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液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14466发布日期:2020-12-01 10:48阅读:99来源:国知局
危废液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危废料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危废液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回转窑来处理危废料的技术是国内处理危危废料的主要技术之一且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液态危废料作为危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繁多,市场上的液态危废料,有部分为强酸性或着强碱性液体,虽说流动性满足泵抽取的条件,但短时间通过喷头大量进入窑内,会使窑内处于强酸性或强碱性条件,若长时间处于这种情况,势必会降低回转窑内的耐火砖以及其他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危废液预处理装置,旨在解决强酸性或者强碱性废液直接进入回转窑内导致回转窑内的耐火砖以及其他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危废液预处理装置,包括废酸罐、废碱罐、控制管、控制塞、驱动机构、u形管、搅拌机构和反应桶。废酸罐用于收集酸性溶液。废碱罐用于收集碱性溶液。控制管设于所述废酸罐和废碱罐的下方,所述控制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废酸罐和废碱罐,所述控制管的中部为水平部。控制塞设于所述水平部内,用于沿所述水平部的轴向密封滑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控制塞滑动。u形管设于所述控制管的下方,所述u形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控制塞两侧的控制管,所述控制塞通过滑动实现控制所述u形管两端口液体流量的比例。搅拌机构设于所述u形管的下方,所述搅拌机构具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连通所述u形管的中部,所述搅拌机构用于搅拌进入所述搅拌腔内的液体。反应桶设于所述搅拌机构的下方,所述反应桶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所述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用于交替连通所述搅拌腔,所述第一反应腔连通所述搅拌腔时,所述第二反应腔的底端用于连通设置在回转窑内的喷头,所述第二反应腔连通所述搅拌腔时,所述第一反应腔的底端用于连通所述喷头。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控制塞包括中间的支撑部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两端的两个活塞部,所述活塞部通过滑动实现控制所在侧的所述u形管的端口的开闭程度。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柱和驱动板。驱动柱水平设置,所述驱动柱与所述水平部绕水平轴线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柱的中部开设有外螺纹。驱动板套设于所述驱动柱的中部且开设有与所述外螺纹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所述驱动板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水平部开设有用于所述驱动板移动的豁口。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水平部固设有两个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分别位于所述驱动柱的一端,所述驱动柱的两端分别滑动穿过同侧的定位板且端部具有径向凸出的第一限位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筒、搅拌轴和驱动电机。搅拌筒水平设置且具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的一端用于连通所述u形管,所述搅拌腔的另一端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反应腔或者所述第二反应腔。搅拌轴与所述搅拌筒同轴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设于所述搅拌腔内且固定有多根垂直于所述搅拌轴的搅拌柱。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搅拌轴转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搅拌轴的露出端具有径向凸出且与所述搅拌筒贴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搅拌筒密封固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套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外,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防护罩的底面之间具有套设于所述搅拌轴上的密封圈。