块300置于厨下使用,这样,厨上空间占用量减小,且由于无需内置压力罐,净水模块300的体积减小,可以实现净水模块300更紧凑地布置,产品也更加经济适用。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壶座组件120包括控制系统122和电源连接件123(例如为电源线),电源连接件123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例如用于连接家庭电网,电源连接件123与控制系统122电连接,水壶110具有第一电路结构112,控制系统122与第一电路结构112电连接,并向第一电路结构112供电以及对第一电路结构112进行控制。这样,水壶110上的电器元件数量减少,水壶110结构更简单也更轻量化,日常从水壶110取水的操作更加方便和省力。

举例地,如图2所示,水壶110上设有加热件1124,加热件1124形成为第一电路结构112的一部分,并与控制系统122电连接,控制系统122向加热件1124供电以提供加热件1124的工作所需能源,并且控制系统122还可以以供断电的方式控制加热件1124的通断,实现对加热件1124控制。

再如,如图2所示,水壶110上设有液位检测元件1121(如水位传感器、液位探针等)以用于检测水位,控制系统122与液位检测元件1121电连接,以向液位检测元件1121供电,并从液位检测元件1121获取所检测到的水位信息,使得控制系统122根据来自于液位检测元件1121的水位信息控制注水系统121向水壶110注水或停止注水。

再如,如图2所示,水壶110上设有温度检测元件1122(如温度传感器)以用于检测水温,控制系统122与温度检测元件1122电连接,以向温度检测元件1122供电,并从温度检测元件1122获取所检测到的水温信息,使得控制系统122根据来自于温度检测元件1122的水温信息控制加热件1124的通断。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25所示,壶座组件120设有第一电连接器124,第一电连接器124与控制系统122电连接,水壶110设有第二电连接器1123,第二电连接器1123与第一电路结构112电连接,且第一电连接器124与第二电连接器1123之间可拆装地连接。

这样,如图3所示,水壶110放回壶座组件120上时,第一电连接器124与第二电连接器1123连接使得壶座组件120与水壶110之间电性导通,如图4所示,水壶110离开壶座组件120时,第一电连接器124与第二电连接器1123相应分开,使得壶座组件120与水壶110之间断开,这样,取用水壶110时,第一电连接器124与第二电连接器1123分开可使得水壶110自动断电,更利于提升产品的安全等级,且水壶110也无需拖着线束走,水壶110使用更加灵活方便,且也可防止线束损伤,同时防止线束进水带来安全隐患。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壶座组件120包括壶座125,水壶110位于壶座125上,其中,第一电连接器124设置在壶座125上,如图25所示,第二电连接器1123设置水壶110的底部,水壶110位于壶座125上时,第一电连接器124与第二电连接器1123上下结合并导通。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壶座125上设有连接器孔1255,第一电连接器124容置于连接器孔1255内,且第一电连接器124上设有电连接器卡扣1241,电连接器卡扣1241与连接器孔1255卡接锁定。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1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净水模块300具有第二电路结构310,控制系统122与第二电路结构310电连接,并向第二电路结构310供电以及对第二电路结构310进行控制。这样,壶座组件120在净水模块300与水壶110之间起到水路中转,以及电路总控的作用,净水模块300无需单独内置控制板,净水模块300的部件数量减少,更利于净水模块300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从而提升净水模块布置灵活性和紧凑性,且通过使净水模块300与水壶110经由同一控制系统122供电和控制,控制逻辑的衔接性更好,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检测、判断等中间交互性环节,提升产品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率。

举例地,如图2所示,第二电路结构310包括增压泵311、废水阀313、进水阀312等,且增压泵311、废水阀313、进水阀312与控制系统122电连接,控制系统122分别控制三者的通断。增压泵311配置为给进水加压,通过进水阀312控制进水及滤芯冲洗。

净水器10的工作过程可参照如下举例说明:

制水功能开启时,控制进水阀312、增压泵311及注水系统121的进水阀312打开,这样,沿进水阀312进入的水在净水模块300内净化处理后经由注水系统121排入水壶110内;

其中,当水壶110内水满时,液位检测元件1121检测到指示水满的水位信息,并将该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122,控制系统122控制进水阀312、增压泵311及注水系统121的进水阀312关闭;

