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袋回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29191发布日期:2020-11-13 16:2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袋回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袋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包装袋是指用于包装各种用品的袋子,使货物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方便运输,容易存储。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实际数字显示,有80%使用后的塑料袋,最终与一般垃圾一样被运至垃圾堆田区处理,仅有百分之七的塑料被回收循环使用。

目前化肥常常采用包装袋进行包装,现有技术中化肥包装袋常常是由外层编织袋和内层隔离膜部分组成的,在化肥使用结束后,外层编织袋常常被用于回收利用,但是内层隔离膜与外层编织袋存在缝合连接,同时内层隔离膜表面附着有大量化肥细粉,进而导致了在人工对化肥包装袋进行处理时,人工长时间工作吸入过量化肥细粉,化肥内部化学物质会给人体带来损害,同时编织袋与内层隔离膜缝合处采用人工进行拆解分离耗时长,同时在人工将内层隔离膜拆除后,内层隔离膜外表面并不具有化肥细粉,仍然需要人工对内层隔离膜进行再次翻面,不便于对内侧沾有化肥细粉的面进行清洁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包装袋回收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化肥包装袋常常是由外层编织袋和内层隔离膜部分组成的,在化肥使用结束后,外层编织袋常常被用于回收利用,但是内层隔离膜与外层编织袋存在缝合连接,同时内层隔离膜表面附着有大量化肥细粉,进而导致了在人工对化肥包装袋进行处理时,人工长时间工作吸入过量化肥细粉,化肥内部化学物质会给人体带来损害,同时编织袋与内层隔离膜缝合处采用人工进行拆解分离耗时长,同时在人工将内层隔离膜拆除后,内层隔离膜外表面并不具有化肥细粉,仍然需要人工对内层隔离膜进行再次翻面,不便于对内侧沾有化肥细粉的面进行清洁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包装袋回收处理装置。

一种包装袋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有工作主底板、架高工作板、电动直线滑轨、后侧机床固定板、运行控制屏、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动力传动机构、剪切分离机构和内袋翻面机构;工作主底板上方与架高工作板进行焊接;工作主底板上方依次与动力传动机构和内袋翻面机构相连接;架高工作板上方依次与电动直线滑轨和后侧机床固定板进行螺栓连接;架高工作板上方与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相连接;电动直线滑轨上方与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进行滑动连接;后侧机床固定板与运行控制屏相连接;架高工作板与剪切分离机构相连接;剪切分离机构下方与动力传动机构相连接;架高工作板与内袋翻面机构相连接;内袋翻面机构与剪切分离机构相连接;内袋翻面机构与后侧机床固定板相连接。

进一步说明,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包括有电动滑动集合座、第一运动集合圆盘、第一丝杆、第一内螺纹滑块、第一电动夹、第一辅助限位滑杆、第一伸缩转轴、第一平齿轮、第一推进套板、第一电动推杆、第二丝杆、第二内螺纹滑块、第二电动夹、第二伸缩转轴、第二平齿轮、第二推进套板、第二电动推杆、第一传动巨齿轮、第二传动巨齿轮、第一转轴杆和第二辅助限位滑杆;电动滑动集合座上方与第一运动集合圆盘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运动集合圆盘依次与第一辅助限位滑杆、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和第二辅助限位滑杆相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一内螺纹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内螺纹滑块与第一辅助限位滑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内螺纹滑块与第一电动夹相连接;第一丝杆下方与第一伸缩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转轴下方与第一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转轴外表面与第一推进套板进行套接;第一推进套板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插接;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运动集合圆盘相连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与第二内螺纹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内螺纹滑块与第二辅助限位滑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辅助限位滑杆与第二电动夹相连接;第二丝杆下方与第二伸缩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伸缩转轴外表面与第二推进套板进行套接;第二伸缩转轴下方与第二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推进套板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插接;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一运动集合圆盘相连接;第二推进套板下方设置有第一传动巨齿轮;第一传动巨齿轮轴心与第二传动巨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巨齿轮轴心与第一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杆外表面与架高工作板相连接;第一转轴杆下方与动力传动机构相连接;电动滑动集合座下方与电动直线滑轨相连接。

