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脱油污的高效油水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7944发布日期:2020-12-22 10:4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脱油污的高效油水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自动脱油污的高效油水分离机。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是针对重油污水的处理,这些重油污水如果不处理,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尤其针对机床加工领域,在加工及清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重油污水,对于重油污水的处理一般是采取油水分离的处理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将油水完全分离,分离效率不高,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自动脱油污的高效油水分离机,该种可自动脱油污的高效油水分离机可将重油污水中的油水进行自动分离,而且分离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自动脱油污的高效油水分离机,包括箱体、水泵、控制系统及连接部件,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箱体内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第一隔板上端为分离腔,所述第一隔板下端为储物腔,所述水泵设于储物腔内,所述水泵与分离腔通过连接部件相连,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器设于储物腔内,所述水泵与控制器电性相连。将水泵及控制器设于箱体内,使得整个装置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使用;水泵用于将含油污水抽取到分离腔中进行分离,控制器可控制水泵的具体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腔内设有第二隔板及第三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竖直设于第一隔板上表面中间处,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进口,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包含第一进口端及箱体侧面之间形成第一分离腔;所述第三隔板水平设于第一隔板不包含第一进口端的上方,并且与第二隔板垂直相连,所述第三隔板下表面与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及箱体侧面之间形成第二分离腔,所述第二分离腔内的第二隔板靠近底端处设有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二分离腔内的箱体侧面设有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三隔板上表面与第二隔板及箱体侧面之间形成第三分离腔,所述第三隔板上设有第三排水口,所述第三分离腔内的箱体侧面设有排油口,所述排油口比第三隔板高5-10cm。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刮板、触动开关及水位感应条,所述刮板、触动开关及水位感应条均与控制器电性相连;所述刮板一端与第二隔板顶端中间位置处可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进口、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第三排水口及排油口处均设有触动开关;所述水位感应条包括第一水位感应条、第二水位感应条及第三水位感应条,所述第一水位感应条设于第二隔板上第一排水口上方5-10cm处,所述第二水位感应条设于箱体内侧第二排水口上方5-10cm处,所述第三水位感应条设于箱体侧面排油口下方2-5cm处。水泵将含油污水抽取到第一分离腔中,第一分离腔中的水从第一排水口进入第二分离腔,第二分离腔中的水从第二排水口排出;第一分离腔中的油被刮板刮到第三分离腔中,第三分离腔中可对油进行进一步分离,底部的水从第三排水口进入第二分离腔中,油则从排油口排出。控制器可控制触动开关的开启关闭,触动开关设于各个连通口处用于控制介质的流通;在水泵启动时,触动开关使第一进口打开,第一排水口关闭,第一分离腔内收集介质,在第一分离腔内的水达到第一水位感应条高度时,第一水位感应条给控制器发送信号,触动开关使第一排水口开启,第一分离腔内的水进入第二分离腔内,在第一分离腔内的油达到第一排水口时,触动开关使第一排水口关闭;第二分离腔中的水达到第二水位感应条高度时,第二排水口开启,第二分离腔中的水从第二排水口排出;刮板可将第一分离腔顶部的油刮向第三分离腔中,第三分离腔中的油含有少量的水,第三分离腔中的水位高度达到第三感应条高度时,第三排水口开启,在水位达到第三分离腔底部时,第三排水口关闭,第三分离腔中的油从排油口排出。经过层层分离,可将油与水完全分离开,实现高效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包括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与第二隔板顶端可转动相连,并且与第二隔板相垂直;所述第一立板垂直设于连接板上表面,并且第一立板底端与连接板侧边相连;所述第二立板垂直设于连接板下表面,并且第二立板顶端与连接板另一侧边相连;所述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及连接板一体成型。第二立板方便将第一分离腔中的油刮出,第一立板方便将刮起的油挡到第三分离腔中。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及第四通管,所述水泵包括水泵进口及水泵出口,所述第一通管一端与水泵进口相连,另一端连有吸附部件;所述第二通管一端与水泵出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一进口相连;所述第三通管一端与第二排水口相连;所述第四通管一端与排油口相连,另一端连有收集箱。收集箱用于收集分离后的油,吸附部件用于将原油水混合物中的油吸出,此时吸出的油含有部分水,经过油水分离机进行进一步高效分离。第三通管另一端可通向原油水混合物中,排出的水中含有少量的油,可进行再次分离,不会污染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部件端部设有滤网。滤网可将原油水中的杂质过滤掉,放置杂质堵塞零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部件由金属制成,并且连有漂浮部件。金属制成的吸附部件可使第一通管口朝下,漂浮部件可使吸附部件漂在上层,这样可以使水泵抽取更多的油。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箱设有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第二进口和第二把手。第二盖体将收集箱盖住,防止收集的油散发气味到周围;第四通管从第二进口进入收集箱,第二把手方便操作第二盖体。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顶部设有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顶部设有第一把手。第一盖体将箱体盖住,防止其他物品进入分离腔内,影响操作;第一把手方便操作第一盖体。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底部四个角落处均设有活动轮,所述活动轮为万向轮。活动轮方便对箱体的移动,万向轮操作灵活,使用方便。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脱油污的高效油水分离机,该种可自动脱油污的高效油水分离机的动力装置、控制系统及分离装置合体设计,方便使用;水泵的进口端连有吸附部件,可过滤掉杂质,而且可抽取仅含部分水的油,提高了分离效率;分离腔内的分离由控制系统控制,不用人工监控,而且分离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使用自动化程度高,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脱油污的高效油水分离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分离腔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刮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吸附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分离腔、111第一隔板、1111第一进口、112第二隔板、1121第一排水口、113第三隔板、1131第三排水口、114第一分离腔、115第二分离腔、116第三分离腔、12储物腔、13第一盖体、14活动轮、15第一把手、16第二排水口、17排油口、2水泵、21水泵进口、22水泵出口、3控制系统、31刮板、32控制器、33水位感应条、331第一水位感应条、332第二水位感应条、333第三水位感应条、4收集箱、41第二盖体、411第二进口、42第二把手、5连接部件、51第一通管、52第二通管、53第三通管、54第四通管、55吸附部件、56漂浮部件、57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可自动脱油污的高效油水分离机,包括箱体1、水泵2、控制系统3及连接部件5,所述箱体1内设有第一隔板111,第一隔板111将箱体1内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第一隔板111上端为分离腔11,所述第一隔板111下端为储物腔12,所述水泵2设于储物腔12内,所述水泵2与分离腔11通过连接部件5相连,所述控制系统3的控制器32设于储物腔12内,所述水泵2与控制器32电性相连。