当手动关闭制水功能时,控制系统122控制进水阀312、增压泵311及注水系统121的进水阀312关闭。

滤芯冲洗时,控制系统122控制进水阀312、废水阀313、增压泵311打开,控制注水系统121的进水阀312关闭。

开启加热时,控制系统122给加热件1124(例如发热盘,发热盘可设置在水壶110上)供电,通过温度检测元件1122(如ntc,negativetemperaturecoefficint)检测水壶110内的水温,水温到达设定温度时,温度检测元件1122触发控制系统122控制加热件1124断电,从而关闭加热功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壶座组件120包括控制系统122和电源连接件123,电源连接件123与控制系统122电连接,净水模块300具有第二电路结构310,控制系统122与第二电路结构310电连接,并向第二电路结构310供电以及对第二电路结构310进行控制。与上述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122可无需对水壶110进行供电和/或控制。

其中,第二电路结构310可参照上述实施例1举例的形式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壶座组件120对净水模块300进行供电和控制,这样,净水模块300无需单独内置控制板,净水模块300的部件数量减少,更利于净水模块300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从而提升净水模块300布置灵活性和紧凑性。

实施例4:

如图2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壶座组件120还包括交互装置,控制系统122与交互装置电连接。

举例地,交互装置包括语言装置(例如麦克风),语音装置用于采集用户的语言指令,并将采集到的语音指令转换成相应的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122,使得控制系统122根据该信号进行控制工作。例如,用户发出“注水”的语音指令时,语音装置捕获该“注水”语音,并将其转化成相应的信号发给控制系统122,控制系统122控制净水模块300进行制水,并经由注水系统121向水壶110注水。这样可以使得产品的使用更加便捷,也更具个性化。

举例地,交互装置包括控制面板1223,例如机械式控制面板1223或触摸屏式控制面板1223,控制面板1223上形成有操作件,如机械按键、旋钮或触摸按钮等,用户通过操作件对净水器10进行相应的控制。

具体例如,如图4所示,控制面板1223包括第一操作件12231,第一操作件12231可为加热功能键,第一操作件12231与控制系统122电连接,且第一操作件12231配置为触发控制系统122,使得控制系统122控制加热件1124对容纳空间111内的水进行加热。也即,用户操作第一操作件12231时,相应启动对水壶110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功能。

再如,控制面板1223包括第二操作件12232,第二操作件12232可为注水功能键,第二操作件12232与控制系统122电连接,且第二操作件12232配置为触发控制系统122,使得控制系统122控制净水模块300经由注水系统121向容纳空间111内注水。也即,用户操作第二操作件12232时,相应启动向水壶110内注入纯净水的功能。

举例地,交互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222,显示面板1222用于对产品的工作参数等信息进行显示输出,例如,对净水模块300和/或水壶110的状态进行显示,具体例如,显示面板1222显示水壶110内的水温、水位等,或如显示净水模块300的滤芯寿命等级等,更便于用户随时掌握产品的状态。

当然,交互装置的类型不局限于单一设置显示面板1222、控制面板1223、语音装置中任意一者的情形,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示例可以以不冲突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交互装置可同时包括显示面板1222和控制面板1223,或者同时包括显示面板1222和语音装置,或者同时包括控制面板1223和语音装置,或者包括前述三者,甚至交互装置还可包括其他未示例出的、并可供人机交互的结构类型,在此不在一一举例,但在不脱离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5:

如图22和图23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电源连接件123包括电源线,电源线与管路221在壶座组件120上的伸出位置不同。这样可避免管路221与电源线之间相互干扰,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漏水引起的电器安全性问题。

进一步地,电源线与管路221的引出方向相反或形成大于0°小于180°的夹角,这样极大地降低了漏水引起的电器安全性问题,且可利于电源线避开净水模块300,更方便于产品的插线操作。

举例而言,如图22和图23所示,电源线向壶座组件120的右侧引出,管路221向壶座组件120的左侧引出,这样可避免管路221与电源线之间相互干扰,产品更安全,且也方便电源线避开净水模块300,同时也更方便插电操作。

实施例6:

如图22和图23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净水模块300的第二电路结构310经由连接线222与控制系统122电连接,其中,连接线222沿管路221延伸,并随管路221伸出壶座组件120。这样,实现净水模块300与壶座组件120之间走管和走线一致,使得产品更加规整。

