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41455发布日期:2021-04-09 20:54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是工业加工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会造成环境污染,需要通过设备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通过分离元件将污水中的油污分离处理,防止油污堵塞滤网的滤孔,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时,加工后的废水中会含有一定的废油污,会与污水中的杂质混合粘在一起,在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废油污含有一定的粘性,含油废水中的废油污容易粘在滤网的滤孔,使得滤孔的孔径变小,废水无法快速顺畅的通过滤网进行分离过滤油水,影响污水的处理效果,且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会产生一股难闻的气味,若是未经处理就排放大到大气中,会严重的危害人们的健康生活,降低污水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净水器、电机、阀门、导管、控制面板、输水管、机体、过滤器、导水件、分离装置,所述净水器安装在机体底部,所述净水器与电机相连接,所述净水器上设有与之相连通的导管,所述导管一侧设有阀门且两者相接通,所述导管远离净水器的一端贯穿在机体内部,所述导管通过机体与过滤器相接通,所述过滤器固定连接在机体上,所述过滤器一端与输水管相接通,另一端与导水件相连接,所述导水件贯穿过滤器与输水管连接,所述输水管远离过滤器的一端伸入机体内部,所述机体上安装有控制面板且两者通过电线连接,所述分离装置插嵌在机体上。

作为发明内容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离装置包括有缓弧板、分离槽、接水腔、去味件、框体、流水件、出口,所述缓弧板设有两块,两块缓弧板紧贴于出口内壁两侧,所述缓弧板与分离槽相连通,所述分离槽固定在框体内部,所述分离槽上设有流水件,所述流水件与框体采用过盈方式相配合,所述框体上设有与之相接的去味件,所述去味件安装在接水腔顶部,所述接水腔安装在框体内部,所述出口插嵌在机体上。

作为发明内容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离槽包括有吸油组件、卡板、隔片、滤渣板、分离膜,所述吸油组件安装在分离膜顶部且两者互相构成平行结构,所述吸油组件远离分离膜的一端上设有滤渣板,所述滤渣板中间位置连接有隔片,所述隔片连接在滤渣板与卡板之间,所述分离膜与缓弧板相连接,所述吸油组件与框体采用过盈方式相配合,所述卡板上设有流水件。

作为发明内容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油组件包括有连接板、护套、除油件、辅助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均设有辅助板且两者相贴合,所述除油件垂直插嵌在辅助板上,所述除油件贯穿辅助板与连接板相接触,所述除油件与护套相套合,所述除油件设在分离膜与滤渣板之间,所述连接板与框体采用过盈方式相配合。

作为发明内容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油件包括有导出件、导流板、吸油层、接水口、滤油网,所述有导出件上设有导流板且两者相贴合,所述导流板远离导出件的一端连接有吸油层,所述吸油层两端与滤油网内壁相接,所述滤油网顶部设有三个接水口,所述接水口通过滤油网与吸油层连接,所述滤油网垂直插嵌在辅助板上,所述导出件贯穿辅助板与连接板相接触,所述滤油网与护套相套合,所述滤油网设在分离膜与滤渣板之间。

作为发明内容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出件包括有分流滑片、通孔、出水口,所述分流滑片设有两块,两块分流滑片连接在出水口上,两块所述分流滑片上均设有四个通孔,四个通孔等距弧形排列在分流滑片上,所述通孔与导流板相连接,所述出水口贯穿辅助板与连接板相接触。

作为发明内容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去味件包括有集流板、撑件、顶块、超滤膜、吸附块,所述集流板上设有与之相扣合的超滤膜,所述超滤膜与集流板之间设有撑件,所述撑件与超滤膜通过顶块相连接,所述顶块顶部与超滤膜内部相接触,所述超滤膜上安装有吸附块,所述吸附块两端扣合在集流板上,所述吸附块两端连接在框体上,所述集流板安装在接水腔上。

作为发明内容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块包括有流水口、海绵垫、分流板、除臭件,所述流水口两侧设有两块与之相贴合的分流板,所述海绵垫等距横向贴合在分流板内壁,两块所述分流板之间设有除臭件,所述除臭件两端插嵌在海绵垫上,所述除臭件通过海绵垫与分流板连接,所述分流板两端扣合在集流板上,所述流水口设在超滤膜上,所述分流板与框体相连接。