进一步说明,动力传动机构包括有动力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一轴承架板、第二锥齿轮、第二转轴杆、第二传动轮、异形转动杆、第二轴承架板和异形联动滑轨板;动力电机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锥齿轮轴心与第一轴承架板进行套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轴心与第二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轴杆与第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异形转动杆进行传动连接;异形转动杆轴心与第二轴承架板进行插接;异形转动杆与异形联动滑轨板进行滑动连接;异形联动滑轨板上方与剪切分离机构相连接;第二传动轮上方与第一转轴杆相连接;第一轴承架板下方与工作主底板相连接;动力电机下方与工作主底板相连接;第二轴承架板下方与工作主底板相连接;第二传动轮与剪切分离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说明,剪切分离机构包括有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三转轴杆、第一长齿轮、第三平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四转轴杆、升降集合板、剪刀控制机构、第八传动轮和第九传动轮;第三传动轮轴心与第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轴心与第三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转轴杆上方与第一长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长齿轮与第三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轴心与第三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平齿轮下方与升降集合板相连接;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轴心与第四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转轴杆外表面与升降集合板相连接;第四转轴杆与剪刀控制机构进行转动连接;剪刀控制机构下方与升降集合板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轴心与第九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相连接;第三转轴杆外表面与架高工作板相连接;第九传动轮与内袋翻面机构相连接;升降集合板下方与异形联动滑轨板相连接。

进一步说明,内袋翻面机构包括有升降控制柱、夹持u形板、第三丝杆、第三内螺纹滑块、第四内螺纹滑块、第三辅助限位滑杆、第一喷气头、第二喷气头、第四平齿轮、第五平齿轮、第五转轴杆、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和第七传动轮;升降控制柱上方与夹持u形板进行螺栓连接;夹持u形板内侧依次设置有第三丝杆和第三辅助限位滑杆;夹持u形板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一喷气头和第二喷气头;第三丝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三内螺纹滑块和第四内螺纹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三辅助限位滑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三内螺纹滑块和第四内螺纹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三丝杆与第四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平齿轮与第五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五平齿轮轴心与第五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转轴杆与第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轴心与第五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轴心与第七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与第九传动轮相连接;第六锥齿轮上方与架高工作板相连接;第六传动轮与架高工作板相连接;第五转轴杆外表面与架高工作板相连接;第一喷气头和第二喷气头均与后侧机床固定板相连接;升降控制柱下方与工作主底板相连接。

进一步说明,剪刀控制机构包括有第一控制架板、中空矩形框、圆角菱形转盘、第一联动滑块、第二联动滑块、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一剪刀控制滑杆、第二剪刀控制滑杆、第一剪刀片和第二剪刀片;第一控制架板与中空矩形框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控制架板与圆角菱形转盘进行插接;中空矩形框依次与第一联动滑块和第二联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圆角菱形转盘一侧与第一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圆角菱形转盘另一侧与第二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与第一联动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联动滑块与第一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联动滑块与第一剪刀控制滑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剪刀控制滑杆与第二剪刀片进行焊接;第二剪刀片与第一控制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联动滑块与第二剪刀控制滑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剪刀控制滑杆与第一剪刀片进行焊接;第一剪刀片与第一控制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控制架板与升降集合板相连接;圆角菱形转盘与第四转轴杆相连接。

进一步说明,第一电动夹和第二电动夹可围绕其连接轴进行一百八十度转动。

进一步说明,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和剪切分离机构均具有两组相同的机构,并且两组相同的机构成左右对称。

进一步说明,夹持u形板底板上设置有两个通气孔。

进一步说明,第一喷气头和第二喷气头后侧均设置有电动推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为解决化肥包装袋常常是由外层编织袋和内层隔离膜部分组成的,在化肥使用结束后,外层编织袋常常被用于回收利用,但是内层隔离膜与外层编织袋存在缝合连接,同时内层隔离膜表面附着有大量化肥细粉,进而导致了在人工对化肥包装袋进行处理时,人工长时间工作吸入过量化肥细粉,化肥内部化学物质会给人体带来损害,同时编织袋与内层隔离膜缝合处采用人工进行拆解分离耗时长,同时在人工将内层隔离膜拆除后,内层隔离膜外表面并不具有化肥细粉,仍然需要人工对内层隔离膜进行再次翻面,不便于对内侧沾有化肥细粉的面进行清洁的问题;

设计了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动力传动机构,剪切分离机构和内袋翻面机构,在使用时首先将化肥包装袋固定至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上,然后首先动力传动机构带动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将化肥袋子内侧的隔离膜从化肥编织袋内侧掏出,动力传动机构带动剪切分离机构对包装袋内层隔离膜与编织袋之间的缝合处进行剪切分离,使得化肥包装袋内层隔离膜与外层编织袋分离,然后将外层包装袋取下,然后内袋翻面机构将内层隔离膜部分进行内外表面翻转,以便于对其内表面进行喷洗;

