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环保型圆盘式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7940发布日期:2020-12-22 10:47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环保型圆盘式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效环保型圆盘式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是针对重油污水的处理,这些重油污水如果不处理,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尤其针对机床加工领域,在加工及清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重油污水,对于重油污水的处理一般是采取油水分离的处理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将油水完全分离,分离效率不高,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环保型圆盘式油水分离装置,该种高效环保型圆盘式油水分离装置可将重油污水中的油水进行高效分离,有利于环境保护。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环保型圆盘式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二次分离组件、收集组件及底座,所述二次分离组件设于底座上,所述收集组件设于底座上靠近二次分离组件处。二次分离组件用于对含油污水进行分离,收集组件用于收集分离后的油。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分离组件包括二次分离箱和圆盘式油水分离器,所述二次分离箱顶部设有第三进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三进口设于靠近收集组件端,所述第二开口设于顶部中间位置,所述圆盘式油水分离器设于第二开口上方。含油污水置于二次分离箱内,由圆盘式油水分离器对其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圆盘式油水分离器包括壳体、电机、刮板及圆盘,所述电机设于壳体侧面,所述圆盘穿设于壳体,并且部分露出壳体外,所述圆盘中心与电机轴相连,所述刮板设于圆盘侧面,所述壳体侧面连有第一导槽。电机带动圆盘的转动,圆盘上的刮板跟随圆盘转动,刮板将油污刮起,使油污沿第一导槽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为弹性材料制成。弹性材料易变形,不易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组件包括油水分离盒和收集盒,所述油水分离盒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为l型,所述隔板靠近底部处设有进水口;所述隔板将油水分离盒分隔为溶液腔,所述溶液腔包括第一溶液腔和第二溶液腔,所述第一溶液腔设于第一导槽下方,所述第二溶液腔内靠近油水分离盒顶部设有排水口,所述第一溶液腔内靠近油水分离盒顶部设有流油口,所述流油口处连有第二导槽;所述油水分离盒通过支撑块设于底座上,所述收集盒设于底座上第二导槽下方。第一溶液腔用于收集第一导槽流出的油污,第一导槽流出的油污里含有少量的水分,在第一溶液腔中沉积,油的密度比水小,油在上层,水在底层,底层的水通过隔板底部的进水口进入第二溶液腔,第一溶液腔中的油在装满后,上层的油通过与流油口相连的第二导槽进入收集盒内,以此可将油水分离的较为彻底。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三进口相连。第二溶液腔中的水集满后,通过顶部的排水口流经管道进入二次分离箱内,可进行二次分离,这样使得油水的分离较为彻底;而且这些含有少量油污的水没有直接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油水分离装置还包括一次分离组件,所述一次分离组件设于底座上靠近二次分离组件处,所述二次分离箱顶部靠近一次分离组件处设有第二进口,所述一次分离组件通过管道与第二进口相连。一次分离组件可将含油污水进行首次分离,再将分离后的油污水流经管道进入二次分离组件进行二次分离,以此可提升油水分离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一次分离组件包括一次分离箱和真空负压机,所述一次分离箱顶部设有盖板和第一开口,所述盖板设于一次分离箱一端,所述第一开口设于一次分离箱另一端;所述真空负压机设于盖板上,所述真空负压机的第一进口通过管道与一次分离箱内相连;所述真空负压机的第一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进口相连。真空负压机将一次分离箱中上层的油吸出,这些吸出的油含有部分水,通过管道进入二次分离箱中,这样可提升对于油水的分离效率,使得油水分离更为彻底。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负压机的输出功率为1100w,极限压力为3300pa,抽气速率为100l/s。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环保型圆盘式油水分离装置,该种高效环保型圆盘式油水分离装置通过圆盘式油水分离器将油水分离,再由油水分离盒进行进一步分离,分离较为彻底,分离后的水又进行再次分离,不会污染环境;另外,在二次分离箱上连有一次分离组件,对油水进行粗略分离,再由二次分离组件进行进一步分离,可有效提升分离效率,使得油水得到高效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环保型圆盘式油水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二次分离箱结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圆盘式油水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一次分离组件、11一次分离箱、111盖板、112第一开口、12真空负压机、121第一进口、122第一出口、2二次分离组件、21二次分离箱、211第二进口、212第三进口、213第二开口、22圆盘式油水分离器、221壳体、222电机、223刮板、224圆盘、225第一导槽、3收集组件、31油水分离盒、311隔板、312第一溶液腔、313第二溶液腔、314排水口、315流油口、316第二导槽、317进水口、32收集盒、4支撑块、5底座、6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环保型圆盘式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二次分离组件2、收集组件3及底座5,所述二次分离组件2设于底座5上,所述收集组件3设于底座5上靠近二次分离组件2处。所述二次分离组件2包括二次分离箱21和圆盘式油水分离器22,所述二次分离箱21顶部设有第三进口212及第二开口213,所述第三进口212设于靠近收集组件3端,所述第二开口213设于顶部中间位置,所述圆盘式油水分离器22设于第二开口213上方,如图2所示。