实施例7(图1至图25所示):

如图3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壶座组件120包括壶座125和装饰壳126,装饰壳126与壶座125连接,水壶110位于壶座125上且位于装饰壳126的侧方,注水系统121具有出水端1213,出水端1213与装饰壳126连接且位于水壶110的上侧,水壶110的上部设有适配出水端1213的进水结构113。通过设置注水系统121的出水端1213位于水壶110上侧,形成对水壶110上侧注水,具有结构更简单、使用更加直观方便、漏水风险性小等优点。

进一步地,注水系统121还包括输送组件1212,输送组件1212一端与管路221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端1213连通,在净水模块300与水壶110之间起到水路传输的作用。

进一步地,输送组件1212位于装饰壳126内,实现输送组件1212隐藏布置,产品更美观。

更进一步地,装饰壳126内设有电器件(具体参见附图5中的电控盒12211及电源适配器12212)及中壳127,中壳127将电器件与输送组件1212隔开。这样,实现产品的电器件及输送组件1212集成于装饰壳126内,部件之间紧凑性更好,且利用中壳127的分隔作用,可以形成水电隔离,即使出现漏水情况,也不会导致电器件进水,从而有效防止触电危害,提升产品的安全等级。

可选地,装饰壳126上设有交互装置(如交互装置可包括控制面板1223、显示面板1222、语音装置三者中的一者或多者),当然,交互装置可设置在中壳127上并与装饰壳126对应,或者,也可将交互装置设置在壶座125上,或者设置在净水模块300上。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1所示,电器件与输送组件1212分别与中壳127连接,如图12所示,中壳127与壶座125连接。这样,电器件及输送组件1212分别与中壳127装配形成模块,中壳127与壶座125装配实现锁定壶座125与电器件及输送组件1212,这样的结构可利于产品的模块化组装,提升产品的产线效率。

更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壶座125上设有插孔1256,电器件及输送组件1212安装于中壳127后,中壳127与壶座125连接,装饰壳126从上向下套装到中壳127外侧,直至装饰壳126的底端插接于插孔1256内(如图17所示)。

举例而言,如图9-4和图10所示,中壳127的底部设有一个或多个卡扣a12781,且设有一个或多个定位柱12782,壶座125上设有适配卡扣a12781的一个或多个卡槽a12511,以及适配定位柱12782的定位孔12512,定位柱12782插接于定位孔12512内,使得卡扣a12781与卡槽a12511快速对位,使得产品组装更加方便高效,且可避免错装、反装等问题,提升产品良品率,其中,卡扣a12781与卡槽a12511卡接以锁定壶座125与中壳127,实现壶座125与中壳127稳定、可靠地装配。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反过来在中壳127上设置卡槽a12511,壶座125上设置卡扣a12781,在中壳127上设置定位孔12512,在壶座125上设置定位柱12782。

进一步地,壶座125与中壳127经由紧固件锁定。可进一步提升壶座125与中壳127的锁定强度,防止两者脱离分离。更详细地,如图4所示,壶座125下方设有底座1252,如图20所示,底座1252上设有螺钉孔e12522,如图9-4所示,定位柱12782上设有螺钉孔b12783,定位柱12782插入定位孔12512内后,螺钉孔b12783与底座1252上的螺钉孔e12522相对,紧固件为螺钉,且螺钉穿过螺钉孔e12522及螺钉孔b12783将底座1252与中壳127锁紧,进而使得中壳127与底座1252之间的壶座125螺钉锁紧,可以提升壶座125与中壳127的连接强度,防止中壳127松脱或倾倒变形等问题。

进一步地,壶座125中部及其远离中壳127的一端还设有向下延伸的螺钉柱1257,底座1252上设有对应于螺钉柱1257的螺钉孔d12521,使得壶座125与底座1252之间经由螺钉进一步锁定,且使得两者的连接更均匀。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电器件包括电控盒12211和电源适配器12212,优选地,控制系统122的部分或全部位于电控盒12211内,电源适配器12212与控制系统122电连接,并与电源线经由电源线扣1231相连。中壳127上形成有第一凹槽1271和第二凹槽1272,其中,电控盒12211安装在第一凹槽1271内,电源适配器12212安装在第二凹槽1272内。

