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激光去涂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6356发布日期:2020-09-04 12:2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激光去涂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自动化激光去涂层装置。



背景技术:

零件电泳之后表面布满涂层,后续工业需要焊接,部分位置涂层需要去除。现有技术中的去除涂层的方法为,采用激光笔逐一地对零件表面的涂层进行单独去除,该种去除方法浪费人力、效率低下,而且,该种原始的方式会造成产品质量不统一,涂层去除的位置不一致,对生产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由此,需要一种能够自动地快速去除涂层的设备、装置,提高生产质量、效率,达到生产统一。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自动化激光去涂层装置,包括机台、第一轴向模组、第二轴向模组、治具以及激光机构,第一轴向模组设于机台上,第二轴向模组设于第一轴向模组的驱动端,治具设于第二轴向模组的驱动端,治具上设有若干限位槽,激光机构设于机台上且位于第一轴向模组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泳之后的零件的去涂层装置,本装置在去涂层的过程中,激光机构始终作用于治具,治具通过第一轴向模组、第二轴向模组联动驱动,使得激光机构对治具上的不同作用点进行去涂层处理,最终对治具上的所有零件完成去涂层工序。本装置全程自动化工作,无需人工介入,且本装置能够实现连线生产,将本装置嵌入至生产线中,能够实现连续化生产,减少人力资源的损耗以及提高生产效率。本装置启动之后,即可连续对整个治具上装载的零件依次去除涂层,本装置具有高效率、高通用性、强实用性等特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轴向模组、第二轴向模组相互垂直分布。

由此,第一轴向模组、第二轴向模组相互形成xy轴移动模组,负责对治具进行平面移动;该种xy轴平面位移的驱动方式能够便于自动化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轴向模组、第二轴向模组均为伺服电机。

由此,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从而便于对第一轴向模组、第二轴向模组进行自动化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轴向模组的驱动端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上端面设有限位槽,治具的下端面设有用于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块,治具可拆卸地设于安装板上。

由此,当治具上装载的全部零件涂层取出完成后,将整个治具拆卸,再将新的治具进行安装,从而实现进料功能。该种进料功能能够实现批量进料,提高进料效率,提高本装置的加工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干限位槽平均分为若干组,若干组限位槽阵列分布,任一组限位槽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激光机构的作用面积。

由此,激光机构同时作用于一组内的多个限位槽,即激光机构能够同时对多个零件进行去涂层操作,提高本装置的加工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激光机构包括安装支架、第三轴向模组、激光头,第三轴向模组固定在机台上,激光头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第三轴向模组的驱动端。

由此,第三轴向模组驱动安装支架进行升降移动,从而调节激光头与治具的相对具体;在加工其他不同规格的零件时,治具会发生变化时,通过调节激光头的相对距离,从而使得激光头适应加工不同零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激光机构还包括焦距检测器,焦距检测器设于安装支架上,焦距检测器设于激光头的一侧,焦距检测器用于检测激光头与治具之间的相对距离。

由此,焦距检测器自动检测激光头与治具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对第三轴向模组进行自动控制,使其自动适配不同的治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自动化激光去涂层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第一轴向模组、第二轴向模组、激光机构电联接,控制机构配置为控制第一轴向模组、第二轴向模组、激光机构进行联合工作。

由此,控制机构为编程控制机构,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对本装置进行编程控制,只需在控制机构处输入产品的种类即可实现自动化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装置在工作时,只需在控制机构处设定一定的数据,即可连续将整个治具上面的产品依次去除涂层。本装置具有高效率、高通用性、强实用性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化激光去涂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自动化激光去涂层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化激光去涂层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自动化激光去涂层装置的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自动化激光去涂层装置中治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0、机台;1、第一轴向模组;2、第二轴向模组;21、安装板;3、治具;31、限位槽;4、激光机构;41、安装支架;42、第三轴向模组;43、激光头;44、焦距检测器;5、控制机构;6a、第一码垛机构;6b、第二码垛机构;61、第二驱动件;7、输送机构;71、第四轴向模组;72、第一驱动件;73、抓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动化激光去涂层装置,包括机台0、第一轴向模组1、第二轴向模组2、治具3以及激光机构4,第一轴向模组1设于机台0上,第二轴向模组2设于第一轴向模组1的驱动端,治具3设于第二轴向模组2的驱动端,治具3上设有若干限位槽31,激光机构4设于机台0上且位于第一轴向模组1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泳之后的零件的去涂层装置,本装置在去涂层的过程中,激光机构4始终作用于治具3,治具3通过第一轴向模组1、第二轴向模组2联动驱动,使得激光机构4对治具3上的不同作用点进行去涂层处理,最终对治具3上的所有零件完成去涂层工序。本装置全程自动化工作,无需人工介入,且本装置能够实现连线生产,将本装置嵌入至生产线中,能够实现连续化生产,减少人力资源的损耗以及提高生产效率。本装置启动之后,即可连续对整个治具3上装载的零件依次去除涂层,本装置具有高效率、高通用性、强实用性等特点。

结合图2,第一轴向模组1、第二轴向模组2相互垂直分布,形成xy平面二轴驱动组件。第一轴向模组1、第二轴向模组2相互形成xy轴移动模组,负责对治具3进行平面移动;该种xy轴平面位移的驱动方式能够便于自动化控制。