作为发明内容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臭件包括有生物膜、卡环、纳米除层,所述生物膜外壁与纳米除层内壁相吻合,所述纳米除层远离生物膜的一端连接在卡环,所述卡环外圈插嵌在海绵垫,所述卡环通过海绵垫与分流板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置分离槽、接水腔、流水件的结合设置,接水腔底部安装有多个流水件,除臭后的污水输送到接水腔上,流水件上下端都呈凹弧形结构,流水件顶部可以快速对接水腔内部的污水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污水会流入分离槽内部,通过流水件底部的凹弧状将污水进行分散导流,使得分离槽可以快速有效的对污水中的油污进行处理分离。

2、本发明设置导出件、导流板、吸油层、接水口、滤油网的结构设置,通过接水口将污水输送到滤油网上,滤油网采用纳米纤维材料制成,通过滤油网中的间孔隙进行吸油,用吸油层将小部分残留浮游在污水上的油滴进行高效吸附,有效对污水中的油污进行处理,提高污水中的油水分离效果。

3、本发明设置生物膜、卡环、纳米除层的结构设置,污水输送到纳米除层,通过纳米除层中的二氧化钛对污水中的臭气进行吸附处理,通过多层生物膜对污水中的臭气转化层层分解,有效去除污水中的臭气。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净水器、电机、阀门、导管、控制面板、输水管、机体、过滤器、导水件、分离装置的结合设置形成新的工业废水净化处理装置,污水流动通过生物膜和纳米除层配合进行处理,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气味,用滤油网的孔隙和吸油层配合将污水上的油污进行吸附,有效对污水中的油污进行处理,分离后的污水通过分流滑片对进行分流,使得污水可以稳定从分流滑片滑落到出水口上,有效防止油污粘在滤网上,使得滤网可以稳定顺畅的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分离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分离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吸油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除油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导出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去味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吸附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除臭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净水器1、电机2、阀门3、导管4、控制面板5、输水管6、机体7、过滤器8、导水件9、分离装置10、缓弧板101、分离槽102、接水腔103、去味件104、框体105、流水件106、出口107、吸油组件21、卡板22、隔片23、滤渣板24、分离膜25、连接板211、护套212、除油件213、辅助板214、导出件w1、导流板w2、吸油层w3、接水口w4、滤油网w5、分流滑片w11、通孔w12、出水口w13、集流板41、撑件42、顶块43、超滤膜44、吸附块45、流水口451、海绵垫452、分流板453、除臭件454、生物膜v1、卡环v2、纳米除层v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净水器1、电机2、阀门3、导管4、控制面板5、输水管6、机体7、过滤器8、导水件9、分离装置10,所述净水器1安装在机体7底部,所述净水器1与电机2相连接,所述净水器1上设有与之相连通的导管4,所述导管4一侧设有阀门3且两者相接通,所述导管4远离净水器1的一端贯穿在机体7内部,所述导管4通过机体7与过滤器8相接通,所述过滤器8固定连接在机体7上,所述过滤器8一端与输水管6相接通,另一端与导水件9相连接,所述导水件9贯穿过滤器8与输水管6连接,所述输水管6远离过滤器8的一端伸入机体7内部,所述机体7上安装有控制面板5且两者通过电线连接,所述分离装置10插嵌在机体7上。

请参阅图2,所述分离装置10包括有缓弧板101、分离槽102、接水腔103、去味件104、框体105、流水件106、出口107,所述缓弧板101设有两块,两块缓弧板101紧贴于出口107内壁两侧,所述缓弧板101与分离槽102相连通,所述分离槽102固定在框体105内部,所述分离槽102上设有流水件106,所述流水件106与框体105采用过盈方式相配合,所述框体105上设有与之相接的去味件104,所述去味件104安装在接水腔103顶部,所述接水腔103安装在框体105内部,所述出口107插嵌在机体7上。

上述的流水件106是用于配合接水腔103,通过去味件104对污水中的气味进行去除,去除后的污水流入接水腔103内部,通过流水件106对接水腔103内部的污水进行分流,使得污水可以快速流动到分离槽102内部进行油水处理。

请参阅图3,所述分离槽102包括有吸油组件21、卡板22、隔片23、滤渣板24、分离膜25,所述吸油组件21安装在分离膜25顶部且两者互相构成平行结构,所述吸油组件21远离分离膜25的一端上设有滤渣板24,所述滤渣板24中间位置连接有隔片23,所述隔片23连接在滤渣板24与卡板22之间,所述分离膜25与缓弧板101相连接,所述吸油组件21与框体105采用过盈方式相配合,所述卡板22上设有流水件106。

上述的卡板22是用于保护滤渣板24,污水流动到卡板22上,会对卡板22进行撞击,可以卡板22将污水的冲击力进行消除,对滤渣板24的滤孔进行保护,防止污水之间冲击在滤渣板24上,导致滤孔受力扩张,使得滤渣板24可以将污水的杂质颗粒进行精细的滤除。