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反应桶内的中部同轴密封固设有分隔板,用于将所述反应桶的内部空间分割成上方的第一反应腔以及下方的第二反应腔。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反应腔以及第二反应腔借助第一三通管连通所述搅拌腔,所述第一三通管包括第一分支管、第二分支管和第三分支管。第一分支管连通所述第一反应腔,所述第一分支管上设有第一开关阀。第二分支管连通所述第二反应腔,所述第二分支管上设有第二开关阀。第三分支管连通所述搅拌腔。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反应腔以及第二反应腔借助第二三通管连通所述喷头,所述第二三通管包括第四分支管、第五分支管和第六分支管。第四分支管连通所述第一反应腔的底端,所述第四分支管上设有第三开关阀。第五分支管连通所述第二反应腔的底端,所述第四分支管上设有第四开关阀。第六分支管连通所述喷头。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六分支管固设有ph值传感器,所述ph值传感器的感应端设于所述第六分支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危废液预处理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危废液预处理装置,废酸罐内的酸性溶液和废碱罐内的碱性溶液分别通过u形管的一个端口流入u形管内并在初步融合后进入搅拌腔,被搅拌后的液体进入第一反应腔或者第二反应腔进行充分的中和反应;由于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交替连通搅拌腔,第一反应腔连通所述搅拌腔时,第二反应腔的底端连通设置在回转窑内的喷头,第二反应腔连通搅拌腔时,第一反应腔的底端连通喷头,这种交替设置能够使第一反应腔或者第二反应腔内的混合液体进行充分时间的中和反应,这样通过喷头喷出的液体会最大限度的接近中性;由于控制塞通过滑动能够控制u形管两端口液体流量的比例,所以可以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控制塞滑动来实现第一反应腔或者第二反应腔内的混合液体为最佳的比例,所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强酸性或者强碱性废液直接进入回转窑内导致回转窑内的耐火砖以及其他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危废液预处理装置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局部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废酸罐;2、废碱罐;3、控制管;31、水平部;311、豁口;312、定位板;4、控制塞;41、支撑部;42、活塞部;5、u形管;6、搅拌机构;61、搅拌筒;611、搅拌腔;62、搅拌轴;621、搅拌柱;622、第二限位部;63、驱动电机;7、反应桶;71、第一反应腔;72、第二反应腔;73、分隔板;8、驱动机构;81、驱动柱;811、第一限位部;82、驱动板;9、防护罩;10、密封圈;110、第一三通管;111、第一分支管;1111、第一开关阀;112、第二分支管;1121、第二开关阀;113、第三分支管;120、第二三通管;121、第四分支管;1211、第三开关阀;122、第五分支管;1221、第四开关阀;123、第六分支管;130、ph值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危废液预处理装置进行说明。所述危废液预处理装置,包括废酸罐1、废碱罐2、控制管3、控制塞4、驱动机构8、u形管5、搅拌机构6和反应桶7。废酸罐1用于收集酸性溶液。废碱罐2用于收集碱性溶液。控制管3设于废酸罐1和废碱罐2的下方,控制管3的两端分别连通废酸罐1和废碱罐2,控制管3的中部为水平部31。控制塞4设于水平部31内,用于沿水平部31的轴向密封滑动。驱动机构8用于驱动控制塞4滑动。u形管5设于控制管3的下方,u形管5的两端分别连通控制塞4两侧的控制管3,控制塞4通过滑动实现控制u形管5两端口液体流量的比例。搅拌机构6设于u形管5的下方,搅拌机构6具有搅拌腔611,搅拌腔611连通u形管5的中部,搅拌机构6用于搅拌进入搅拌腔611内的液体。反应桶7设于搅拌机构6的下方,反应桶7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反应腔71和第二反应腔72,第一反应腔71和第二反应腔72用于交替连通搅拌腔611,第一反应腔71连通搅拌腔611时,第二反应腔72的底端用于连通设置在回转窑内的喷头,第二反应腔72连通搅拌腔611时,第一反应腔71的底端用于连通喷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危废液预处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废酸罐1内的酸性溶液和废碱罐2内的碱性溶液分别通过u形管5的一个端口流入u形管5内并在初步融合后进入搅拌腔611,被搅拌后的液体进入第一反应腔71或者第二反应腔72进行充分的中和反应;由于第一反应腔71和第二反应腔72交替连通搅拌腔611,第一反应腔71连通搅拌腔611时,第二反应腔72的底端连通设置在回转窑内的喷头,第二反应腔72连通搅拌腔611时,第一反应腔71的底端连通喷头,这种交替设置能够使第一反应腔71或者第二反应腔72内的混合液体进行充分时间的中和反应,这样通过喷头喷出的液体会最大限度的接近中性;由于控制塞4通过滑动能够控制u形管5两端口液体流量的比例,所以可以通过驱动机构8驱动控制塞4滑动来实现第一反应腔71和第二反应腔72内的混合液体为最佳的比例,所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强酸性或者强碱性废液直接进入回转窑内导致回转窑内的耐火砖以及其他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危废液预处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为了实现控制塞4通过滑动控制u形管5两端口液体流量的比例,控制塞4包括中间的支撑部41以及分别固定于支撑部41两端的两个活塞部42,活塞部42通过滑动实现控制所在侧的u形管5的端口的开闭程度。