其中,所述分离腔11内设有第二隔板112及第三隔板113,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隔板112竖直设于第一隔板111上表面中间处,第一隔板111上设有第一进口1111,第二隔板112与第一隔板111包含第一进口1111端及箱体1侧面之间形成第一分离腔114;所述第三隔板113水平设于第一隔板111不包含第一进口1111端的上方,并且与第二隔板112垂直相连,所述第三隔板113下表面与第一隔板111、第二隔板112及箱体1侧面之间形成第二分离腔115,所述第二分离腔115内的第二隔板112靠近底端处设有第一排水口1121,所述第二分离腔115内的箱体1侧面设有第二排水口16;所述第三隔板113上表面与第二隔板112及箱体1侧面之间形成第三分离腔116,所述第三隔板113上设有第三排水口1131,所述第三分离腔116内的箱体1侧面设有排油口17,所述排油口17比第三隔板113高5-10cm。

此外,所述控制系统3包括刮板31、触动开关及水位感应条33,所述刮板31、触动开关及水位感应条33均与控制器32电性相连;所述刮板31一端与第二隔板112顶端中间位置处可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进口1111、第一排水口1121、第二排水口16、第三排水口1131及排油口17处均设有触动开关;所述水位感应条33包括第一水位感应条331、第二水位感应条332及第三水位感应条333,所述第一水位感应条331设于第二隔板112上第一排水口1121上方5-10cm处,所述第二水位感应条332设于箱体1内侧第二排水口16上方5-10cm处,所述第三水位感应条333设于箱体1侧面排油口17下方2-5cm处。所述刮板31包括第一立板311、第二立板312及连接板313,所述连接板313一端与第二隔板112顶端可转动相连,并且与第二隔板112相垂直;所述第一立板311垂直设于连接板313上表面,并且第一立板311底端与连接板313侧边相连;所述第二立板312垂直设于连接板313下表面,并且第二立板312顶端与连接板313另一侧边相连;所述第一立板311、第二立板312及连接板313一体成型,如图3所示。