其中,所述圆盘式油水分离器22包括壳体221、电机222、弹性材料制成的刮板223及圆盘224,所述电机222设于壳体221侧面,所述圆盘224穿设于壳体221,并且部分露出壳体221外,所述圆盘224中心与电机轴相连,所述刮板223设于圆盘224侧面,所述壳体221侧面连有第一导槽225,如图3所示。

再次,所述收集组件3包括油水分离盒31和收集盒32,所述油水分离盒31内设有隔板311,所述隔板311为l型,所述隔板311靠近底部处设有进水口317,如图4所示;所述隔板311将油水分离盒31分隔为溶液腔,所述溶液腔包括第一溶液腔312和第二溶液腔313,所述第一溶液腔312设于第一导槽225下方,所述第二溶液腔313内靠近油水分离盒31顶部设有排水口314,所述排水口314通过管道6与第三进口212相连,所述第一溶液腔312内靠近油水分离盒31顶部设有流油口315,所述流油口315处连有第二导槽316;所述油水分离盒31通过支撑块4设于底座5上,所述收集盒32设于底座5上第二导槽316下方。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环保型圆盘式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一次分离组件1、二次分离组件2、收集组件3及底座5,所述一次分离组件1设于底座5上,所述二次分离组件2设于底座5上靠近一次分离组件1处,所述收集组件3设于底座5上靠近二次分离组件2处。所述二次分离组件2包括二次分离箱21和圆盘式油水分离器22,所述二次分离箱21顶部设有第二进口211、第三进口212及第二开口213,所述第二进口211设于靠近一次分离组件1处;所述第三进口212设于靠近收集组件3端,所述第二开口213设于顶部中间位置,所述圆盘式油水分离器22设于第二开口213上方,如图2所示。

其中,所述一次分离组件1包括一次分离箱11和真空负压机12,所述一次分离箱11顶部设有盖板111和第一开口112,所述盖板111设于一次分离箱11一端,所述第一开口112设于一次分离箱11另一端;所述真空负压机12设于盖板111上,所述真空负压机12的第一进口121通过管道6与一次分离箱11内相连;所述真空负压机12的第一出口122通过管道6与第二进口211相连。所述真空负压机12的输出功率为1100w,极限压力为3300pa,抽气速率为100l/s。

此外,所述圆盘式油水分离器22包括壳体221、电机222、弹性材料制成的刮板223及圆盘224,所述电机222设于壳体221侧面,所述圆盘224穿设于壳体221,并且部分露出壳体221外,所述圆盘224中心与电机轴相连,所述刮板223设于圆盘224侧面,所述壳体221侧面连有第一导槽225,如图3所示。

再次,所述收集组件3包括油水分离盒31和收集盒32,所述油水分离盒31内设有隔板311,所述隔板311为l型,所述隔板311靠近底部处设有进水口317,如图4所示;所述隔板311将油水分离盒31分隔为溶液腔,所述溶液腔包括第一溶液腔312和第二溶液腔313,所述第一溶液腔312设于第一导槽225下方,所述第二溶液腔313内靠近油水分离盒31顶部设有排水口314,所述排水口314通过管道6与第三进口212相连,所述第一溶液腔312内靠近油水分离盒31顶部设有流油口315,所述流油口315处连有第二导槽316;所述油水分离盒31通过支撑块4设于底座5上,所述收集盒32设于底座5上第二导槽316下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