实现了自动化定位化肥包装袋内层隔离膜和和外层编织袋,将内层隔离膜从外层编织袋中掏出,将内层隔离膜和和外层编织袋的缝合连接处剪切分离,并将内层隔离膜沾有化肥的一面翻出至外表面,以便于对其进行喷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动力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剪切分离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内袋翻面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剪刀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工作主底板,2:架高工作板,3:电动直线滑轨,4:后侧机床固定板,5:运行控制屏,6: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7:动力传动机构,8:剪切分离机构,9:内袋翻面机构,601:电动滑动集合座,602:第一运动集合圆盘,603:第一丝杆,604:第一内螺纹滑块,605:第一电动夹,606:第一辅助限位滑杆,607:第一伸缩转轴,608:第一平齿轮,609:第一推进套板,6010:第一电动推杆,6011:第二丝杆,6012:第二内螺纹滑块,6013:第二电动夹,6014:第二伸缩转轴,6015:第二平齿轮,6016:第二推进套板,6017:第二电动推杆,6018:第一传动巨齿轮,6019:第二传动巨齿轮,6020:第一转轴杆,6021:第二辅助限位滑杆,701:动力电机,702:第一传动轮,703:第一锥齿轮,704:第一轴承架板,705:第二锥齿轮,706:第二转轴杆,707:第二传动轮,708:异形转动杆,709:第二轴承架板,7010:异形联动滑轨板,801:第三传动轮,802:第四传动轮,803:第三转轴杆,804:第一长齿轮,805:第三平齿轮,806:第三锥齿轮,807:第四锥齿轮,808:第四转轴杆,809:升降集合板,8010:剪刀控制机构,8011:第八传动轮,8012:第九传动轮,901:升降控制柱,902:夹持u形板,903:第三丝杆,904:第三内螺纹滑块,905:第四内螺纹滑块,906:第三辅助限位滑杆,907:第一喷气头,908:第二喷气头,909:第四平齿轮,9010:第五平齿轮,9011:第五转轴杆,9012:第五传动轮,9013:第六传动轮,9014:第五锥齿轮,9015:第六锥齿轮,9016:第七传动轮,801001:第一控制架板,801002:中空矩形框,801003:圆角菱形转盘,801004:第一联动滑块,801005:第二联动滑块,801006:第一传动杆,801007:第二传动杆,801008:第一剪刀控制滑杆,801009:第二剪刀控制滑杆,801010:第一剪刀片,801011:第二剪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包装袋回收处理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有工作主底板1、架高工作板2、电动直线滑轨3、后侧机床固定板4、运行控制屏5、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6、动力传动机构7、剪切分离机构8和内袋翻面机构9;工作主底板1上方与架高工作板2进行焊接;工作主底板1上方依次与动力传动机构7和内袋翻面机构9相连接;架高工作板2上方依次与电动直线滑轨3和后侧机床固定板4进行螺栓连接;架高工作板2上方与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6相连接;电动直线滑轨3上方与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6进行滑动连接;后侧机床固定板4与运行控制屏5相连接;架高工作板2与剪切分离机构8相连接;剪切分离机构8下方与动力传动机构7相连接;架高工作板2与内袋翻面机构9相连接;内袋翻面机构9与剪切分离机构8相连接;内袋翻面机构9与后侧机床固定板4相连接。

在使用包装袋处理装置时,首先将此装置稳定固定至工作平面,然后外接电源,手动打开运行控制屏5,然后通过运行控制屏5接通装置内部动力系统,然后首先将化肥包装袋固定至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6上,然后首先动力传动机构7带动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6将化肥袋子内侧的隔离膜从化肥编织袋内侧掏出,然后通过运行控制屏5控制电动直线滑轨3带动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6带动固定的包装袋运动至剪切分离机构8上方,然后动力传动机构7带动剪切分离机构8对包装袋内层隔离膜与编织袋之间的缝合处进行剪切分离,使得化肥包装袋内层隔离膜与外层编织袋分离,然后将外层包装袋取下,然后电动直线滑轨3带动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6带动固定的包装袋内层隔离膜部分运动至内袋翻面机构9上方,然后内袋翻面机构9将内层隔离膜部分进行内外表面翻转,以便于对其内表面进行喷洗,实现了自动化定位化肥包装袋内层隔离膜和外层编织袋,将内层隔离膜从外层编织袋中掏出,将内层隔离膜和外层编织袋的缝合连接处剪切分离,并将内层隔离膜沾有化肥的一面翻出至外表面,以便于对其进行喷洗的效果。

