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0648发布日期:2020-05-26 17:05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属于废弃回收设备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湿垃圾(又称为厨余垃圾、有机垃圾)即易腐垃圾,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瓜皮果核、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这类垃圾是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湿垃圾在处理之前必须进行固液分离,以满足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也能够降低后续的运输和处理成本。湿垃圾上最常用的是挤压的办法进行固液分离。

现有技术中在对湿垃圾进行分离时,一般经破碎、输送、挤压以过滤湿垃圾中的水分,工艺流程较多;尤其是挤压过程中,湿垃圾易于堵塞挤压设备的滤网,造成固液分离效率低下。

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工艺流程简单,且能够在输送过程中完成挤压和干湿分离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通过在两个输送带上设置永磁体,从而输送过程中利用永磁体分批挤压垃圾,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垃圾固液分离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包括:两个输送带;

两个所述输送带的结构相同,均为环状结构;每个所述输送带上设置有两个驱动该输送带的滚筒,且两个所述滚筒均套设在该输送带内,且张紧该输送带;

每个所述输送带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多个永磁体;

两个所述输送带贴近设置,且转动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输送带上的永磁体相互对应并互相吸引,以使两个所述输送带的局部同步转动。

如上所述的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其中,两个所述输送带均水平设置;

两个所述输送带分别为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所述上输送带位于所述下输送带下上方,且所述上输送带的一端与下输送带的一端不对齐。

如上所述的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其中,所述永磁体朝向其所在所述输送带外侧的一端为吸引端;

两个所述输送带上永磁体的吸引端相互吸引。

如上所述的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其中,两个所述输送带开始同步转动处为重合处;所述装置还包括:破碎机;该破碎机具有出料口;

该出料口位于该重合处的上方,且与该重合处相对应。

如上所述的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破碎机内设置有可竖直转动的破碎杆;所述破碎机内还安装有驱动所述破碎杆的破碎电机。

如上所述的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其中,所述输送带具有带面,该带面为滤网结构。

如上所述的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其中,所述输送带与所述滚筒相接触的一面为锯齿形表面。

如上所述的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其中,所述永磁体为条形结构,该条形结构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输送带的运转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两个贴近的输送带同步转动,对输送的垃圾进行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两个输送带上的永磁体相互吸引,使两个输送带的带面相互吸引并压紧,从而在输送的过程中对垃圾中的水分进行挤压,以达到输送过程中干湿分离的目的。

由于垃圾是分批次的进入输送带,输送带上永磁体之间留存垃圾量少,能够有效的对小批次的垃圾进行挤压,且湿垃圾被压紧在输送带上;不仅挤压充分,且输送带上的滤网也不易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的侧面结构图;

图2为图1中两个输送带重合部分垃圾输送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可以采用以下材料制成,且不限于如下材料,例如:不锈钢、永磁体、铝合金、塑料、橡胶滚筒、钢丝网、型钢等。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的侧面结构图,并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对需要干湿分离的垃圾或者其他固液混合物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包括:两个输送带2。

两个所述输送带2的结构相同,均为环状结构;每个所述输送带2上设置有两个驱动该输送带2的滚筒1,且两个所述滚筒1均套设在该输送带2内,且张紧该输送带2;每个输送带上,两个滚筒1的转动方向相同,且具有一定的张紧力,以张紧输送带。

每个所述输送带2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多个永磁体;每个永磁体一般为条形结构,该条形结构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输送带的运转方向;永磁体也可以倾斜放置,永磁体长度方向与输送带运转方向的夹角一般为95-115度。