更详细地,如图8所示,第一凹槽1271的侧壁上设有卡接结构12711,具体例如为凸扣,电控盒12211位于第一凹槽1271内并与卡接结构12711卡接,使得电控盒12211被锁定于第一凹槽1271内实现稳定装配。且这样的结构形成的集成性好,使得中壳127与电控盒12211的模块化程度更高、更稳定,从而提升产线组装效率和产品的良品率。

如图8所示,第二凹槽1272的侧壁上设有连接柱12721,连接柱12721上设有安装孔12722,电源适配器12212位于第二凹槽1272内,且电源适配器12212上设有翻边,翻边搭靠于连接柱12721,紧固件穿过翻边后与安装孔12722锁定,从而使得电源适配器12212经由紧固件被稳定、牢靠地锁定于第二凹槽1272内,且该结构形成的集成性好,使得中壳127与电控盒12211的模块化程度更高、更稳定,从而提升产线组装效率和产品的良品率。

且通过在中壳127上分别设置第一凹槽1271和第二凹槽1272,以对应容纳和装配电控盒12211及电源适配器12212,其中,通过将电控盒12211与电源适配器12212分开装固,更利于保证整个电器件在中壳127上的装配牢固性,且也利于缩减产品的体积尺寸。

更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中壳127上还设有电源线扣安装槽1275,电源线扣1231卡接于电源线扣安装槽1275内实现固定,其中,电源线扣1231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凸筋,电源线扣安装槽1275的侧壁上形成有多道凸肋,凸肋与凸筋咬合以限制电源线扣1231在电源线扣安装槽1275内移动,从而防止电源线与电源适配器12212之间出现拉扯,避免接触不良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9-1所示,输送组件1212包括出水管12121和出水阀12122,中壳127上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与出水管12121配合并对出水管12121限位,如图7所示,中壳127上设有卡位1274,出水阀12122卡接于卡位1274并与出水管12121相连。这样可以实现对输送组件1212稳定、牢靠地装固,且装配具有简单、便捷性。

更详细地,如图9-1所示,中壳127上形成有容纳槽1273,输送组件1212的出水管12121容置于容纳槽1273内并沿容纳槽1273延伸,使得出水管12121被容纳槽1273限位,提升出水管12121的位置稳定性,避免出水管12121振动、乱窜。中壳127上形成有卡位1274,例如,设置多个卡扣间隔地分布以限定出卡位1274,或者设置带凸扣的凹槽以限定出卡位1274,出水阀12122卡接于卡位1274实现固定,较佳地,卡位1274的位置低于容纳槽1273,且优选卡位1274避开容纳槽1273的下方正对位置,这样可以减少向出水阀12122的滴水。

如图9-1所示,输出组件还包括管接头12123,管接头12123为弯头,弯头一端连接出水阀12122,另一端用于连接管路221。进一步地,如图22所示,壶座125上设有适于避让管接头12123的开口1254,使得管接头12123可以穿过壶座125,以供管路221从壶座125底部向侧方引出。

为进一步方便管路221及电源线布置,以及供内部水流向外排出,如图22所示,底座1252底部设有下开口,且底座1252上设有用于封挡或打开下开口的底盖1253。这样,用户或安装人员可以打开底盖1253以对电源线及管路221理顺、装配或调节引出方向。

较佳地,如图20和图21所示,底盖1253上设有卡槽c12524和舌槽12523,卡槽c12524与舌槽12523分布于底盖1253相对的两端,底盖1253的一端设有卡扣c12531,另一端设有插舌12532,将插舌12532插接于舌槽12523后,转动底盖1253可使得卡扣c12531与卡槽c12524卡接实现底盖1253与底座1252卡接锁定(如图23所示)。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装饰壳126的顶壁设有通孔1261,输送组件1212沿通孔1261伸出与出水端1213相连,如图9-2所示,中壳127的上表面1277设有挡水筋12771,且挡水筋12771绕通孔1261分布。这样,经由通孔1261进入到装饰壳126内的水被限定在挡水筋12771合围出的区域内,而避免进入的水沿中壳127上表面1277的周边流下,这样可以避免水进入到电器件所在的位置,提升产品的安全等级。