请参阅图4,所述吸油组件21包括有连接板211、护套212、除油件213、辅助板214,所述连接板211两端均设有辅助板214且两者相贴合,所述除油件213垂直插嵌在辅助板214上,所述除油件213贯穿辅助板214与连接板211相接触,所述除油件213与护套212相套合,所述除油件213设在分离膜25与滤渣板24之间,所述连接板211与框体105采用过盈方式相配合。

上述的辅助板214是用于配合除油件213,通过除油件213对污水中的油污进行高效吸附,吸附后的污水会由于惯性流入辅助板214上,辅助板214采用高性能吸油树脂材料制成,具有拒水吸油的作用,可以高效将污水中的残留油污进行吸附处理。

请参阅图5,所述除油件213包括有导出件w1、导流板w2、吸油层w3、接水口w4、滤油网w5,所述有导出件w1上设有导流板w2且两者相贴合,所述导流板w2远离导出件w1的一端连接有吸油层w3,所述吸油层w3两端与滤油网w5内壁相接,所述滤油网w5顶部设有三个接水口w4,所述接水口w4通过滤油网w5与吸油层w3连接,所述滤油网w5垂直插嵌在辅助板214上,所述导出件w1贯穿辅助板214与连接板211相接触,所述滤油网w5与护套212相套合,所述滤油网w5设在分离膜25与滤渣板24之间。

上述的滤油网w5是用于辅助吸油层w3,污水通过接水口w4流入滤油网w5上,滤油网w5采用纳米纤维材料制成,滤油网w5通过纤维孔隙将对污水中的油水进行处理,再用吸油层w3将浮游在污水上的油滴进行吸附,有效对污水中的油污进行处理

请参阅图6,所述导出件w1包括有分流滑片w11、通孔w12、出水口w13,所述分流滑片w11设有两块,两块分流滑片w11连接在出水口w13上,两块所述分流滑片w11上均设有四个通孔w12,四个通孔w12等距弧形排列在分流滑片w11上,所述通孔w12与导流板w2相连接,所述出水口w13贯穿辅助板214与连接板211相接触。

上述的分流滑片w11是用于配合出水口w13,处理后的污水通过通孔w12流入分流滑片w11上,分流滑片w11内部层层分隔,可以减小污水的流速,使得污水可以缓速的输送到出水口w13,通过出水口w13污水输送到鸡7内部进行高效净化处理。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净水器1、电机2、阀门3、导管4、控制面板5、输水管6、机体7、过滤器8、导水件9、分离装置10,所述净水器1安装在机体7底部,所述净水器1与电机2相连接,所述净水器1上设有与之相连通的导管4,所述导管4一侧设有阀门3且两者相接通,所述导管4远离净水器1的一端贯穿在机体7内部,所述导管4通过机体7与过滤器8相接通,所述过滤器8固定连接在机体7上,所述过滤器8一端与输水管6相接通,另一端与导水件9相连接,所述导水件9贯穿过滤器8与输水管6连接,所述输水管6远离过滤器8的一端伸入机体7内部,所述机体7上安装有控制面板5且两者通过电线连接,所述分离装置10插嵌在机体7上。

请参阅图2,所述分离装置10包括有缓弧板101、分离槽102、接水腔103、去味件104、框体105、流水件106、出口107,所述缓弧板101设有两块,两块缓弧板101紧贴于出口107内壁两侧,所述缓弧板101与分离槽102相连通,所述分离槽102固定在框体105内部,所述分离槽102上设有流水件106,所述流水件106与框体105采用过盈方式相配合,所述框体105上设有与之相接的去味件104,所述去味件104安装在接水腔103顶部,所述接水腔103安装在框体105内部,所述出口107插嵌在机体7上。

上述的流水件106是用于配合接水腔103,通过去味件104对污水中的气味进行去除,去除后的污水流入接水腔103内部,通过流水件106对接水腔103内部的污水进行分流,使得污水可以快速流动到分离槽102内部进行油水分离。

请参阅图7,所述去味件104包括有集流板41、撑件42、顶块43、超滤膜44、吸附块45,所述集流板41上设有与之相扣合的超滤膜44,所述超滤膜44与集流板41之间设有撑件42,所述撑件42与超滤膜44通过顶块43相连接,所述顶块43顶部与超滤膜44内部相接触,所述超滤膜44上安装有吸附块45,所述吸附块45两端扣合在集流板41上,所述吸附块45两端连接在框体105上,所述集流板41安装在接水腔103上。