两个所述输送带2贴近设置,且转动方向相反,转动速度一致;两个所述输送带2上的永磁体相互对应并互相吸引,以使两个所述输送带2的局部同步转动。

也就是说,两个输送带2的局部相互贴合,贴合的部分能够同步转动;且两个输送带贴合部分上的永磁体使相互吸引并且一一对应的。

本实施例依靠两个输送带贴合的部分对进入该贴合部分的垃圾进行输送和挤压;两个输送带同步转动过程中,如图2所示;垃圾在两个输送带之间,两个输送带依靠一一对应的永磁体相互吸引,两个输送带上的永磁体的吸引必然造成输送带的弯曲,由于输送带的张紧作用,必然对两组永磁体之间的垃圾产生挤压作用力,输送过程中就能在磁力作用下缓慢将垃圾中的液体挤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带2具有带面,该带面即用于承载垃圾和输送垃圾的输送带主体结构,该带面为滤网结构,能够滤除垃圾中的水分,并使固态垃圾残留带输送带的带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2与所述滚筒1相接触的一面为锯齿形表面。锯齿形表面能够增强摩擦力,保证两组输送带同步转动的精度;并且,还能够避免输送带与滚筒之间转动过程中的相对位移,进而防止两个输送带上的永磁体错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两个贴近的输送带同步转动,对输送的垃圾进行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两个输送带上的永磁体相互吸引,使两个输送带的带面相互吸引并压紧,从而在输送的过程中对垃圾中的水分进行挤压,以达到输送过程中干湿分离的目的。

由于垃圾是分批次的进入输送带,输送带上永磁体之间留存垃圾量少,能够有效的对小批次的垃圾进行挤压,且湿垃圾被压紧在输送带上;不仅挤压充分,且输送带上的滤网也不易堵塞。

本实施例的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如图1,两个所述输送带2均水平设置;两个所述输送带2分别为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所述上输送带位于所述下输送带下上方,且所述上输送带的一端与下输送带的一端不对齐。

一般情况下,如图1,下输送带的左端一般较上输送带的左端向左侧突出,从而能够使物料能够平稳的进入下输送带,然后再进入两个输送带同步转动的区域进行输送和挤压。

本实施例中,所述永磁体朝向其所在所述输送带外侧(背离滚筒的一侧)的一端为吸引端;两个所述输送带上永磁体的吸引端相互吸引。

如图2所示,上输送带上具有上永磁体20,下输送带上具有下永磁体21;上永磁体20的下端为吸引端,下永磁体21的上端为吸引端,这两个吸引端相互吸引,磁极相反。

本实施例的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其中,两个所述输送带2开始同步转动处为重合处;所述装置还包括:破碎机3;该破碎机具有出料口32;出料口32用于排出破碎后的垃圾至输送带。

该出料口32位于两个输送带重合处的上方,且与该重合处相对应,从而能够使破碎后的垃圾直接倒入两个输送带的重合处进行输送和挤压。

优选的,所述破碎机3内设置有可竖直转动的破碎杆30;所述破碎机3内还安装有驱动所述破碎杆30的破碎电机31。破碎杆具有水平设置的转轴,通过转轴连接破碎电机;破碎机能够使进入机器的物料水平方向缓慢位移并被破碎排出至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通过永磁体的磁吸作用进行挤压,能耗低,挤压持续效果好;

2、间隔均匀的永磁体使进入输送带的垃圾被分为多个小份,输送带依靠张紧力和输送带的带面弹性对垃圾进行持续挤压,且输送带均为滤网结构,能够充分的挤出垃圾中的液体;

3、两个输送带上下交错布置且均水平设置,能够使下方的输送带直接接受破碎机排出的垃圾,实现破碎、输送并挤压的连续化作业流程;

4、相比于传统的依靠弹簧压紧输送带带面的挤压方式,永磁体的设计不仅降低了能耗,而且不产生相对于输送带的摩擦,输送带寿命延长,背面不易磨损;

5、对于偶然进入输送带的较硬较大垃圾,依靠输送带自身的弹力即可继续输送,不会造成额外的影响。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干湿分离输送装置制作成本不高,结构设计紧凑,构造巧妙,成品质量稳定,挤压和输送一次性完成,使用维护方便,适用于各种需要固液分离和输送的场合。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一些变形加必需的通用技术叠加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简化上位一些重要技术特征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为:整体的结构和作用,并配合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的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