更进一步地,如图9-3所示,容纳槽1273延伸至中壳127的上表面1277,并在中壳127的上表面1277上形成贯穿口12772,中壳127的上表面1277与挡水筋12771合围限定出集水槽12773,贯穿口12772位于挡水筋12771合围限定出的区域内并与集水槽12773连通。这样,水沿通孔1261进入集水槽12773后,可进一步经由贯穿口12772进入容纳槽1273内,并沿容纳槽1273流下,防止集水槽12773溢水,且避免了水进入电控盒12211,提升产品的电气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注水系统121的出水端1213包括水龙头,水龙头具有上盖12131和下盖12133,上盖12131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卡槽b12132,下盖12133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卡扣b12134,上盖12131与下盖12133经由卡槽b12132与卡扣b12134卡接锁定,其中,水龙头上设有出水口,水龙头内设有弯管12137,弯管12137的一端与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12121连接。

其中,如图15所示,下盖12133上还设有螺钉孔c12135,其中,如图9-2、图9-3所示,中壳127的上表面1277还设有连接筋12774,连接筋12774上设有螺钉孔a12775。

水龙头的安装过程为:使螺钉孔c12135与螺钉孔a12775相对,如图18所示,螺钉12136穿过螺钉孔a12775与螺钉孔c12135将下盖12133与中壳127锁紧。如图19所示,然后将上盖12131向下盖12133装到下盖12133上,使两者卡接锁定。

实施例8(如图26、图27、图28和图29所示)

与上述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壶座组件120包括壶座125,注水系统121具有出水端1213,如图27所示,出水端1213设置在壶座125上,水壶110位于壶座125上,且如图29所示,水壶110的下部设有适配出水端1213的进水结构113。其中,将注水系统121的出水端1213设置在壶座125上,水壶110置于壶座125上时,进水结构113与出水端1213配合导通,注水系统121从水壶110底部向水壶110内注水,不仅更利于水壶110密封,且也利于壶座组件120的小型化和简约化,同时,该结构使得出水端1213的出水位置降低,可以减少出水阀12122做功量,实现产品节能。

进一步地,如图26和图27所示,壶座组件120还包括显示操作模块128,显示操作模块128与壶座125相连并位于水壶110的侧方,壶座组件120具有电器件(如交互装置、电控盒12211、电源适配器12212等),且电器件设置在显示操作模块128内。

举例而言,如图26和图27所示,电器件包括交互装置,交互装置可包括显示面板1222和控制面板1223,显示面板1222和控制面板1223分别设置在显示操作模块128上。显示操作模块128位于壶座125的侧方,这样更方便于用户进行操作控制或读取显示信息,且可以减少水壶110向交互装置传热,实现产品防烫。

更详细地,显示操作模块128内可安装电控盒12211、电源适配器12212、出水阀12122等部件,此处电控盒12211、电源适配器12212、出水阀12122等部件在显示操作模块128内的设置形式可以参考装饰壳126、装饰壳126内的中壳127及中壳127上的电控盒12211、电源适配器12212、出水阀12122等部件的设置形式,在此不在详述,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电控盒12211、电源适配器12212、出水阀12122等部件的设置形式也可不同于装饰壳126、装饰壳126内的中壳127及中壳127上的电控盒12211、电源适配器12212、出水阀12122等部件的设置形式。

实施例9(如图30、图31、图32所示)

与上述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8中,显示操作模块128位于水壶110的左侧或右侧,换而言之,以水壶110的壶嘴或把手为参照,显示操作模块128位于水壶110的壶嘴或把手的左侧或右侧。

本实施例中,显示操作模块128位于水壶110的前侧或后侧,换而言之,以水壶110的壶嘴或把手为参照,显示操作模块128位于靠近水壶110壶嘴的一侧或位于远离壶嘴的一侧,或者,显示操作模块128位于靠近水壶110把手的一侧或位于远离把手的一侧。

实施例10(如图33、图34、图35所示)

与上述实施例7、实施例8和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壶座组件120具有电器件(如交互装置、电控盒12211、电源适配器12212等),电器件设置在壶座125内。