结合图1-2,第一轴向模组1、第二轴向模组2均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从而便于对第一轴向模组1、第二轴向模组2进行自动化控制。

结合图1-2第二轴向模组2的驱动端设有安装板21,安装板21的上端面设有限位槽31,治具3的下端面设有用于与限位槽31配合的限位块,治具3可拆卸地设于安装板21上,治具3设有多个。

当治具3上装载的全部零件涂层取出完成后,将整个治具3拆卸,再将新的治具3进行安装,从而实现进料功能。该种进料功能能够实现批量进料,提高进料效率,提高本装置的加工效率。

结合图5,若干限位槽31平均分为若干组,若干组限位槽31阵列分布,任一组限位槽31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激光机构4的作用面积。激光机构4同时作用于一组内的多个限位槽31,即激光机构4能够同时对多个零件进行去涂层操作,提高本装置的加工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限位槽31以四个为一组,限位槽31以组为单位进行阵列,阵列成三行,每行六组。

结合图1,激光机构4包括安装支架41、第三轴向模组42、激光头43,第三轴向模组42亦为伺服电机,为z轴升降运动的驱动件。第三轴向模组42固定在机台0上,激光头43通过安装支架41安装在第三轴向模组42的驱动端。

第三轴向模组42驱动安装支架41进行升降移动,从而调节激光头43与治具3的相对具体;在加工其他不同规格的零件时,治具3会发生变化时,通过调节激光头43的相对距离,从而使得激光头43适应加工不同零件。

结合图1,激光机构4还包括焦距检测器44,焦距检测器44设于安装支架41上,焦距检测器44设于激光头43的一侧,焦距检测器44用于检测激光头43与治具3之间的相对距离。焦距检测器44自动检测激光头43与治具3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对第三轴向模组42进行自动控制,使其自动适配不同的治具3。

结合图1,自动化激光去涂层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5,控制机构5与第一轴向模组1、第二轴向模组2、激光机构4电联接,控制机构5配置为控制第一轴向模组1、第二轴向模组2、激光机构4进行联合工作。控制机构5为编程控制机构5,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对本装置进行编程控制,只需在控制机构5处输入产品的种类即可实现自动化加工。

实施例一的具体加工过程为:

s1、进料:将装载满零件的治具3安装于安装板21上;

s2、去涂层:通过第一轴向模组1、第二轴向模组2联动驱动,使得激光机构4对治具3上的不同作用点进行去涂层处理,最终对治具3上的所有零件完成去涂层工序。(如图5所示,治具3中以四个限位槽31为一个工位,即激光每次可以处理4个产品。x方向6个位置需移动5次,y方向3个位置需移动2次。plc控制机构5采用绝对模式下直线插补方式控制由第一轴向模组1和第二轴向模组2组成的“xy平台”。以激光第一个位置为基准,每次激光完成后当前计数加1,当前计数除以x方向次数5,得到的除数为当前y方向次数,余数为x方向的位置数。y方向奇数位置数时,激光顺序是反方向的。计算出当前绝对位置,xy进行插补,动作完成后,再次激光,循环到最后一个位置激光完成)

s3、出料:xy平台插补到换料位置,将完成加工的治具3移除,即完成去涂层工序,并等待下次启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为嵌入至生产线中生产,生产线中将零件装载至治具3中,并通过传送带输送至本装置中。本实施例的自动化激光去涂层装置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

结合图3-4,本装置还包括第一码垛机构6a、第二码垛机构6b以及输送机构7。第一码垛机构6a、第二码垛机构6b设于机台0的一侧,进料机械手设于第一码垛机构6a、第二码垛机构6b之间。

结合图3-4,输送机构7为二轴机械手。输送机构7由第四轴向模组71、第一驱动件72以及抓手73组成,第一驱动件72设于第四轴向模组71的驱动端,抓手73设于第一驱动件72的驱动端。第一驱动件72为推杆电机。

结合图4,第一码垛机构6a、第二码垛机构6b均为框架结构,用于对治具3进行整理、收集,第一码垛机构6a、第二码垛机构6b的底部均设有用于顶升治具3的第二驱动件61,第二驱动件61为推杆电机。第一码垛机构6a、第二码垛机构6b中能够储存多个治具3,治具3能够层叠地放置于第一码垛机构6a、第二码垛机构6b中。

输送机构7将第一码垛机构6a中的治具3移至安装板21上,待该治具3上的零件完成加工后,输送机构7输送机构7将该治具3移至第二码垛机构6b中。

实施例二的具体加工过程与实施一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s1、进料和s2、出料,具体为:

s1、进料:第二轴向模组2将安装板21驱动至第一码垛机构6a、第二码垛机构6b之间连线的中部位置,输送机构7将第一码垛机构6a中的治具3移至安装板21上。

s2、去涂层:如实施例1。

s3、出料:第二轴向模组2将安装板21驱动至第一码垛机构6a、第二码垛机构6b之间连线的中部位置,输送机构7将完成去涂层工序治具3移至第二码垛机构6b上。

(待第二码垛机构6b满载后,由人工或机械进行卸载;第一码垛机构6a中的治具3消耗完,由传送带输送至第一码垛机构6a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装置在工作时,只需在控制机构5处设定一定的数据,即可连续将整个治具3上面的产品依次去除涂层。本装置具有高效率、高通用性、强实用性等特点。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