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6包括有电动滑动集合座601、第一运动集合圆盘602、第一丝杆603、第一内螺纹滑块604、第一电动夹605、第一辅助限位滑杆606、第一伸缩转轴607、第一平齿轮608、第一推进套板609、第一电动推杆6010、第二丝杆6011、第二内螺纹滑块6012、第二电动夹6013、第二伸缩转轴6014、第二平齿轮6015、第二推进套板6016、第二电动推杆6017、第一传动巨齿轮6018、第二传动巨齿轮6019、第一转轴杆6020和第二辅助限位滑杆6021;电动滑动集合座601上方与第一运动集合圆盘602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运动集合圆盘602依次与第一辅助限位滑杆606、第一丝杆603、第二丝杆6011和第二辅助限位滑杆6021相连接;第一丝杆603外表面与第一内螺纹滑块604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内螺纹滑块604与第一辅助限位滑杆606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内螺纹滑块604与第一电动夹605相连接;第一丝杆603下方与第一伸缩转轴6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转轴607下方与第一平齿轮6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转轴607外表面与第一推进套板609进行套接;第一推进套板609与第一电动推杆6010进行插接;第一电动推杆6010与第一运动集合圆盘602相连接;第二丝杆6011外表面与第二内螺纹滑块6012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内螺纹滑块6012与第二辅助限位滑杆6021进行滑动连接;第二辅助限位滑杆6021与第二电动夹6013相连接;第二丝杆6011下方与第二伸缩转轴6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伸缩转轴6014外表面与第二推进套板6016进行套接;第二伸缩转轴6014下方与第二平齿轮6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推进套板6016与第二电动推杆6017进行插接;第二电动推杆6017与第一运动集合圆盘602相连接;第二推进套板6016下方设置有第一传动巨齿轮6018;第一传动巨齿轮6018轴心与第二传动巨齿轮601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巨齿轮6019轴心与第一转轴杆602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杆6020外表面与架高工作板2相连接;第一转轴杆6020下方与动力传动机构7相连接;电动滑动集合座601下方与电动直线滑轨3相连接。

首先将内层隔离膜边沿固定至第二电动夹6013,将外层编织袋固定至第一电动夹605,然后通过运行控制屏5控制第一电动推杆6010和第二电动推杆6017向下推出,即第一电动推杆6010和第二电动推杆6017分别带动第一推进套板609和第二推进套板6016向下运动,进而第一推进套板609和第二推进套板6016分别带动第一伸缩转轴607和第二伸缩转轴6014向下伸出,进而第一伸缩转轴607和第二伸缩转轴6014分别带动第一平齿轮608和第二平齿轮6015运动至分别与第二传动巨齿轮6019和第一传动巨齿轮6018啮合的位置,进而第二传动轮707带动第一转轴杆6020进行转动,进而第一转轴杆6020带动第二传动巨齿轮6019和第一传动巨齿轮6018进行转动,然后第二传动巨齿轮6019带动第一平齿轮608进行转动,同时第一传动巨齿轮6018带动第二平齿轮6015进行转动,进而第二平齿轮6015带动第二丝杆6011和第二伸缩转轴6014进行转动,然后第二丝杆6011带动第二内螺纹滑块6012向上滑动,然后第二内螺纹滑块6012通过第二电动夹6013带动包装袋内侧隔离膜向上运动,同理第一内螺纹滑块604在第一丝杆603上向下滑动,然后第一内螺纹滑块604带动第一电动夹605向下运动,进而第一电动夹605带动外层编织袋与第二电动夹6013相离运动,进而第二电动夹6013将内层隔离膜从编织袋内部掏出,完成了将内层隔离膜从外层编织袋中掏出。

