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水污染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1723发布日期:2020-06-26 22:5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水污染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生态水污染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态水是与地球表层植物体紧密相关的水资源,而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开始扩大活动范围及种植生产范围,必然产生了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及种植所残留的肥料、农药,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这些污染将随着雨水被带到江河湖泊,进而污染生态水,影响了江河湖泊沿岸的居民生活,故而需要用到生态水污染处理系统,来对这些生态水进行处理,改善目前的生活环境,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由于江河湖泊的水受到残留的肥料与农药污染,将会在水体中残留化学元素,进而使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催生出蓝藻,并且将大量的繁殖蔓延,引起水体表面出现绿潮的现象,引起水质的恶化,并且造成水体内氧气的骤减,使水体中的生物缺氧而死,进而引起水体的整体变质。

以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生态水污染处理系统,对上述缺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水污染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由于江河湖泊的水受到残留的肥料与农药污染,将会在水体中残留化学元素,进而使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催生出蓝藻,并且将大量的繁殖蔓延,引起水体表面出现绿潮的现象,引起水质的恶化,并且造成水体内氧气的骤减,使水体中的生物缺氧而死,进而引起水体的整体变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生态水污染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浮板、水循环处理机构、连接架、漂浮体、增氧机,所述浮板水平安装于水循环处理机构下端并且相贴合,所述漂浮体安装于水循环处理机构上端并且之间固定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固定安装于水循环处理机构上端两侧,所述增氧机竖直嵌入于水循环处理机构左侧;所述水循环处理机构包括进水口、污染处理机构、循环泵体、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于污染处理机构右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循环泵体水平安装于污染处理机构左侧并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出水口设于循环泵体左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污染处理机构包括内通道、自适应处理结构、框架,所述框架安装于自适应处理结构上端并且相焊接,所述内通道贯穿于自适应处理结构内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自适应处理结构包括外管、添加剂释放结构、导向槽、活动结构,所述添加剂释放结构环形嵌入安装于外管内侧,所述导向槽设于外管右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活动结构嵌入安装于外管内侧并且采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结构设于添加剂释放结构左侧。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添加剂释放结构包括添加剂存放箱、释放箱、阻挡板、隔板,所述添加剂存放箱竖直安装于释放箱上端并且相连通,所述隔板环形设于释放箱外侧,所述阻挡板设于隔板内侧并且采用活动连接。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阻挡板包括活动板、弧顶、释放槽、弹簧,所述弧顶设于活动板左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释放槽贯穿于活动板内侧并且均匀分布,所述弹簧安装于活动板右侧。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活动结构包括板体、转动结构、过滤结构,所述转动结构嵌入安装于板体内侧并且采用活动连接,所述过滤结构嵌入于板体内侧并且相卡接。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转轴、复位弹簧、转动板,所述转轴嵌入安装于板体内侧并且采用活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环绕于转轴外侧,所述转动板固定安装于转轴外侧并且抵在复位弹簧之间。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过滤结构包括侧板、过滤网、出口,所述侧板环绕安装于过滤网外侧并且高于过滤网,所述出口设于侧板下端并且与过滤网位于同一平面上。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生态水污染处理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循环泵体右侧设置了污染处理机构,生态水从右吸入而进入到污染处理机构内侧,此时将从内通道送到自适应处理结构内侧,水流将冲击活动结构,而带动添加剂释放结构,在活动结构向左侧转动时,将会推动阻挡板,此时弧顶受到推动而使活动板挤压弹簧,来使释放槽与上的槽孔对齐,进而释放出沸石粉,或者水流将进入内侧而冲出沸石粉,来与生态水混合,进而对蓝藻进行处理,使其可对水体中的蓝藻进行处理,防止水体内氧气的骤减,保证水生物存活,更好的对水质进行保护。