举例地,电器件包括交互装置,交互装置设置在壶座125上。例如,将控制面板1223或显示装置设置在壶座125上。实现了产品的电子部分及出水端1213在壶座125集成,更进一步精简了产品的部件数量和组成,实现产品简约化。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10,如图1所示,净水器10包含净水、储水分开的两个模块,具体为净水模块300和加热储水模块100,加热储水模块100包括水壶110和壶座组件120,这相当于在净水模块300外面设计独立的水壶110进行储水,净水器10产生的净水储存在水壶110里面,水壶110满水即停,也方便用户取壶用水;其中,水壶110设有加热件1124,水壶110上的加热件1124优选为发热盘,使得水壶110带有加热功能,可将水壶110内的水加热到用户设定的温度,解决用户对热水的需求,当然,加热件1124可设计在壶座组件120上,例如采用电磁加热部件等,利用壶座组件120上的加热件1124对水壶110加热。

其中,如图1所示,净水模块300与加热储水模块100之间通过连接线222供电和传输信号,通过管路221供水。

如图2所示,壶座组件120上有控制系统122、注水系统121等,注水系统121包含有出水端1213、输送组件1212等,如图24和图25所示,水壶110设有发热盘、ntc和液位探针;壶座组件120与水壶110通过上下一对连接器供电和传输信号。

其中,净水模块300产生的净水通过管路221(可以具体为水管等)供给加热储水模块100的注水系统121,并通过注水系统121的出水端1213注入水壶110;水壶110中的液位探针检测到水满,控制系统122关闭泵、进水阀312、出水阀12122等部件,以控制停止向水壶110注水;用户通过按键可控制水壶110加热,当ntc检测达到设定温度,则停止加热。

具体地,如图2所示,净水器10的净水模块300包含有增压泵311、进水阀312(为电磁阀)、废水阀313等,增压泵311给进水加压,通过进水阀312控制进水及滤芯冲洗;净水模块300通过管路221供水给加热储水模块100;加热储水模块100通过连接线222供电给净水模块300。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净水器10的净水模块300为超滤等无电系统时,不需要给净水模块300供电,通过管路221供水即可,也即净水模块300与加热储水模块100之间可取消连接线222。

净水器10的制水功能开启时,控制系统122控制进水阀312、出水阀12122、增压泵311打开;

水壶110水满时,液位探针检测到水满信号,控制系统122控制进水阀312、出水阀12122、增压泵311关闭;

手动关闭制水功能时,相应关闭进水阀312、出水阀12122、增压泵311;

滤芯冲洗时,控制进水阀312、废水阀313、增压泵311打开,且控制出水阀12122关闭;

开启加热时,控制系统122给发热盘供电,并通过ntc检测水壶110内水温;水壶110内的水温到达设定温度时,发热盘断电关闭加热功能。

本实施例中,壶座组件120外置电源线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并通过连接线222进一步给净水模块300供电;

如图3和图4所示,壶座组件120的出水端1213为水龙头,水龙头的出水口对应水壶110的中心,净水通过水龙头流入水壶110;壶体顶部有高水位探针,当注水达到高水位时,高水位探针检测到信号,控制系统122收到信号关闭出水磁阀,从而使得出水端1213停水。

如图3和图4所示,壶座组件120包括壶座125,水壶110位于壶座125上,且水壶110与壶座125之间经由上下电连接器实现电连接,其中,壶座125上设有出水、加热触摸按键,出水触摸按键能控制开、关净水功能(也即制水功能),加热触摸按键控制开、关加热功能。

如图5所示,壶座组件120具体包括装饰壳126、中壳127、电控盒12211、电源适配器12212、注水系统121、壶座125、底座1252等,注水系统121包括出水端1213、输送组件1212、管接头12123等。

如图8所示,中壳127的正面安装电控盒12211、电源适配器12212、电源线扣1231,电控盒12211、电源适配器12212、电源线扣1231这三者分别通过卡扣和/或螺钉固定于中壳127。

如图9-1所示,输送组件1212包括出水管12121和出水阀12122(可为电磁阀),中壳127背面安装出水管12121和出水阀12122,出水管12121与出水阀12122的出水口快插连接,出水管12121安装在容纳槽1273内,出水阀12122和出水管12121与电控盒12211通过中壳127塑胶件隔开,实现水电分离,即使出现漏水情况下不会导致电控盒12211进水。