再次,所述连接部件5包括第一通管51、第二通管52、第三通管53及第四通管54,所述水泵2包括水泵进口21及水泵出口22,所述第一通管51一端与水泵进口21相连,另一端连有吸附部件55;所述第二通管52一端与水泵出口22相连,另一端与第一进口1111相连;所述第三通管53一端与第二排水口16相连;所述第四通管54一端与排油口17相连,另一端连有收集箱4。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可自动脱油污的高效油水分离机,包括箱体1、水泵2、控制系统3及连接部件5,所述箱体1内设有第一隔板111,第一隔板111将箱体1内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第一隔板111上端为分离腔11,所述第一隔板111下端为储物腔12,所述水泵2设于储物腔12内,所述水泵2与分离腔11通过连接部件5相连,所述控制系统3的控制器32设于储物腔12内,所述水泵2与控制器32电性相连。

其中,所述分离腔11内设有第二隔板112及第三隔板113,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隔板112竖直设于第一隔板111上表面中间处,第一隔板111上设有第一进口1111,第二隔板112与第一隔板111包含第一进口1111端及箱体1侧面之间形成第一分离腔114;所述第三隔板113水平设于第一隔板111不包含第一进口1111端的上方,并且与第二隔板112垂直相连,所述第三隔板113下表面与第一隔板111、第二隔板112及箱体1侧面之间形成第二分离腔115,所述第二分离腔115内的第二隔板112靠近底端处设有第一排水口1121,所述第二分离腔115内的箱体1侧面设有第二排水口16;所述第三隔板113上表面与第二隔板112及箱体1侧面之间形成第三分离腔116,所述第三隔板113上设有第三排水口1131,所述第三分离腔116内的箱体1侧面设有排油口17,所述排油口17比第三隔板113高5-10cm。

此外,所述控制系统3包括刮板31、触动开关及水位感应条33,所述刮板31、触动开关及水位感应条33均与控制器32电性相连;所述刮板31一端与第二隔板112顶端中间位置处可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进口1111、第一排水口1121、第二排水口16、第三排水口1131及排油口17处均设有触动开关;所述水位感应条33包括第一水位感应条331、第二水位感应条332及第三水位感应条333,所述第一水位感应条331设于第二隔板112上第一排水口1121上方5-10cm处,所述第二水位感应条332设于箱体1内侧第二排水口16上方5-10cm处,所述第三水位感应条333设于箱体1侧面排油口17下方2-5cm处。所述刮板31包括第一立板311、第二立板312及连接板313,所述连接板313一端与第二隔板112顶端可转动相连,并且与第二隔板112相垂直;所述第一立板311垂直设于连接板313上表面,并且第一立板311底端与连接板313侧边相连;所述第二立板312垂直设于连接板313下表面,并且第二立板312顶端与连接板313另一侧边相连;所述第一立板311、第二立板312及连接板313一体成型,如图3所示。

再次,所述连接部件5包括第一通管51、第二通管52、第三通管53及第四通管54,所述水泵2包括水泵进口21及水泵出口22,所述第一通管51一端与水泵进口21相连,另一端连有吸附部件55,所述吸附部件55端部设有滤网57,所述吸附部件55由金属制成,并且连有漂浮部件56,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通管52一端与水泵出口22相连,另一端与第一进口1111相连;所述第三通管53一端与第二排水口16相连;所述第四通管54一端与排油口17相连,另一端连有收集箱4。所述收集箱4设有第二盖体41,所述第二盖体41上设有第二进口411和第二把手42。

另外,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第一盖体13,所述第一盖体13顶部设有第一把手15。所述箱体1底部四个角落处均设有活动轮14,所述活动轮14为万向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