本发明在添加剂释放结构右侧设置了活动结构,蓝藻随着生态水的流动将附着在过滤网,进而使过滤结构整体受到蓝藻的阻挡而受力,进而随着转动结构发生转动,将使添加剂释放结构释放出沸石粉,来对蓝藻进行全面的处理,并随着水流的冲击,蓝藻将随着过滤网的斜面向内侧滑动,并且受到侧板的导向,而从出口被送出,进而将受到处理的蓝藻排出,可根据水体中的蓝藻量进行处理,并且可针对性的进行处理,减少了绿潮现象的出现,增加了水体中的氧气,保证了水体中的生物存活,防止水体的整体变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生态水污染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水循环处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污染处理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污染处理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自适应处理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自适应处理结构的侧视第一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自适应处理结构的侧视第二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添加剂释放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添加剂释放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阻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活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转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过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浮板-1、水循环处理机构-2、连接架-3、漂浮体-4、增氧机-5、进水口-21、污染处理机构-22、循环泵体-23、出水口-24、内通道-221、自适应处理结构-222、框架-223、外管-22a、添加剂释放结构-22b、导向槽-22c、活动结构-22d、添加剂存放箱-b1、释放箱-b2、阻挡板-b3、隔板-b4、活动板-b31、弧顶-b32、释放槽-b33、弹簧-b34、板体-d1、转动结构-d2、过滤结构-d3、转轴-d21、复位弹簧-d23、转动板-d23、侧板-d31、过滤网-d32、出口-d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10,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如下:

其结构包括浮板1、水循环处理机构2、连接架3、漂浮体4、增氧机5,所述浮板1水平安装于水循环处理机构2下端并且相贴合,所述漂浮体4安装于水循环处理机构2上端并且之间固定有连接架3,所述连接架3固定安装于水循环处理机构2上端两侧,所述增氧机5竖直嵌入于水循环处理机构2左侧;所述水循环处理机构2包括进水口21、污染处理机构22、循环泵体23、出水口24,所述进水口21设于污染处理机构22右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循环泵体23水平安装于污染处理机构22左侧并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出水口24设于循环泵体23左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

参阅图3-图4,所述污染处理机构22包括内通道221、自适应处理结构222、框架223,所述框架223安装于自适应处理结构222上端并且相焊接,所述内通道221贯穿于自适应处理结构222内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将生态水导入,进行处理。

参阅图5-图7,所述自适应处理结构222包括外管22a、添加剂释放结构22b、导向槽22c、活动结构22d,所述添加剂释放结构22b环形嵌入安装于外管22a内侧,所述导向槽22c设于外管22a右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活动结构22d嵌入安装于外管22a内侧并且采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结构22d设于添加剂释放结构22b左侧,在将生态水引入后,推动活动结构22d来使添加剂释放结构22b内侧的添加剂送出,对蓝藻进行处理。

参阅图8-图9,所述添加剂释放结构22b包括添加剂存放箱b1、释放箱b2、阻挡板b3、隔板b4,所述添加剂存放箱b1竖直安装于释放箱b2上端并且相连通,所述隔板b4环形设于释放箱b2外侧,所述阻挡板b3设于隔板b4内侧并且采用活动连接,添加剂存放箱b1内存放的添加剂为沸石粉,更好的对蓝藻进行处理。

参阅图10,所述阻挡板b3包括活动板b31、弧顶b32、释放槽b33、弹簧b34,所述弧顶b32设于活动板b31左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释放槽b33贯穿于活动板b31内侧并且均匀分布,所述弹簧b34安装于活动板b31右侧,添加剂可从释放槽b33被释放出来,对蓝藻进行处理。

基于上述实施例,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将该发明投放至湖泊中,浮板1沉入水中,与漂浮体4配合进行漂浮,水循环处理机构2将处于水中,此时循环泵体23工作,将生态水从右吸入而进入到污染处理机构22内侧,此时将从内通道221送到自适应处理结构222内侧,水流将冲击活动结构22d,而带动添加剂释放结构22b,在活动结构22d向左侧转动时,将会推动阻挡板b3,此时弧顶b32受到推动而使活动板b31挤压弹簧b34,来使释放槽b33与上的槽孔对齐,进而释放出沸石粉,或者水流将进入内侧而冲出沸石粉,来与生态水混合,进而对蓝藻进行处理,而后完成处理的生态水将继续向左侧移动,并在经过循环泵体23时,上端的增氧机5将对生态水进行增氧处理,最后将从出水口24送出,如此进行循环的处理。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图7,、图11-图13,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如下:

所述污染处理机构22包括内通道221、自适应处理结构222、框架223,所述框架223安装于自适应处理结构222上端并且相焊接,所述内通道221贯穿于自适应处理结构222内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

参阅图5-图7,所述自适应处理结构222包括外管22a、添加剂释放结构22b、导向槽22c、活动结构22d,所述添加剂释放结构22b环形嵌入安装于外管22a内侧,所述导向槽22c设于外管22a右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活动结构22d嵌入安装于外管22a内侧并且采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结构22d设于添加剂释放结构22b左侧,在将生态水引入后,推动活动结构22d来使添加剂释放结构22b内侧的添加剂送出,对蓝藻进行处理。

参阅图11,所述活动结构22d包括板体d1、转动结构d2、过滤结构d3,所述转动结构d2嵌入安装于板体d1内侧并且采用活动连接,所述过滤结构d3嵌入于板体d1内侧并且相卡接,在对蓝藻进行过滤的同时,使蓝藻聚集在过滤结构d3,便于添加剂释放结构22b释放添加剂来进行处理。

参阅图12,所述转动结构d2包括转轴d21、复位弹簧d23、转动板d23,所述转轴d21嵌入安装于板体d1内侧并且采用活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d23环绕于转轴d21外侧,所述转动板d23固定安装于转轴d21外侧并且抵在复位弹簧d23之间,辅助进行旋转,并且撤掉外力后快速的进行复位。

参阅图13,所述过滤结构d3包括侧板d31、过滤网d32、出口d33,所述侧板d31环绕安装于过滤网d32外侧并且高于过滤网d32,所述出口d33设于侧板d31下端并且与过滤网d32位于同一平面上,在对蓝藻进行过滤并且进行聚集处理,完成处理后将聚成团而从出口d33送出。

基于上述实施例,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在进行处理时,生态水将从内通道221被送入自适应处理结构222内,在生态水接触活动结构22d时,在没有蓝藻时,水流将快速的经过过滤结构d3,而带有蓝藻时,蓝藻将附着在过滤网d32,进而使过滤结构d3整体受到蓝藻的阻挡而受力,进而随着转动结构d2发生转动,将使添加剂释放结构22b释放出沸石粉,来对蓝藻进行全面的处理,并随着水流的冲击,蓝藻将随着过滤网d32的斜面向内侧滑动,并且受到侧板d31的导向,而从出口d33被送出,进而将受到处理的蓝藻排出,在过滤网d32未受到力时,复位弹簧d23将推动转动板d23来复位使过滤网d32回到原位继续进行处理。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江河湖泊的水受到残留的肥料与农药污染,将会在水体中残留化学元素,进而使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催生出蓝藻,并且将大量的繁殖蔓延,引起水体表面出现绿潮的现象,引起水质的恶化,并且造成水体内氧气的骤减,使水体中的生物缺氧而死,进而引起水体的整体变质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在循环泵体右侧设置了污染处理机构,生态水从右吸入而进入到污染处理机构内侧,此时将从内通道送到自适应处理结构内侧,水流将冲击活动结构,而带动添加剂释放结构,在活动结构向左侧转动时,将会推动阻挡板,此时弧顶受到推动而使活动板挤压弹簧,来使释放槽与上的槽孔对齐,进而释放出沸石粉,或者水流将进入内侧而冲出沸石粉,来与生态水混合,进而对蓝藻进行处理,使其可对水体中的蓝藻进行处理,防止水体内氧气的骤减,保证水生物存活,更好的对水质进行保护;在添加剂释放结构右侧设置了活动结构,蓝藻随着生态水的流动将附着在过滤网,进而使过滤结构整体受到蓝藻的阻挡而受力,进而随着转动结构发生转动,将使添加剂释放结构释放出沸石粉,来对蓝藻进行全面的处理,并随着水流的冲击,蓝藻将随着过滤网的斜面向内侧滑动,并且受到侧板的导向,而从出口被送出,进而将受到处理的蓝藻排出,可根据水体中的蓝藻量进行处理,并且可针对性的进行处理,减少了绿潮现象的出现,增加了水体中的氧气,保证了水体中的生物存活,防止水体的整体变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