如图9-2所示、中壳127顶部有水龙头安装螺钉孔a12775,水龙头和中壳127可通过螺钉连接。

如图9-3所示,中壳127顶部有挡水筋12771,中壳127顶部进水时水沿着容纳槽1273流下,避免水进入电控盒12211。

如图9-4所示,中壳127底部有导向柱,插入壶座125的定位孔12512后导向定位,并通过前后卡扣a12781卡紧。

如图12所示,中壳127组件(包括中壳127、电控盒12211、输送组件1212等)装配完成后插入壶座125,有利于模块化生产,提高效率。其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壶座125上面有定位孔12512和卡槽a12511,中壳127组件通过导向柱快插插入定位孔12512内,并通过卡槽a12511与卡扣a12781扣紧;

如图11所示,壶座125中心有用于安装第一电连接器124的连接器孔1255,第一电连接器124安装于连接器孔1255内后通过电连接器卡扣1241扣紧。

如图16所示,装饰壳126下面为贯穿孔,装饰壳126沿着中壳127插入壶座125的插孔1256内。如图16和图18所示,装饰壳126上面有通孔1261,出水端1213和中壳127通过螺钉连接,将装饰壳126锁紧。

如图18所示,出水端1213和出水管12121通过弯管12137连接,弯头优选为硅胶管。

如图19所示,出水端1213的上盖12131插入出水端1213的下盖12133,通过卡扣b12134扣紧。

如图20和图21所示,底座1252与壶座125及中壳127通过螺钉连接,底盖1253卡入底座1252并扣紧。

如图24所示,水壶110的壶盖上有进水孔,净水模块300产生的净水通过出水端1213流入水壶110。

如图25所示,水壶110底部有第二电连接器1123,放壶时与壶座125上的第一电连接器124耦合,实现供电和信号的传输。

本具体实施例的净水器10的有益效果在于:

外置蓄水容器(水壶110)替代小通量净水机的压力罐蓄水,解决了压力罐的不卫生、占空间大的问题;同时水壶110能随时加热到设定温度,解决了用户对热水的需求,可替代开水煲、养生壶等,实现了一机多用,使用户取水、用水更加便捷。

另外,独立的净水模块300和加热储水模块100,更方便于厨上和厨下分开等形成布置,节省使用空间。加热储水模块100分为壶座组件120和水壶110,水壶110为发热盘加热具有高效性。水壶110上设置发热盘、ntc、高水位液位探针,能加热到设定的温度,且水位达到高水位时能自动停止加水,使用更加智能化。水壶110与壶座125通过上、下一对电连接器耦合,实现供电和信号传输,取用水壶110更方便,使用也更安全。加热储水模块100设有电源线接外部电源,且加热储水模块100的控制系统122对净水模块300供电和控制,净水模块300没有电控板,控制板在壶座组件120,极大程度的节省了电控成本。壶座组件120通过中壳127的拆件方式,控制板、出水阀12122、电源适配器12212等装在中壳127,使整个产品装配简单,便于车间操作。通过中壳127外套装饰壳126,使得外观上看起来更加简洁自然。

具体实施例二(如图26至图29所示):

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10,如图26所示,净水器10包含净水、储水分开的两个模块,具体为净水模块300和加热储水模块100,加热储水模块100包括水壶110和壶座组件120,这相当于在净水模块300外面设计独立的水壶110进行储水,净水器10产生的净水储存在水壶110里面,水壶110满水即停,也方便用户取壶用水;其中,水壶110设有加热件1124,水壶110上的加热件1124优选为发热盘,使得水壶110带有加热功能,可将水壶110内的水加热到用户设定的温度,解决用户对热水的需求,当然,加热件1124可设计在壶座组件120上,例如采用电磁加热部件等,利用壶座组件120上的加热件1124对水壶110加热。

其中,如图26所示,净水模块300与加热储水模块100之间通过连接线222供电和传输信号,通过管路221供水。

加热储水模块100包含壶座组件120和水壶110,壶座组件120有操作及控制系统122,用户可通过按键控制加水和加热;壶座组件120上有与水壶110对应的出水端1213,净水模块300产生的纯净水通过出水端1213注入水壶110内;壶座组件120上有与水壶110对应的一对电连接器,壶座组件120和水壶110通过电连接器供电和传输信号。

如图28所示,水壶110上有发热盘、ntc和液位探针;水壶110中的液位探针检测到水满,控制系统122关闭净水模块300、进水阀312等,实现停水;用户通过按键设定加热及保温温度,通过水壶110内发热盘加热,通过水壶110内ntc检测温度。