动力传动机构7包括有动力电机701、第一传动轮702、第一锥齿轮703、第一轴承架板704、第二锥齿轮705、第二转轴杆706、第二传动轮707、异形转动杆708、第二轴承架板709和异形联动滑轨板7010;动力电机701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轮7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7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锥齿轮7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锥齿轮703轴心与第一轴承架板704进行套接;第一锥齿轮703与第二锥齿轮705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705轴心与第二转轴杆70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轴杆706与第二传动轮7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7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异形转动杆708进行传动连接;异形转动杆708轴心与第二轴承架板709进行插接;异形转动杆708与异形联动滑轨板7010进行滑动连接;异形联动滑轨板7010上方与剪切分离机构8相连接;第二传动轮707上方与第一转轴杆6020相连接;第一轴承架板704下方与工作主底板1相连接;动力电机701下方与工作主底板1相连接;第二轴承架板709下方与工作主底板1相连接;第二传动轮707与剪切分离机构8相连接。

首先通过运行控制屏5接通动力电机701电源,然后动力电机701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轮702进行转动,然后第一传动轮702同时带动第一锥齿轮703和异形转动杆708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703带动第二锥齿轮705进行转动,然后第二锥齿轮705带动第二转轴杆706和第二传动轮707进行转动,同时异形转动杆708带动异形联动滑轨板7010实现上下运动,进而异形联动滑轨板7010带动剪切分离机构8进行运转,完成了对装置运行的控制。

剪切分离机构8包括有第三传动轮801、第四传动轮802、第三转轴杆803、第一长齿轮804、第三平齿轮805、第三锥齿轮806、第四锥齿轮807、第四转轴杆808、升降集合板809、剪刀控制机构8010、第八传动轮8011和第九传动轮8012;第三传动轮801轴心与第四传动轮802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802轴心与第三转轴杆8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转轴杆803上方与第一长齿轮8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长齿轮804与第三平齿轮805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805轴心与第三锥齿轮8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平齿轮805下方与升降集合板809相连接;第三锥齿轮806与第四锥齿轮807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807轴心与第四转轴杆808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转轴杆808外表面与升降集合板809相连接;第四转轴杆808与剪刀控制机构8010进行转动连接;剪刀控制机构8010下方与升降集合板809相连接;第三传动轮8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8011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8011轴心与第九传动轮8012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802与第二传动轮707相连接;第三转轴杆803外表面与架高工作板2相连接;第九传动轮8012与内袋翻面机构9相连接;升降集合板809下方与异形联动滑轨板7010相连接。

首先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6带动包装袋运动至剪切分离机构8上方,同时第二传动轮707带动第四传动轮802进行转动,然后第四传动轮802带动第三传动轮801进行转动,进而第三传动轮801带动第八传动轮8011和第九传动轮8012进行转动,进而第四传动轮802带动第三转轴杆803和第一长齿轮804进行转动,进而第一长齿轮804带动第三平齿轮805进行转动,然后第三平齿轮805带动第三锥齿轮806进行转动,然后第三锥齿轮806带动第四锥齿轮807进行转动,进而第四锥齿轮807通过带动第四转轴杆808进行转动,进而第四转轴杆808带动剪刀控制机构8010进行运转,同时异形联动滑轨板7010带动升降集合板809向上运动,进而升降集合板809带动剪刀控制机构8010向上运动对编织袋和内层隔离膜的缝合处进行剪切分离。

内袋翻面机构9包括有升降控制柱901、夹持u形板902、第三丝杆903、第三内螺纹滑块904、第四内螺纹滑块905、第三辅助限位滑杆906、第一喷气头907、第二喷气头908、第四平齿轮909、第五平齿轮9010、第五转轴杆9011、第五传动轮9012、第六传动轮9013、第五锥齿轮9014、第六锥齿轮9015和第七传动轮9016;升降控制柱901上方与夹持u形板902进行螺栓连接;夹持u形板902内侧依次设置有第三丝杆903和第三辅助限位滑杆906;夹持u形板902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一喷气头907和第二喷气头908;第三丝杆903外表面依次与第三内螺纹滑块904和第四内螺纹滑块905进行滑动连接;第三辅助限位滑杆906外表面依次与第三内螺纹滑块904和第四内螺纹滑块905进行滑动连接;第三丝杆903与第四平齿轮909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平齿轮909与第五平齿轮9010进行啮合;第五平齿轮9010轴心与第五转轴杆9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转轴杆9011与第五传动轮9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901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9013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9013轴心与第五锥齿轮9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锥齿轮9014与第六锥齿轮9015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9015轴心与第七传动轮9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9016与第九传动轮8012相连接;第六锥齿轮9015上方与架高工作板2相连接;第六传动轮9013与架高工作板2相连接;第五转轴杆9011外表面与架高工作板2相连接;第一喷气头907和第二喷气头908均与后侧机床固定板4相连接;升降控制柱901下方与工作主底板1相连接。