上述的超滤膜44是用于配合集流板41,超滤膜44内部设有活性炭填料,污水撞击在超滤膜44上,超滤膜44中的活性炭填料可以对污水中的臭气进行吸附,再用集流板41内部的沸石颗粒再次进行吸附,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气味。

请参阅图8,所述吸附块45包括有流水口451、海绵垫452、分流板453、除臭件454,所述流水口451两侧设有两块与之相贴合的分流板453,所述海绵垫452等距横向贴合在分流板453内壁,两块所述分流板453之间设有除臭件454,所述除臭件454两端插嵌在海绵垫452上,所述除臭件454通过海绵垫452与分流板453连接,所述分流板453两端扣合在集流板41上,所述流水口451设在超滤膜44上,所述分流板453与框体105相连接。

请参阅图9,所述除臭件454包括有生物膜v1、卡环v2、纳米除层v3,所述生物膜v1外壁与纳米除层v3内壁相吻合,所述纳米除层v3远离生物膜v1的一端连接在卡环v2,所述卡环v2外圈插嵌在海绵垫452,所述卡环v2通过海绵垫452与分流板453连接。

上述的生物膜v1是用于配合纳米除层v3,通过纳米除层v3可以对污水中的臭气进行处理,有效地降解污水中有毒有害气体,通过生物膜v1中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污水中的臭气转化,有效分解去除污水中的臭气,可以达到污水除臭效果。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工作原理作如下说明:

本发明在进行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5打开电源开光,将污水输送到分离装置10内部,通过分离装置10对污水中的油污进行过滤处理,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到机体7内部,通过输水管6将污水导送到过滤器8内部,将污水中的杂质颗粒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导水件9和导管4配合输送到净水器1内部,用净水器1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杀菌消毒,使得污水可以达到排放标准。

在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时,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5控制机体7,污水从吸附块45流动接触在纳米除层v3上,纳米除层v3中含有二氧化钛物质,二氧化钛可以将污水中的臭气进行吸附处理,有效地降解污水中有毒有害气体,处理后的污水会流动到生物膜v1上,通过生物膜v1中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污水中的臭气转化分解,有效去除污水中的臭气,污水流动通过多层生物膜v1和纳米除层v3配合进行处理,快速有效的将污水中的臭气进行分解处理,污水从多层纳米除层v3处理后会通过流水口451流到超滤膜44上,超滤膜44内部设有活性炭填料,通过超滤膜44中的活性炭填料对污水中的臭气进行再次吸附,集流板41内部的沸石颗粒可以配合超滤膜44对臭气进行处理,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气味,去味后的污水会流入接水腔103内部,通过多个流水件106对接水腔103内部的污水进行分流,可以快速将污水输出导送到分离槽102内部进行油水分离。

污水流动到卡板22上,由于污水垂直输出,会撞击在卡板22,通过卡板22将污水的流动冲击力进行消除卸力,对滤渣板24的滤孔进行保护,卸力后的污水由于惯性流入滤渣板24上,通过滤渣板24对污水体积较大的杂质颗粒进行滤除,防止出现堵塞现象,污水在经过滤渣板24过滤后会流入吸油组件21上,污水通过滤渣板24流到接水口w4,通过接水口w4将污水输送到滤油网w5上,滤油网w5采用纳米纤维材料制成,滤油网w5利用纳米纤维的毛细管原理通过孔隙进行吸油,处理后的污水会垂直流到吸油层w3上,再用吸油层w3将小部分残留浮游在污水上的油滴进行吸附,有效对污水中的油污进行处理,分离后的污水会通过导流板w2匀速的通过通孔w12流入分流滑片w11上,通过分流滑片w11对污水进行分流,使得污水可以稳定从分流滑片w11滑落到出水口w13上,通过出水口w13将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到机体7内部进行高效处理,有效防止油污粘在滤网上,使得滤网可以稳定顺畅的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置分离装置,污水流动通过多层生物膜和纳米除层配合进行处理,快速有效的将污水中的臭气进行分解处理,再通过超滤膜中的活性炭填料对污水中的臭气进行再次吸附,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气味,去味后的污水通过多个流水件对接水腔内部的污水进行分流到分离槽内部,通过接水口将污水输送到滤油网上,滤油网利用毛细管原理通过孔隙进行吸油,再用吸油层将小部分残留浮游在污水上的油滴进行吸附,有效对污水中的油污进行处理,分离后的污水会通过导流板匀速的通过通孔流入分流滑片上,通过分流滑片对污水进行分流,使得污水可以稳定从分流滑片滑落到出水口上,有效防止油污粘在滤网上,使得滤网可以稳定顺畅的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