在本实施例中,活塞部42采用耐强酸、耐强碱的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危废液预处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驱动机构8包括驱动柱81和驱动板82。驱动柱81水平设置,驱动柱81与水平部31绕水平轴线转动连接,驱动柱81的中部开设有外螺纹。驱动板82套设于驱动柱81的中部且开设有与外螺纹螺纹连接的内螺纹,驱动板82与支撑部41固定连接,水平部31开设有用于驱动板82移动的豁口311。转动驱动柱81,驱动板82便会带动控制塞4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豁口311来限制控制塞4的移动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危废液预处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为了实现驱动柱81与水平部31的转动连接,水平部31固设有两个定位板312,两个定位板312分别位于驱动柱81的一端,驱动柱81的两端分别滑动穿过同侧的定位板312且端部具有径向凸出的第一限位部811。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危废液预处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搅拌机构6包括搅拌筒61、搅拌轴62和驱动电机63。搅拌筒61水平设置且具有搅拌腔611,搅拌腔611的一端用于连通u形管5,搅拌腔611的另一端用于连通第一反应腔71或者第二反应腔72。搅拌轴62与搅拌筒61同轴转动连接,搅拌轴62的一端设于搅拌腔611内且固定有多根垂直于搅拌轴62的搅拌柱621。驱动电机63用于驱动搅拌轴62转动,搅拌轴62带动搅拌腔611内的多根搅拌柱621搅拌进入搅拌腔611的液体。由于搅拌筒61水平设置且搅拌腔611的两端分别为液体的入口和出口,所以进入搅拌腔611内的液体会被充分搅拌。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危废液预处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搅拌轴62的露出端具有径向凸出且与搅拌筒61贴合的第二限位部622,搅拌筒61密封固设有防护罩9,防护罩9套设于第二限位部622外,第二限位部622与防护罩9的底面之间具有套设于搅拌轴62上的密封圈10,这样可以防止搅拌腔611内的液体漏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危废液预处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反应桶7内的中部同轴密封固设有分隔板73,用于将反应桶7的内部空间分割成上方的第一反应腔71以及下方的第二反应腔72,这种结构简单易加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危废液预处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第一反应腔71以及第二反应腔72借助第一三通管110连通搅拌腔611,第一三通管110包括第一分支管111、第二分支管112和第三分支管113。第一分支管111连通第一反应腔71,第一分支管111上设有第一开关阀1111。第二分支管112连通第二反应腔72,第二分支管112上设有第二开关阀1121。第三分支管113连通搅拌腔611。通过第一开关阀1111和第二开关阀1121的交替开闭来实现第一反应腔71和第二反应腔72交替连通搅拌腔611。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危废液预处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第一反应腔71以及第二反应腔72借助第二三通管120连通喷头,第二三通管120包括第四分支管121、第五分支管122和第六分支管123。第四分支管121连通第一反应腔71的底端,第四分支管121上设有第三开关阀1211。第五分支管122连通第二反应腔72的底端,第四分支管121上设有第四开关阀1221。第六分支管123连通喷头。当第一开关阀1111打开时,第三开关阀1211关闭,当第一开关阀1111关闭时,第三开关阀1211打开;当第二开关阀1121打开时,第四开关阀1221关闭,当第二开关阀1121关闭时,第四开关阀1221打开,这样就可以实现第一反应腔71连通搅拌腔611时,第二反应腔72的底端连通设置在回转窑内的喷头,第二反应腔72连通搅拌腔611时,第一反应腔71的底端连通喷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危废液预处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第六分支管123固设有ph值传感器130,ph值传感器130的感应端设于第六分支内,这样可以根据ph值传感器130传递的数值来驱动控制塞4滑动,以实现第一反应腔71和第二反应腔72内的混合液体为最佳的比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