首先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6带动包装袋内层隔离膜运动至内袋翻面机构9上方,然后人工干预使包装袋内层隔离膜分别垂落至第三内螺纹滑块904左侧和第四内螺纹滑块905右侧,此时夹持u形板902长度小于内侧隔离膜的直径大小,然后第九传动轮8012带动第七传动轮9016进行转动,进而第七传动轮9016带动第六锥齿轮9015进行转动,然后第六锥齿轮9015带动第五锥齿轮9014进行转动,然后第五锥齿轮9014通过带动第六传动轮9013转动,进而第六传动轮9013带动第五传动轮9012进行转动,然后第五传动轮9012带动第五平齿轮9010进行转动,进而第五平齿轮9010带动第四平齿轮909进行转动,然后第四平齿轮909带动第三丝杆903进行转动,进而第三丝杆903带动第三内螺纹滑块904和第四内螺纹滑块905做相离运动,进而第三内螺纹滑块904和第四内螺纹滑块905分别运动至与夹持u形板902内壁贴合的位置,进而将内层隔离膜夹紧,然后控制升降控制柱901带动夹持u形板902向上运动,进而夹持u形板902带动内层隔离膜向上运动,待隔离膜下方开口运动至第一喷气头907和第二喷气头908上方时,然后第一喷气头907和第二喷气头908开始喷气,将隔离膜内部撑起,同时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6固定内层隔离膜固定不动,而夹持u形板902继续带动内层隔离膜向上运动,进而内层隔离膜内外表面翻转。

剪刀控制机构8010包括有第一控制架板801001、中空矩形框801002、圆角菱形转盘801003、第一联动滑块801004、第二联动滑块801005、第一传动杆801006、第二传动杆801007、第一剪刀控制滑杆801008、第二剪刀控制滑杆801009、第一剪刀片801010和第二剪刀片801011;第一控制架板801001与中空矩形框801002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控制架板801001与圆角菱形转盘801003进行插接;中空矩形框801002依次与第一联动滑块801004和第二联动滑块801005进行滑动连接;圆角菱形转盘801003一侧与第一传动杆801006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圆角菱形转盘801003另一侧与第二传动杆8010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801007与第一联动滑块8010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联动滑块801005与第一传动杆80100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联动滑块801005与第一剪刀控制滑杆8010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剪刀控制滑杆801008与第二剪刀片801011进行焊接;第二剪刀片801011与第一控制架板80100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联动滑块801004与第二剪刀控制滑杆8010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剪刀控制滑杆801009与第一剪刀片801010进行焊接;第一剪刀片801010与第一控制架板80100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控制架板801001与升降集合板809相连接;圆角菱形转盘801003与第四转轴杆808相连接。

首先第四转轴杆808带动圆角菱形转盘801003进行转动,然后圆角菱形转盘801003转动带动第一传动杆801006和第二传动杆801007进行转动,进而第一传动杆801006和第二传动杆801007分别带动第二联动滑块801005和第一联动滑块801004在中空矩形框801002内侧向外侧滑动,即第二联动滑块801005和第一联动滑块801004做相离运动,进而分别带动第一剪刀控制滑杆801008和第二剪刀控制滑杆801009进行转动,进而第一剪刀控制滑杆801008和第二剪刀控制滑杆801009分别带动第二剪刀片801011和第一剪刀片801010张开,进而对其上方的包装袋缝合处进行剪切。

第一电动夹605和第二电动夹6013可围绕其连接轴进行一百八十度转动。

以便于可以在袋子进行翻面时改变袋口的翻转方向。

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6和剪切分离机构8均具有两组相同的机构,并且两组相同的机构成左右对称。

以便于内外层翻面展开机构6可以对袋体的两侧进行夹持固定,同时剪切分离机构8可以对编织袋和内层隔离膜的缝合处进行两侧同时剪切,使其缝合处彻底与袋体分离。

夹持u形板902底板上设置有两个通气孔。

以便于夹持u形板902运动至第一喷气头907和第二喷气头908上方后,夹持u形板902不影响空气流动。

第一喷气头907和第二喷气头908后侧均设置有电动推杆。

以便于夹持u形板902在运动至第一喷气头907和第二喷气头908的位置时,电动推杆可以带动第一喷气头907和第二喷气头908收回,使其不影响夹持u形板902的上下运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