净水器10的净水模块300包括滤芯、增压泵311、进水阀312、废水阀313等,能将自来水进行过滤,但不限于ro、超滤等过滤形式。

净水模块300内没有电控板,控制系统122在加热储水模块100内,通过连接线222控制净水模块300内的电器件(如增压泵311、进水阀312、废水阀313等)的启动、停止。净水模块300为超滤等无电系统时,不需要给净水系统供电。

如图26所示,净水模块300产生的净水通过管路221供水给加热储水模块100。

如图26和图27所示,壶座组件120分为左侧的显示操作模块128和右侧的底座1252,底座1252上有与水壶110对应的第一电连接器124,壶座125和水壶110通过第一电连接器124与第二电连接器1123供电和传输信号;壶座125上有与水壶110对应的出水端1213,净水模块300产生的纯净水通过出水端1213加入水壶110内。

较佳地,显示操作模块128为立式柱状,正面为控制面板1223和/或显示面板1222,显示面板1222可以显示交互信息,控制面板1223可以控制加水、加热等,当然,显示面板1222与控制面板1223可以集成为同一部件,例如为集控制和显示于一体的屏幕终端;显示区的内部有电器、电控件,如电源板、电源适配器12212、出水阀12122等。

如图26和图27所示,壶座组件120通过电源线的插头独立插电,例如,壶座125设置电源线插电或显示操作模块128设置电源线插电。

水壶110的壶身为玻璃或者不锈钢材质,可以加热及盛装热水。

如图28和图29所示,水壶110底部中心位置有第二电连接器1123,第二电连接器1123与壶座125上的第一电连接器124耦合实现供电和传输信号。

如图29所示,水壶110的底部有独立的圆形注水口作为进水结构113,注水口有圆形导向结构,通过导向插入壶座125上的出水端1213(具体例如注水杆);注水口内有单向阀,水只能注入水壶110不能流出。

如图29所示,水壶110内有发热盘,可以给水壶110加热;水壶110内有ntc,可检测壶内水壶110温度;水壶110内有高水位液位探针,可检测高水位信号,防止加水过多溢出。

净水器10的工作过程为:

制水功能开启时,加热储水模块100给净水模块300供电,打开净水器10制水功能,控制系统122控制壶座125内的出水阀12122打开,给水壶110加水;水壶110水满时,液位探针检测到水满信号,关闭净水器10制水功能,关闭壶座125内出水阀12122,实现水壶110停止注水;开启加热时,控制系统122给发热盘供电,并通过ntc检测壶内水温;水温到达设定温度时,发热盘断电关闭加热功能。

本具体实施例的净水器10的有益效果在于:

外置蓄水容器(水壶110)替代小通量净水机的压力罐蓄水,解决了压力罐的不卫生、占空间大的问题;同时水壶110能随时加热到设定温度,解决了用户对热水的需求,可替代开水煲、养生壶等,实现了一机多用,使用户取水、用水更加便捷。

另外,独立的净水模块300和加热储水模块100,更方便于厨上和厨下分开等形成布置,节省使用空间。加热储水模块100分为壶座组件120和水壶110,水壶110为发热盘加热具有高效性。水壶110上设置发热盘、ntc、高水位液位探针,能加热到设定的温度,且水位达到高水位时能自动停止加水,使用更加智能化。水壶110与壶座125通过上、下一对电连接器耦合,实现供电和信号传输,取用水壶110更方便,使用也更安全。加热储水模块100设有电源线接外部电源,且加热储水模块100的控制系统122对净水模块300供电和控制,净水模块300没有电控板,控制板在壶座组件120,极大程度的节省了电控成本。

具体实施例三(如图30、图31和图32)

与上述具体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显示操作模块128不限于水壶110左(右)侧,可以如图30、图31和图32所示,本实施例中,显示操作模块128位于水壶110的前面,相应地,电器件、电控件等(电控盒12211、出水阀12122、电源适配器12212、显示面板1222、控制面板1223)位于显示操作模块128内且位于水壶110前侧的柱装区域内。

具体实施例四(如图33、图34和图35)

与上述具体实施例一、二、三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将显示操作模块128或装饰壳126及装饰壳126内部件集成于壶座125内,即电器件、电控件等(如电控盒12211、出水阀12122、电源适配器12212、显示面板1222、控制面板1223)位于壶座125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